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216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docx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

青岛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与

质量验收技术导则

(试行)

青岛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6年4月

前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及我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首次制订了本技术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

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与测量;5.施工与安装;6.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导则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导则由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本导则主编单位: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

1总则

1.1为加强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施工管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统一和规范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施工与验收,特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青岛市中心城区所有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及验收。

1.3青岛市中心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4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

1.5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绿化屋顶greenroof

指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屋顶以及天台、露台等进行绿化,本指南中主要指以雨水径流减排控制为主要目的绿色屋顶。

2.2透水铺装pervious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主要包括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三种形式。

2.3植草沟grassswale

在地表沟渠中种植植被,收集、输送(一般通过重力流)雨水并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留、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4下沉式绿地depressedgreenbelt

下沉式绿地也称下凹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绿地,通常将雨水口(或其他溢流设施)设置于绿地内,且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高程,低于周边路面。

2.5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生物滞留设施指具有一定蓄水深度,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按形态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生物滞留设施一般由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层(人工介质或自然土壤)、隔离层(土工布后砂层)、砾石层(可设置渗排管)及防渗层(可选)构成。

2.6雨水塘stormwaterdetentionorretentionpond

以蓄渗、储存回用、削减峰值流量为主要功能或具有综合调蓄功能的塘体,包括渗透塘、湿塘、调节塘、延时调节塘等。

2.7雨水湿地stormwaterwetland

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人工建造的具有径流雨水总量减排和水质净化等功能的工程设施。

2.8渗透井infiltrationwell

雨水通过侧壁和井底进行入渗的设施。

2.9渗透管渠infiltrationtrench

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

2.10渗排管perforatedpipe

PE、PP、PVC-U管材,在管身上打孔,包裹透水土工布后敷设于地下,主要用于收集下沉式绿地或透水地面的雨水,收集的雨水可引入雨水储存设施内利用、直接渗透到土层中补充地下水或排放。

2.11储水模块storagemodule

以聚丙烯为主要材料,采用注塑加工成型的能承受一定外力的矩形镂空箱体。

2.12雨水调蓄池stormwaterdetentionorretentiontank

具有雨水调节或储蓄功能的蓄水池,通常是由钢筋混凝土、石砌或其他材料构建的人工水池。

3基本规定

3.1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管理应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进行项目管理。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

3.2施工现场必须有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

3.3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模、竖向、平面布局、材料规格与类型等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4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关键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有变更时应办理变更手续。

3.5工程施工中,在质量检查、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必须经法定计量单位的检定,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3.6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工程的验收宜在整个工程经过一个雨季运行检验后进行。

3.7管道、检查井、透水铺装等的施工安装与验收管理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本导则未做出规定的,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

3.8施工现场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施工过程对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排水管渠设施及周边环境功能的扰动和破坏。

3.9冬、雨季施工时应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4施工准备与测量

4.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实行自审、会审(交底)和签证制度;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4.2施工前,施工、安装单位应按照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界域内及相关外部环境地下管线等建(构)筑物资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组织有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入沿线调查,掌握现场基础资料。

4.3施工前应做好量具、器具的检定工作与相关原材料的检验。

4.4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质量保证计划,确定工程质量控制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并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

4.5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场地内、外市政雨水口、检查井等既有、新建设施的防护工作,防止施工场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管渠系统堵塞、下游水体污染等。

4.6开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培训,对特殊工种进行资格培训。

4.7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建设单位提交测量复核书面报告。

经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方可作为放线测量、建立施工控制网、线、点的依据。

4.8高程控制测量应做好与上下游雨水管渠、生态沟渠、河湖水系、周边道路控制网的关系。

5施工与安装

5.1透水砖铺装

5.1.1透水砖铺装应按下列工序施工:

图5.1.1透水铺装施工流程图

5.1.2透水砖铺装施工应满足《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土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基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的原则,从边缘向中央进行,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当不适合采用压路机碾压时,应用小型机械夯实。

