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滴的危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617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点滴的危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打点滴的危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打点滴的危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打点滴的危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打点滴的危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点滴的危害.docx

《打点滴的危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点滴的危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点滴的危害.docx

打点滴的危害

打点滴的危害

注射的普遍滥用

医疗上滥用注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据WHO估计,这些国家的5岁以下儿童每年用于治疗的注射在50-55亿次以上,其中一半不安全。

滥用注射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注射被大众视为现代医疗或“西医”的一种标志,认为注射具有疗效好、作用快的优点。

其次,注射是个体医生和医院增加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

还有些人认为注射较服药方便,农村的家长尤其愿意患病儿童接受注射治疗。

在旧中国,由于合格的医生极少,即使城市的开业医生也是“十之八九都靠纯粹营业方术,以夺取金钱。

打一针盐水索洋十元,……比比皆是”。

在共和国建立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医疗机构公有化,财政依靠政府拨款,个人的利益与医疗收入的关系不大;加上医学教育的改进,以及个体开业医生在城市消失,因而医疗行为相对较为规范。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财政体制处于转型阶段,医疗机构垄断权力和医务人员的越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滥用不必要的药物注射作为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愈演愈烈,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简称糖水)成为一般疾患的普遍治疗方式,“吊水”或“打点滴”也成为十分流行的话语。

除了作为静脉给药的载体外,“清除体内毒素”是不少医生对“吊水”的解释。

20年多前,许多有识见的医生嘲弄滥用抗生素、维生素和激素静脉滴注的庸术是“三素一汤”,汤是指葡萄糖液。

由于医生与大众的互动,滥用“吊水”不仅被病人和社会大众所认同,而且已经习以为常,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信仰和医疗文化。

以致不少人一感到不适、疲劳、食欲不好或者发热、感冒,甚至有些学生在考试之前都要“吊水”。

笔者在医学院校园里见过一成人教育学院的女生由同学陪同举着“吊瓶”行走。

她是外地医院的医务人员,来校接受面授的,因为疲劳去校外的小诊所打了“吊水”回来。

据报载,一位年近80的老妇人,在家里一面“吊水”,一面打麻将,“乐不可支!

”所以,在不少地方的大众话语里,打针和“吊水”经常成为就诊或治疗的替代词,人们表示关心他人生病的话语,常常是“你‘可’去打针(“吊水”)啦?

”甚至有些病人把医生未按自己的意愿给予“吊水”,看成是一种怠慢。

这种不合理的要求有时很难说服和拒绝,坚持原则的医生可能反而不受欢迎,因此形成一种环境压力,导致很多学养有素的医生也趋同从众,主流医疗文化严重受到侵蚀。

城市三级医院的门诊观察室里密集的“吊水”管子,成为中国医院的一大景观。

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诊疗设备有限,注射给药便成为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因而在文化落后的地方,技术、设备差的医疗单位,滥用注射也越多。

1993年,我们抽查了安徽省的4个乡镇卫生院7—8月门诊的4341张处方,其中包含注射者占64%;注射途径包括:

肌肉注射占59%,静脉17%,皮下16%,多种途径8%。

注射药物依次有以下几类:

抗生素、退热药、葡萄糖液、维生素和皮质激素。

医务人员认为,群众相信、疗效好、方便和增加收入,是他们常用注射的原因。

现今农村的卫生室多数设备十分简陋,乡村医生的医疗知识也很缺乏,然而主要靠“吊水”致富的却不在少数。

1986—88年,我们在安徽的一个农村地区看到,一到夏季农忙时节医生把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困倦、手足“发麻”和全身酸痛的综合征,诊断为“缺钾病”。

在此期间乡村医生家里每天有许多病人接受氯化钾静脉滴注,当地人称为“吊钾”。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病人的血清钾水平正常,与对照组健康人相同,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生理盐水与氯化钾同样有极好的效果。

这说明缺钾的诊断是虚假的,氯化钾治疗起一种安慰作用。

这个地区是产棉区,1964年至1970年代发生过因吃粗制棉子油引起的低钾血症流行。

80年代初期改进了榨油工艺,消除了其中的棉子油酚,食用棉子油也被菜子油取代,但是地方医生仍然沿袭过去的“经验”,导致“出现大批类似低血钾症症状而血清钾不低的病例”。

