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docx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随着五泄镇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
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长的意识也在增强,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得到教师更多的个别化教学。
2011学年五泄镇中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4人,每班学生数均在40人以下。
生源主要来自五泄镇所属的五泄、古塘、江滨、十四都、西皇、红枫岭、泄峰、洋塘8个行政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面对社会发展和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校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持续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及主要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对教育提出的精辟论断,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提出了"因材施教"。
而"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这一特征,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课堂教学,使孔子的这一理论落到实处。
2.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过程平等要求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平等的资源,它强调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同样的教育机会。
小班化教学为每个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提供了可能。
(二)主要概念界定
1.农村初中:
指学校位于农村乡镇且生源来自农村的初级中学。
2.小班化教学:
,在学生数量控制在4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是一项从农村初中实际出发的行动研究,我们计划用一年时间进行初步研究。
我们本着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的方针,重点研究以下两个方面:
1.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2.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
四、研究与实践过程
总体思路:
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
(一)统筹整体,制定发展规划
1.我校于2011年实施发展性评价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是小班化教育。
为顺利实施小班化教育并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我们在2011年9月开始制定小班化教学发展规划,全校教职工参与制定规划的全过程,经过反复酝酿,几易其稿,全体教师讨论通过了小班化教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评价体系以及分年达成标志。
2.建立工作机制,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1)明确了校长为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协调各项工作,校长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而且是参与者,研究者。
(2)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制。
每位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3)出台了小班化教学研究的若干规定。
对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管理、定期汇报、组织活动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开展民主、开放、多元的校本教研活动
小班化教学要取得实效,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师生观的更新是关键。
转变教师观念是首要任务,我们要求教师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1.学习和借鉴
为促使教师对小班化教学形成感性认识,理解关注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核心理念,我们借助网络了解国内外小班化教育动态,组织教师阅读各类教育杂志中的相关文章,定期开展小班化教学论坛,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及小班化教学专题学习和培训。
学校要求每位参与研究的教师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育随笔,上家常课、研究课、展示课。
我们的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研究,融工作、学习和研究于一体。
2.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
我们定期开展专题论坛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每一个参与研究的教师作为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带着自己的小班化教学体会、实践感悟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切磋、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们认识到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学策略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我们边学习边探索,在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
两年来,我们累计发放资料40多篇,组织了4次专题研讨活动和两次小班化课堂教学展示。
(三)小班化教学实践
我们把小班化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班化教学方式”、“小班化教学策略”、“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等主题展开研究。
1.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紧紧抓住有效教学的三个纬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的教
首先我们通过指定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引领大家就某一课一例,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汇集众智,谋求小班化教学的有效突破。
教师从教研活动中得到启发,自觉改进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其次,要求教师思考同课题、同章节在小班化教学中的特殊设计,比较其与大班额教学的不同之处;第三,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和叙事,广泛开展交流,分享有效教学经验;第四,组织教师撰写小班化教学专题论文,就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管理与组织进行深入研讨,及时提升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教学进行探究;最后,鼓励教师围绕主课题,独立开展低起点、小切口、新角度的校级子课题申报研究工作。
在主课题框架下,学校先后产生了9个子课题,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给予了关注。
(2)学生的学
我们着力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减少边缘化学生,消除学习死角,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同样多的关注。
一是增强师生对话的广度、宽度和密度,不让一位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二是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在挖掘学生自我学习潜能的同时,教会学生充分运用伙伴资源,消解底层基本学习困难。
(3)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
①创设小班化特征的教育环境
A.重视教室软环境的陶冶作用
