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143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

《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docx

吉首大学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试题1

第一节?

《诗经》概说

?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现存《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六笙诗”有目无辞,实305篇。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风多为民间的作品。

《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一是商末;二是周初。

下限至于春秋中叶。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被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二、《诗经》的集结与成书。

旧说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古代的乐官在集结与整理、加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后编定在春秋时期。

三、《诗经》的分类与编排。

《诗经》按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依据音别和义别。

其中十五国风是按各诸侯国或地域编排的。

“风”是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是朝廷正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大部分产生在黄河流域,少部分涉及江汉流域。

四、汉代的传《诗》学派有四家:

齐、鲁、韩“三家诗”和“毛诗”。

“三家诗”属今文经学,后均失传,唯存《韩诗外传》。

“毛诗”属古文经学,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诗经》思想内容及其大致的分类: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商颂》、《周颂》、《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内容多是颂扬祖先功德,亦有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等。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也是一组歌颂周人先公、先王的颂诗。

但同时又是反映周族由始祖后禝到公刘、古公亶父直至文王、武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史诗。

2.怨刺诗。

这类诗多产生在王室衰微、政治昏乱的西周末东周初,所谓“变风”、“变雅”即是这类诗。

如《大雅》中的《荡》、《抑》、《瞻卬》、《召旻》、《民劳》、《板》等;《小雅》中的《北山》、《十月之交》、《正月》、《巷伯》等;《国风》中的《魏风·伐檀》、《秦风·黄鸟》、《墉风·相鼠》、《北风·新台》、《陈风·株林》等。

这类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批判精神。

3.婚恋诗。

这类诗以爱情、婚姻、家庭和妇女命运为主体,反映了那一时代的婚恋观念、情感体验,以及家庭、婚姻生活状况。

如《周南·关雎》、《召南·野有死麕》、《郑风·溱洧》、《将仲子》、《子衿》、《卫风·木瓜》、《北风·静女》、《秦风·蒹葭》等,都是这类诗中的优秀作品。

反映家庭、婚姻的诗歌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写得最为出色。

4.农事诗。

周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酿成了重农的文化传统,因此也直接反映在诗歌中。

如《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以祭歌的形式反映出周人的农业生活和重农意识。

《小雅》中的《甫田》、《大田》,以及《国风》中的《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豳风·七月》等亦属此类。

《豳风·七月》是农事诗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

5.征役诗。

战争和徭役也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存在,也被直接地反映在诗歌中。

反应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

如《秦风·无衣》、《唐风·鸨羽》、《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小雅·采薇》等,其中后两篇是这类诗歌的最优秀之作。

此外,战争也给妇女造成思念的痛苦,因此思妇诗也随之而产生。

其中《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是这类诗中较好的作品。

6.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为主要内容,是周人礼乐、商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

《小雅。

鹿鸣》88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

《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

如《豳风·七月》即以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质朴的艺术手法展现农夫们的劳动生活图景。

《魏风·硕鼠》、《伐檀》是农奴们被压迫的生活和怨愤情感的真实写照。

至如讽怨诗、婚恋诗、征役诗都无不透视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真实体验。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

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

《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的美貌。

《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

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

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

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

《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

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3.《诗经》的抒情艺术。

《诗经》大部分是抒情诗,即使是少量的叙事诗也有较浓的抒情色彩。

其主要的抒情手法有:

(1)借景抒情;

(2)直抒胸臆;(3)叙事言情。

4.《诗经》的语言和形式。

一、重章重沓的结构形式。

重章是《诗经》的一大特色,情况有三:

1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增强抒情效果;2改变字词后使诗章之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在意义或情思上有所添加。

二、《诗经》的形式在句式上以四言二节拍为主,间有杂言,比较灵活自由,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三、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其次,语言也颇有特色,词汇丰富,有大量运用双生叠韵的连绵词和叠词,增加诗歌的韵律美。

三、《左传》的文学成就

1.《左传》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选材。

因为《左传》是编年体,所以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围绕中心事件选材和结构篇章是其基本特征。