由于先前的低钾血症流行,使得医生的错误诊断和处理及其似是而非的解释获得了合理性,于是“吊钾”成为大众的一种信仰,有些人主动要求医生“吊钾”。

在我们的研究结束,进行一些宣传之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变。

当今,滥用抗生素、解热止痛药、维生素和“补剂”以及激素等药物注射,是世界上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儿童常见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几乎都采取这类注射治疗。

在我国,滥用注射在一些城市的大医院也难避免。

下面的二个例子说明,我们与工业化国家在对待注射的态度上存在很大差异。

1991年7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的文章,作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访问学者”。

他赴美后不久因“感冒发热”去医院急诊;“经过全面检查和抽血化验,医生诊断是流感”。

作者抱怨:

“医生只开了一张处方,由我们自己去买了一小瓶Advil(布洛芬),这是一种不需要处方就能买到的自用感冒药。

”次日他未见好转又去就诊。

“一位美籍华人医生查阅病历、仔细检查后说:

‘昨天你来,他们未作处理,这是属于病毒性流感。

’”“我请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这位严守职责的医生回答:

‘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般只在过高热时才可能损及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

所以,Schmitt把家长对儿童发热的过分担心称为“恐热症”。

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退热。

1994年6月,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个访问组参观安庆市附近的一所乡镇卫生院。

当时病房里有13位病人,看上去病情都不重,但有11人在“吊水”,其中一位还举着吊水瓶走动。

一位美国教授对此大惑不解,问这些病人生什么病,为什么要静脉滴注?

滥用注射的危害

注射的目的在于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保证足够的药物浓度,提高临床疗效,然而注射有其适应征,药物并非都需要注射,有时注射也非一定比其他途径好。

除了静脉或血管内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之外,肌肉和皮下注射的吸收率和效率因药物和个体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药物比口服明显优越,有些相同,有的则因低水溶性和对组织的刺激性较强,反而不如口服吸收好。

肥胖者的肌肉注射药液可能注入皮下脂肪层,造成吸收不良。

现在,注射器有四种:

可再用的、一次性、自毁型和加压或无针注射器(jetinjector)。

注射传播感染主要是注射器不消毒再用造成的。

自毁型注射器是为杜绝再用而设计的,结构有所不同,应用一次后即无法再用。

加压注射器的原理是应用机械装置产生高压,将注射液变成细微的射流通过喷头注入皮下或皮内;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局部反应轻微,对操作者无刺伤的危险,因而适合大规模预防接种,但亦有临床上应用,传播感染的机会显然比有针注射小很多。

滥用注射特别是不安全注射,可能招致很多危险。

不安全注射是指忽视注射器具的消毒灭菌,不遵受安全操作规定进行注射,如注射器不加消毒连续使用;用开水冲烫或消毒液浸洗代替消毒,或者煮沸消毒的温度不够或时间太短等。

这些情况在基层和农村比较常见,主要由于缺乏知识和责任心。

小儿是这样被治死的

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病例,但我相信这里的家长看后会胆战心惊,并不仅仅因为小儿死得冤枉,更重要的是,很多的小孩都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治疗的,请仔细看后面的分析,其中说得比较专业,但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病程的症状是很多小宝宝都经历过的。

病历摘要:

陈X,男,1岁4个月.因“腹胀4个月,全身浮肿并发热1周“于2004年1月入院.患儿于4个月前始有腹胀,近2月来腹胀加重,尿量减少,颜面呈现浮肿,院外查肝功能有异常,未经治疗。

1周来腹胀加重,颜面及下肢更加明显,并有咳嗽,发热,体温38℃以上,午后及夜间稍高,咳嗽每次4~5声,有痰难以咳出,无气促,无腹痛。

起病以来纳差,渐消瘦,大便黄稀2~3次/天。

平素体健,否认家中有肝炎及结核患者。

体检:

T38.5℃,P140次/分,R36次/分,BP70/50mmHg,体重9kg.精神萎糜,营养差,面色苍白,两眼睑浮肿明显,皮肤及巩膜无黄染,颈部及颌下可触及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每处2~3个,活动度好,无压痛。

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粗。

腹部明显膨隆,呈蛙状腹,腹壁静脉怒张,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征阳性,肝右肋下5CM,质中等,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扪及包块。

双下肢呈重度凹陷性水肿,阴囊水肿发亮,神经系统病理征(-)。

辅助检查:

