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752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docx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

金3练四年级上册答案

【篇一:

四年级上册科学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题、填空

1、加快、减慢2搅拌、切碎或碾碎、用热水3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4、均匀、透明或稳定5、外焰、内焰、焰心、6、固、液、氧气、二氧化碳、氧气7、溶解在、分离、盐的结晶

第二题、判断

第三题、选择题

1、a2、a3、ad4c

第四题、我会填

消失不变变小消失

均匀分布不能均匀分布不能均匀分布均匀分布

否是是否

溶解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

1、

(1)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

(2)a正确点燃酒精灯。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完之前熄灭酒精灯。

c加热的器皿在短时间内很烫,不要用手去触碰

(3)蒸发皿中会出现白色颗粒。

第五题、请回答

1、例如洗衣服时为了使洗衣粉尽快溶解,人们常常把洗衣粉放在热水中;把砂糖放在热水里用筷子搅拌加快糖的溶解,蒸馒头时用温水冲发酵粉。

2、倒入热水,搅拌

3、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第二单元

第一题、填空

1、重要物质、无线电2、声音、振动3、空气发生4、薄、弹

性、振动

第二题、判断题

第三题、选择

1、b2、c3、b4、c5、a6c

第四题、连线

1连在道路两旁

2建筑工地

3居民区

4建议

5关闭门窗

6装消声器

五、请回答

1、答、不能。

是因为钢琴虽然不弹了,但琴弦仍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停止演奏后,琴声仍能持续一会。

2、因为声音能在液体(水)中传播声音。

鱼听到脚步声就会被吓走。

3、不能。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4、不对。

如果整天不出去,就无法呼吸到新鲜空气,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第三单元

一、填空

1物体振动2、赫兹(hz)、一秒钟振动了多少次3、波、产生振动4、外耳、中耳、内耳5、物体振动幅度、振动幅度、振动幅度、振动频率(速度或快慢)、振动、振动、越低

6、收集声波、振动

二、判断

三、选择题

1、a2、b3、c4、b

四、填空

听小骨听觉神经

鼓膜耳蜗

外耳中耳内耳

五、实验。

1号高、2号较高、3号较低、4号低

六、简答

1、答: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离得很近也不能听到对方说话声,所以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

2、课本58页

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的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第四单元

一、填空

1、肺、胃、食道、小肠(答案不统一)2、肌肉、关节3、二氧化碳、氧气4、心跳、呼吸5、胃、小肠、6、三、臼7、氧气、多、多

二、判断

三题。

1、b2、a3、b4ac5、b6、b7、a8b

第四题

1、必须画上气泡图

大脑、心脏、肺、眼睛、手、胳膊、腿、

2、完整的馒头被分成了碎块粘在一起了碎块已经变得稀烂了,许多的小碎块,有一又湿了一些很湿

些湿

馒头有一点硬,舌头上已经变得软软的跟开始的馒头完全不一感觉有许多馒头渣了,有一点甜味了,湿湿黏黏的,有甜味

五、思考

1、不对。

应该细嚼慢咽,这样才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还可以减轻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

2.答案在课本78页

【篇二:

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

txt>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1空气的性质

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答:

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

为什么会这样?

答:

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

为什么这样?

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

答:

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

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

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

有风吹过脸庞,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

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

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

怎样解释这些现象?

答:

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

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

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说明

(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

(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压缩。

(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

相同点:

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

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9、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他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答:

课本上的空填“远”。

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远。

实验与制作设计实验证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名称:

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材料:

充气的气球

实验过程:

(1)用手压时有什么感受?

再用力压感觉又怎样?

(2)、松开手后看见什么,怎样解释。

实验结论:

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1、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

答: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受冷后会下沉。

实验与制作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受热会上升

实验名称:

空气受热会上升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

(2)、把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那里。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2、试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答: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实验与制作设计实验研究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实验名称:

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实验材料:

火柴、同样大小的纸杯两个,细线若干、均匀的细木棍一根

实验过程:

(1)、将纸杯底部各打三个空,用细线固定在细木棍的两端。

(2)、在细木棍中间系上细线,调节细线是木棍保持平衡。

(3)、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

(4)、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3、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为什么?

答:

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

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4、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

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实验与制作设计实验研究冷热空气的对流

实验名称:

冷热空气的对流

实验材料:

水槽2个同样大小玻璃瓶2个香一根玻璃片2片,热水、冰块

实验过程:

1、将一个水槽中放冰块,将另一个水槽中倒入热水。

2、将两个空玻璃瓶分别放入两个水槽中。

3、在热水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

4、将冷瓶到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烟的流动。

5、重复1、2、3步骤。

将有烟的热瓶到放在冷瓶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烟的流动。

实验结论: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1.3空气中有什么

1、猜一猜,下面那支蜡烛最先熄灭,那支燃烧的最久?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答:

第二支先灭,第一支最持久。

因为第二支是用小杯子罩住的里面空气最少,第一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

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有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瓶里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

它们各具有什么性质?

答:

试验中可以看到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

瓶里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空气中至少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3、11页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说明什么?

答: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

答:

会看到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5、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

秋季早晨草叶上的水珠,放在室外的金属上的水珠,水缸外的水珠,冬季从室外里走到屋子里眼镜片上会有水雾等。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与制作

1)设计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名称:

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

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2)设计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a、实验名称:

: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

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

(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实验名称: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实验材料:

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烧杯,细铁丝弯成梯状

实验过程:

(1)安装蜡烛,使蜡烛分别居于烧杯的底部和中部。

(2)、沿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比空气重。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下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

这四个例子说明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

2、说一说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答:

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

第二单元冷和热

2.1冷热与温度

1、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

对上述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答:

不一样,插入冷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热,而插入热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冷。

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是先快后慢,还是均匀下降,还是?