2垫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垫层宜采用中粗砂、级配碎石为材料。

2)垫层压实度不应小于95%。

3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基层应采用强度高、透水性能良好、水稳定性好的透水材料。

2)透水混凝土基层应设置纵横温度缝(膨胀缝和收缩缝)和施工缝。

温度缝和施工缝间距可为4.5m-5.5m,不宜超过6m。

3)基层透水混凝土夯实成型后,方可在其上铺筑找平层、面层。

4)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必要时可采取覆盖措施。

4透水粘结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砖找平层用砂与粘结剂重量比宜为8:

1,再加入少量水拌和,每罐料搅拌时间应保证2min以上,搅拌均匀后应达到手握成团,松手即散的状态。

2)透水粘结找平层的摊铺厚度:

人行道应为30mm-40mm;停车场及车行道应为40mm-50mm。

5透水砖面层铺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层施工控制标志设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铺装控制网格不应大于6.0m×6.0m。

设置标高控制点,控制点间距不应超过10m。

相邻标志点间应拉通线。

2)直线或规则区域内两块相邻透水砖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

3)严禁在已完成铺装的路面上拌合砂浆、堆放材料或遗撒灰土。

6填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砖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用填缝砂填缝,分多次进行,直至缝隙饱满,同时将余砂清理干净。

2)缝宽应符合设计要求。

7清理及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缝完成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同时保证砖面整洁。

2)铺装完工后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

5.2透水混凝土路面

5.2.1透水混凝土路面应按下列工序施工:

图5.2.1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流程图

5.2.2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摊铺时,以人工均匀摊铺,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摊铺厚度应考虑其摊铺系数,松铺系数宜为1.1。

2透水混凝土宜采用专用低频振动压实机,或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动和专用滚压工具滚压。

3透水混凝土压实后,宜使用机械对透水性混凝土面层进行收面,必要时配合人工拍实、抹平。

整平时必须保持模板顶面整洁,接缝处板面平整。

4透水混凝土拌制浇筑注意避免地表温度在40℃以上施工,同时不得在雨天和冬期施工。

5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后,宜在48小时内涂刷保护剂。

涂刷保护剂前,面层应进行清洁。

6道路工程施工时,每5m左右应设一道小胀缝,缝宽10~15mm;当施工长度超过30m时,应设宽度为10-15mm的伸缩缝。

施工中施工缝可代替伸缩缝。

7广场的接缝,应不大于25m2的分隔,以小胀缝方式设置,缝宽15-20mm。

胀缝中均嵌入定型的橡树塑胶材料,厚度和宽度按设计要求定。

5.3透水沥青路面

5.3.1原材料要求

1沥青应符合以下规定:

1)普通沥青

普通沥青应符合交通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有关规定。

2)直投式透水沥青改性剂

为保证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提高生产施工的便捷性,减少运输储存的繁琐环节,生产过程宜采用直投式透水沥青改性剂。

采用直接投放透水沥青改性剂的生产工艺可对普通沥青进行改性。

直投式透水沥青改性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1-1的要求。

表5.3.1-1直投式透水沥青改性剂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粒径

mm

≤4mm

密度

g/cm3

0.90~1.10

300%定伸应力

MPa

≥1.0

伸长率

%

≥800

熔体指数(190℃,2.16kg)

g/10min

≥3.0

含水率

%

≤0.5

直投式透水沥青改性剂与普通沥青均匀混溶后,应达到表5.3.1-2的技术要求。

表5.3.1-2掺加直投式沥青改性剂后的透水沥青胶结料技术指标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针入度25℃

0.1mm

40~60

软化点

≥80

延度5℃

cm

≥30

闪点

≥260

60℃动力黏度

Pa·s

≥50000

黏韧性

N·m

≥20

韧性

N·m

≥15

薄膜加热质量损失

%

±1.0

薄膜加热针入度比

%

≥65

3)彩色透水沥青

彩色透水性沥青混凝土应采用明色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1-3的规定。

表5.3.1-3明色沥青的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针入度

0.1mm

60~80

软化点

≥55

延度5℃

cm

≥30

闪点

≥2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