血Hb79g/L,RBC2.94x10/L,WBC11.5x10/L,N78%,L22%,未见中毒颗粒及幼稚细胞,PLT23.2x10/L。

血Na138mmol/L,K4mmol/L,CL116mmol/L,Ca2.2mmol/L。

血浆蛋白33.5g/L,白蛋白17g/L,球蛋白16.5g/L。

蛋白电泳A0.33, 0.14,0.048,β0.19,γ0.28,CHO2.23mmol/L,BUN5.99mmol/L。

尿、粪常规(-)。

腹水检查中细胞数7个/mm,李凡他试验(++),未查到癌细胞。

ECG呈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B超见肝脏肿大并损伤声像,腹腔大量积液,胆、脾、肾正常。

胸片两肺有点片状阴影,头颅片未见异常。

入院拟诊为浮肿原因待查,支气管肺炎。

给予静滴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能量合剂及利尿剂等,腹水及水肿无好转,体温在39℃左右,患儿在第4天出现呼吸急促,口周发绀,三凹征明显,两肺有中细湿性罗音,心率150次/分,按肺炎心衰给予输氧、利尿及西地兰强心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呼吸心跳聚停,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原因推理:

五个月前小孩感冒发烧(太阳经伤寒麻黄汤证),医院给用抗生素退热(误用下法,表邪内陷,此为大逆)。

热退后小儿咳喘(正气无力抵抗,表寒入肺,变成小青龙汤证),继续用抗生素并激素(调出元气,损及肾阳)。

之后出现腹胀(邪气乘虚而入,变成太阴理中汤证),四个月后,小便减少,出现水肿(病邪入肾,变成少阴真武汤证)。

继续消炎利尿,病儿高烧不退,肾衰继而心衰(阴盛格阳,水气凌心,元阳外越,变为脱证,证属人参四逆)。

于是“按肺炎心衰给予输氧、利尿及西地兰强心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呼吸心跳聚停,抢救无效死亡”(焉能不死,再好的体格也禁不住这么造)。

另,一味滋阴降火的寒凉派中医也一样要小孩的命,这一点与西医治法虽殊途同归,但都是释邪攻正,只不过死的没有这么快。

感慨:

这就是被科学主义者视为先进正确的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国内正规医院通用的治疗方法!

这就是被当前卫生部门及无知大众视为合法并誓死捍卫的“救死扶伤”的医学!

小儿是这样得白血病的

这是我碰到的真实病例:

患儿2岁,自幼食欲差,身体弱,经常病,每病必用点滴。

现在得白血病,化疗,无法进食,全身无力,家长还寄希望于化疗。

因后来没有再来咨询,不知道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治疗结果,只有骨髓移植或死亡两条路了。

分析:

 西医白血病,中医称为“伤寒病”。

小儿本阳气重,为什么近些年白血病高发?

全拜乱用点滴和其他药物乱治病有关,其中包括中药。

如果你经常用点滴治小儿发烧、经常用寒凉药治小儿便秘、上火等症状,要引以为戒了。

中国的医院滥用西药,但中国的中医也治不好病。

为什么中医治不好病?

或效果很慢?

我现在没时间写深,但可以有几个小题示。

1/无知的中医:

中医研究生毕业,不会把脉。

目前各大医院所谓中医,都以西医诊断方法和名词,然后开些药,一些连基本的寒热都不分,板蓝根、双黄连竟成为感冒通用药。

中医教育已经名存实亡。

2/便宜的中药:

中药太便宜,医院当然不愿意发展中医,感冒吃中药,一付就能好,最多10块钱,打点滴起码3天,至少300块(城里,农村据说有一针十几块钱的,死更快)。

3/狡诈的中医:

中药便宜,所以一些医生需要病人常去才能有钱赚,所以留一手,让你感觉好转,实际上就是不彻底治好,这算是中医中的精英了。

4/骗人的中医:

所谓祖传秘方,治疑难杂症,实际上只是掩盖症状,并不能标本兼治,更有甚者,使用激素缓解症状,以求绑定患者,谋求长远利益。

5/无奈的中医:

由于社会教育的问题,大多数人对中医没有真正的认识,很多人对中医的认识是来自被一些自我标榜科学的人,如方XX等人,他们的目的是帮助西方文化殖民和“非中国化”,所以首先要彻底否定中国文化,

其中当然要包括中医。

在这样的教育下,国人对中医渐渐淡漠。

记得我小时候,外公布让我吃西药,每次都是自己配中药,他仅仅是普通的私塾先生,而现在国学系研究生也未必对中医有什么认知了。

中国人对中医的无知,导致国人和滥用抗生素一样滥用中药,以至于出现前一段发生的关木通中毒事件。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家向记者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的比例。

也就是说,1000个聋哑儿童中,我国就有300至400个是抗生素致聋的,而发达国家还不到9人,相差悬殊。

相对于官方统计每年被滥用抗生素产生副作用的250万儿童(根本不可能这么少),这30万导致耳聋只是个小数目,而相对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全体儿童体质虚弱,这30万能算什么?

