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255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

《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课议课的技能.docx

观课议课的技能

观课议课的技能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及联系

一、观课与听课区别

观课重在“观”,指运用多种感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同时还要注意“察”,即通过对课堂教学理性思考,对教学活动的体验、感悟和分析,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理解;在“观”和“察”活动中,不仅关注教师如何教,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以学看教”是观课的基本思想。

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观课观察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为,以此为出发点获取信息,思考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

听课重在“听”,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有时虽然不只是听,也用眼睛看,也用笔记,但关注点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教师如何讲,如何活动。

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

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执教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

观课围绕观课目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使观察问题有全面的把握,在观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议课效益。

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前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

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

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

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

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的最后。

在传统的听课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媒体运用是否恰当,在这里也有“观”的成分。

我们也重视了学生,看学生的发言是否积极,精神是否饱满,从学生的回答问题状况看老师的引导是否恰当。

我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行为表现,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

二、议课与评课区别

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有“主”“客”之分。

议课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地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

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课的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课的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

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

评课的几个误区①重观轻议;②套话连篇;③平淡肤浅;④面面俱到;⑤“老好人”思想;⑥以偏概全。

观课议课的技能

观课议课三个阶段及具体操作

一、探讨观课的准备。

课堂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数据分析、利用一定工具的观察研究过程。

课堂观察前必须进行周密的准备。

观察的准备工作包括:

观察主题的确定、观课内容的确定、观察工具表的制定以及开好观前会议等事项。

观察主题的确定******观课必须有主题,课题研究课的观课主题就是研究点(主题来源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

叩问教学细节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

另外,观察主题还应具有共享性,即反映多数老师的共性问题,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聚焦教学的热点问题,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在研究中发挥评课合作体的作用)课堂观察应从小问题入手,越是细小的问题,越容易实施观察,容易通过观察研究解决。

观课内容的确定******

观课内容应该是现场可以捕捉的表象,主要应该是行为层面的东西。

1、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

学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

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

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时间是多少?

在其他方面投入的时间是多少?

学习能力超常的和学习能力不适的学生的表现如何?

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学习,他们从事哪种任务,谁来决定,是否相互协作?

2、教师教学状态的观察。

教师是怎样创设情境的?

是怎样组织教学的?

是如何管理班级的?

教师的评价行为怎样?

结果怎样?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

教师运用了那些课程资源?

3、师生交往的情况观察。

课堂上发生了哪种互动?

课堂决策如何进行?

是由教师决策,还是学生决策,还是由双方进行决策?

在小组学习时,教师是怎样与各组保持联系的?

观课主题与内容选定后,根据选定的内容制定观察工具表,并召开观前会议,对观课这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

课题研究课是聚焦研究,所以不会是如上述众多内容的观察。

观课方法******

1、注视。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注视点不用太多,防止顾此失彼。

注视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令被观察者发现而感到局促不安,产生心理压力而改变他的正常行为。

2、扫视。

这样做既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时观察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忽视被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

3、定时定点观察。

如对教师课堂与学生交往行为进行观察使,就可以每隔几分钟记录一次教师的位置。

最后的观测结果可以绘制成教师在教室内的活动轨迹,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范围,对那些学生的接触更为频繁。

4、换位观察。

观察者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不要总是站或坐在教室后面,而是要不定时地改变一下自己的位置,从不同的较多的角度进行各种观察。

5、倾听。

在观察师生交往状态时,往往要通过倾听师生对话才能真正感知。

6、询问。

观察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来询问或提问被观察对象,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搜集课堂的有用资料。

7、访谈。

这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具有独特的重要功能。

可以直接了解到受访者的思想、心理、观念等深层内容,可以直接询问受访者本人对问题的看法,而且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8、录音录像。

恰当使用录音录像技术,能把过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可以反复播放,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观察工具表的制定******

制作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否则,观察效率低下,意义甚微。

在确定课堂观察点后,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观察量表,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课堂观察量表的选择或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