从宏观到微观都能很好地把握,做到了材料集中、结构完整。

但是《左传》为了事件的完整性,有些篇章突破了编年体的限制。

2.《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

《左传》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主以顺叙,也有追叙、补叙、插叙等。

《左传》对春秋时期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能够叙述出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做到了叙事的具体性、丰富性.但是《左传》叙事的具体、丰富不是毫无选择,而是抓住比较典型的事例加以具体的描述,并且常常穿插进一些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

《左传》的一些优秀篇章在叙事上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情节曲折生动。

3.《左传》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

《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握繁富的事件、线索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

明确地交待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结构完整,条理井然,情节精彩,描写有声有色,运笔灵活自如。

善于在战争的叙写中透入对战争胜败原因的交待和分析,具有历史家的卓越识见。

4.《左传》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

作者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雄才大略的晋文公、明察善断的子产、迂腐可笑的宋襄公、能言善辩的烛之武等。

《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累积式;二、闪现式。

《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的,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断式的,但作者却常能以精炼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

当然有些篇章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比较完整。

5.《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

尤工于外交辞令,这类文字多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形式上委婉典雅、内涵上深刻犀利而又极富文采的特点。

其议论文字多是针对性强,论题集中,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很高的造诣。

3.《论语》的艺术特点

《论语》作为一部典范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文学价值表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和极强的文字表现力上。

首先,《论语》的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也可以说是言近旨远,词约义丰。

《论语》以最简单、最自然的语言形式,传达出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既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又具有卓越的表现力。

其次,语言幽默风趣,善于运用各种语气表达思想情感,语言体现着情感、性格特征。

第三,一些语句富于形象性、启发性和哲理性,成为警句、格言、成语。

第四,在记言的同时,也表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场面和人物行为的描写。

二、《庄子》

1.《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作。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52篇,今存33篇,为西晋郭向整理编定。

全书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

全书反映的道家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学说:

庄子的思想学说与老子一脉相承,而又有变化。

无论在哲学观、社会观、人生观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思想更为复杂。

在哲学上,继承了老子的道以及自然无为的思想。

在社会观上,崇尚“至德之世”,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在人生观上,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也有全性保身的思想。

3.《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是最为突出的,而且《庄子》散文的荒诞怪异艺术风格也是独步当时文坛。

(1)《庄子》的基本的表现方式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寓言是《庄子》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庄子》一书中,有寓言故事二百多则。

其中既有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加工改造,也有即兴创作.

(2)在构思与结构上,往往重在内在旨意的表达,而不拘章法规矩,看似形散而神却不散。

这和庄子对外在形式和内在旨意的理解有关。

(3)《庄子》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以自由的想象和奇妙的虚构,创造出了一个神奇诡怪的艺术形象的世界。

基本概括了他超凡脱俗的意想和荒怪谲诡的艺术特点。

《庄子》的艺术形象层现叠出,异彩纷呈。

大到鲲鹏小到蟪蛄,各种形象在《庄子》笔下无不自由地驱使。

《庄子》的怪诞怪异,却包含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真实的现实。

如“支离疏”“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表达了“无用”的哲学思想。

同时也是对现实残酷的真实反映。

在超现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下,寓于了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4)《庄子》的语言艺术多姿多彩。

其基本的语言艺术风格就是汪洋恣肆,奇诡谲怪,自由洒脱,但《庄子》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也有穷形尽象、绘声绘色的描写,也是幽默诙谐,尖锐泼辣的讽刺。

第一节?

楚辞及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

一、楚辞是指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是在在楚文化的氛围中和楚地民歌、音乐的基础上,诞生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诗歌。

楚辞又指战国时期的楚人和汉代人模仿创作的一批楚辞作品也统称为“楚辞”。

二、《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

它以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矗立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块丰碑。

《离骚》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主要是叙述诗人在现实中的遭遇,反映了楚国现实的黑暗和屈原美好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二部分:

主要是通过奇诡的幻想,描写了诗人苦闷彷徨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艰难的选择。

2.《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1.《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有着高贵的家世、美好的品质、优秀的才能、高尚的人格。

诗人以披香戴芳的象征手法,反复描写了自己人格的高洁和精勤不息地修养道德,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苏世独立的形象。

诗人有着忠君爱国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

2.《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叙述、幻想、虚构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创造了丰富的意象系统。

