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196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1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

《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docx

学年济南市八年级地理上下册知识必备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必备

(1)辽阔的疆域

一:

位置优越

1、位置:

①半球位置:

位于东、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③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纬度位置优越性体现: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有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3、海陆位置优越性: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的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既可以发展边境贸易,也可以发展海洋事业。

(理解记忆)

二:

国土辽阔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①最北端:

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②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③最西端: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④最南端:

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2、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

3、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两个内海;

4、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北京

广东省

广州

江西省

南昌

天津市

天津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山东省

济南

河北省

石家庄

海南省

海口

河南省

郑州

山西省

太原

重庆市

重庆

湖北省

武汉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青海省

西宁

辽宁省

沈阳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吉林省

长春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黑龙江省

哈尔滨

西藏自治区

拉萨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

上海市

上海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江苏省

南京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台湾省

台北

浙江省

杭州

安徽省

合肥

湖南省

长沙

福建省

福州

三:

34个省级行政区

重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重点检查(P8表格)

1、全国的行政区域,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市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大;内蒙古自治区跨经度最广;云南省少数民族最多;海南省跨纬度最广;黑龙江省位置最偏北、偏东;甘肃省跨四大地理区域。

四:

众多的人口

1、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特点: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人口分布特征: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较小。

云南的腾冲至黑龙江的黑河一线是我国人口稠密度的分

割线。

4、汉族的分布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民族的分布特征: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在500万人以上的民族有:

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民族风俗:

藏族:

雪顿节、藏医、藏药,藏传佛教(喇嘛教);傣族:

泼水节,竹楼(干栏式木楼);

朝鲜族:

长鼓舞,跳板;蒙古族:

那达慕节,马头琴;维吾尔族:

手鼓舞;回族:

开斋节;

彝族的火把节;苗族芦笙节。

高山族:

丰收节;汉族:

元宵节

八年级地理知识必备

(2)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屋脊”,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二阶梯:

海拔1000-2000米,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

海拔500米以下,形成冲积平原。

平原、丘陵为主。

2、一、二阶梯分界: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分界: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势对气候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地势对河流流向影响:

河流多自西向东流。

阶梯交界落差利用价值:

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地势对东西交通影响:

①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②三级阶梯的地形给陆上东西交通带来不便。

二: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东北—西南走向:

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③台湾山脉

东西走向:

①天山—阴山

②昆仑山—秦岭

③南岭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贺兰山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2.重要分界山脉

①祁连山:

青海和甘肃的界山②太行山:

晋冀的界山

③武夷山:

闽赣的界山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②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③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④半湿润与湿润地区分界线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⑥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⑦南、北方分界线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3.主要地形区特征

平原特征: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高原特征:

内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黄土高原: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层层叠叠的梯田。

青藏高原: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盆地特征: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雅丹地貌)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第一阶梯、聚宝盆)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天府之国)

山脉两侧地形区

西侧东侧

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山脉两侧地形区

北侧南侧

天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4、山区2/3(包括:

丘陵10%,山地33%,高原26%)。

盆地19%平原12%(耕地面积少)

有利: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优势较大

不利:

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八年级地理知识必备(3)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气候特征:

1.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可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合适地区。

3.季风气候显著的优越性:

雨热同期

二、南北气温差异

1.冬季气温分布特征:

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主要原因:

纬度位置。

)漠河气温最低

2.夏季气温分布特征:

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青藏最低。

吐鲁番最热。

3.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温度带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划分)

4.水果:

暖温带:

苹果、梨亚热带:

柑橘热带:

芒果、椰子、香蕉

5.作物熟制:

寒温带、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个别地区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热带一年三熟

三、东西干湿差异

1.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最多:

台湾火烧寮。

最少:

吐鲁番托克逊

3.干湿地区: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

4.植被由东到西: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5.秦岭-淮河:

8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湿润地区分界线

6.房屋:

南尖北平(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关),主食:

南米北面,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耕地类型:

南水田,北旱地。

7.400毫米线两侧:

东部种植业(农耕区),西部畜牧业(牧区)。

四、季风气候显著

五、主要的气候类型:

1.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高温)多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高温)多雨。

3.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为旱、雨两季。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变化大。

5.高原山地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集中在夏季。

 

八年级地理知识必备(4)河流和湖泊

一、众多的河流

1.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每年7—9月是汛期。

位于内流区内的湖泊称为内流湖,基本上都是咸水湖。

2.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

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是淡水湖。

3.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夏季容易形成汛期。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

主要的河湖:

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汛期最长的河——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

最大的河——长江;结冰期最长的河——黑龙江。

4.内流河的补给形式:

高山冰雪融水,汛期在夏季,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外流河的补给形式:

大气降水,汛期在夏季,夏季降水多。

5.汛期的变化规律:

由南向北汛期越来越短。

二、黄河的治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注入渤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

黄河各游段的特征:

①黄河上游:

特征:

水流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问题:

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治理: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治理荒漠化

②黄河中游:

特征:

水流量大,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

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梯田,修挡土坝。

③黄河下游:

特征:

支流少,含沙量大,流速慢,成为地上河。

问题:

地上河

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调水调沙

三、长江的开发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有“水能宝库”和

“黄金水道”之称。

其上、中、下游的分界线是宜昌和湖口。

2、“水能宝库”: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上游河段,特别是从源头到宜宾段,水能资源丰富。

“黄金水道”:

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主要水电站:

三峡、葛洲坝位于长江的上游,巫山附近,二、三阶梯交界处。

3、导致长江发生洪灾的原因:

