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802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

《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瓷纵横复习题.docx

陶瓷纵横复习题

09-复习题

1、试简述陶瓷三大原料名称及其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答:

1.粘土:

赋予泥坯可塑性,使注浆与原料有悬浮性稳定定性,在坯料中结合其它瘠性原料,使具有一定的干坯强度及最大堆集密度,是瓷坯中Al2O3的主要来源,也是烧成时生成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

2.长石:

作熔剂使用,降低烧成温度,高温粘度大,可起高温热塑作用与胶结作用,防止高温变形。

液相填充坯体孔隙,减少气孔率,增大致密度,提高坯体机械强度,改善透光性及电学性能。

3.石英:

呈尖角状,是生坯水分排出的通道;且能增加生坯渗水性,利于施釉;缩短干燥时间,减小收缩;高温时可溶于液相,提高液相粘度,而未溶石英则起骨架作用,减少变形。

2、试述青花瓷的主要特征。

3、试述一般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4、何谓一次粘土,二次粘土?

并简述二者区别

答:

一次粘土:

又称残留粘土或原生粘土,即母岩经风化崩碎后就地残留下来的粘土。

此类粘土质地较纯,耐火度较高,但颗粒较粗,可塑性较差。

二次粘土:

又称沉积粘土或次生粘土,是由风化而成的一次粘土经雨水、河川的漂流及风力作用,而迁移在低洼的地方沉积形成的粘土层。

二次粘土颗粒细小,可塑性强,耐火度较低,常因混入呈色杂质而带各种颜色。

5、试述“陶”与“瓷”的区别?

6、试述何谓粘土的触变性,及其产生原因。

答:

触变性:

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粘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能恢复原来状态。

反之,相同泥浆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会增加粘度,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上述现象可重复无数次,统称为触变性。

7、试简要概述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常见机器、设备及其作用。

8、试述陶瓷常见的成型方法及不同成型方法的主要工艺。

9、谈谈你对唐三彩的认识。

10、何谓氧化气氛烧成,何谓还原气氛烧成,试述不同气氛烧成的产品外观有什么不同?

原因何在?

答:

在烧窑时火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性质。

火焰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种:

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不同性质的火焰有不同的作用。

1、氧化焰:

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空气供给,这时窑中的氧气充足,CO较少。

为了使坯中水分及一切有机物都蒸发和挥发排出,使坯体得到正常的收缩,所以在烧窑过程中必须有氧化焰阶段。

2、还原焰:

还原焰是不完全燃烧的火焰。

这时窑中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多,没有或者极少游离氧的存在。

由于还原焰能使坯体内的高价铁(Fe2O3)得到充分还原变为氧化亚铁(FeO),而变成青色,消灭瓷色发黄的现象,因此在日用瓷的烧窑过程中,多采用还原焰烧成。

3、中性焰:

烧中性焰时,窑内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加氢气与进入窑中的空气化合量几乎相等,处于平衡状态,其作用是使氧化亚铁不再受氧化作用而恢复成高价铁,最后使坯体达到完全玻化的目的。

但控制中性焰非常困难,常用弱还原焰代替它.。

11、坯体在烧成过程中有那些物理变化?

烧结程度可用哪些指标来衡量?

答:

陶瓷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以由泥坯烧成至瓷器这一环节最为重要。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坯体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

其中物理反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泥料的各种组分含量,其物理反应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重量的变化

在低温阶段,坯体的失重等于排出的机械吸附水的重量,至中温阶段由于化学结晶水的排除而使坯体急剧失重。

此外,由于有机物和矿物杂质的氧化与分解,也会失去一定的重量。

而这些失重的多少视各种坯体的组成不同而不同,一般变化在3%~8%之间。

二、体积的收缩

在低温阶段,由于机械吸附水的蒸发,体积有微小收缩。

当到570℃时,b--石英转化为a--石英,到870℃时,a--石英又转化为a--鳞石英,这些多晶转变会使石英比重降低,从而影响到坯体的收缩,但因日用瓷中坯料石英的含量不多,因而此阶段体积变化也不大。

到了900℃以后,坯体内液相逐渐形成,结晶颗料由于表面张力而互相靠拢,收缩逐渐加剧,一直烧结时收缩最大,一般日用瓷器烧成收缩在8~14%左右。

三、气孔率的变化

气孔率由低温阶段逐渐增加,到氧化阶段末期达最高峰。

以后由于液相的形成和体积的收缩而逐步降低,到达烧成温度时为最低。

如温度断续升高(即发生过烧现象时)气孔率又随着坯体的膨胀而增加。

四、颜色的变化

未烧前生坯的颜色取决于坯体中的杂质。

有多量有机物存在时呈灰色,有铁质存在时呈浅黄色。

烧成过程中至中温阶段结束,由于有机物都已挥发,只有铁质被氧化为Fe2O3,所以一般呈粉红色。

以后经高温烧成后,如是氧化焰则呈浅黄色或红色如是还原焰则由于Fe2O3被还原为FeO并生成硅酸亚铁,所以呈泛青或白色,而发生过烧则FeO再次被氧化成Fe2O3而造成制品发黄。

