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673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

《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docx

111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C.③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

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

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判断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答:

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

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

(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

(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

(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P60-62

答:

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

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P94—95

答:

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125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41

  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

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P150

答:

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论述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P26

答:

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

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P50

答: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

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

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举例略)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答: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

(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

(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答:

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教育新理念》简答题

1、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

见总序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存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拍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中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发展数量句提高质量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需要以—种新的姿态迎接这—转变。

2、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区别是什么?

见代序

有没有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

3、什么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姑.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个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4、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我们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了,我们相信已有的知识都是千真万确的,相信用已有的知识武装头脑就足够了:

如果在知识发展缓慢的时代这样想还能够应付世界的变化,还能够容忍的话.那么,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这就不能容忍了;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据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5、怎样理解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6、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什么?

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7、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

非标准答案的。

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作业一定是根据已有知识编制的,而研究件教学中的作业是根据事实需要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综合特性。

8、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的区别是什么?

直线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完全安排好的,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旁骛,我们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并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和检查他们。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知识是最基本的,是无法跳过的。

可是这样的假设既缺乏事实根据、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散点教学则是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种内容的编排方式,它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

而是选样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9、对中国传统知识教育的理解以及知识教育的相应特征有哪些?

中国的知识教育具有了—些自身的特点:

第一,知识是预设的。

而非主体发现的,也就是认为知识都是学习的对象、都是天然已有的。

而不是自己参与发展的过程;

第二,所传授的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学习者只是消极接受;

第三,人格化的,即把知识和人品联系在一起。

这些特点决定了知识教育具有相应的特征:

第一,重结果甚于重过程。

其实、所有后续的知识都是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知识都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因此知识过程的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所有习题都个标准答案。

其实,所有现象的答案都有可能有多种答案和多种解决方法,因此开放性的思维在变化越来越快的社会中的意义越显重要;

第三,教育者对知识重要性的看法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超过了市场、社会的需要,教学知识的选择根据什么原则,它本来是学科需要、社会需要、个体选择在现代社会中互动的结果,而我们却过于学科化,学科专家比,忽视了知识选择和编排的个体(心理)需要和敏锐反映社会差异的社会变化的需要。

10、科学教育包含哪四个层面的教育?

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个层次的内容: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教育无疑应该包含这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教育。

11、杜威的五个教学步骤是什么?

何谓真实的问题?

一、设计问题情境;

二、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三、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四、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更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出的问题、杜威早就意识到.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一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形成新理论的素材。

12、文科教育的整体的教育观是什么?

   整体的教育观首先是感悟,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

其次是理解,理解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理解作者看问题、分所现象的视角和方法;第二是表达,能够以课文为例子,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

最后,也是最终的目的,是获得精神的自由.个性化地感悟事物、体察社会和人情,创造性地表达人生。

13、美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美育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技能技巧,而在于培育美的精神.即对美的境界的追求。

14、当今对信息技术存在着哪些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认为信息技术与我们已经熟知的电化设备样,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以电脑为核心、以网络为纽带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功能和对教育可能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估计个足,对已有的功能也只是采取消极的等待态度。

远没有像重视应试考核那样重视信息技术,远没有像重视研究教材、考卷那样重视对信息技术比如课件技术、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没有重视信息技术在改变教育的模仿性、等级件、模式化和群体化等方面所潜藏的巨大力星,而这些方向恰恰是传统教育根探蒂固、甚至无法摆脱的弊病。

第二种误解,即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的原理,所以有极大的畏难情绪,有种非我辈所属的自卑心理:

其实,运用信息技术未必懂得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与人交朋友,它追求的最大目标是比电视机操作还简单。

电脑已经从键盘——指令时代进展到视窗——鼠标时代,井正在进入语音遥控时代;网络也正在突破有线连接走向无线连接。

这些都使得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轻而易举。

在信息技术的挑战面前,你不掌握它,它就要淘汰你。

15、你怎样理解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

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

首先,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

最后,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主义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这样的一种理想:

第一,它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方面。

第二,它倡导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列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侣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第四.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育有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

我们说的素质教育是—种境界,是指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风貌,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而不是无数单个元素的相加。

16、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

首先,知识在数量上迅速膨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

其次,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

第三,知识在传播力式上的数字化对人才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国际性的要求。

   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从学会记忆到学会选择,从耳传口授到媒体革命,从国家观念到国际观念,这—切都形成了一个时代最强音: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在教育的制度化进程中,现代教育变相地成了文凭教育、应试教育。

文凭教育注重的是系统化的知识、单一化的培养目标,标准化的学习内容以及规范化的筛选过程等。

这与人才的创造件的发挥、与创造件人才的培养在价值倾向上是背离的,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地把握方向、选择方向的能力要求是背离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17、简述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肯定社会既成的思想、制度、道德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认为教育的使命主要就是继承社会的传统,使人在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尽快地社会化。

修道之为教——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

培养哲学王——以柏拉图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

两千多年后.生活在17队纪中叶以后的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涂尔干(E.Durkheim)大大发挥了教育继承社会传统和通过道德教育改良社会的思想。

他强调教有的社会功能,提出教青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教育目的主要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成为西方功能主义教育学的先驱。

18、简述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我们把以下的主要观点归纳为科学主义的教育观: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了解自然的规律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重视对自然知识的学握和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强调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自身力量的实现;它把传授科学知识当作教育的中心任务。

把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获得职业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