⑴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沛,暴雨时各支流同时涨水。

⑵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4、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四:

自然灾害频繁

常见的地质灾害如: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滑坡、泥石流多分布于第二阶梯、我国中部的黄土高原、四川

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因那里地处山区、地面起伏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等造成。

常见的气象灾害如:

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

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旱涝灾害。

洪涝在长江中下游

地区最频繁、集中和严重。

寒潮对东北地区影响很大,容易造成低温冻害。

台风主要作用于东南沿海地区。

八年级地理知识必备(5)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特征: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①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土地类型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③土地利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如:

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土地污染等)。

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分配)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建水库

(空间分布)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交通分布特点:

东密西疏

(2)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南北向铁路:

(由东向西)

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

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铁路:

(由北向南)

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第二亚

欧大陆桥)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二、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把利用动

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

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为农业。

(2)400毫米年降水量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

界线。

①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内蒙古牧

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种植业

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②东部地区分布着种植业、林业、渔业。

林业集中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

的人工林区。

(3)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南方油菜和北方花生、大豆

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

甜”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在北方形成了新疆

南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4)东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是甜菜基地,熟制为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是全国最重要的花生和温带水果产地,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和甘蔗,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三、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

位于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

其它方面的优势:

京津唐工业区:

人才、资金、科技力量雄厚;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

辽中南工业区: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人才、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广阔的市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毗邻港澳,侨乡、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

2.工业区的分布及特征:

我国的工业区分布:

沿海分布,沿江分布。

整体表现为:

东中密集,西部稀疏。

四大工业区的特点:

(旧教材)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辽中南是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四、高新技术产业:

1、特点:

①科技人员占比重大②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③产品更新换代快

2、以“电子和信息”产业为龙头

3、分布特点:

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

 

八年级地理知识必备(6)中国的地理差异

种类:

地理区域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

1、划分依据:

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

①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划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

主导因素:

气候(气温和降水)

②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划分界线:

季风区域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主导因素:

降水(夏季风)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划分界限: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主导因素:

地形、地势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代表地形: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代表地形:

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河流

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水量大、汛期长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华北地区)

一年二熟至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产地: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丝

主要水果

苹果(产地: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柑橘

 

主食

面食、小米(黄土高原)

米食

民居特点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注意通风散热。

传统交通工具

马拉大车

船舶

体育活动

溜冰、滑雪

龙舟竞赛、游泳

八年级地理知识必备(7)北方地区

一、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

1.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自然环境

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高原:

黄土高原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所属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所属干湿区——半湿润、湿润、半干旱(少)

3.北方农业

耕地类型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熟制

北方地区旱地小麦花生、大豆甜菜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4.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地形: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耕地集中连片。

②气候: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③土壤:

土地肥沃。

5.北方地区发展农业存在的问题(不利):

耕地广,降水相对较少,灌溉水源不足,导致春旱缺水

解决的办法:

跨流域调水。

发展节水农业才是根本出路。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东北三省概况

位置——东部长白山,西部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

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地形——山地和平原(东北平原):

由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组成。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松花江、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

别称——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东北三省的气候与农业

气温——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原因——纬度较高,紧邻冬季风源地。

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1.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条件

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熟制一年一熟。

2.春秋季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3.北部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3.东北三省的雪期

(1)自北向南,雪期越来越短;

(2)自北向南,积雪厚度越来越小。

4.气候与民居

(1)由于东北三省冬季漫长寒冷,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因此传统民居具有以下特点:

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5.东北三省的经济

农业经济地位——商品粮基地

有利条件:

1.地形平坦,土地集中成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土地肥沃;3.雨热同期;4.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5.农业科技水平高.

问题——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为此,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例如:

三江自然保护区

工业经济地位——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钢铁工业、石油工业等)

有利条件: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

2.交通便利:

便利的铁路和海运条件

3.开发早,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4.工业区靠近原材料产地。

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出现滞后的现象。

国家提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

三、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1、概况: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东起太行山,南到秦岭,西至乌鞘岭,北抵长城,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

(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成说:

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西北内陆的戈壁和荒漠中由风吹来形成的。

2、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

1.黄土特性:

结构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

2.气候:

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3.植被特点:

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4.人类活动:

开垦、采矿、修路对地表的破坏。

危害:

1.带走肥沃土壤,农作物产量下降;2.沟谷增多扩大加深,耕地减少。

3.向下游输送泥沙,为河道治理带来困难。

3、脆弱的生态环境

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恶性循环: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量增加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作物产量下降扩大开垦面积人口增长

解决途径:

1.工程措施:

修筑梯田、挡土坝等。

2.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3.人类活动:

合理安排生产,退耕还林还草。

四、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1、地理位置:

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边缘,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位于40°N,116°E,属温带季风气候,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以平原为主。

2、历史悠久的古城

北京建筑排列棋盘状、凸型,金元明清都建都。

北京古城城址变迁和水源有关。

长城、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明十三陵等是世界遗产。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3.现代化的大都市:

(1)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和标志。

(2)中关村科技园,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

(3)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4)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5)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环境质量的改善

(6)发展方向: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八年级地理知识必备(8)南方地区

一、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

1.位置: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临东海和南海。

2.自然环境

南方地区主要地形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原:

云贵高原丘陵:

东南丘陵盆地:

四川盆地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温度带——亚热带、热带

所属干湿区——湿润地区

3.南方农业

耕地类型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熟制

南方地区水田水稻油菜甘蔗一年二熟、一年三熟

4.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

(2)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4、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濒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5、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7、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和古镇周庄)、便捷的交通、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