但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耳聋意味什么?

为了使更多的人免受到白血病和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通过笔者三十多年来的治病经验,吸取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现将对伤寒病(白血病)的实践经验写成一篇文章,供广大医学界同行研究与指正。

西医白血病,中医称为“伤寒病”。

寒为冬季之主气。

其他季节气温下降亦可发生,人体卫阳虚损,最容易感受寒邪而生病,病变有外寒、内寒之分;外寒是指外界寒气而言,内寒是指人体卫阳素虚。

寒从内生,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

而外寒入侵人体,经久不散,又可导致内寒发生,寒邪为阴邪,阴胜则寒。

故寒邪最易伤人的阳气。

寒邪具有收引、凝滞、下降的特征。

当外寒侵袭肌表,卫阳受损,易使营卫气血凝结、阻滞经络闭塞不通。

引起身疼、头疼、恶寒、高烧、无汗、喜暖、面色青等症状。

皮毛主属于肺、脾。

肺主气,通调水道,主肃降等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升清和统血。

由于肺脾各有的功能不同,但脏腑之间都有着相互制约、相互消长,才能够达到各自的正常功能。

人体水道通畅和排泄,还要肾功能的协调才能完成。

肾主藏精纳气、调通水道,主骨生髓、温煦濡养全身。

由于寒邪从表皮入侵或内生,它有吸引皮窍凝滞水道的作用,使营卫气血津液不得正常运行,寒邪迅速传入脾肾,导致脾不能运化,化生水谷精微升清和统血。

肾不得纳气,调通水道,生髓和温熙濡养全身。

水液迫使串于血液,这就是白血病的致病规律和病因。

由于寒邪有引凝滞的特性,当寒邪侵入肌表和内生时,它将肌肉吸引,引起皮窍闭塞不通,水液不得正常运行,则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头痛、恶寒、无汗、高烧不退,体温高达40℃左右,由于皮窍闭塞不通,体内热量不得散发出来,寒邪得不到温散。

高烧就不得下降,寒邪就直入内脏,脾不得运化,化生水谷精微统血,引起恶心***、不能进食。

由于寒邪有凝滞特性,它将肾藏精纳气、生髓调通水道和温熙濡养全身的功能被阻塞,肾不能生髓温脾,脾不能养肾,使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功能失调,这就是白血病的晚期阶段。

西医就只有采取换骨髓的措施了。

笔者为祖传中医几代专长研究治疗伤寒病的世家,已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病经历。

以前只知道伤寒病危害大。

如果耽误病人的用药时间或错用了药,六天温散不了脏腑和经络,第七天发不出来汗水,也就无法挽救。

最后高烧出油汗而死亡。

笔已经过上千名的寒邪病例,从未出现过什么后犯。

2002年,有1例患者,女,44岁,5月2日在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急诊科,诊断白血病,因要10万元押金,没钱交押金。

后医院叫患者写了保证书后才回到了家,笔者经中药、中成药,以补肾壮阳,温经散寒,发汗解表,2个月痊愈。

以前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痛也全消失。

伤寒病(白血病)在治疗时,必须抓住时机。

不能放过它有传经传脏的机会。

一旦发现患者高烧,首先辨别脉象如脉洪浮,舌苔白腻而滑,面色青,那一定是伤寒病(白血病)初期在表。

这是外寒入侵肌表,以麻黄汤和九味羌活汤加主之。

如舌质胖嫩白腻而滑,那就是外寒内寒同时出现。

上方减去黄芩、生地,加干姜、黑附片。

如以外寒引起的,基本上3天就痊愈。

如果寒邪内生,外又感寒邪这种情况就叫重伤寒病,一般要7天才能温通内外经络,使内寒到肌表,第7天汗水发出,一切症状全消失,患者基本恢复健康。

但是只要药物对症,七天汗水是自己表出,在出汗时一定让每一个部位都要出上,哪一个部位没出来,哪一个部位就引起疼痛,这就是说寒从汗出的法则。

如果西医采取高烧不管是寒是热,都用青霉素针、先锋针、双黄连针、鱼腥草针、清开灵针等类似的胶囊和片剂。

如果只有外寒引起的寒邪高烧,用上这些药物,就给患者留下慢性疾病的引犯,时间一长,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产生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脏、脑血管、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妇科慢性疾病等。

