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370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docx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

解放军五大名将述评

谁是解放军将领中的韩信,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争论不完的话题。

粟裕,徐向前,刘伯承,林彪,彭德怀五位解放军中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有忠实的拥戴支持者,都可以说上一大堆理由。

我个人的选择是粟裕。

我认为粟裕强于林彪彭德怀,但是不是强于徐向前刘伯承呢?

还真是有些不好说,因为后两人都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

  比如刘伯承,作为中共军队里资深的苏俄海龟,其人军事理论修养是中共将帅中最好的,平生最擅长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

要不是毛泽东强令其千里跃进大别山为兄弟野战军作出巨大的牺牲,解放战争中岂能让粟林独辉?

不过,历史是没有假设的。

刘伯承自己的评价是他不及粟裕。

我以为是真心推许,而不是谦虚之言。

这点本文第二部分有详述。

  再如我认为最难与粟裕分上下的徐向前。

这是没机会发挥的典型。

徐向前在红军时期,军威无敌,将一个几百个人的小队伍发展成当时最强大的一个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后来八路军解放军的最硬的底子都是红四的。

东北林彪的三只老虎之39军,是徐向前手下第一悍将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团的老底子。

红二十五军团是毛泽东初到陕北时红军最厉害的部队,远非毛泽东的中央红军可比。

我一向认为徐向前是共军中最擅长于练兵治军的将领。

徐向前训练部队,强调一股干劲,一股狠劲。

“咬紧牙关挺住”,“坚持最后五分钟”是他关于治军的名言。

徐向前手下陈赓大将评徐帅有一句话,“指挥有方,决心硬,带兵严。

”四方面军出来的高级将领,最突出的特点是作风硬,战斗力强。

粟裕平生最喜欢的也是手下清一色的原四方面军将领。

  徐向前红军时期不但治军厉害,指挥更是“有方”。

只是毛出于政治考虑,徐在川陕的业绩被淡化。

实则红四打的仗丝毫不比五次围剿前的中央红军逊色。

我们看一看数据便知:

  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约4万——约10余万歼1。

2万

  第二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3万——20万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3万余人——30万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朱德、周恩来约7万——近40万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徐向前近3万——不详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徐向前近8万——20万歼8万人

  看看吧,徐向前一个反六路围攻,歼灭敌军数目就有中央红军四次反围剿歼敌数目的总和!

  要知道,红军时期朱德毛泽东徐向前三人是一个级数的,国民党其时的悬赏令就只有他们三人得到最高金额。

徐当上红四总指挥后,主动出击外线发动四大战役,其战功不是当时朱毛,后来彭林堪比的。

而且徐向前在红军时期,敢于而且善于打大规模歼灭战,在作战理念上应该说比当时单纯强调游击战的毛泽东朱德更为先进。

对比林彪,徐向前对围点打援战术使用的巧妙比林彪后来在东北玩得好,打得也硬。

对比三战四平和苏家埠,林徐两人在选择战场,兵力使用及做战决心上高下立现。

以劣势兵力全歼三万多人的战果红军时代此战成果最大,毛泽东当时便没有这个本事。

林彪即便后来也没有这个本事。

他也就到了48年初打新五军时才一次歼了两个师2万多人,可他的条件又远不是徐当时面临的条件堪比的。

  打阵地战,反六路围攻的艰难对比之下并不比中央苏区反五次围剿简单。

老蒋在中央苏区周围投入的总兵力也就三十来万,像陈继棠他就不出力,何芸樵也不卖力,这些人是杂牌。

而且攻中央苏区的蒋中央军主力部队不多,至少上一线拼命的没几支。

四方面军在四川那可是要刘湘命的,他安川之战一打玩就倾力而为,20多万大军可是拼命攻了快八个月。

有人贬川军战斗力,可就这支四方面军的手下败将不也在土城让毛泽东无可奈何而去吗?

当初张国焘不听徐的话不肯大迂回兜击刘主力三个师,后来在另一侧反攻成功后又不听徐言不过嘉陵江,让人无可奈何。

这也证明徐在多不利的指挥条件下做战,对比彭林二人解放战争时有这种困难吗?

