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738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docx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

第四章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

改革卡放3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不同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融资途径和融资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

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不同地区民营企业融资机制有何差异?

融资便利程度是否存在差异?

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

民营经济从国有等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金融资源比例却很小,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民营经济为何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

又何以能获得如此快的发展速度?

可能的解释是,虽然民营经济从正规渠道获得的金融资源有限,但民间金融对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民营经济融资的主要源泉,从而引出第二个问题:

民营经济是否从民间金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金融支持?

如果是,那么今后如何规范发展民间金融?

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那就意味着民营经济本来还可以发展得更快,今后的金融体系改革应如何进行?

在民营经济欠发达地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如何才能使这些地区摆脱民营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

等等。

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助于了解民营经济发展及其融资支持机制的内在机理,解释不停地区、不同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约束,据此才能给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但仅把分析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显然是不够的。

由于我国各地区初始禀赋和制度租金水平的不同,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关利益主体采取了不同的博弈策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和演进路径,并内生出与该特定融资模式。

这种融资模式是与该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的融资模式,但不一定都是最优模式。

在不同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下,其所面临的约束因素也不同;同时,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其对资金的需要和面临的约束也不同。

因此,在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时,应首先探究民营经济的演进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特定模式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形成机制及其约束因素,根据各种融资模式的特征及其面临的约束,结合民营企业的成长阶段,才能全面了解民营企业融资模式形成的内在机制,据此而提出的对策建议也将更具针对性。

第一节禀赋差异与民营经济起步阶段融资选择

病夫及其动态变化决定的制度租金水平和制度租金降低速率规定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演进路径,这个过程本身也内生了民营经济起步阶段的融资选择。

“历史总是重要的。

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我们可以向过去取经,而且还因为现在和未来是通过一个社会制度的连续性与过去连接起来的。

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

”①在研究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时,西方企业金融理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必须考虑我国特定时期的特定体制状态。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形式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了保证国有经济的资金供应,国家对金融资源实行计划调配,国有金融在金融体系中居于垄断地位,全社会融资方式单一。

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得在体制外萌芽并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难以获得国有金融的支持,融资渠道狭窄。

4.1.1企业成长阶段及其融资选择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融资能力和对资金的需求都会有所不同。

由于种种原因,

企业在创业阶段本来就难以获取外部资金的支持,再加上我国市场化进程中金融制度安排的滞后性和国有金融的垄断地位,是的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面临特殊的制度背景,更加难以获取外部资金。

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成长特征和融资能力,并面临不同的融资需求。

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创业期的特点及融资选择

创业期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很慢,生命周期曲线上体现出来的是曲线斜率小且变化也小,

①道格拉斯•••C•诺斯:

《经济始终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226页。

虽然企业发展速度不快,但有一个现象是好的,那就是企业在不断增长。

创业初期即起步阶

段,其特点是经营风险较大、费用高、信誉度低、规模小,盈利能力弱。

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创业者手中,创业期的中后期企业资金需求加大,但持续经营能力仍较弱、破产或停业的几率较大、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价值评估的难度较大且不准确导致其外部融资能力较弱。

初创期的企业,大体具有初创性、高成长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它们需规避重重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以获得发展,同时潜在的回报也较高。

所以,基于初创企业的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风险投资比较青睐。

因此对于创业期企业的融资平台主要有创业者构成较好,融资租赁业是初创企业一个常用的融资选择。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西方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创业时,其融资渠道也主要是内源融资即创业者自筹及企业内部留存收益。

美国中小企业早期融资对象包括:

个人储蓄、朋友和亲戚。

如表4—1所示,美、日、英三国中小型企业也多以内部融资为主,即使内部融资比例最低的日本其内部融资比例也接近60%。

表4—1部分国家企业创业融资结构

资料来源:

转引自王玉珍编著: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二、成长期的特点及融资选择

企业经过创意的艰辛后,若能生存下来并获得一定的发展,一般就会进入高速成长期。

企业在这一阶段的特征是:

发展速度快;波动小、实力增强;管理逐步规范化,治理逐步合规。

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企业既具有很强的活力,又具有较强的实力,所以一般发展很快。

没裹麦肯锡(Mckinsey)企业管理咨询公司1983年提供的研究表明,属于美国企业家协会的70家会员公司(都属于高速发展的中型企业),在过去的5年里,销售额每年至少增长15%。

1982年,美国中型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12%,资本的平均回报率达到43%,企业的平均回报率达到14%,在销售额和资本回报率两方面,迅速发展的中型企业都超过了《幸福》杂志列举的美国发展最快的250家大公司。

成长期民营企业以高速发展著称,在生命周期曲线上成长期表现为曲线斜率为正,且数值大。

在成长阶段,企业为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仅仅依靠企业主的自筹资金和企业的内源融资是难以满足需要的;同时,成长阶段的企业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物质基础,因而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融资,如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

由于成长期的企业成长性好、风险高的特性,非常符合风险资本的投资标准。

所以很多成长期的企业都会将风险资本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三、成熟期的特点及融资选择

经过高速发展,企业就进入了成熟阶段。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展速度较以前减慢,甚至出现停止发展现象,但是效益提高;公司组织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创新精神减退、体质趋于僵化。

由于成熟期的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规模大,发展稳定,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广为社会所熟知,自信度高,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多。

处于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变化很缓慢,从规模上看,成熟期民营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大,代表企业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此时的民营企业由于实力强大、信誉度高,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建立紧密、双赢的银企关系,获得稳定的银行资金支持是这一时期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模式。

同时应更注重以债务融资带动股权融资和再融资,是两种融资模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合理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结构,实现企业融资的顺畅。

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进行债权融资,这将增加企业的债务,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券融资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确保股东的控制权,由于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因此,企业采取债权融资方式不会向增发股票那样可能会分散股东对公司(企业)的控制权。

另外,债务利息支出可在所得税前支付,公司(企业)可享受税盾收益,实际负担的资金成本低;而且公司(企业)债务的增加有利于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无论公司盈利多少,只需负担债务的固定利息,而更多的收益可用于分配给股东或留存在公司(企业)以作再投资,从而增加股东和公司的财富。

但是债权融资必须定期支付利息,到期还得偿还本金,也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因此需要适当股权融资配合。

此时主要的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

四、衰退期特点及融资选择

在企业步入衰退期后,主要便显出以下特点:

“大企业病”日益严重;工艺落后,技术

装备陈旧;企业的生产萎缩,效益降低;负债增加,财务状况恶化。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产品销量将加速下滑,利润大幅度减少,企业甚至可能出现亏损,产品缺乏竞争力,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创新意识淡薄,各种企业病纷纷出现。

此时的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非常大。

种种不利条件的出现,使得企业筹资变得非常困难。

债权人往往会因为担心企业破产而要求企业提前偿还债务;企业前期积累的资金的大部分要用来偿还债务,以及实现平滑过渡的相关支出;企业的股票由于经营状况的恶化而不断走低,直接融资能力受挫。

此时的企业应通过资产重组等战略性重组,寻求兼并与被兼并的机会。

但是,如果企业负债过多则会构成实现这些措施的实质性障碍。

综上所述,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应采用的融资方式可归纳如表4—2所示。

表4—2企业各周期阶段的融资方式

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4.1.2并附诧异于我国民营经济起步阶段融资选择:

实证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创业资金主要来自自身积累,外部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同时,不同地区由于其政府权力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民营经济起步阶段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

改革开放初期,尽管国家在宏观上放松了对民营经济的限制,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有(金融)部门和民营(经济)部门之间的体质差异仍很显著,各地市场化意识和地方政府对待民营经济的态度也不同。

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政府权力相对较小的地区,制度租金水平很低,民营企业的创业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创业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创业期本就难以获得外部资金,加上改革开放初期风险投资业等融资渠道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和国家金融体系对民营经济的排斥,创业者只能靠自己筹措和积累。