日用瓷中因坯料含铁量一般在0.6%以下,所以无论用氧化焰或还原焰烧成都能得到较高的白度。

五、强度与硬度的变化

低温阶段随着机械吸附水的消失,强度略有提高结晶水排除阶段则无明显变化。

到了570℃石英转变时,强度则有所下降750℃以后强度才逐渐增加,此时应控制好烧成温度防止过烧。

坯体在750℃以前是非常脆弱的,750℃以后,由于长石-石英玻璃质及莫来石晶体开始形成,硬度逐渐增加,在良好的烧成温度下冷却后,陶瓷器的硬度一般可达莫氏7-8级

12、为什么说在陶瓷生产中烧窑是关键?

答:

陶瓷在制造上,最重要的操作就是烧窑。

因为陶瓷的制造,从选择原料到制成成品的工序很多,古人说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现在大概也有二十到六十左右的工序。

在这些工序中,当然都各有相当的重要性,尤其是最后的烧窑操作更为重要,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既浪费了原材料和燃料,又浪费了大量人力,在陶瓷工艺方面,就重要性来说,可以分为一烧,二土,三制作,从某种意义来说,烧窑是何等重要,也是关键之关键。

陶瓷生产上,一般的破损率及合格率大多数是在烧窑方面,由于烧窑的操作及烧成气氛不合理,造成破损而降低等级的产品百分率非常多。

尤其是颜色釉的烧成,更要强调烧窑,颜色釉的烧成火焰性质、温度、烧成时间及燃料种类对颜色的呈色变化有重要影响,有人说颜色釉的烧成是一门火的艺术,也确有其道理。

要最后得到陶瓷珍品,必然掌握烧窑的科学规律,闯过最后关键工序--烧窑。

13、简述传统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的组成,并阐述显微结构如何影响其宏观性能?

答:

显微结构指利用各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材料的组织结构,是组成、工艺、过程等因素的反映,是决定材料性能的基础。

一般无机材料的显微结构组成如下:

晶相、晶界、玻璃相、气孔。

晶相的种类,数量,形态,晶粒的大小、分布和取向、晶体缺陷等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

常见无机材料是多晶相的复合体,主晶相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

如:

长石质瓷的晶相:

莫来石,残余石英,半安定方石英。

总量占45~60%。

晶界:

陶瓷坯体中的晶粒在烧成过程中会逐渐长大,直到互相接触,共同构成晶粒间界(简称晶界或粒界)――常为杂质聚集的场所,结构疏松,不规则。

玻璃相:

是坯料组分或杂质所形成的低共熔固体物质。

普通无机材料的玻璃相为连续相,分布在晶相周围,粘接晶粒,填充空隙,促进坯体致密,提高胎体的透明度,降低坯体的烧结温度。

玻璃相结构疏松,强度比晶相低,膨胀系数大,高温下易软化变形。

所以,高玻璃相的制品机械强度低,热稳定性差,坯体易变形。

可将晶粒粘结在一起,填充在孔隙中,使坯体致密,增加透明度,降低烧结温度。

但玻璃相结构疏松,膨胀系数大,高温下易软化,因此过多会降低制品强度及热震性。

气孔:

普通陶瓷存在少量的气孔。

气孔率在0.5~22%。

气孔分布在玻璃相的连续基质中。

气孔会明显影响材料性能,降低坯体机械强度、介电强度、透光性、白度等,降低化学稳定性、抗冻性,增大介电损耗和吸湿膨胀

14、试述陶瓷釉面应力的主要来源及产生釉裂的主要原因。

1)从裂纹形式判断釉面受力情况

张应力:

网眼状裂纹,从釉的断面看,裂纹和坯体表面垂直。

压应力:

鱼鳞状裂纹,从釉的断面看,裂纹呈园弧型,严重时剥落。

2)观察釉面弯曲情况来判断受力

3)偏光显微镜法:

受张应力为黄色;受压应力下绿色。

结论:

坯釉的间理想的关系是微正釉=0.4×10-61/℃左右。

15、根据课堂所学陶瓷知识,你应如何挑选瓷砖?

