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529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docx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公民素质缺陷、表现形式及其成因,提出要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必须构建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

关键词:

公民缺陷公民修养教育体

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

托、历史的责任。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

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同学们一生影响很大。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

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

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

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做一个社会主义“四

有”新人。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分析

大学生群体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新生代的历史演变后,其社会美誉度和社会期望值似乎在下降,一些人发出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叹。

尽管这种看法不够全面,但有一点却是值得注意和思考的:

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至少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缺陷,其中不乏道德缺陷,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人群所应有的素质极不相称。

归纳起来,这种公民意识的缺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道德水平退化

当代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退化是一个不争的客观现实。

校园内,教室里的“课桌文学”、考场上屡禁不止的作弊、饭堂里的挤、塞和乱倒饭菜,图书馆里的占座,公共场所的吵闹喧哗,人际交往中的粗话、脏话连篇,尤其是一些学生宿舍中的“天女散花”和“人工降雨”,成为高校管理的一大难题;在校外,一些学生买票不排队,乘车时从不给老人、儿童和行动不便的孕妇让座,有的甚至逃票……。

而且发生此类行为的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昔日人们心目中知书达理、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质朴、谦和的读书人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个目空一切、粗言秽语、横冲直撞、不懂规矩的“靓女俊男”,这一切都说明,大学生在文明教养方面极待补课。

(二)集体责任感相对薄弱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集体责任感相对淡薄。

一些人更多关心的是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对政治活动不热情,对于集体的活动置之不理,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不关心。

或一心只读圣贤书,厌恶集体活动;或热心于做公益活动的“看客”而很少参与,把自己看成是独立于他人和集体的单一的人,个人自我奋斗、个人价值追求,成了一些人的人生坐标。

即使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或是公益活动时,他们事先也会先发问:

“老师,如果我参加此项活动可以通表加多少分?

”对于这样的问题,笔者只是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还有一些学生片面强调自身个性,置学校纪律于不顾。

头发是色彩斑斓的,服装是奇异怪诞的。

(三)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弱化

现在大学生中有一种不良风气,一些人对祖国的前途漠不关心,却动辄指责国家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好像他不是中国人,或忘记了自己是华夏子孙,丧失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主张世界无国界,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少了一份激情和热情。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已势在必行。

(四)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互脱节

现实中有些大学生虽然懂得什么是道德,但他们却不肯付诸行动,言行不一。

对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漠然置之。

有些大学生明知有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看到别人做了自己人也盲目效仿。

他们一方面痛恨社会上不道德现象,另一方面又不能予以制止,有的甚至趋炎附势,与之同流合污。

一些学生抱怨学校学习风气不浓,但同时破坏学风的恰恰是他们自己。

(五)人际关系的庸俗化和世俗化

社会上庸俗的人际关系在大学校园里也有反映。

一些大学生不是把学习成绩、政治进步、毕业择优寄希望于勤学苦练、增长才智、完善自身上,而是寄希望于动用社会关系上。

在一般的大学中,总有一部分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社会背景也不错的学生,他们自己本身就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

为人处事多了些世俗功利和虚伪,少了些襟怀坦荡和真诚。

因此找老师排解同学之间纠纷、要求调换宿舍的学生屡见不鲜。

(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

盲目追求个人的享乐和时尚,注重金钱利益,互相攀比,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高尚的精神生活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也有所滋长,且有蔓延之势。

一些大学生在一起不是比谁的学习成绩好,谁学习勤奋刻苦,甚至有时会取笑那些刻苦学习的人。

考试时,抱“及格万岁”的想法的人占多数。

所以考试后谈及成绩,喜欢问的是总是:

“老师,我及格了没有。

”过生日、度周末以及开各种名目的party,购买高档服饰和化妆品,酗洒、吸烟,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却不知心疼。

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渐趋消弥。

而对于金钱,却有更多的贪欲。

为了享受,沉迷于商业活动的有之,甘伴“大款”的有之,当“枪手”的有之,铤而走险偷窃他人财物的亦有之,以致学业荒废,道德寡鲜。

(七)理想信念淡漠

与以往大学生相比,当今的大学生缺少鸿鹄之志,缺乏青年应有的朝气。

一些人在学业上满足于最低标准;生活中无所追求,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在大学生中,痴迷于谈情说爱的有之,痴迷于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的更是有之。

有的学生在宿舍连机打网络游戏,甚至到了可谓是茶饭不思。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缺陷的成因分析

(一)缺乏行之有效的公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测评手段

当今大学生存在着道德缺陷,固然有大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它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问题,它暴露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片面重视分数教育。

许多专家认为,缺乏行之有效的公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测评手段,是目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缺陷。

教育指导部门考察教育的指标,只有分数是可操作的,硬碰硬的,无形中促使学生只为分数面奋斗。

基础教育又偏重智育,高考的指挥棒引导着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素质教育很难有大的作为。

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俊遮百丑”,家长和学校都有类似的评价。

比较起来,道德教育被冷落了,道德养成被忽视了。

这种德育弱化的惯性,致使当今大学生表现出种种道德缺陷。

此外,当今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缺少与人相处的机会,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知道爱别人、同情别人,缺少社会公德心。

(二)社会转型期道德规范的失衡

抱怨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差的同时,教师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比大学生又怎样呢?