《离骚》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创造性地将《诗经》的简单比兴发展为丰富的意象系统。

《离骚》创造性地运用了三大意象群:

一是人事意象群。

二是花草禽鸟意象群。

三是神话意象群。

3.《离骚》创造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

《离骚》是一首抒情诗,主要是以抒发忠贞而遭忧的情怀为诗的线索。

抒情诗一般没有故事情节,但《离骚》的前一部分是在诗人的人生遭际的基础上展开抒情的,后一部分又虚构了女媭劝说、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四方神游等一系列虚幻的情节,使抒情在若隐若现的情节中展开。

同时,也扩大了诗的结构,增加了诗的内容含量,形成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

4.《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

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的语言形式。

《离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

二、《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先秦时期的史著主要是编年体和国别体,以记事和记言为主,已有记叙人物的成分。

《史记》综合借鉴了前代史著的体例,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我国历史散文的发展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也是传记文学发展成熟的标志。

是后世史学和文学学习的范本,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史记》的求实求真的创作精神和批判精神影响着后世的史学和文学的创作。

《史记》中优秀的人物形象的人格精神沾溉着后世文人的人格精神。

2.《史记》是古代文章的典范之作,其写作方法、语言艺术、文章风格等,都为后世散文家所模范、学习。

唐宋古文运动、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推崇《史记》,并深受其影响。

3.《史记》对后世小说和戏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史记》有些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因素,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手法上的借鉴。

并且《史记》中的一些人物故事,也为后世历史小说、历史戏剧所取材。

一、《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它主要以人物传记的体例再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

1.《史记》通过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精神面貌及由人物组成的社会关系,形象地表现了时代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2.《史记》追求历史真实的“实录”精神。

3.《史记》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性。

《史记》歌颂了那些对历史有贡献的英雄人物和具有某种值得肯定的品行的历史人物。

《史记》还批判和暴露了丑恶腐朽的社会势力。

具有善恶分明的价值尺度和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

乐府的原义是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官即官府。

至六朝时期人们把由乐府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可以合乐而歌的诗歌称为乐府,乐府便由音乐机关转为诗体的名称。

三、汉代乐府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1.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

汉代社会经济强盛,但贫富差距悬殊,上层贵族富足,下层百姓困苦。

因此,民歌中的这类题材常吟出生活的悲歌,传达出反抗的呼声。

如《陌上桑》、《平陵东》、《妇病行》、《东门行》等。

2.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诗歌。

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古歌》等。

3.反映了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

如《上邪》、《有所思》、《白头吟》、《怨歌行》、《上山采靡芜》、《孔雀东南飞》等。

4.此外,还有一些用于郊庙祭祀的诗歌。

如刘邦妃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司马相如等人所作的《郊祀歌》等。

四、汉代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1.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

它是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是思想情感的真实书写。

汉乐府的题材相当广泛,几乎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可以说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实录。

2.汉乐府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但数量多、成就大的还是叙事诗。

因此汉代乐府诗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就是它的叙事性增强。

其叙事基本上呈现着两种情况:

一是捕捉生活中的一两个片断镜头加以描写,如《上山采蘼芜》选择了弃妇遇故夫的场景,《十五从军征》则截取了一个老兵归乡时的情景;二是叙述了比较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如《孤儿行》写了孤儿经商、汲水、收瓜等情节,《孔雀东南飞》更是以曲折跌宕的情节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完成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叙述。

汉乐府叙事详略得当,详者则浓墨重彩地进行铺排渲染,略者则一带而过。

如《孔雀东南飞》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总之,汉乐府无论短制还是长篇,情节化和故事性较之前代都大有进展,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达到了成熟的境地。

3.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性格的刻画上,也显示了娴熟的艺术技巧,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汉乐府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人物行为和人物语言的描写,其优秀的诗篇已具有行为的典型性和语言的性格化的特征。

同时,也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运用和环境、场面描写来烘托人物。

4.汉乐府的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富表现力和生活气息。

汉乐府形式自由多样,句式富于变化,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而以杂言居多。

其中东汉乐府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对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汉代文人诗的发展历程

