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214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docx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社会工作方法

适用专业: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社会工作方法》课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该专业学生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其前修课程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其后续课程是《社区社会问题处理》、《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社区社会问题处理实训》、《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实训课》等相关课程。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

本课程以社区社会工作岗位中实际需要处理的问题为依据,以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以岗位需求的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在内容选取上,坚持依靠行业专家、贴紧社会工作实际需要的原则,内容来自岗位实际,过程设计贴近岗位实际,语言方式反映岗位实际,案例源于岗位实际。

为以后学生就业快、上岗快、实际操作能力强、技术过硬打下坚实的专业与职业基础。

(2)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过程设计贴近社会工作实际

该课程的开发设计,以案例和实训、实习为依托,以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线,以方法技能的训练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构建了工作任务驱动的、基于社会工作实际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的开发设计遵循了处理与解决社区社会问题工作过程,从实践入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任务与步骤,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以案例导入、任务训练为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工作技能的教学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通过综合实训加以实施,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的差异,知识性内容部分采用案例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实施,方法技巧的内容采用模拟仿真、角色置换的教学做一体的方式在校内实训室加以实施;综合实务内容采用实际岗位训练法在社会实训基地加以实施,实现了“职业导向、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教学模式。

(4)以学生主体的学习为中心,教学立体化

当前,多数高职课程教学内容还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常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本课程的内容改革以应用为主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授课、讨论、作业、实训、考核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形成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3、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是根据社区社会工作中的基本工作步骤,针对儿童、妇女、老年、残疾群体、失足与犯罪等具体社会问题,结合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锤炼社会工作者的品质与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四级的相关要求,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并在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的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够与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团体、社区、社会行政等方法,处理与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社区矫治等社会工作的实务能力;同时,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工作职业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使其成为合格的专业社区工作者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课程的学习建议设计为60学时,其中校内教学学时为50学时,机构学习为10学时。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教学坚持“职业导向、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和“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基本模式与原则,运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锤炼社会工作者的品质与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四级的相关要求,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并在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的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够与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团体、社区、社会行政等方法,处理与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社区矫治等社会工作的实务能力;同时,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工作职业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使其成为合格的专业社区工作者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协作,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顶岗实习准备良好的知识与技能条件,又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2.课程具体目标是:

2.1职业知识:

(1)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2)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伦理;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

(4)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方面的知识;

(5)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中与社会工作有密切关联的知识。

(6)个案工作的基础知识;

(7)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

(8)社区工作的基础知识;

(9)其他社会工作基本方法的基础知识。

2.1.2职业技能:

(1)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接案的方法与技能

(2)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收集资料与预估的方法与技能收集资料与预估

(3)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诊断案主问题,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与技能

(4)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实施服务与治疗计划的方法与技能

(5)能够掌握与运用个案工作评估与结案的方法与技能

(6)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接受小组工作任务的方法与技能

(7)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组建小组的方法与技能

(8)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开启小组活动的方法与技能

(9)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发展小组活动的方法与技能

(10)能够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结束小组工作的方法与技能

(11)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发现和接受社区社会工作任务的方法与技能

(12)能够掌握与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分析的方法与技能

(13)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社区介入的方法与技能

(14)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制订社区规划的方法与技能

(15)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开展社区活动的方法与技能

(16)能够掌握与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成效评估的方法与技能

3、职业素质:

(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训与实践达到的国家社会工作者四级行业标准

(2)具备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善于沟通的服务技巧、较强的创新意识等职业素质。

(3)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善于总结经验、有创新意识、乐于合作,坦诚待人,乐于助人的意志品质。

(4)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个人价值尊严,维护服务对象隐私,提升案主发展潜能,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及时反映社会需要,协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进步。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一)课程内容安排表(见下页表)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课程内容和要求(行业标准)

实训

设计

参考

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

接案

(1)掌握个案工作要点

(2)接纳案主的原则

(3)沟通原则

(4)个别化原则

(5)案主参与和自觉的原则

(6)对案主隐私和保密的原则

(7)情感转移的原则

(1)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意愿

(2)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3)确认案主的问题是否适合该机构的职能和服务内容

(4)确认案主的问题是否适合该机构的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技巧

(5)接受请求,立案,登记,建档

(6)转介,即把案主介绍到更适合的机构接受服务

(7)既不立案,也不转介

1.模拟实训

2.参与岗位实际工作

4

2

收集资料与预估

(1)选择与案主会谈场所、时间、会谈提纲等会谈准备要求

(2)会谈的几种具体方式

(3)会谈者的仪表和态度要求

(4)支持性、引领性、影响性会谈的具体要领

(5)开展家庭访问的适用范围

(6)家庭访问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以及解决的办法

(7)强化有效的沟通的原则

(8)运用调查表和现有文献,收集案主资料的要求

(1)掌握与案主会谈准备的方法

(2)学会拟写会谈提纲

(3)掌握与案主会谈、收集案主资料的技巧

(4)家庭访问的准备工作

(5)化解家庭访问的阻碍、强化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6)运用调查表和现有文献,收集案主资料的技术