现在就农村里都成了常见病。

近年来我国西医发展迅速,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是西医阵地。

但他们都用新技术化验和体温来治病,是慢性病能化验出来是什么病,因为它得病时间长,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直接关系,急性寒邪感冒来势迅速,传经传脏快,前期在表还不能化验出来,等到化验清楚了,病已是中到晚期了,所以伤寒病(白血病)是抢时间治疗的病,时间就是生命。

这就是说要消灭白血病的出现和多种慢性病的控制,必须从感冒患者抓起。

因为属于寒邪的感冒的不能用消炎抗菌药。

由于寒邪有收凝滞的特点,当人体感受寒邪时能使营、卫、气、血、津液凝滞不通,精、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寒聚津液成痰。

液瘀互阻,日久成痰毒,症积诸症。

西药可用氯化钾硫酸卡那霉素针等,每日一次,以化痰祛寒消炎。

再用5%葡萄糖250ml复方丹参针等,1日1次,以活血化瘀、补心肝提能量,恢复造血功能。

在治疗期间忌食鸡、禽蛋、鱼虾等凝寒的食物。

伤寒病(白血病)中期或晚期阶段的患者,以鹿茸粉每日2~3次,每次1~2g,温开水冲服,连服1~2月,中成药则以桂附地黄丸等,以补肾壮阳,温肾利水,温胃健脾为主,使凝滞的骨髓、胃、脾能够得到迅速温散,恢复正常功能。

在治疗期忌食鸡、禽蛋、鱼虾、凉饮等,以免寒湿得不到温散。

而热邪有上炎、散发和伤津液的特点,西药采取补液的方法,用青霉素针、先锋霉素针、鱼腥草针、双黄连针等清热消炎,患者能迅速恢复健康。

而属于热性的感冒却效果显著,这不是生了绝症病和药物不良反应,而是用药不对症。

因为寒和热是性质不同的两大类感冒,难道用药不分寒热。

就说一个人人皆知的天气与大自然界的变化。

在气候变冷时草木也不能生长发绿了,就像干了一样。

这说明寒凝、热则行是万物生存和生长的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要消灭白血病病对人类的灾难,控制多种慢性病的增加,医务人员只凭化验和体温来确定用药,热性病发热是热性,而寒邪病发热本质是寒性,只看现象不管本质。

将会导致白血病人和多种慢性病人增加。

以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的广告为例,广告说清热解毒、治感冒,双黄连对热性病和热性感冒是正确的,如果用于寒邪引起的发烧感冒那就引起不良反应。

这不是药物有问题,而是用药不对症的问题。

老百姓只知道发烧就是感冒,他们和那部分医生一样,热性病发热是感冒,寒邪病发烧也是感冒,所以造成这种不良反应也有直接关系。

要消灭白血病的发生,控制慢性病的增长,我们只要改变以前只凭化验和体温来治病的观点,用最简便而有效的舌诊来分辨寒热,又快又准确,而又能迅速控制疾病转化的可行办法。

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医药科学一定能够走向世界先进水平。

白血病、哮喘、疳积等病,看上去是孩子们身体弱,自己惹上的,其实肯定地说,大多数都是错误治疗和用药导致的,加上愈后不善,导致病入膏肓,我们的医药已经到了害人的地步,可怕啊。

白血病患病率还在逐年上升,因为点滴、化学药品深入人心。

而中医的调养理论已经逐步边缘化,前景实在可悲。

不过现在西方开始了替代疗法的研究,他们使用各个民族的民间药方,这些方法采用泥土和草药治病,其实就是中医的理论,只不过西方人脑子直,非要研究里面是什么元素来治病的,他们忘记上帝造物不是用元素一个个拼出来的,而是一个个事物的整体。

如果他们能学习点中医,会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利用中国西医们对西方科技的崇拜,而挽救中医理论,虽然可悲,但也可喜。

可惜西方人还在绕弯路寻求替代疗法,所以我们还需要等,不过醒过来的朋友们可以早点用中医。

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导致了对医药新知的渴望和追随,但追随之余,不要忘记真理。

那个刘太医也是想通过中医治病,而且介绍的东西也不错。

中医博大精深,任何可能性的尝试都有,但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其一,中医的根本思想是辩证施治,一味药打遍天下的方法不可能,很多医药世家有自己的灵丹妙药,但也只是针对一类情况,并不能针对所有人,以前电视里有个金一趟,是说好坏就来一趟,说明这药神,对症一趟能治好,好不了,说明不对症,也不必再来了,怎么可能所有人都吃一味药?