因此,创业者通过各种商业活动(由于是个人,所以规模很小)来进行始源积累,并在不要是进行民间借贷以获取资金。

这种资金积累方式的特点是:

自我积累,规模小、发展缓慢。

因此,这种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在最初期发展速度就计较缓慢。

担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器市场化优势会使其获得很大的发展优势,而且民间借贷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整个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和其自身融资能力的增强,民营企业获得外部资金将比较容易,因而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在市场化水平价高、政府权力也较高的地区,制度租金较高,此时,民营企业(主要是集体企业)创业有一定的集体积累,而且政府会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从国有金融渠道为其提供资金融通。

此时的创业资金主要来自政府主导的集体积累和资金融通。

因为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获取资金的规模也较大,所以在发展初期能够较大幅度地利用制度租金,获得较快的发展。

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种机体属性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政府权力下降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在市场化程度低、政府权力大的地区,制度租金很高,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企业的发展即受环境的限制,更无外部资金支持,因而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而在市场化程度低、政府权力小的地区,制度租金较高,但在该地区工业化发展缓慢,民营经济更无从谈起,也就无所谓创业融资问题了。

一、数据来源、变量定义与初步验证

下面根据有关的宏观金融数据,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地区民营企业起步阶段融资选择

与禀赋和制度租金因素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认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民营企业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

此时,企业融资方式单一,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银行信贷是企业外部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渠道。

因此,我们根据1983~1982年的全国各地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流向的数据,来大致估算民营企业起步阶段获得的银行信贷资金状况,据此可以反映出民营企业起步阶段的融资状况和影响因素。

本节采用的数据为1983~1985年的跨省数据①。

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限于数据原因,未包括海南和重庆。

数据来源于2009~2002年的《中国计年鉴》、《中国私营经济年鉴》、《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等。

对于个别无法获得的数据,我们根据样本数据的可获得性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具体如下:

为了衡量民营企业起步阶段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数额,在具体的统计数据无法获得的情况下,我们用各地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中剔除国有呢经济贷款额的方法,来衡量民营经济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的资金额。

因为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流向国有经济部门,我们用下面的方法估算金融机构贷款中流向民营经济部门的份额:

全部金融机构贷款额Fi=ßο+ß1(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γi

由上式中的随机误差项γi,我们可以得到与国有紧急不相关的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ßο+ß1。

在后面进行分析时,这个估计值ßο+ß1是作为独立的被解释变量来使用的。

我们用这个值来近似代表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中流向民营经济部门的份额。

限于数据原因,我们只能用这个指标进行近似分析,但由于金融机构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外部来源,而且在我国这一渠道的融资数额与地区制度禀赋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而通过该指标进行分析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样可以说明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其他解释变量定义如下:

国有经济影响力:

用两个变量来衡量国有经济影响力。

第一个变量是全部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用人均贷款表示:

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总人口数;第二个变量是国有经济规模,用人均国有工业产值表示:

各地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各地区总人口数。

地方政府权力:

有三个变量可以衡量地方正全力。

第一个变量是1983年底在全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户中未采用大包干的户数比例,表示地方政府及其领导的政治权势和领导能力,用为采用大包干比例表示:

1983年底为采用大包干户数/联产承包责任制户数;第二个变量是初始人均社队工业总产值,它表明了改革之初集体工业发展和地方政府掌握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情况,用人均社队工业总产值表示:

1979年社队工业总产值/1981年乡村总人口;第三个变量是人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额:

各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集体经济额/总人口(限于数据原因,此处为用地方财政支出比指标)。

市场化水平:

有四个变量可以衡量市场化水平。

第一个变量是初始市场化程度,用1981年人均城乡市场成交额表示:

1981年城乡集市成交额/1981年底人口数;第二个变量是产品市场化程度:

用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总人口数衡量,产品市场化程度越高,商品流通越便捷,越有利于民营经济获取原料和销售产品;第三个变量是市镇人口比:

是真人口/总人口,可衡量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越高,市场会越活跃,则该地区市场化程度相应越高;第四个变量是金融深化度,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人口数衡量,金融深化度越高,地区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也相应越高。

在此,我们用1983~1984年度虚拟变量来消除一些随时间而变化的因素(如意识形态、通货膨胀等)带来的效应。

因为一些年度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已部分被注入国有经济贷款规模等变量控制,此处的虚拟变量主要表示全国范围的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其他可能随时间变化的因素。

同时,一些变量(如未采用大包干比例等)并不随时间变化,因而可以不分消除地区坚固有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未在模型中引入全部地区虚拟变量,仍是按地理环境和其

他特征将29个省区区分成6个区域①,以消除自然条件和国家非均衡政策等对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4—3。

表4—3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特征

注:

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中民营经济份额的最小值之所以为负,是由于文中所用的估测方法导致的。

此处估测的结果只是表明各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中民营经济份额的相对水平,不是绝对数额。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

表4—3是对各变量的一个整体描述。

为了初步获取一些民营经济发展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信息,我们先选择目前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浙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的江苏和民营经济欠发达的青海为例,对此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见表4—4。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初期,金融机构贷款中提出国有经济份额后的余额,江苏最高,浙江次之,青海最低。

人均国有工业产值青海最小,浙江次之,而江苏最多。

在浙江,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低于江苏,为采用大包干比例衡量的地方政府权力高于江苏,但人均初始社队工业产值低于江苏,人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低于江苏。

国有经济影响力江苏最高,浙江次之,青海最低;地方政府权力浙江最高,江苏次之,青海最低;市场化程度浙江最高,江苏次之,青海最低。

浙江地方政府权力虽然较高,但由于其市场化程度更高,因而其制度租金最低。

在以后的发展中,市场化水平高的浙江,其制度租金水平迅速降低,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地方政府也主要发挥协调者的功能,能获得较多的经融机构贷款;而在江苏,虽然制度租金水平也得到迅速降低,但由于地方政府权力较高,整体制度租金水平仍然较高,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沿着集体经济的模式演进,而且获得较多的银行贷款。

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初始市场化水平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而在青海,虽然制度租金水平较低,但由于市场化程度太低,地方政府也未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市场化进程缓慢,制度租金降低缓慢,民营经济停滞不前,难以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二、模型与回归结果分析

下面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上述变量间的关系做一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究民营企业起步

阶段融资选择与制度因素的关系。

所用模型为:

Yit=C+ßXit+δit

为了验证民营企业起步阶段融资的具体影响因素,我么用三个模型来进行检验。

各个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it均表示第i个省第t年度民营经济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余额。

在第一个模型中,Xit代表制度租金;在第二个模型中,Xit分别代表够有经济影响力、地方政府权力、市场化水平;在第三个模型中,Xit分别代表各个具体变量,如人均国有工业产值等。

再次用1983~1985年度的跨省数据,进行普通OLS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见表4—5。

在模型Ⅰ中,我们用制度租金为解释变量,同时引进时间和地区虚拟变量,来探讨其对民营经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份额的影响。

再改回归模型中,制度租金系数显著为负,年度虚拟变量Pv、Pw系数均显著为正,地区虚拟变量r1、r2系数均显著为负,r3、r4、r5的系数均为正,但r4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这表明制度租金水平越高,越不利于民营经济从国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随着人们认识的转变,民营经济获取金融机构大款的额度会有所提高;而地区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会有助于民营经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情况不难理解。

制度租金水平越高,整个地区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对民营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形成的约束越高,而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向国有经济部门提供信贷支持,民营经济越难从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在模型Ⅱ中,我们用国有经济影响力、地方政府权力和市场化水平作为解释变量,来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对民营经济起步阶段融资选择的影响。

在该模型中,国有经济影响力系数显著为正。

年度虚拟变量Pv,系数显著为正,Pw系数也为正,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地区虚拟变量r1、r2系数为负,丹郡不具有统计显著性;r3、r4、r5系数为均正,但只有r3、r5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