总之,徐的指挥环境与解放战争时的粟裕是类似的,其战功类型也与粟裕相近——徐红军时期战功最大,粟解放战争作用最大。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将他派到山西打仗,啃最硬的一块“骨头”阎锡山。

刘邓“跃进大别山”带走了晋冀鲁豫的精华,只留给他六万地方武装加少许土匪。

徐向前把这些军队改编起来,先打了几个试探性质的小仗,马上写了一篇详尽的报告,细细地分析了部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的训练方针。

这篇报告我曾读到,说老实话我是被征服了。

限于篇幅,就不引了。

文章也易查到。

读者可查查什么《徐向前军事文集》之类。

徐向前在简短地训练了他的六万部队之后,攻破了临汾太原等国军最坚固的城防工事,歼灭了阎锡山强于中央军精锐且足以与桂系比肩的12万晋绥大军。

要知道,白崇禧在中原可是刘伯承不敢去碰的。

而临汾,又远非林彪打的四平长春可及。

太原是阎锡山经营三十年的老巢,比粟裕打的济南还坚固。

林彪当时打长春不力,毛泽东便寄去徐向前临汾攻坚的材料,希望林能借鉴。

临汾战役打出个“临汾旅”,成为共和国军史上最大的荣誉授予单位;徐的晋中战役又是运动战的杰作,以不足六万人于临汾苦战后断然出击,运动做战一个多月,全歼阎军十万人,主力超过三万,也只有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之妙可比。

太原战役,也成为共和国军史上最难攻坚、费时最久、伤亡最大的“三最”城市攻坚战。

  徐帅是唯一一个在红军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都打出了最高质量仗的中共战区级将领。

但由于不是嫡系,长期以来一直只是毛泽东“限制使用”的高级军事领导人,虽有旷世帅才,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说实话,鼎定三晋虽是伟大的杰作,但毕竟只是兵团级的行动,不能与粟裕排山倒海的淮海相提并论。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报道,说是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前期,闲置陕北的徐向前屡屡向毛请战。

毛泽东很关切地对徐说,“向前同志,你的首要任务是好好养病,至于仗,以后有得你打的。

”“你是教书先生出身,还是去延安办抗大吧。

”后来,毛泽东对徐海东的病也有批示:

“海东同志,安心养病,天塌不管。

”中国的病,就跟中国的中医一样,某些时候是有点玄的。

  徐向前身体不好是事实,但恐怕有的病也只是“奉旨”而养的吧。

君不见,罗荣桓也是个老病号,然而毛泽东却硬要将其往前线上推,几次打报告回延安都不许。

没办法,罗是毛泽东秋收起义的人,以后文家市决策,上井冈都是一直紧跟毛左右。

如同*之于江主席,那是嫡系中的嫡系。

与罗荣桓相比,林彪还只是井冈山的人,是从朱军长那里投向毛泽东怀抱的。

战锦州的时候,林彪迟疑不决,是罗荣桓充当了毛泽东督军的角色。

故而毛有悼罗诗: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大家都知道罗荣桓在辽沈的作用(毛诗为证),可是未必都清楚罗荣桓另一个在战略上几乎不逊于战锦的重大作用:

经营山东。

正如解放战争初期毛把眼光透向东北(具体部署是刘少奇的功劳,这个下文有详述),抗战初期毛把眼光投向了遥远的山东,这是毛大战略家的第一手神来之笔。

  山东沦陷之后,1939年初毛即派115师罗荣桓陈光部主力开赴山东微山湖地区(林彪由于被阎锡山部误伤,赴苏养病去也),主要人物有罗荣桓、陈光(名将,文革为林彪所害致死)、肖华(人品有问题,文革是为徐帅力保,后来对徐帅以怨报德)、陈士榘(华东掣肘粟裕的人物之一)、梁必业等。

当时山东还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即八路军山东纵队。

山东纵队是在抗战爆发后由天福山起义等组成的武装,领导人为郭洪涛、黎玉、张经武等。

较长时间内两支力量各自为阵很不协调,当时少奇同志从华中回延安高就军委副主席,毛专门委托他去山东协调解决(小时候看铁道游击队,最后有一章掩护过路,就是写的这段历史)。

1943年实行“一元化”领导,两支武装组成统一的山东军区,由罗荣桓任司令、政委和山东分局书记。

到抗战结束时,山东根据地成为我党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东是解放战争新的战略支点,简称新支点。