答:

1.外观

——色差大小表面平整度

从外观上也可以鉴别瓷砖的质量。

首先是色差。

同一品种的瓷砖之间应该没有颜色深浅上的差别。

可以将几块瓷砖拼放在一起,在光线下仔细察看,好的瓷砖其色调基本是一致的,不会深浅不一。

其次是规格大小,同一品种的瓷砖应该边长一样,而同一块瓷砖的对边长度也应该一致。

此外还要看瓷砖表面有没有釉面不平、掉角、针眼等瑕疵。

也可以用硬物刮擦瓷砖的表面,如果出现刮痕则表明瓷砖施釉不足。

这样的瓷砖当其表面的釉被磨光之后,就很容易藏污纳垢,清洗起来十分困难。

2.吸水性

——吃色龟裂铺贴牢固

由于墙面瓷砖和地面瓷砖使用功能有所不同,所以对吸水性的要求也不相同。

墙面瓷砖可以选择吸水性高的瓷砖,而地面则要选择吸水性低的瓷砖。

在客厅最好选择吸水性较低的地面瓷砖,因为客厅地面很容易因为频繁的活动而带来污垢。

瓷砖的吸水性越低,其致密程度也就越高,这样,致密的砖孔就不容易吸收水分和污垢,更便于清洁。

在浴室中,也要选择吸水性低的地面瓷砖,因为这样的瓷砖不仅容易清理,还不会因为过度膨胀而变形。

 

判断瓷砖吸水性可以用这样的办法。

在样品瓷砖的背面滴一滴水,观察水分是否会被很快吸收。

不吸水或是吸水速度很慢的瓷砖吸水性比较低。

3.硬度

——声音踩压

在购买瓷砖的时候,可以用敲击碎片的方法来检验瓷砖的硬度。

用手指捏住瓷砖的一角,让瓷砖自然垂下,然后用手指轻轻敲击瓷砖的中下方。

如果声音清脆,带有金属的声音,这就表明该瓷砖质量较好,硬度高。

这样的瓷砖韧性很强,不容易破碎,而且在铺贴后不容易发生龟裂和变形。

如果敲击的声音比较沙哑、沉闷、浑浊,表明瓷砖内部很可能存在裂纹,硬度不高。

 

4.耐磨度

——用不同品牌的瓷砖互相刻画比较

瓷砖的耐磨度一般可以分为五度。

一度耐磨性较差,适用于墙面或是人活动极少的地方。

二度耐磨性稍好,可以用于浴室和卧室等居室,因为这里人对地面的摩擦相对较小。

三度耐磨性适度,可以铺设在客厅、厨房等人经常走动的房间。

四度耐磨性较高,可以用于玄关、走廊,或是公共场合的使用。

五度具有超高耐磨性,一般用于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家庭没有必要使用。

16、试述宋朝五大名窑的基本情况

17、举例说明福建传统的名瓷名窑并描述其产品特征

答:

建窑与“建黑”

在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故名建窑,该窑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

在宋代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

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足底有“供御”、“进盏”字铭的,是为宋代宫廷烧制的贡品。

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

天目釉。

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

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黑釉盏的特征:

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

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

釉面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及“鹧鸪斑”等有名的品种。

目前日本所藏的几种闻名世界国宝级的“曜变”天目盏,就是建窑的产品。

拍卖市场价格3~1000万——国宝无价

建白与“中国白”

德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陶瓷制造历史悠久,唐代即已开始生产青瓷,宋元以来,德化所产的各类瓷器,如青瓷、青白瓷、白瓷等,远销海内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

德化白瓷以其质地洁白坚硬、色泽莹润、工艺精良、造型雅致、种类繁多等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国内外的青睐,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德化白瓷集实用、装饰、观赏于一体,散发出民间陶瓷艺术的芬芳。

德化窑白瓷作为我国陶瓷艺术的精品,宛如一枝充满生机的奇葩,绽放出闪亮的异彩

18、试述鉴定古瓷的方法

答:

鉴定古陶瓷的传统“五大要素”:

古陶瓷的胎(包括制作工艺)、釉、造型、纹饰、款识。

这五个方面,在陶瓷发展史上,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器物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从事古陶瓷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收藏爱好者来说,这是学习鉴定古陶瓷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每件瓷器断定年代时,都要通过眼睛的观察、用手抚摸的感觉,分析它的胎、釉、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的特点,才能作出判断。

一般这种鉴定的方法称为传统的目测手试法.