?

答:

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3、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答:

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实验与制作设计实验研究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名称:

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

实验过程:

(1)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架上,下部浸在热水中。

(2)、每隔两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当时的水温。

总结降温规律。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先快后慢

2.2热的传递

1、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

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温度低的地方。

2、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

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

实验与制作设计实验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任选其一)

1)实验名称:

热在固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

酒精灯、金属勺、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在金属勺前端、中间、后端分别点上蜡,等其凝固

(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勺,用酒精灯在前端加热,观察现象蜡的熔化情形

实验结论:

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2)实验名称:

热在液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

酒精灯、三脚架、烧杯、茶叶末

实验过程:

(1)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烧杯。

(2)、点燃酒精灯,把茶叶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末的运动

实验结论: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3、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

答:

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

4、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

答:

对流(壶中的水);传导(炉子到水壶);辐射(炉中的热传到四周)。

2.3加热和冷却

1、糖和蜡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答:

糖和蜡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

如松香、巧克力、动物脂肪、固体润滑油等。

2、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答:

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3、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答:

水和铜球一样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实验与制作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

(1)实验名称:

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

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实验名称:

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

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实验名称:

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

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

答:

材料选择:

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装冷水的盆子,装热水的盆子。

步骤:

(1)将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放入装热水的盆子,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再将瓶子放在室温下,过一会,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5、想一想,怎样标出温度计上的刻度?

6、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

你还能说出哪些?

答:

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

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2.4吸热与散热

1、实验一:

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实验二:

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金属片的升温速度比纸板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金属片的降温速度

比纸板快。

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

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

2、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答:

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实验与制作利用有和水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名称:

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材料:

水、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烧杯2个、石棉网2个、火柴、温度计2个

实验过程:

(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2)、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六分钟

实验结论:

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3、为什么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

答:

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好。

4、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答:

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5、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

答:

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答:

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空气中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

2、空气中的水从哪里来?

答:

空气中的水是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的。

实验与制作设计实验研究雨的成因

实验名称:

雨的成因

实验材料:

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片、水

实验过程:

(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

(2)、把玻璃片放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

3、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

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4、水有哪几种形态?

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答:

水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状态。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

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

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

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

答:

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到空中形成云,云在空中飘荡遇冷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

雨水和雪水有的流入江河,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有的流出地面形成泉水,它们都源源不断的流入海洋里,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

?

所以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

6、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答:

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3.1声音的产生

【篇三:

人教版_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

(一)井蛙之志

有一天,一只小井蛙对来井边饮水的画眉鸟说:

“朋友们都(潮

嘲)笑我坐井观天,见识短浅,这太不公平了!

这回我(立下树下)雄心壮志:

订好学习计划,两年内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不信你瞧,我的学习计划都订好了!

”大概是由于过分(感动激动)吧,小井

蛙(的得)肚皮一鼓一鼓的,看样子真要发奋干一(番场)事业

呢!

画眉鸟说:

“井蛙弟弟订了计划可得努力去实现呦!

好吧,两年

后我听你的好消息。

”说完,就飞走了。

小井蛙爱不释手地看着自己的(红宏)伟计划,越看心里越美。

他兴冲冲地(借惜)来了几本厚厚的书籍,心想,这一来当上学者

就更有把握啦!

第二天,小井蛙拿出一本书,翻开看了几行,哟,看书还挺吃力

的呢!

他想,先好好休息几天,等精力(充分充沛)了,(在再)来啃这本厚书也不迟。

一个星期后,当他第二次拿起书的时候,忽然想起:

蝌蚪们不是

约我今天去做游戏吗?

去不去呢?

小井蛙又想:

两年的时间还长呢,先

去玩,明天再看书吧!

从蝌蚪那里回来后,小井蛙感到身上有点酸胀酸胀的,不过精神

还是挺不错。

他正准备看书,抬头一望,(园园圆圆)的月亮正挂在

井台的上空,好几颗星星还直冲他眨眼呢!

小井蛙的心又动了:

这么好

的天气不赏赏月,开开心,那才是傻瓜呢,明天再看书吧!

这样一天推一天,两年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一天清晨,小井

蛙正在睡懒觉,朦胧中从井台传来唱歌的声音:

“明日推明日,明日

有多少,万事推明日,时光空消磨?

?

”“谁呀?

这么早就来吵吵,烦

死了!

”小井蛙嘟囔了一句。

“我是画眉姐姐,特地赶早来祝贺你成为

学者的。

太阳都晒着屁股了,你怎么还没起床呀?

”小井蛙一翻身

爬起来,张开嘴巴,摊开双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1、把文中不正确的字、词划去。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坐井观天:

(2)爱不释手:

3、井蛙所立的志向;它是这样

去做的:

;结果。

4、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给予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耐,快要支持不住了。

他仍然(托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

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

在屋前,他

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

他失望到了(及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

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

能打水。

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

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决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

壶水倒进吸水器里?

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

壶救命之水?

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了,吸水器中果然

涌出了泉水!

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

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

“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

是真的。

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用“﹨”划掉。

2、“塞”这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但都读();它还有两个音,如“塞外”的“塞”读();“堵塞”的“塞”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小心翼翼:

(2)置之度外:

4、把“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

”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5、用“”画出描写那个人抉择时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6、这个故事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

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

脚给父亲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

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了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

他。

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

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等一下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住了

脚步,立在那儿注视着父亲远去的背影。

父亲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

?

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很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

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泪光。

当弟弟终于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

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