没有山东就谈不上后来的东北,毛有句话:

“山东放了个罗荣桓,全盘就活了。

”这也是一句名言。

  自古齐鲁多豪杰,山东的部队是东北的底子,很有战斗力。

山东八路大部分主力开赴东北后,留下的部队连同北上的新四军合编为山东野战军,司令陈毅;留在华东华中的新四军编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即粟裕。

后二部合编为华东野战军,老陈任司令兼政委。

这就是华野的渊源。

话题说回来,与徐刘不同,客观条件上即战功上只有林彪与粟裕真正可以一比,让我得出了林不如粟的结论。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成败论英雄,战绩定将帅。

故而粟裕还是我心中第一人。

  相关文章:

  刘伯承与粟裕的君子之交

  刘伯承者,乃汉高祖刘邦的二哥颉羹侯刘仲之后裔,四川人,1892年生人,比毛主席尚且年长一岁,早年参加川军,1917年丰都战役,失右目,命德国医生不用麻药而去烂目,惊为天人,于是闻名四川。

  粟裕者,祖先乃侗族人(但粟裕生前从不承认自己是侗族人,1949年11月,主席问粟裕:

“你是少数民族吧”,粟裕对曰:

“我们会同县那边少数民族很多,但我却是纯粹的汉族人”),湖南人,1907年生人,南昌起义时,粟裕为朱德的警备班班长,粟裕是我军唯一一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大将。

  刘伯承和粟裕相识很晚,却一见如故。

1947年后,中原局的两大野战军,刘邓和陈粟开始配合作战,双方的交流开始增加,刘伯承长粟裕15岁,粟裕常以父兄之礼侍之。

  此时,中原野战军人员配备不是很全,两大野战军配合作战时,常常由华东野战军打主攻,中原野战军打阻击,长期下来,华东野战军缴获多,而中原野战军缴获甚少,刘邓大军中开始有人抱怨:

“人家吃的是肉,我们吃的是骨头”刘帅此时常常做工作:

“大家要注意和兄弟部队的团结,不要抱怨吃骨头。

  1948年,主席调陈毅和邓子恢到中原野战军分别做副司令和副政委,华东军事全权归粟裕指挥,这时,华东野战军的部分领导和将领,忽视了同兄弟部队的团结,提出了:

“以我为主”的错误口号,中原野战军的一些同志十分寒心,向中央反映问题,为此,粟裕、谭震林、陈士榘等华野领导做了检讨,双方和好如初,可见刘粟都是心胸宽广之人!

  刘伯承对粟裕的军事才干十分欣赏,据《军事历史》2002年第3期记载:

在1948年的豫东战役中,刘伯承元帅对粟裕有过这样的评论:

“打这样的大仗,我是做不到的,没有这样的胆识,没有这样的气魄。

  1949年,淮海战役中,两大野战军密切配合,粟裕曾命令陈士榘、王必成、成均三个纵队驰援刘邓大军,为刘邓在双堆集歼灭黄维起了很大作用。

战役结束后,粟裕指示六纵司令王必成:

“你部所有缴获全部留给中野,一枪一炮也不要带回来。

”此时刘邓大军正好装备不足,可谓解了燃眉之急。

事后,刘伯承等人对粟裕十分感激。

  1949年,渡江战役前,刘伯承在指挥室里对邓小平说:

“将来过了江,我就不带兵了,把部队都交给粟裕,我去办一所军校,教出更多的粟裕来”,从这段话可见粟裕和刘伯承之间的感情。

  1949年9月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期间,朱德和刘伯承曾向众人介绍粟裕:

“这个人就是粟裕将军,他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此后,《人民日报》记者经刘伯承将军推荐,访问了三野首席代表粟裕。

9月27日该记者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中国人民政协代表访问记—常胜将军粟裕》,从中可见两人的关系。

  1950年,刘伯承元帅调任南京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与时任南京市市长的粟裕两人交往十分密切。