现在的现象多是神医出药,大家就一窝蜂吃,这可能是医生夸大,也可能是大家盲目追随的习惯,关键是没有掌握真理。

其二,中医认为平衡就健康,这就是中医的“中“字精华。

中医治病养生,利用药物的偏性,为人体纠错还本,找到平衡。

药物的偏性可以纠正阴阳寒热五脏六腑的不平衡,达到平衡即可,用药过度,情况又向反方向发展。

好中医开药,只有小药方,两三日再来看变化,怎么可能一味药吃一辈子?

药食同源,饮食也是一样不能偏颇。

其三,中医以经验和推理方法得出完整的医学体系,基础是阴阳五行,并以此分析疾病和药物的关系,神农尝百草,李时珍试本草,中医有完整的判断药性方法,都是医生亲自测试和判断,理论上是不会以人做实验的,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也并不足取,因为中医不会认为人是死的,每个人都不同,这不是中医的研究方式。

至于在中西交流频繁的明代能否有糊涂的中医按西医理论作出如此非人道的事情,还有待考证。

至于萝卜山楂治病,古已有之,很多中医都在使用,不是新鲜的方法,对于现在人营养过剩,浊气满腹的情况,萝卜山楂非常有效。

但前面说了,不分体质、不论时间的多吃,会损骨破气。

说有些人吃后出现脾虚症状,其实是脾气虚,导致脾胃运化不足,脾虚胃寒,易饥多食,吸收不良,肠胃不固,便多溏泻等症状。

另外,太医否定了姜,大概是说因为姜温热,生浊气,其实姜是非常好的食物,“***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之说早有。

现代人确实经常上火,但此火非彼火,多是内寒外热,虚火上浮的表现,并不是因为身体阳气太盛,对于这些人,以姜温补,促进血液循环倒是好事,这点我同意《人体使用手册》中的说法。

山楂与姜这两个例子还是辩证的问题。

中医博大精深,但也容易混淆是非,另大家不知所措。

站在家长的角度讲,以中医的基本精神判断医生是否正确就可以,取其精华而用,先学经典,再看非主流的东西,否则就如同X轮功一样,貌似宣扬佛法,实则谬以千里,其受害者也是不知佛法为何物的人。

对于小儿,不用考虑太多所谓促进健康的方法,传统医学已经告诉我们,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饮食上只要早纳五谷,多食杂粮就可以了。

关于白血病,主要是长期的不当治疗,致使寒邪深入,影响了身体功能,产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单说,就是贫血,不造血了,按照西医的理论,造血是骨髓完成的,所以移植骨髓就可以。

按中医的理论,血来自身体各个系统统一工作。

并不是单纯讲白血病,而是想告诉大家,身体是一个整体,不当治疗后,产生的后果是开始无法预料的,与白血病类似的不当治疗引发的病症还有紫癜、哮喘、疳积等。

这些问题不严重,所以大家没有重视,实际上他们和白血病的起因是一样的,源自于不当治疗和愈后不善,导致的身体损害,损害的第一个系统就是脾胃。

为什么白血病多数在1岁以后发病?

因为他们的身体被损害到了一定程度。

在中医里,有很多方法,以不同的系统为根本看病。

我比较同意儿科用脾为本的方法,因为我接触的问题多数确实出在脾胃,脾的作用前面已经说到,脾胃问题引发的一些疾病前面已经说到,今天说的是因为脾的问题,间接引发的其他相关疾病,如果大家先了解了中医思想,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下面的说法。

脾是升清将浊,养血生津的器官。

如果脾出问题,一定会迁延其他器官受罪。

木火土金水,脾属土,脾伤,首先不能生金,肺属金,所以第一个间接受害者是肺。

肺直接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咳嗽哮喘,痰。

这里要说明的是,并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