因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即便是在别人已开发好的观察量表中进行选择,也需要有一个解读、理解和吸收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会经历从借鉴他人走向自主开发的过程,即“使用他人的量表——改进他人的量表(通过观察验证)——开发自己的量表”。

操作要求:

(1)根据确定的观察点进行维度分析。

如观察提问,可以分别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堂课往往观察不了那么多维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某一个维度切入进行观察。

(2)根据观察需要设计观察量表。

确定了具体的维度后,就要着手设计具体的量表。

其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方法;如观察“问题的认知层次”,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再如:

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显然应该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方式。

如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若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的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工具是合适的,但这要求观察教师有比较好的视力、良好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

若从活动的难度系数及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判断,因为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境等细节,需要采用定性的观察工具进行记录。

第二,量表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

即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

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

这就要求观察框架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

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教师自主开发的观察量表,尽管可能存在缺陷和问题,但教师使用起来却得心应手,解释起来也能自圆其说,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设计能力等。

例见附表。

【案例1】“教师的语言”观察量表【案例2】“提问与回答”观察量表

(1)【案例3】“提问与回答”观察量表

(2)【案例4】“教材的整合”观察量表【案例5】“学习方法与指导”观察量表

开好观前会议:

确定观察对象、观察者、观察内容及目的,据此设定观察点,并对观察者进行分工。

观察对象备课,形成教案;观察者个人或教研组根据所分担的观察点,制作科学易行的观察量表。

(1)观察视角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观察目的。

教研组应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需要、侧重点等确定观察视角,再分配给每个观察者。

(2)观察视角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

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品质。

观察只是对行为的一种快照,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必须是一系列可感的师生活动与现象,例如:

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3)观察视角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执教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

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

就学科教研组而言,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3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

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研究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

实施技巧: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爱好特长、理论水平等选择最熟悉的要素,确定观察视角。

观课议课的实施******

执教者实施课堂教学;观察者根据观察量表走进课堂,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了解了观察的方法后,我们再来看看观课的实施。

观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真记录教者的教学流程,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板书、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和质疑、师生活动的主要情况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在记录的同时还应把自己的感悟、想法、不同意见、欣赏之处等写下来,还可以在记录本上做上学生座位的标记、发言次数、流程使用时间等记录。

课堂观察记录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技术记录等;定量的记录体系是预先对课堂中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解并整理分类,然后按照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情况进行逐一记录。

无论采用那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尽可能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数据并进行后续解释。

观课者可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录课堂教学环节间的联系;观察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记录教者的行为意识;根据观察的类型、目的、内容适时选择记录量表。

进行课堂观察后,要对授课者的课堂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可行性建议。

具体详见《观课议课具体操作点的确定》现场观察记录

(1)选择观察位置

对观察者而言,进入现场观察要以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为前提,但同时要保证所记录信息的效度与信度。

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

一般而言,要按观察任务来确定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

如观察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就应该选择离他们较近的位置;如果观察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就应该选择便于走动的位置,可及时移动来了解具体情况。

(2)进行现场记录

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的是,进入现场的课堂观察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好的量表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而非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

在进入现场进行观察并记录时,采用什么样的记录方式是最合适的?

怎样才能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同时又能记录下最有用、最可靠的信息?

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

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

操作要求: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量表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

①描述。

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

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②叙述。

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③图式记录。

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④技术记录。

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

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实施技巧:

无论采用哪种或哪几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尽可能地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数据并进行后续解释。

经过几次实践后,观察者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形成一些简短的编码。

如“0”代表离开位子,“p”代表做小动作等。

如果需要记录的数据比较多,还可采用合作记录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真实。

观课的实施

那么,对课堂观察的结果如何进行分析呢?