  1954年后,粟裕成为军委的总参谋长,他对军事学院的工作十分重视和认真,多次和刘帅交流教学和我军前途。

  1958年,由于各种原因,军队中开始进行“反教条主义”,矛头直指刘帅、叶帅、粟裕、肖克等人。

在会议间隔期间,粟裕曾找到刘帅,安慰刘帅,在后来的检讨会议上,刘伯承边哭边读检讨,检讨完毕,全场几百名将军竟然全体起立,鼓掌数分钟之久,弄的会议主持者十分尴尬,人心向背可见一斑。

  反教条主义后,刘粟等人都成了靠边站的,刘帅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央军委军事战略小组组长,粟裕是第一副组长,两人进了一个冷衙门。

  此后,粟裕和刘帅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从此两人都离开了军队的最高领导机构,直到数年之后,刘帅重新成为了军委副主席,粟裕成为了军委常委,两人才重新共事。

  1973年,刘帅卧床大小便失禁,一年余后脑死亡,不幸成为植物人,1984年,粟裕大将病逝,享年77岁,1986年,刘伯承元帅心脏停止跳动,享年93岁。

  林彪和粟裕、彭德怀

  林彪和粟裕

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和林彪同岁都是湖南人)1927年5月从军,(1926年12月林彪由黄埔军校来到武汉,由中共武汉军委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三连任见习排长。

)在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任班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就是在北伐战争中血战汀泗桥、贺胜桥,攻克武昌城的“铁军”——叶挺独立团。

1927年初,叶挺独立团升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

后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

红军井冈山会师后,先后任红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

红军第五“反围剿”失败后,任挺进师师长、率部挺进闽浙地区创建根据地,在南方展开游击战争。

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领导苏中、浙西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4年3月,粟裕精心组织发动了车桥战役,他集中数千人的部队攻坚打援,一举攻克车桥据点,共歼日军465人,伪军500人。

当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

“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我以为,毛泽东这只慧眼对粟裕发现的太晚了,因为他和林彪是同时随朱德上井冈山的人,但毕竟是林彪的表现更突出吧。

南昌起义

  二次北伐成功后,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分裂。

中国共产党人被迫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

7月下旬,党中央授权周恩来组织前敌委员会,全权指挥南昌暴动。

当时,贺龙的二十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和蔡廷锴的第十师已经分头往南昌城集结,留在九江一带的还有十二师和二十四师。

二十五师驻扎在马回岭,是预定参加南昌起义的主力之一。

周恩来指示聂荣臻设法把二十五师拉到南昌,并负责接应随后赶到九江的部队和零星人员。

他们约定,南昌一发难,立刻开出一列火车到马回岭,火车一到,立即把辎重物资和部队运往南昌。

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起义军二万余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此时此刻,纵令是总指挥也对七十三团无可奈何。

在聂荣臻的率领下,二十五师的大部分官兵开进了起义胜利后的南昌。

进抵南昌后,七十三团和七十四团一部经过补充,整编为二十五师,周士弟担任师长,陈毅担任了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林彪仍任七连连长。

其实这个过程说明林彪粟裕都没有参加成南昌起义,是起义后才成为起义部队的成员之一,林彪为未能参加8月1日的南昌起义而感到终生遗憾。

面对起义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的崇高威望,林彪即使后来身居高位,心里也始终是酸溜溜的。

他曾几次心怀妒意地对罗瑞卿说过:

“我们的威信不够吧?

因为我们不是南昌暴动的领导人呀!

”当然,在井冈山会师以后,粟裕的表现就没有林彪突出了,这是公认的事实。

  林彪和粟裕的军事才能比较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粟林同庚,都是1907年生,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

解放战争时期,粟林只是我军四大支柱中的两支,但消灭国民党部队的数量是彭德怀刘伯承部队所无法比拟的。

这固然有客观因素,如西北地区地瘠民贫、人口稀少,不可能是国共决战的主战场;刘邓则是挺进大别山损耗太大、元气不足。

但指挥员的主观原因也不能忽视。

林粟都敢于置疑毛泽东的决定,比如中央也让粟裕南下江浙,挺进敌后,就被粟裕拒绝了,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粟裕的拒绝是正确的。

但是有一点,粟裕是一个纯军人,而林彪不是。

粟裕性格谦虚恬淡,只是一个为战争而活着的人。

林彪和粟裕比林会更出色一些,看过一些战史资料,其中讲到三大战役四野就打了两个,而后又打了渡江战役,宝庆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解放广东。

