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385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docx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1

文言实词详解

★爱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译文:

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译文:

(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

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安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⑥养生

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

译文: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被

读音一:

bèi

②覆盖(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

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

译文:

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读音二:

pī,通“披”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译文:

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倍

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

译文:

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③增加

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

★鄙

②动词,轻视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训俭示康》

译文:

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兵

③战争,军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论积贮疏》

译文:

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病

⑦担心,忧虑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译文:

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⑧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

一斗米,卖二十钱损害农人,卖九十钱损害从事工商业的人。

⑨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训俭示康》

译文:

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好的品德,现代人却用节俭来互相羞辱。

★察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④明察,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曹刿论战》

译文:

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译文:

水清澈到极点就没有鱼(生活在里面),人精明到极点就没有人跟随。

⑦察察,洁净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察察,洁净的样子)《屈原列传》

译文:

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

★诚

②副词,表肯定。

确实,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③连词,表示假设推论。

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果真,如果)《隆中对》

译文:

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雄霸天下的伟业就能够完成,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辞

②口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口实)《左传》

译文:

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④借口,托辞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赤壁之战》

译文:

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⑤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

(命令)《赤壁之战》

译文:

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⑧推辞,辞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鸿门宴》

译文: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⑨讲究,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鸿门宴》

译文:

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度

读音一:

②限度,法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限度)《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

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把“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

⑤常态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荆轲刺秦王》

译文:

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⑧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

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⑨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红楼梦》

读音二:

duó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鸿门宴》

译文:

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③考虑

度义而后动(考虑)《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

(他)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去做

★顾

③动词,关顾,顾念,顾惜

三岁贯(伺候)汝(你),莫我肯顾。

《硕鼠》

译文: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念

⑥副词,表示轻微转折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荆轲刺秦王》

译文:

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

⑦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为学》

译文: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⑧顾玩:

仔细端详

★固

⑤形容词,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

⑦副词,表确然。

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译文:

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

★恨

①遗憾,不满意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出师表》

译文:

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患

②讳忌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赤壁之战》

译文:

这几项都是用兵的忌讳

⑥厌恨

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国语》

译文:

赵盾(宣子)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恨

★假

读音一:

jiǎ

②凭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劝学》

译文: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宽容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北史》

译文:

大臣触犯法律,是不能宽容的。

④给与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谭嗣同》

译文:

汉人,不能给他们大大的兵权。

⑧复合词,假借:

宽容原谅。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译文:

希望大王稍稍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举

②拿,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拿)《赤壁之战》

译文:

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

④发动,举行,实行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陈涉世家》

译文: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

⑤推荐,选拔

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

译文:

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

⑥攻克,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阿房宫赋》

译文:

戍边的士卒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破

⑦全,尽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鸿门宴》

译文: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⑨动问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礼记曲礼》

译文:

主人不发问,客人不应该先发问。

★绝

④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劝学》

译文: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⑤超越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后出师表》

译文:

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

⑥极,最,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核舟记》

译文:

佛印非常像弥勒。

⑧隔绝,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桃花源记》

译文: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

★克

①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

子克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克家:

担当家务)《周易》

②成功,完成

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

译文:

④克制,约束

克已复礼为仁(克制)《论语》

⑤能够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

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⑥限定、约定

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后汉书·钟离意传》

译文:

与他们约定了日期全到达(目的地)

⑦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通“刻”,刀刻、雕刻)《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

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却

③拒绝,推却

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孟子》

★涉

④经历,经过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报任安书》

译文:

现在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

⑤漫步,散步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归去来兮辞》

译文:

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

⑥阅览,涉猎:

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

《复庵记》

译文:

(他)自幼读书,爱好《楚辞》;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经书史书涉猎得也很多。

★识

读音一:

shí

①知道,懂得

不识有诸?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读音二:

zhì通“志”

①名词,标记,记号。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记王忠肃公翱事》

译文:

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只见)原来封好的记号依然是那样。

②动词,记住。

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记住)《石钟山记》

译文:

我因而笑着对迈儿说:

“你记住了吗?

★适

读音译:

shì

①动词,到……去,引申为归向。

誓将去女(汝),适彼乐土。

《硕鼠》

译文: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⑤副词,恰好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雁荡山》

译文:

从上面观察,(山谷里的山峰峰顶却又)恰好跟周围山地一样高

⑥副词,刚刚,刚才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译文:

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娶你

读音二:

zhé

①同“谪”,动词,被流放或被贬职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陈涉世家》

译文:

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流放戍守渔阳

读音三:

①名词,同“嫡”,指正妻,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仲不为道,杀适立庶。

《左传》

译文:

襄仲不做合乎道义的事,杀死嫡子册立庶子。

★属

读音一:

shǔ

②等,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译文: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⑤掌管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

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

读音二:

zhǔ

①连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三峡》

译文:

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②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④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译文: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⑤委托,交付

以兵属蒙恬。

《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

把兵权交托给蒙恬

⑥表巧合。

适逢,刚巧,恰好。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⑦适才,刚刚。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

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为什么又要谋反呢?