(7)了解如何确定收集资料的重点

(8)根据收集的资料能够进行问题的判断与确定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3

诊断案主问题,制定服务计划

(1)案主资料的审核及其方法

(2)案主资料汇总、分类、保存及其方法

(3)案主资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诊断案主问题性质和程度

(5)诊断案主问题的原因

(6)诊断案主接受协助的意愿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确定解决案主问题的目标

(8)制定工作计划

(1)案主资料的审核

(2)案主资料汇总、分类、保存

(3)案主资料的定性、定量分析

(4)诊断案主问题的原因、程度与接受协助的意愿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确定解决案主问题的目标

(6)制定工作计划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4

实施服务与治疗计划

(1)直接治疗的基本要点

(2)间接治疗的基本要点

(3)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要求(4)善用承诺和适度责任的基本要求

(5)适当运用权威和权力的基本要点

(6)发展“专业自我”的具体要求

(1)直接治疗与服务的技术

(2)间接治疗与服务的技术

(3)建立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方法

(4)善用承诺和适度责任的运用

(5)适当运用权威和权力的方法

(6)发展“专业自我”的运用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5

结案与评估

(1)结案应该具备的条件

(2)结案的主要工作内容

(3)结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4)结案后的追踪访问

(5)个案工作总结的基本要求

(6)个案工作档案汇集与保存

(7)个案工作评估方式

(1)掌握进入结案阶段的注意事项

(2)掌握结案中的案主心理的技巧

(3)掌握结案时的工作处理技巧

(4)掌握转案技巧

(5)掌握个案工作总结与评估技术

(6)掌握档案汇集与保存技术

(7)撰写工作总结的技术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6

接受小组工作任务

(1)小组工作方法及主要特点

(2)发现小组工作任务

(3)接受工作机构委派的任务

(4)小组工作的实施原则

(5)小组工作的类型

(1)小组工作方法的技巧

(2)发现小组工作任务

(3)接受工作机构委派的任务

(4)小组工作的实施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7

组建小组

(1)制定小组组建计划要点

(2)小组组建计划书的要求

(3)招募和选择小组成员基本要求

(4)申报并协调资源的程序

(5)小组组建的物质准备

(1)小组组建计划书的制定

(2)招募和选择小组成员的技巧

(3)申报并协调小组工作资源的方法

(4)申报并协调资源小组工作的物质准备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8

开启小组活动

(1)开启小组活动的筹备工作要点

(2)制定小组活动计划要点

(3)引导小组成员及与员工之间认同感

(4)承担好领导、组织、统筹的角色

(5)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6)巩固学习成果的活动设计的要求

(7)小组初期活动的要求

(1)设计小组活动

(2)发挥小组领导者作用

(3)通过小组活动教导训练小组成员

(4)制定并实施结构性活动

(5)制定并实施小组形成期的活动方案

(6)小组初期的活动技巧

(7)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9

策划小组活动的技巧

(1)

(2)

(3)

(4)

(5)

(6)

(1)

(2)(3)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10

发展小组活动

(1)促进小组发展的工作技巧

(2)小组中期活动的要求

(3)开展团体讨论的功能

(4)团体讨论的形式

(5)主持团体讨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6)运用工作技巧,控制小组进程

(1)小组发展的工作技巧的运用

(2)小组中期的活动设计

(3)组织团体讨论的技术

(4)主持团体讨论(小组会议)的技术

(5)运用工作技巧,控制小组进程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11

小组后期和结束期的工作任务

(1)小组后期的工作任务

(2)小组后期小组工作者在此阶段的角色

(3)小组工作者在此阶段的工作要求

(4)结束小组工作应具备的条件

(5)小组结束期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

(6)结束小组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7)小组工作档案汇集与保存小组工作评估方式(8)小组结束期活动的要求

(1)小组后期和结束期的工作任务

(2)小组工作者在此阶段的角色

(3)分析小组结束的原因

(4)着手结束小组工作的活动设计

(5)小组结束期的活动

(6)小组工作总结

(7)完成并提交完整的小组工作记录

(8)运用实验法对小组进行评价

(9)巩固学习成果的活动设计

4

12

发现和接受社区社会工作任务

(1)发现和接受社区社会工作任务、途径

(2)社区工作方法的主要特点

(3)社区工作的目标

(4)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要点

(1)发现和接受社区社会工作任务的途径

(2)进入社区,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3)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4

13

社区分析

(1)社区分析的主要内容

(2)社区调查方式

(3)社区调查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4)社区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5)社区分析报告的撰写的要求