除凭传统经验外,还有几种科技方法:

热释光测年法、X射线荧光分析法、碳14断代技术等。

这几种技术但因为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出现过错误的判断。

直到今天,科学仪器鉴定还不能起决定作用,必须要与传统经验鉴定相结合

碳十四断代技术

自然界存在三种碳的同位素:

 C12 , C13 , C14 ,前两者比较稳定,而C14 属低能量放射性元素。

碳C14放射β粒子后蜕变为N14,半衰期为5730±40年,反应式为:

C14→N14+β-;生物体一旦死亡, 14 C 得不到补充,其中14 C 量就按放射性衰变规律减少,经过 5730 年减少为原来的一半。

因此可以计算出生 物与大气停止交换的年代 t ,即推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

所以,一切死亡的生物体中的残 存有机物以及未经风化的骨片、贝壳等都可用 14 C 来测定年代。

由于古陶瓷几乎不含碳,所以 14 C 断代法在古陶瓷 断代方面失去效用。

热释光断代

▪一件古陶瓷在它被烧成之日起,便不断地吸收和累积外界的幅射能量,这个能量和烧成后的时间长短有关。

“热释光”方法就是通过测量这件古陶瓷内累积的幅射能,从而确定烧成时间的长短,达到断代的目的(如同数树木的年轮就能判定树木的年龄一样)。

由于该器件的时间信息完全储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该器件上取样检测即可断代,所以这是一种绝对断代方法,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这种方式来对古陶瓷进行检测断代。

19、国际上公认的高级日用细瓷器的标准是什么?

答:

①高的白度或明度,其颜色可以是纯白,如英国的骨灰瓷也可以是高明度的象牙黄色,如美国莱诺克斯公司的精细瓷器。

②高的透光度

③高的釉面质量:

其釉一般是在1050℃~1150℃下成熟的硼铅熔块釉。

因此,釉面平整光滑,有较高的光泽,无内眼可见的釉泡、针孔、桔釉等硬瓷釉上见的缺陷,这类釉的缺点是釉面硬度不及硬质瓷。

④高的规整度:

产品不变形成或只有极轻微的变形

⑤精巧的造型:

器型简练舒展,器壁较薄口,从处理精细考究,口沿一律有釉,低足有釉无釉皆可,但必须规整光滑。

⑥高级餐具瓷还必须具有能满足实用要求的理化性能,如一定的机械强度。

热稳性和釉面硬度,以及低铅镉溶出量等。

⑦精美的装饰

多采用设计和印刷精良的釉上小膜花纸进行边花或满花装饰,有时也采用单一磨光金,钼等贵金属边,带装饰一劳永逸部分特别高级的制品则采用各种高级综合装饰。

如腐饰金和擦粉铺低法等。

釉上花纸多采用丝平结合的印刷方法,色彩丰富鲜明而富于层次。

彩烧时平印颜料能渗透到已软化的釉层中。

因此,釉烧后平印花纸具有釉中彩效果,丝平结合的花纸还往往有粉彩效果。

“五无”-“一小”-“一低”-“三光滑”

斑点、落渣、针孔、色脏、擦伤

变形小

铅镉溶出量低

釉面、花面、口沿与底脚光滑。

20、陶瓷的釉为什么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效果,你对釉的知识了解多少?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古代用“油”字表示陶瓷制品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这个字代表食物,后人经过种种考虑,修改结果就取表示光彩的“采”合成为“釉”。

陶瓷制品表面多半穿着一件光滑、平滑、漂亮的外衣,“赤膊上阵”的很少。

这件五彩缤纷的外衣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釉”。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的、均匀的玻璃质薄层。

1.施釉的作用

光滑、明亮、美观

不透水、不透气

易洗涤、耐污染

提高陶瓷的其他各种性能(强度、耐热、电性能)

2.陶瓷制品对釉的基本要求

有均匀的、光润的、有玻璃光泽的表面(特殊效果的釉除外)

不可发生开裂或剥落现象(特殊效果的裂纹釉除外)

高温流动性好,釉面易于平滑

耐酸碱腐蚀

其他特殊要求

3.釉的种类

按釉的组成:

石灰釉、长石釉、铅釉、硼釉

按坯体类型:

瓷器釉、陶器釉、炻器釉

按烧成温度:

低温釉(<1100℃)中温釉(1100~1250℃)、高温釉(>1250℃)

按釉面特征:

透明、乳浊、颜色、无光、结晶、裂纹、花釉、变色釉……

4.釉的概念:

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玻璃的或玻璃与晶体的连续粘着。

5.釉的作用:

(1)装饰:

提高艺术、欣赏价值。

(2)改善制品的各种性能:

化学稳定性、防污性、(平滑、表面积减小)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抗菌性能、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