汉代文人诗歌的创作逊于散文和辞赋。

西汉时期的文人诗歌创作主要继承着《诗经》的四言体和骚体。

四言诗较有名的有韦孟的《讽谏诗》、《在邹诗》,韦玄成的《自劾诗》、《戒子孙诗》等。

骚体有汉武帝的《秋风辞》,司马相如的《蒲梢天马歌》等。

东汉时期,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开始学习写作五言诗。

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钟嵘说它“质木无文”(《诗品》)。

其后有张衡的《同声歌》等,直至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才完全进入了成熟的时期。

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1)抒写游子思妇的离别思念之情。

游子漂泊的凄苦、思亲思乡的情结、思妇寂寞孤独的心态,诗中都有细腻而深刻的表现。

如《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青青河畔草》《庭中有奇树》、《客从远方来》等。

(2)伤时感乱,慨叹人生。

抒发一种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欲望的情绪,体现了生命意识的觉醒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反映了人生观的巨大变化。

如《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回车驾言迈》、《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等。

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古诗十九首》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将叙事、写景、抒情融而为一。

它善于将深婉真挚的情感极其自然和谐地熔铸到生活场景的叙写和景物的描写之中;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以表现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因而形成了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和含蓄曲折、低回婉转的艺术风格。

(2)《古诗十九首》也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常以比兴、象征的手法,曲婉地传达出深沉的寄托。

陆时雍评之曰:

“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

”(《古诗镜总论》)是说《古诗十九首》的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象、物象来传达出内在的情感与意绪。

(3)《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洗练,平易淡远,生动妥贴,不刻意雕琢求工,而意蕴深厚,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它还善于化用典故以浓缩的字句传达出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汲取了民歌的叠字、双关等手法。

钟嵘评曰: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诗品》)胡应麟评曰:

“畜神奇于温厚,寓感愴于和平。

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

”(《诗薮》)

一、两晋诗坛

陆机和潘岳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诗文在当时负有盛名。

陆机诗歌倍受时人推崇,但形式主义和模拟因习气严重。

追求辞藻的华丽,大量使用排偶,描写繁冗,语言板滞僵化而乏神采精神。

一、左思

左思是建安风骨的继承者,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

他出身寒微,在门阀士族制度的重压下,壮志难酬,诗歌充满了寒士的愤懑和反抗之音。

《咏史》八首是其代表作,表现了诗人的理想抱负,抨击了门阀制度对寒士的压抑和摧残,以及对高门权贵的蔑视。

诗歌笔力矫健,气势高拔,辞采壮丽,深得建安风骨之精神,被称为“左思风力”。

《咏史》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范例。

左思的辞赋也颇有盛名,其代表作是《三都赋》。

二、刘琨和郭璞

刘琨是当时的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扶风歌》、《重赠卢谌》。

诗歌感情真挚,清峻刚建,苍凉悲壮,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郭璞诗歌的代表作是《游仙诗》,名为游仙实为咏怀,借游仙诗的形式来表达怀才不遇的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

作品多形象鲜明,有所寄托,与当的游仙诗、玄言诗有所不同。

一、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

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田园诗:

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

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

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一种否定。

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

抒写了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

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描写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化境界之外的现实世界。

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等。

2.咏怀诗和咏史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

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

有的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有的忧患生命价值的实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也有的以“金刚怒目式”的方式抒发着激愤的情怀。

如《饮酒》、《拟古》、《杂诗》、《咏贫士》、《咏荆轲》、《读山海经》等多属这一类。

3.其它:

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其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

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

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情。

如《答庞参军》、《与殷晋安别》等。

此外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

如《形影神》等。

二、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

陶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的诗歌。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

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一、宫体诗

宫体诗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

所谓宫体诗是用永明新体诗来描写宫廷生活,尤其是以描写女性题材为主,也有咏物的题材等。

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

讲究声律、对偶;辞藻华艳,风格轻靡柔弱。

但宫体诗在诗的艺术技巧、形式、格律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宫体诗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初唐。

主要作家有梁武帝萧衍和其子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以及宫廷诗人庾肩吾、庾信、徐陵、徐摛和陈后主陈书宝等。

第一节?

南北朝的骈文和辞赋

?

一、骈文的概念: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

骈文在形式上讲究对偶,因其多偶句似两马并行而称之为骈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