社会上其他人群的道德水准又如何呢?

社会给大学生提供的道德生存环境又如何呢?

大学即社会,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大学生的道德缺陷是我们这个社会各类人群道德缺陷的反射和回声。

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化的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导致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传统的道德规范被打破,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社会至今还没有形成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人们的道德观念因此而模糊甚至混乱。

在这旧的已被打破,新的尚未产生的道德“真空期”,个人主义、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不同程度存在着问题,等等。

道德规范失衡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行为的无所适从。

这种不良的道德生存环境,污染着人们的心灵,也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

(三)学校道德教育存在偏差

我国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殿堂,当然不能离开“德育为首”,为此,国家统一规定了“两课”的内容。

然而实际操作层面上,高校管理部门大多把道德教育当作一门课,存在着因人设课的现象。

一方面,高校现行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实际状况很不适应,缺乏吸引力,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另一方面,片面强调适应性,忽视主体性,把受教育者变成纯粹的教育客体,使其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道德教育丧失了主体性价值。

三:

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公民素质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之前接受正规普通教育的最后阶段。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丰富大学生公民知识,提高大学生公民行为能力,形成大学生公民意识和价值观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引领性作用从公民社会的政治文化层面来看,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不仅是一个彰显公民价值与权利的民主社会,而且还应是一个倡导公民具有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公共精神的公共生活空间。

对我国这样一个有着“臣民”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必须首先培育公民具有公民意识。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成长这一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应推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发展,造就大量成熟合格的现代公民,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提升中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进而推动公民社会不断成长。

(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可以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起到基础性发展

  公民意识所内含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等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观念基础。

一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强弱,标志着公民作为国家主体的自我觉醒和觉悟的程度。

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社会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和参与度,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公民意识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进程。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通过促进大学生民主价值观念的形成,培育大学生民主政治参与能力,从而塑造合格的民主政治活动主体,这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可以为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提供新的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多元性、独立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显得过于单一,有时还会引起某些负面效果,而公民意识教育在保护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政治热情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政治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增强其政治鉴别力及敏锐性。

这不仅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而且能够取得实效,引导大学生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四: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一):

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

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要加强系统的公民教育工作

系统的公民教育包括教育目标的规范化、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教育过程的一贯化、教育方法的科学化以及教育主体的协同化。

具体来说就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制订公民教育的目标体系,统一教育要求;根据从儿童到青年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设计公民教育内容,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巧妙地进行总体安排;依据教育过程的反复性原理,从小学到大学持之以恒地进行公民教育;注意公民教育的方法,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协同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主体的力量,发挥合力效应,增强教育效果。

新加坡是世界上将公民与道德教育列为学校正式科目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它在建国初期就在学校开设了公民课。

新加坡教育部对公民教育进行了科学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其小学的课程标准包括五个主题,其中学的课程包括七个主题。

例如,中学公民课第七个主题是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具体目标有:

与建国理想认同,认识国歌、国旗、国家信约,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明白选举过程、国会运作方式及新加坡宪法,明白世界局势对新加坡的冲击等。

我国的公民教育还刚刚起步,可以更好地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重理论传授、轻行为养成是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端,由此也造成了一些学生思想道德上的“知”“行”脱节现象。

为了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性,使大学生的公民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将理论传授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作为推行公民意识教育较为成功的美国,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积极提倡社区为本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体验公民身份,确保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以社会现实和参与能力为方向。

相对于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而言,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更能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公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理解。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制度化、经常化的实践活动,教育者要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校园文化是一种有效的精神载体,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用无声的话语传递大量的信息,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广大青年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它可以把社会的价值观、道德原则隐含在校园文化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的启迪、熏陶而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

比如,组织、举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成人感和责任感。

鼓励学生以公民身份参与校内外活动,通过自身参与和体验来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其育人的社会效应。

(五)要把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虽然我国的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但是要在大学开设独立的公民意识教育课并不现实,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可行方案,是把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突出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从公民意识教育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要根据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公民意识形成的特点与规律来构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内容、操作和评估系统,开设哪些课程,讲授哪些内容,哪些是主干课,哪些是辅助课,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等,要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公民意识教育的完整体系。

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中,要把公民意识教育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具有现代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公民的需要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和调整,使学生系统了解公民的权利、义务,增强他们的自主平等意识、国家意识、责任意识,以提升他们的公民素质。

古语曰:

"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因此,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

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陈立司.现代思想教育理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孝宜.新世纪高校政治理论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索[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3]张耀灿.现代思想教育学[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10

[5]张雷声主编.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郭晓君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M]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7]昊锡存.略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

[8]傅红冬.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5.03

[9]李亚萍.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J]科技资讯.2008.0

[10]周郴保.高等教育应重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J]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研究.2009.02

[11]许耀桐.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J]求是.2009.05

[12]李昆明.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内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09

[13]科教导刊2005.11上

[14]教书育人2011-11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