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活动,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我们认为首先要把教室定位成“学生成才的摇篮、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
”
为了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之成为一个融知识、个性、情趣于一体的班级文化载体,我们鼓励各班在教室后面设置墙报专栏、教室四角和壁橱上设计成图书角、生物角等,在图书角摆放个各种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览扩大视野;生物角放着花草虫鱼,供学生观察自然界生命的灿烂;在植物角的布置上,教室里不但摆放了各式盆栽植物,并且教师指导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制成卡片置于盆边,用来介绍该植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
同时各班为教室的生物角安排护理人员,每天给植物浇水。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增强了集体观念,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能力。
教室的另外几面墙布置成评比栏或荣誉角、学习园地,学生的优秀作业展示,学生们随时在感受润物细无声的隐性熏陶。
针对不同的班级和年龄段,我们在墙上辟出一块天地,名曰“说句心里话”。
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的高兴事或难过事都可以写成三言两语加以展示,快乐与大家分享,苦恼可以宣泄,使教室发挥心理疏导的功能。
环境布置的过程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师生关系也格外融洽。
B.增强教室硬环境的愉悦功能
灵活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
我们的小班布置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灵活性。
例如,学生展示的作品、英语角的英语信息、诗与画栏目中的古诗文等内容、作品展示台中的各种作品等随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而更换。
课桌摆放多样化、课桌的摆放可依据教学的需求进行组合变化,可随意摆放成对称型、周边型、半圆型等多种形式。
开放性:
为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们在教室里安排了一张教师办公角,供老师摆放教具、学生作业、班主任谈话记录等。
这样的安排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及时,师生关系也就更为融洽。
教室里的办公桌为师生间的彼此交流提供了更多时空,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可以面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学习上的缺陷,并给予辅导。
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注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使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小班空间上的宽松也实现了学生心理上的宽松。
和谐性:
在布置教室时,我们思考布置的物品与教室作为学习场所的协调和谐问题,我们力求做到和谐而不突兀,美观而不花哨,整洁而不杂乱,既强调共性,又突出个性。
先进性:
为了适应小班化教学的需要,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室,给每个教室配置了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电视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与书本配套的教学软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优化教学的学习心理环境
我们的班主任将自己的办公桌搬进了教室,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
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我们的老师以朋友、大姐姐等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消除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更多亲近感,甚至产生某种依恋。
我们的每个班级不但班主任,还有副班主任,基本上每个班级都有好几位老师负责。
由于小班学生人数少,教师配备足,所以“教育的关照度”大大提高,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也是充分利用小班的空间优势,随时调节着课堂气氛。
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学生们不拘一格尽兴表现的场面。
如陈杨平老师上《景物描写作文指导》一课时,学生们或小组讨论,或即兴表演,而老师则穿行其中或参与、或点拨,灵活的教室布置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空间;老师亲切的话语,平等的姿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班的条件下能发挥得更突出。
如采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创意练习、影视欣赏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动态教学。
3.小班化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学的策略,只是教学方法比教学策略更具操作性。
在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后,我们结合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在小班化教学理念指导下主要尝试了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激励评价等教学策略等并把各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合作学习
①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尝试学习方式变革
A.从变化座位摆放开始,让学生走进面对面的对话情境
在实践中,教师们尝试着不同座位排列方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教学管理能力考查和培养过程,尤其是选用面对面座位排列式的班级,课堂教学管理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种座位排列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一转脸的变化,预示着师生平等向前迈了一大步,是对以教师为唯一权威的教育体制的挑战。
学生在这种新型编组的环境中,逐步学会了合作学习和自我管理。
B.发挥伙伴资源作用,最大限度放大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我校地处农村乡镇生源相对较差,决定了我们必须花大精力用于补差,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我们尝试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这一瓶颈。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普遍采用,不仅方便了异质同学的交流和取长补短,学习伙伴影响力增强了,学生心理距离也拉近了。
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代替了单纯的个人评价,评价方式的改变都折射了民主精神对教育的渗透和影响。
小班化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也最大可能地实现了教育公平。
通过调查走访,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两年来学生受重视和关注的程度明显增强了,教师们也普遍反映补差的精力更充沛了。
C.摆脱形式主义,对合作学习作细致深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课堂有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倾向,即不管时机、场合,也不管什么课型,动辄进行一番所谓的小组讨论。
面对小组合作学习被误读,低俗化的倾向,我们及时组织教师做以下专题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与分层策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轮换与时机掌控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监控策略研究等,借机引导教师把研究做深做透做细。
(2)分层教学
在小班化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等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它解决教学中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与学更加紧密地协调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