粟裕确实也很能打,淮海战役啃下国民党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但从总的战绩包括战役规模,战役次数,消灭敌人数看还是不如林彪。

而且他只是三野的副司令,上面还有陈毅,有的战斗只能算共同指挥的。

  从另外一点看,他不如林彪的地方就是两人虽然同岁,但他出头的太晚,人们真正知道粟裕是在抗战时期,粟裕任新四军一师领导人之时,而林彪则早在红军时期就成为共产党闻名遐迩的虎将,这个时年二十三岁的“娃娃军长”,二十五岁的红军主力红一军团长,曾经打的敌人闻风丧胆,以后也一直保持很好的战绩,有共产党“常胜将军的”的美名,比起他的前辈彭德怀也毫不逊色,这是粟裕没法比肩的。

当然如果论战绩,粟裕是完全有资格在元帅里占一席之地的。

  林彪和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彭得华,号石穿。

湖南湘潭人。

1916参加湘军,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连长、营长。

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

1928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

红军井岗山会师后任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曾率部攻克长沙,首开红军战史上攻克省会的记录。

从彭德怀的早期革命历史早期革命经历就可以看到,林彪无论如何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

耒阳之战,林彪一啸冲天,指挥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令全军刮目相看。

湘赣边八月失败给林彪带来机遇,毛泽东破格攫升他为主力团团长,成为与黄公略、伍中豪齐名的“红四军三骁将”。

但林彪对此并不感到满足他把目标盯上了声名显赫的彭德怀。

1930年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武装扩编成立红一军团,朱德、毛泽东就任军团首长,不再兼任红四军职务。

在毛泽东的提携下,二十三岁的林彪出任红四军军长,进入红军最高领导层。

1932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重建红一军团,任命林彪担任军团长。

这年,林彪二十五岁。

聂荣臻发现军团长最大的秘密是与彭德怀一争高下,这种竞争延续了三十多年。

“我只有一种才能,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

”黄陂、草台岗伏击战为林彪赢得运动战专家的美名。

蒋介石称昔日的学生——林彪为“战争的魔鬼”,悬赏十万元收购他的首级。

“短促突击”令红军损兵折将。

面对“太上皇”李德,刘伯承犯颜直谏,彭德怀大骂“崽卖爷田心不痛”,林彪却训斥手下:

“这种打法我也不懂,不懂就学嘛!

”  

简评彭德怀,林彪,粟裕,刘伯承,徐向前五大名将

  中国的元帅队伍中,共有十位成员,其中朱德元帅从未直接指挥过作战任务,是象征性的人物;罗荣桓是政治元帅,也没有指挥过大的作战行动;陈毅元帅虽然一直担任中共一个战略方面的军事主官,但他的作战指挥都是依靠粟裕来完成的,而且到最后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时,他已经离开了军事指挥的第一线而被粟裕取代;贺龙元帅虽然也一直是军事干部,而且在抗日战争中长期担任八路军120师师长,但中共领导人也许是知道他指挥作战的能力平平,没有交给他太多指挥作战的任务;聂荣臻元帅也曾长期担任115师政委,在华北时作战上也没大的建树;时剑英元帅一直从事参谋工作,长期担任八路军参谋长,没有直接指挥过大的作战行动。

中共除粟裕以外的其他九位大将,都没有担任一个战略方面的军事主官。

  在中国高级将领最优秀的名将之中,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徐向前等五人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但在这五个人中间,谁最有才干,指挥打胜仗最多,仗打得最精彩呢?

我觉得在这五个人中间差别是不太大的。

因为他们各自所处的战区环境不同,领受的命令不同,战区的重要性不同,中央所给予的关注程度也不同,当然,这五个人各自的性格也有所不同,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在指挥作战的方法和各自的战绩方面有些区别,但仅就这些区别是不能确定这几位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高低的。

我认为这几位人物在战争的指挥艺术和作战功劳方面各有千秋。

并不能说哪个能干很多而哪个又差很多。

现我就自己知道和查阅一些资料所得到的结论对以上五位名将作一个粗略的评价。

  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1898年生,湖南湘潭人,北伐战争期间在湘军当团长,1928年率部与滕代远,黄公略组织平江起义参加革命。