绝大多数的课堂观察是分工合作完成的,因此,观察结束后,应立即召开观后会议。

会议内容包括:

1、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再次沟通交流情况。

沟通时,双方应抱着“对话”的研究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

被观察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简短的反思,观察者应保证被观察者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感觉;2、观课者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3、负责人汇总统计各观课者上交的观察记录资料;4、全体观察者依据观察资料的汇总数据以及全体辅助资料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性意见。

在讨论分析结论时,要围绕观察主题,针对所观察到的教学现象进行如实客观的分析,要讲分析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对教学现象的整体把握。

观察记录整理

(1)数据整理

操作要求:

对于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观察者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表格,也可以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来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再根据需要由电脑绘制出不同的图表等。

例子详见附表【案例6】“课堂提问类型”记录表【案例7】“教师评价”记录表

(2)定性观察整理信息

操作要求:

对于定性观察到课堂现象,可通过文字说明、图表等方式呈现与观察目的相关信息,让人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观察情境中发生的事情。

如果是合作观察同一个内容,那么在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时应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

实施技巧:

梳理与观察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或观点,把具体的事实归纳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

【案例8】“情境设计的有效性”记录表【案例9】武猛“高新技术产业”课例——情境设计

议课的实施

议课的基本要求

观察者对记录的课堂量表中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议课稿。

我们的“议课”主要是对话和反思,议课是以“思维碰撞思维”“心灵感知心灵”,“议”的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议课”的主体和主角是教者。

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就是“议课”的价值所在。

议课的基本要求如下:

1、用事实说话,这是议课的基础;

2、从现象追寻意义。

观课时我们沉浸其中,思索其中,课后必然有一些想法需要与执教教师交流。

确实,观课者需要这样的主动意识。

不过,观课后的感受还需要沉淀,透过现象去挖掘实质,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这事如果能让执教者先说说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议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3、从反思发现目标。

议课,需要对执教者进行一分为二的剖析,一般先整体概述,再具体分析,最后再整体总结。

要把亮点说透,缺点不漏。

可以对精彩片段进行赏析,抓住要害,对典型问题加以剖析,对缺憾处提出真诚的意见和建议,少一些泛泛之谈,少说不痛不痒的话。

当然,也不可以权威自居,强词夺理。

议课的最终目的是看学生是不是有效学习,议课时要结合文本实际来谈论,议课前,自己要对文本有一个梳理的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掌握编者的意图,明确教者的思路,这样在议课时就能驾轻就熟了。

议课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谈论,我们作为议课者,同时也是旁观的“教者”,面对教者的设计,你是否有新的设计?

在相同的时间段、相同的学生面前,自己又会有哪些课堂机智呢?

议课时,一定要结合自身谈谈做法、想法,进行类比,尝试着“同课异构”,以免发生“空穴来风”。

议课还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

课堂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多方面的限制,我们议课时应“就事论事”,从宏观思考,从微观入手,结合现实的课堂,努力寻求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谈感受,诚恳地道出自己对课堂不足的疑虑,谈设想。

议课的最终目标是“创新”,议课时,我们对课不对人,议课的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议课时,我们要有新的教学观念来审视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要善于发现教者新的教学策略。

只要教者有创新之处,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所以,我们的课堂实施创新教育是大势所趋,创新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性格的关键时期,培养的途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学校内的课堂教学,我们议课时必须关注这一点。

议课的原则

议课也和观课一样,不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都是研究者,都有通过课堂达到改善教学行为、提升专业品质的目的。

因此,议课双方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开诚布公,崇尚分析。

2、尊重事实,尊重隐私。

3、就课论课,研究问题。

议课的准备

1、相关背景资料的准备。

这种准备从大的方面来说,需要专业上的准备,要准备相关的理论和信息,事先就议课的主题尽可能多地查找有关资料;从小的方面说,需要行为上的准备,如,了解议课的目标,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2、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观课者在议课前腰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分工分组观察得来的数据,要汇总、核查,看是否有效,如果不同观课者对同一现象的观察结果相差悬殊,要追求其原因,做必要地校正。

实在不能校正的,要舍弃。

数据汇总后,要拿出分析意见。

3、制定会议议程,通知有关人员。

议课的操作

1、授课教师的反思。

议课开始,观课者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应保证被观察者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感受。

认真听取授课教师的反思,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观察的不足,有利于我们对观察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2、观察者的报告。

