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897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 cn.docx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jiaoancn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

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课时安排建议:

长方体的认识2课时

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2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2课时

练习二2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

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学生: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后记:

在课堂教学中,让我感到无奈的就是缺乏学具,如果学生有长方体框架的学具会更加直观,利用长方体框架,逐次拆掉部分棱,会更好地使学生感受长、宽、高决定长方体的形状大小。

第二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

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学后记:

学生初次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常与平面图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混淆,但经过2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他们所特有的一些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三课时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问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

教学后记:

教学中体现的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意识还不够,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学习同生活紧密联系”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课时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正方体展开成6个面和把6个面折叠成正方体。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课本17页第1题。

教师把正方体盒子6个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3、4、5、6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

2、学生做课本17页第2题。

让学生把长方体盒子的6个面展开标上数字,然后找出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面上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

教学后记:

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学生终于建立起了一定的立体空间想性能力。

第五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

(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

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

(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教学后记:

本课要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把长方体的展开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六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求出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运用公式是否正确,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指导。

学生做第2题,本题目计算量比较大,防止学生出现计算错误。

学生做第3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电视机布罩只有5个面。

学生做第4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5个面,学生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室内墙面积。

学生做第6题,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10×4+10×8+8×4)×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7×7×6

教学后记:

这部分涉及的公式比较复杂,给出公式,很多学生都能够根据公式计算出所给图形的表面积。

第七课时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3=75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插图2,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

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9)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教学后记:

在课的开始,新旧知识对比后应该让学生对什么是露在外面的面再作一个充分的解释,这样会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课题有更深切的理解和印象。

另外在课的后面,应对学生在观察角度上再多做一些引导和训练,这样学生对一些规律的理解会更透彻,出现时就会感到更加水到渠成。

第八课时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教师提醒学生要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全面。

二、课堂练习: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发给多个小正方体模型。

学生按照课本习题中的摆放方式摆放好,并完成课本上的列表。

学生做(3)题,让学生观察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后记:

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第九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2题,教师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铁盒有5个面。

学生做第3题,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工具箱有几个面?

学生做第4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动手堆放一下?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二

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正方体铁盒有五个面,6×6×5

教学后记: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正确理解知识和深刻感悟知识价值的环境,可以利用书本中原有的习题进行创意改编。

在体会价值的同时,学生也了解到:

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一条路行不通,可以尝试走另一条路。

第十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2、学生做第6题,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墙壁,注意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3、学生做第7题,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进行集中订对答案。

4、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用正方体按照课本上的符合,找一找相对的面。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二

 

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教学后记:

我设计综合性的练习,进行变式练习,在对比性的练习中让学生区分、理解,只是在计算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练习,个别孩子还不能较好的掌握,需要进行个别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