(1)掌握社区分析的主要方法

(2)运用所学社会调研方法收集儿童社会问题的社区服务计划所需资料

(3)社区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4)撰写社区分析报告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2

14

社区介入启动阶段的工作任务

(1)社区介入启动阶段的工作任务

(2)启动阶段的工作重点

(3)与社区居民接触事先准备的要点

(4)与社区居民接触的要点

(1)与社区居民接触事先准备的技巧

(2))与社区居民接触的技巧

(3)根据收集的资料能够进行问题的判断与确定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2

15

制订社区规划

(1)社区规划的含义、特性和基本原则

(1)社区现状分析要点

(1)社区规划的原则

(1)社区规划的制订程序

(1)社区现状分析技术

(1)规划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的技术

(1)社区建设各主要部分的规划

(1)社区建设的发展条件与支持、保障系统的规划

(1)制订社区规划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2

16

社区介入展开阶段的工作任务

(1)巩固阶段的工作重点

(2)发动群众的目的与原则

(3)组织居民会议的工作要点

(1)运用动员群众的方法技巧

(2)组织居民会议的

(3)主持会议的技巧

(4)居民骨干培养技巧

模拟实训与参与实际工作环节

2

17

社区工作成效评估

(1)社区工作成效评估的原则

(2)社区工作成效评估的行动方针

(3)社区工作评估阶段工作重点

(4)社区工作成效评估的形式

(1)社区工作成效评估方法

(2)社区工作成效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3)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4)社区聘雇报告的撰写

4

18

综合实训

4

19

综合实训

4

19

综合实训

4

60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课程式组织形式

在整体组织上,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围绕每一个单项行动,展开相关技能的教学,按照具体工作步骤,环环相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使学生掌握高职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不同群体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从事工作岗位上的技术性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工作技术水平打下一定基础;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

(1)根据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工作场景模拟真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示范教学。

(2)自学指导法,对那些比较简单的技术,采用“自学指导法”处理。

通过布置自学纲要,指出重点难点和学习检查等途径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3)现场讨论法:

在实际工作现场教学时,针对技术细节充分运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争论,活跃学习气氛,并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4)学生示范法:

在校内实训室模拟仿真实训时,提某些小的技术操作问题,让部分学生自己亲自演示并向其他学生解说,使学生产生自己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自信心。

(5)任务驱动法:

提供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期限内给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

(二)教案编写建议

教案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设计、编写的施教方案。

它可以帮助教师理顺教学思路,巩固备课成果,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

编写教案要以指导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并力求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

为进一步规范教案编写,提出以下建议:

1、教案必须按统一格式要求制成电子文稿

2、教案首页填写项目应统一为:

(1)序号、授课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2)课程名称:

必须与授课计划一致,并且一律使用全称;

(3)基本课题:

要完整书写章、节标题和课题名称

(4)课堂类别:

根据不同类别可选写:

理论授课、实训课、习题课、现场教学、课程设计、综合练习、毕业设计(论文)、复习、测验等;

(5)授课目的要求:

要在每章的标题下面说时本次课所学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应用”等;

(6)重难点:

在教案中的每章内容开始前列出本章重、难点,并尽量分开写。

重点:

————

难点:

————

(7)课后作业:

须明在每章结束时明确列出本章课后作业,如果作业在教材上须标出教材的页号、题号;如果作业是教师自拟题目,须标明“自拟”并写出题目内容;没有课后作业填写“无”。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资料资源:

要注重教材建设,为学生提供教材、实训指导、习题指导、试题库等多种学习资料,补充课堂及实践教学。

同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录、相关的社会工作专业论坛和网站等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资源。

技术资源:

要注重电子课件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视听体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

实践资源:

要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课内实训、专题训练、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师资资源:

课程的教师梯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为课程的持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社区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等资源,为学生推荐相关工作实训岗位,给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学习与体验的机会。

五、课程评价

考核评价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是课程考核设计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设计,坚持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参考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原则,设置闭卷考试与综合项目考核、职业现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闭卷主要考核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能力运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项目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职业现场考核主要依靠企业或机构的力量,用完成实际任务的方式完成,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的评价坚持以下原则:

既要关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课程评价还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把注重能力应用的评价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教学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解决专业问题的水平等方面。

二是把能力评价与职业素养的评价相结合。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工作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解释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并能采取必要措施应对和解决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不断提高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考核对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导向作用,把职业人的培养与社会人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

本课程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作业的形式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以出勤管理考核的方式考核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实务操作的形式考查学生动手操作技能。

本课程采用笔试闭卷、综合项目考核、实际任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在评分过程中,平时作业与出勤考核占10%,综合项目考核占30%,技能操作占30%,闭卷考试占30%。

六、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社区管理与服务教研室独立开发

2、执笔人:

邓恩远卞国凤

3、审核:

王玉兰

4、时间:

2007年10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