这表明国有经济影响力越大,起步阶段的民营经济越难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这一现象不难理解,国有经济影响力越大的地区,其金融机构贷款中的更大部分将被国有经济占据,民营经济影响力越大的地区,其金融记过贷款中的更大部分将被国有经济占据,民营经济越会被忽略和排斥,因而月难以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地方政府权力对民营经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比较模糊,这可能与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有关:

地方政府权力越大,民营经济中的个私经济越难获取金融机构贷款;而地方政府权力较大时,往往会鼓励发展地区集体经济,并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其获取国有金融机构贷款,因而地方政府权力越大,越有利于集体经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而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越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意识也越强烈,因而民营经济越容易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在模型Ⅲ中,我们用各具体指标,来更加详细地分析各种制度租金因素对民营经济起步阶段融资选择的影响。

在该模型中,国有经济影响力中的人均金融机构贷款系数显著为正,人均国有工业产值系数显著为负,这进一步表明,国有经济比重越高,越不利于民营经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而国有金融市场越发达,金融资源越多,越有利于民营经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地方政府权力中的未采用大包干比例系数显著为负;人均初始社队工业产值系数为正,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人均计提固定资产投资系数为负,但同样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这表明地方政府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越高,越有动力去帮助其获取金融机构贷款;而地方政府行政权力越强,越不利于民营经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这可能与改革初期地方政府面临的特殊政治风险有关。

市场化程度中得出是市场化水平系数为正,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金融深化度系数为负,但同样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产品市场化度显著为正,;城镇人口比系数为正,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这表明初始市场化水平会对民营经济发展和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不大。

金融深化度越高,个人资本积累能力越强,相对来说,对金融机构贷款的需要就小些。

而产品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和整个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也会更加愿意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城市化水平越高,金融市场会相应地比较发达,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也会比较宽松,制度安排也越有利于民营企业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个虚拟变量系数在此不再详述。

三、研究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民营企业创业资金主要来自自我积累,融资渠道狭窄。

民营企业在创业期间,

外部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比例很低,长期资金匮乏。

第二,制度因素会对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融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在不同地区,民营

企业起步阶段融资结构存在差异。

制度租金水平越高,整个地区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对民营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形成的约束越强,而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向国有经济部门提供信贷支持,民营经济越难从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第三,国有经济影响力、地方政府权力和市场化水平对起步阶段民营企业融资选择的

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国有经济影响力越大的地区,其融资机构贷款中的更大部分将被国有经济占据,民营经济越会被忽略和排斥,因而月难以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地方政府权力对民营经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比较模糊,这可能与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有关:

地方政府权力越大,民营经济中的个私经济越难获取金融机构贷款;而地方政府权力较大时,往往会鼓励发展地区集体经济,并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其获取国有金融机构贷款,因而地方政府权力越大,越有利于集体经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而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越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意识也越强烈,因而民营经济越容易获取金融机构贷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民营经济起步阶段的融资选择与政府权利和市场化水平的关系总结如图4—1所示。

在起步阶段,政府权力和市场化水平的不同组合首先决定了该地区民营经济能否发展起来及可能的发展模式。

如果该地区根本就无发展民营经济的动力,也就无所谓融资问题了。

从图4—1中可以看出,在改革初期的起步阶段,在政府权力大、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制度租金水平很高,此时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由政府推动,采取外资或集体经济形式,相应的资金来源就是外资和国有金融机构货款。

在政府权力大、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制度租金水平居中,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采取集体经济的形式,相应的资金来源比较多,包括贷款、外资和自我积累等。

以上两种组合地区,政府权力都较高,可以通过自身与国有金融机构的关系,为民营企业争取部分贷款,获取不分制度租金。

在市场化水平价高、政府权力小的地区,制度租金水平低,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个私经济,相应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我积累和民间借贷,只能获取少部分制度租金;这种发展模式也内含了民间金融发展的基础。

而在政府权力小、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民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