彭德怀元帅在红军时期就是赫赫有名的红三军团总指挥,这个军团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基本部队。

与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同时是红军时期是毛泽东手上最有力也是最坚定的基本部队。

  在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他与林彪的红一军团同时坚守湘江上下游两个阵地,控制了湘江30公里长的江面,为红军首脑机关中央纵队安全过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到抗日战争中后期,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壮大形成山东、华东、山西和晋绥地区几大根据地后,军事指挥工作已经转到各方面大员手上,彭德怀不再承担具体指挥任务。

  彭德怀军事指挥艺术的高水平发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那时彭德怀处于中央首脑机关的延安,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都集中在东北、山东、苏北、中原这几大区域。

1947年3月,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调集二十万精锐谪系主力进攻延安,延安当时只有所谓的留守部队两万多人。

而且装备极差,但彭德怀主动要求担任西北地区的军事指挥任务,就用这两万多人与国民党胡宗南部二十万大军对抗,在当时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条件下,要作这样的决定是要很大勇气和自信心的。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解放军以两万多人的力量,经青化贬、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榆林、宜川等一系列精彩的战役后,到1948年中旬,解放军彻底扭转了西北地区敌强我弱的态势,并成功收复延安,到1948年底,部队已由最初的2。

6万人发展到7个纵队15。

5万人。

1949年初全军整编后,编为两个兵团。

即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

然后与华北调入的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和第二十兵团(第十八兵团后入川归二野指挥)合兵一处,形成强大的第一野战军。

彭德怀又率领第一野战军收复整个西北。

并出兵新疆。

彭德怀在整个解放战争开始时手上的兵力是各大野战军中人数最少,装备最差,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最悬殊、地理环境最恶劣的一支部队。

仗能够打成这样,并形成席卷西北之势确实非常不容易。

彭德怀军事指挥艺术的第二次高水平发挥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前彭德怀力排众议,以超人的胆略和极强的自信心承担起志愿军的领导和指挥任务,入朝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作战,并创造了解放军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美军的新纪录。

彭德怀在朝鲜指挥对美军作战的经典战例是第二次战役。

1950年底,当时美军已经逼近中朝边境。

美军指挥官、也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率领着装备精良士气正盛的美第八集团军、第十军和十多万南朝鲜军队,眼望着前面不远的中朝边境线,急切地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以取得他战争生涯中的又一场辉煌的胜利。

彭德怀在第一次战役取得小胜的基础上,故意示弱于美军,其实彭德怀早已在美军的必经之路上布匹好了口袋。

麦克阿瑟果然中计,置已经出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不顾,挥兵急进,发起了他号称的“圣诞攻势”。

待美军进入袋形阵地后,彭德怀指挥志愿军突然发起进攻,此战获得巨大胜利,一举将美军赶至三八线附近,而且在战役进程中多次围住了美军的重兵集团,只是由于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严重不足,无法达成歼灭的目的,致使美军又多次得以成功地逃脱。

彭德怀指挥作战的特点是勇猛顽强,豪气冲天,而且也极其善于灵活指挥,避实就虚,以少胜多,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经历首开了中共军队对外作战并战胜世界最强大敌人的经典范例。

经朝鲜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威名远播世界。

  林彪元帅

  林彪1907年生,湖北黄冈人,那是一个非常容易出人才的地方。

中国有句名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老”。

现在那个地方又是长期保持全国高考升学率最高的地方。

其教育方法和高考策略被教育界称为“黄冈兵法”。

林彪是中共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为中共夺取天下所立战功最大的一位,林彪在1949年指挥百万大军从东北进关时年仅42岁,1955年被授于元帅军衔时年仅48岁。

林彪在战争年代一直是解放军及其前身红军、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号称从没当过副职的唯一的人。

其军事指挥艺术和风格以精于算计,奇出巧打而闻名于世,他在战争中总结的“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三制”等战术动作和规则成为解放军后来的战术教程。

在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日本侵略军士气正盛之时,以一个平型关大捷闻名天下。

尤其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率十一万装备低劣的八路军出东北,三年后的1949年初,成为统领一百万装备精良的东北解放大军的最高军事长官。

由于林彪在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艺术方面的高超水平,在东北的三年中林彪连破国民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