教师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按学习能力和程度,分别编成提高、中等、基础三个层次(我们要求对学生分层的情况不对学生公开,并且实行动态调整)。
教师对基础层次采取“低起点”、“小步子”、“拉着走”、“多鼓励”,及时肯定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中等层制定的目标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
分层教学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化,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向“最新发展区”得到最大的发展,人人都取得较大的进步,实现了小班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高效率。
4.小班化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学习的结果,评价方法单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而随着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教学评价的改革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我们认为:
小班化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即过程评价、组内评价、即时评价、个案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
四、收获与体验
1.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
小班化教学实践增强了教师自我学习的内在需求和科研意识,激发了教师学习的新动机。
我们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教学”的宗旨,立足教学和课堂,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教师灵活多变地从教学问题中发现课题,运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简便方法,突破难点、疑点,研究过程与教学同步,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1年9月以来,我校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小班化专题学习培训研讨活动近30人次、撰写心得和论文等60篇以上,产生了9个子课题。
刘杰和蔡琼老师撰写《举手投足皆有意,一颦一笑总关情——体态语言在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的有效运用初探》、《在农村初中实施数学小班分层教学的设想》论文诸暨优秀论文二等奖,郭璐燕和寿莹老师撰写的《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论文获诸暨市优秀论文三等奖,陈杨平的小班化教学课堂案例《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文学的殿堂》被诸暨市教育局在全市交流。
2.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借助小班化教学平台,我校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参加校际间教研活动人均三次以上,参加各种听课、评课活动(包括听专家评课、评别人的课,别人评自己的课)不少于30人次。
2012年5月,我校与同山镇中、马剑镇中两所兄弟学校围绕小班化教学课题,开展了两次面对面交流,7年级任课教师全面开课。
课后,两校教师分科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就小班化学科教学展开研讨,深层交流,取长补短。
同时,我们也走进兄弟学校的课堂,虚心求教,丰富阅历。
3.转变了的教师的教育方式,提高了教育行为的有效性
实施小班化教学引发了教师对自身地位、作用,教学中角色定位,课堂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和重构,广大教师普遍形成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课程观。
实验年级的课堂教学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教师不再独尊于课堂,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频率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升,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边缘学生人数大为减少。
教师能自觉地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进行即时评价。
在评价的方法上,注意以赏识、激励为主,注重三个纬度目标达成的全面评价。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了学生的生存状态
我校地处农村,生源质量一直不太好,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家庭教育缺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实施小班化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行为,也改善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和他们的学习环境和生存状态。
如班级人数少了,分组教学,分层个别辅导有了保障,教师精力和教学时间分配可以合理调整,教学空间允许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教学可以精讲多练,也可以腾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讲,教师独占课堂话语权的现象减少了,提高了教育行为的有效性
目前,合作学习方式已被我校师生普遍接受和认可。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间建立了的健康的人际关系,也为其走上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
5.教师业务能力得到了锤炼,扩大了学校影响力
小班化教学实践在更新教师观念的同时,也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打造自身业务,展示风采的平台。
实施小班化教学以来,我校一批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顺利成长。
青年教师对外开课数量、质量、级别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中语文、科学、外语等学科举办过三次以上大规模对外开课活动,科学组的寿莹老师,语文组的陈杨平老师、英语组的郭璐燕老师等,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她们数次开设公开课,寿莹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被评为绍兴市优秀课例三等奖。
小班化课题研究让我们这样一个薄弱学校有了更多话语权。
我校编辑的小班化教育研究材料、选送的教学案例和课堂实录,受到诸暨市教育局普教科和教科所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我校教师借小班化平台,积极参加各级成果交流,走上了交流研讨会、公开课的讲台,向社会展示我校小班化教育研究成果。
各种研讨会、公开课,交流活动广泛开展使我校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提升了学校的形象。
五、问题与思考
回顾我校二年多的小班化课题研究,我们收获了成果和喜悦,也捕捉到问题和困惑,期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1.我们在小班化教学行为有效性方面,尝试着提出了小班化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评价、合作学习时机管理、分层管理等方法。
但这些提高教学实效性策略尚处在经验型阶段,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
2.对具体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还不能满足小班化教学的实践需要,未能建立有效的策略和机制。
3.理论学习研讨多,实践操作技能缺乏。
我校在小班化教育理论普及、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但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工作不够细,表现为研究方法单一,影响到课题研究的后续力。
最后,我们希望上级教育部门更好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和常态化管理,同时组织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学评比活动,给小班化教育试点校教师以更多学习、展示、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