★数

读音一:

shù

③法则、规律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法则、规律)《天论》

译文:

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地的滋育万物有一定的法则

④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命运)《六国论》

译文:

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读音二:

shǔ

②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指南录〉后序》

译文:

谴责吕师孟叔侄的叛国罪行

读音三:

、shuò

①副词,屡次。

范增数目项王(屡次)《鸿门宴》

译文:

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

读音四:

①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

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

★私

⑤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

★恶

读音二:

②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嫉妒)《赤壁之战》

译文:

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③中伤

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

《狱中上梁王书》

译文:

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

读音三wū

①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

★微

①精妙,深奥

微言大义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

译文:

他的文章简约,语言精妙,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

③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译文: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⑥隐蔽,藏匿

(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左传》

译文:

(胜逃到了山上吊死了,)他的部下把尸体藏了起来

⑧暗暗的,隐约的

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

侯生从车上下来,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故意长时间站着跟他的朋友谈话。

暗中观察公子。

⑨复合词,

微行:

变换服装出行。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左忠毅公逸事》

★相

读音一:

xiàng

⑤动词,观察,审察

大丈夫相时而动。

《红楼梦》

⑥动词,辅助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

译文:

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帮助

读音二:

xiāng

②代词,偏指一方,有指称接受动作一方的作用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我)遣归。

《孔雀东南飞》

译文:

(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遗送回娘家。

★谢

①道歉,谢罪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

②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孔雀东南飞》

译文:

刘母谢绝媒人

③辞去,辞别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鸿门宴》

译文:

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别

⑤告诉,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孔雀东南飞》

译文:

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行

读音一:

xíng

③动词,经,历

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

《庄子》

译文:

活了七十岁还有婴儿一样的面容

⑤动词,实行,施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译文: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⑩副词,将,将要

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将,将要)

译文:

将要被别人所吞并,怎么值得托身呢?

★修

②动词,治理,整治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过秦论》

译文:

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

⑤动词,编纂,编写

孙膑膑脚,兵法修列。

《报任安书》

译文:

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

⑥动词,学习,研究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学习,研究)《五蠹》

译文:

因此圣人不要求学习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

⑦动词,整饬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为什么这样呢?

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⑨美好

恐修名之不立(美好)《离骚》

译文:

我觉得自己的老境将要渐渐到来,只担心美好的名声来不及树立

★要

读音一:

yào

⑥动词,总结,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总括、概括)《治平篇》

译文:

总之,社会长治久安,天地不能不增加人口

读音二:

yāo

②动词,同"邀",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译文: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孔雀东南飞》

译文:

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④缔结

以要晋国之成(和)。

《国语晋语三》

译文:

来缔结晋国的和好(和晋国讲和)

⑤求,取

知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后汉书·窦融列传》

译文:

有知识的人不会危害众人以成就自己的事,具有仁爱胸怀的人不会违背道义以求取功名。

⑥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要挟)《狱中杂记》

译文:

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

⑦约束、控制

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约束、控制)《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

可是这里地势险要,只有京城长安控制其通道。

★宜

③副词,表推测,大概

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表推测,大概)《汉书》

译文:

现在气候寒暖不调和,大概是改变历法的过错啊

★遗

读音一:

⑥剩余的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剩余的)《论贵粟疏》

译文:

是因为土地还有利用的潜力,老百姓中还有未被开发出来的劳动力

读音二:

wèi

①赠与,致送

是时曹操遗权书。

《赤壁之战》

译文:

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

★贻

②遗留

我之怀矣。

自贻伊戚(遗留)《左传》

译文:

③造成

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造成)《柳毅传》

译文:

这是我做父亲的过错,我看不明,听不清,因而同聋子瞎子一样,使闺中弱女在远方受陷害也不知道。

④给、被

贻人口实(给、被)

贻笑大方

★造

③制定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屈原列传》

译文:

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

④往,到---去

登峰造极(到达某一境界)

⑤培养,造就

小子有造(培养,造就)

译文:

弟子孩童可造就《诗经思齐》

★致

①名词,意态,情趣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芙蕖》

译文:

是我首先享受那种无穷的飘逸超群的情趣了

③动词,表达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表示)《屈原列传》

译文:

他关心君王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在(《离骚》)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④动词,招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招引,引来)《隆中对》

译文:

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⑨形容词,精细

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

《汉书严延年传》

★质

④名词,通"贽",信物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信物)《屈原列传》

译文:

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

⑩副词,正,刚刚

质明,避哨竹林中。

《〈指南录〉后序》

译文:

天刚刚亮时,在竹林里躲避哨兵

★坐

①通"座",座位

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鸿门宴》

译文:

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

③坐守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坐守)《冯婉贞》

译文:

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抗敌拯救我们的谢庄呢

⑥因为,由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由于)《山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