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138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docx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基本属性

一、预习导航

【学习目标】

知识点

识记

理解

运用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

【资料卡片】

调查结果显示:

名优品牌吸引市场六成购买力

xx年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六成购买力流向名优品牌。

调查结果显示,在80多种消费品中,位列销量前十位名优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62%。

家电类名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为81%;食品达到60%;服装类消费投向相对比较分散,名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到40%。

羽绒服、羊绒衫、皮衣和各类内衣的销量前十位品牌已拥有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家电市场,八成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销量前十位品牌;空调销量前十位品牌分享了2/3的消费市场;九成多的购买力流向冷柜销量前十位品牌。

小家电中,微波炉和电动剃须刀的销量前十位品牌吸引了九成市场购买力;电风扇、电吹风、吸尘器的销量前十位品牌赢得了八成市场;电暖气、电饭煲、饮水机、电磁炉等销量前十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了70%。

在食品类市场,卷烟、酒类、食用油、火腿肠、奶粉等销量前十位品牌的购买量均超过60%。

洗涤化妆类的名牌效应也非常突出,护肤品、唇膏、染发用品、清洁洗涤剂、牙膏等销量前十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60%。

在文化办公用品市场,七成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照相机销量前十位品牌,传真机、打印机和语言复读机等销量前十位品牌赢得了八成多市场。

40个产品涉嫌虚假广告宣传

格兰仕等“榜上有名”

2003年3月26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首次公布40个产品涉嫌虚假广告宣传,梦特娇皮鞋、格兰仕空调、西凤酒、喜临门酒、高仕音响等一批著名商品均“榜上有名”。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在北京召开了以“打假治劣、引导消费”为主题的“3·15论坛”。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法律事务部部长李敬凯现场公布了自xx年9月国家公布第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名单后,通过对全国30个城市调查出的100多起假冒名牌和300多件虚假宣传的情况,顿时引起与会的国家质检总局官员、记者和企业代表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xx年9月我国第一次推出“中国名牌”产品,赢得了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但是,社会上却出现了“名牌”鱼龙混杂的现象。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在深入调查后,并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确认,发现涉嫌虚假宣传无根据的“世界名牌”和违规“中国名牌”、“中国公认名牌”及其他含有乱评比、乱评奖、乱排序内容的无效荣誉十余种300多个。

其中,在北京发现的共有8种产品,分别是阿柯家用阀门无根据使用“世界名牌”、大自然实木地板违规使用“中国名牌”、双轮王白酒违规使用“中国名牌”、喜临门酒违规使用“中国名牌”、蜀泉四川高粱酒违规使用“中国名牌”、老四川沙嗲牛肉片违规使用“中国公认名牌”、霸王焗油精华违规使用“中国公认名牌”、乡情冰糖杨梅违规使用“中国公认名牌”。

此外,在锦州发现梦特娇皮鞋、老爷车服饰、史密斯热水器无根据使用“世界名牌”,在上海发现格兰仕空调无根据“世界名牌”,在天津发现西凤酒违规使用“中国名牌”,在合肥发现高仕音响违规使用“中国名牌”等。

二、课堂释疑

【要点预览】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而是商品、物品、劳动产品的共有属性。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2、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特有属性、本质属性,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价值是一切商品共有的东西,不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要注意的是劳动产品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不等于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才有价值。

因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是商品生产者为他人、为社会而进行的,通过交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就转化为价值。

而凝结在劳动产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是为生产者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进行的,是不用于交换的,不体现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它就不能转化为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这是全课最基本的观点。

以后教材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观点基础之上的。

这个观点是从复杂的现象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不是靠直观所能把握的。

因此,理解这一观点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

首先,从理论上要把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两者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以使用价值为依托。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排斥的。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为了实现价值,需要让渡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为了占有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可见,买卖双方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其次,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4、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的大小由价值决定。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表法来把握。

如下图:

表现形式

价值交换价值

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产生前,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在多种商品上。