观课者应以观察合作团队的名义汇报观察分析结论。

报告数据要提供书面材料,分析不要急于做最后结论,要把初步结论提交会议讨论。

观察者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从每一个观察角度出发,进行说明,作出分析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

3、思考和对话。

议课会议要留有充分的时间供双方思考与对话。

思考与对话也是研究的过程,可以使议课人员交流思想,共享成果,产生相一致的结论。

4、协商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

观课者要形成一个观察报告,被观察者也要撰写一份反思报告。

两个报告围绕一个主题,各自阐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以后的行为改进计划。

5、后续跟进意义重大。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需要根据课堂观察采集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自己今后教学改进的参照,形成“观察——反思——改进”的活动链条,促使这种课例研究方式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结。

活动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观察者写好观察报告,被观察者写好整改报告。

分析推论

推论的过程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是观察者围绕观察点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剖析与反思,对简化了的数字、图表等的具体内涵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的过程。

操作要求:

(1)推论必须是基于证据的。

课堂观察强调拿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做多少推论,既不要拔高,也不要低估。

【案例10】“课堂提问类型”量表分析

(2)推论要紧扣事先确定的观察点。

不能只根据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课堂的其他方面甚至是整堂课的教学。

课堂观察源于课堂,但它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点,而非完整的课堂本身。

【案例11】“教师评价”量表分析

(3)推论要基于情境。

课堂观察是在现场进行的研究活动,推论时要充分考虑“此人、此课与此境”,不要进行过多的经验类推或假设。

要根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展开讨论。

如果将观察与情境分割,那么观察者的视角就很可能会在对学生、教师或班级的片面概括中受到限制,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影响课堂观察的效度。

【案例12】“情境设计的有效性”量表分析

实施技巧:

①在推论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以偏概全、过度推论等问题,更不能仅就某一点的观察,而对整堂课做出好或坏的判断。

观察者要紧扣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与对策。

②课堂观察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的问题,它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

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惑都是正常的,只要行动了,只要反思了,就说明已经在前进了。

撰写议课报告

操作要求:

对课堂观察现象进行综合描述;对观察到的课堂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对数字、图表及文字等所隐含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施技巧:

①密切联系新课程理念及学科课程标准,能让你的评课提升层次。

观课要突出“看学生学得怎样”,议课时要“促教师教学反思”。

这就要求我们关注课堂,重点不是老师教得怎样,关键是看学生学得怎样,看学生一堂课下来,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诸方面是否合理、是否进步、是否有更大的成效,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观察教师上课学生是否吃力、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等。

议课要直面现实问题,坦诚批语,商议办法,谋求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另外,评课报告要紧扣科学课程标准及渗透的学科理念。

【案例13】一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案例14】一节华丽的语文课②定量定性结合,能让你的评课有板有眼。

③关注细节,能让你的评课生辉添彩。

特级教师华应龙说:

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底,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

关注细节,珍视细节。

关注细节,关注学生,当然这个细节不仅仅是老师图画错了,字写得不好等,而是被很多听课者忽视的地方,如学生在下面意外小声说的话、学生的回答(或者反应)等等,关注到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些细节,你的评课可能就会跳出来,就会出彩,就能有别人无法体会到的一些收获和看法。

【案例15】课堂观察中教学细节问题举隅④体现反思,能让你的评课展现魅力。

议课者要把自己当成局内人而不是局外人,在探讨过程中,多用“假如你来教”与“假如我来教”这种话语结构;在观察别人课堂的同时,要不断反思自己课堂及行为,真正实现“走进别人的课堂,观议别人的课堂;观议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提升大家的课堂。

”【案例16】“情境设计的有效性”议课报告

 

观课议课记录表

学 校

 

年 级

 

科  目

 

教材版本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任课教师课前交待的重点观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效果

活动时间

课堂亮点、问题与我的思考

 

 

 

 

 

 

 

 

 

 

 

 

我对这节课的主要观点:

任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进行的反思:

议课焦点:

议课摘要:

【案例1】“教师的语言”观察量表

观察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