换一句话说,一种商品有许多交换价值。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价值由货币来表现。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教学难点:

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典型题解】

【例1】食品厂生产一批食品,由于长期卖不出去导致腐烂变质,此时腐烂的食品

A、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因腐烂,价值没有能实现

B、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中也有劳动凝结在其中

C、没有价值,因为这些食品已失去了使用价值

D、没有价值,因为这些食品的价值实现不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相互依存的准确把握,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有使用价值,否则便没有价值,因此,只有C项才是正确的。

A、B、项明显是错误的,D项的理由也不对。

【解答】C

【例2】马克思讲:

“任何生产者,不管是从事工业,还是从事农业,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或商品。

他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社会联系中才成为价值和商品。

”这一论断说明

A、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B、商品价值体现一种社会关系

C、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D、工业和农业之间本来就是商品交换

【点评】此题考查价值的本质。

商品的价值是在商品中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

正确答案为B。

【解答】B

【例3】下列对“1件衣服=20千克大米”的正确理解是

A、1件衣服是20千克大米的交换价值

B、20千克大米是1件衣服的交换价值

C、左、右两边互为交换价值

D、1件衣服和20千克大米的使用价值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关系的理解。

“1件衣服=20千克大米”这一等式的含义是:

1件衣服的价值是通过20千克大米表现出来的,或者说20千克大米表现1件衣服的价值,而不是相反。

所以应舍去A、C。

衣服和大米是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不相同,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D说法错误。

【解答】B

【例4】辨析题: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所有。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要求学生具有理解、分析、判断、表达能力。

该题是正误并存型的辨析题。

前一句正确,后一句错误。

辨明本题是非、对错是完成本题的第一步。

第二步阐述正确判断中的相关原理。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在阐述相关原理的同时,结合原理分析前一句正确的原因。

第三步阐述不正确判断中的相关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错误的原因。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一面。

在交换过程中,两者又是分离的,否则就不能交换成功,买者与卖者都无法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所以后一句错误。

【解答】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所有权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任何人无法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买方要想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将商品的价值支付给卖者,卖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买者。

(3)综上所述,该题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方法总结】

1、比较法。

通过比较搞清楚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交换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切实提高自己的比较能力及认识问题的能力。

2、热点分析法。

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理解。

运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如何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作为商品生产者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企业。

根据价值和交换价值试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商品交换是不是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的。

3、归纳推理法。

对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自读课文中的例子、内容,自己学会归纳它们各自的含义。

4、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法。

要掌握从现象入手,层层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如以国家开展打假活动,揭示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些举措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假冒伪劣商品猖獗,是对法制经济的公然挑衅,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破坏;国家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以及修改《产品质量法》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

教学目标

知识:

理解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科学含义,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能力:

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觉悟:

引导学生树立质量观、效益观念。

教学重点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教学难点

  商品价值的内涵。

教学方法

  1、“三段式”教学法。

  2、多媒体辅导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具一套;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

自读——质疑——讨论——练习——评价——小结。

2、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对水的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弄清用自来水为何要付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CAI:

课件中显示汽车、飞机、商品房、日用品等物品后,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展示中的哪些是商品?

它们为什么是商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劳动产品。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

1.商品的含义(板书)

展示CAI:

(1)阳光(4)水(7)衣服

(2)空气(5)面包(8)彩电

(3)粮食(6)冰箱(9)钢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可以看出,自然状况的阳光、空气和水,都不是商品。

试想假如空气是商品,我们到商场去购买岂不是要付呼吸空气的费用?

那么,其他的东西是否一定就是商品呢?

第二个条件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粮食、面包、衣服、冰箱、彩电、钢笔等等的生产者准备出售或消费者正在购买时,它们才是商品。

一旦消费者自己使用或赠予别人时就不再是商品。

至于空气、水等,如果人们进行加工,比如制成氧气、纯净水等,且用于交换时,也可以成为商品。

总之,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

因此,我们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于交换”一般指交换前和交换中。

一旦商品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六页“想一想”,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