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167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

《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微生物.docx

高三生物微生物

微生物

本专题中,微生物的有关知识应是大家高考复习的重点,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与生物学科的其他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综合考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和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结合起来,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知识;可以和生物的代谢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呼吸作用、物质的转化、酶的活性和代谢的类型等代谢知识;可以和生物的遗传联系起来,考查遗传和变异、基因工程和细胞质遗传的知识;可以和生物与环境的知识结合起来,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的规律等,可以和发酵工程等结合起来,考察发酵工程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因此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应是将来高考的一个热点内容。

在高考中,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查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要特别注意有关根据微生物代谢类型进行微生物培养、分离的实验试题。

1、微生物类群的比较:

分类

形态

结构

生活方式

代表生物

病毒

无细胞结构

主要有核酸和蛋

白质衣壳组成

寄生

植物病毒、动物

病毒、噬菌体

原核生物界

单细胞

原核细胞结构

寄生、腐生、自养

细菌、蓝藻、

放线菌

真菌界

单细胞或

多细胞

真核细胞结构

腐生、寄生

酵母菌、霉菌等

原生生物界

单细胞

真核细胞结构

寄生、异养、自养

衣藻、变形虫、

疟原虫等

2、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1)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细菌作为原核生物,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

细菌的细胞器中只有核糖体,拟核没有核膜,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时,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细胞呼吸的完成也没有专门的细胞器——线粒体等,所有这些功能特点都是由其结构所决定的。

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不等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这一点很多同学容易弄混。

如:

硝化细菌、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等属于需氧型生物,蓝藻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

具体说来:

原核生物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一般位于细胞膜的内表面,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一般位于光合片层上。

(2)特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细菌的芽孢能抵抗外界不良环境,部分细菌能以芽孢(细菌的休眠体)的形式来度过恶劣环境。

有的细菌依靠鞭毛进行运动。

还有的细菌具有夹膜,如S型肺炎双球菌具夹膜,有毒性,能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细菌的细胞体内除拟核中控制主要遗传的大型环状DNA外,在细胞质中还具有小型环状DNA——质粒,上面含有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等性状的基因,它们中有的可作为标记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用作运载体。

3、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等五大营养要素物质。

(1)碳源:

碳源主要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碳源还是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能源,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量最大。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需要的碳源不同。

自养型微生物利用无机碳源,如CO2、NaHCO3等,因此,在利用固体培养基培养硝化细菌等时,培养基中就不需要加入有机碳源——葡萄糖等。

异养型微生物需要有机碳源,其中糖类是最常用的碳源,但甲烷氧化菌只能利用甲烷和甲醇作为碳源。

(2)氮源:

氮源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铵盐、硝酸盐是最主要的氮源。

圆褐固氮菌等具有固氮能力,能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因此培养时,培养基中无须加入其他氮源。

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有机氮源既是氮源又是能源。

(3)生长因子: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微生物之所以需要补充生长因子,往往是因为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种类应用:

对比:

中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培养基:

植株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微生物培养

4、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

产物

产生时间

作用

分布

物种特异性

示例

初级代谢产物

生长全程

生长繁殖所必需

细胞内

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维生素等

次级代谢产物

生长后期

对自身无明显生理作用或非生长繁殖所必需

细胞内或外

激素、色素、毒素、抗生素等

5、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1)方式:

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2)酶合成的调节:

1.调节对象:

诱导酶的合成

2.调节方式:

在环境中存在某些物质时合成诱导酶

3.举例:

大肠杆菌在环境中只有乳糖作碳源时,才能合成半乳糖苷酶

4.意义:

保证代谢需要,避免物质和能源的浪费。

(3)酶活性的调节:

1.调节对象:

酶的活性(诱导酶和组成酶)

2.调节方式:

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的速率

3.举例:

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时

4.意义:

快速、精细的调节代谢。

(4)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1.措施:

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

2.举例:

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提高了赖氨酸的产量。

在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中,可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谷氨酸能迅速排放到细胞外,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提高谷氨酸产量。

6、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应用:

调整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群体生长测量

生长量及测定

一般不立即繁殖,处于对新环境的适应时期。

快速繁殖时期,繁殖>死亡,对数式增长。

繁殖≈死亡,活菌数最多,接近K值。

繁殖<死亡,活菌数,急剧下降。

a.计数器计数

b.称干重或湿重

代谢特点

大量合成酶、ATP及其他细胞成分。

代谢旺盛、个体形态、生理特征稳定。

代谢产物积累,生产次级代谢产物。

畸形,自溶,释放代谢产物

微生物的生长受温度、pH、氧的影响

生产应用

及控制

采用适宜的菌种和培养条件,缩短调整期。

获取菌种和科研材料。

连续培养,缩短培养周期,提高产量。

认识和掌握生长曲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7、发酵工程简介: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了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产品的分离和提纯等。

这些太过于工业化的过程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些过程所包含的微生物学原理。

例如:

菌种选育的过程就是人工选择的过程,菌种选育的方法经典的是诱变育种的方法,现在则可以采取基因重组来构建工程菌。

8、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微生物的实验高考只能从理论上加以考察,重在考察有关根据微生物代谢类型进行微生物培养、分离的实验,其原理就是前述的基本原理,这里只要求大家知道其基本事实验过程及操作。

典例剖析:

【例1】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解析】病毒是自然界中没有细胞结构、成分基本为核酸和蛋白质、全部营寄生生活的一类微生物。

病毒繁殖时,由亲代DNA分子复制形成子代DNA分子,然后组装成子代病毒,该特征为病毒所特有。

【答案】选D。

【例2】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下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A.大肠杆菌B.霉菌C.放线菌D.固氮细菌

【解析】本题考查各种选择培养基的作用。

固氮细菌能从空气中吸收氮素,所以能生活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中。

青霉素能抑制细菌和防线菌的生长,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只能生活霉菌。

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而大肠杆菌和固氮细菌都是细菌,故只能生长放线菌。

【答案】选BCD。

【例3】与调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中,可缩短调整期的一组是

①用与菌种相适应的培养基②某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③稳定期获得的菌种

④对数器获得的菌种⑤接种调整期的菌种⑥接种量加大⑦接种量减少

⑧接种种类增加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  D.②④⑤⑥⑧

【解析】调整期的出现,主要是微生物到了新的环境中,通过合成诱导酶以适应新的环境,若用与菌种相适应的培养基,对数期获得的菌种及加大接种量,有利于缩短调整期,使菌群迅速增大。

【答案】选C。

【例4】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

如将从大肠杆菌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用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

A.温度B.pHC.水分D.营养

【解析】大多数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都是异养型,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外界提供养料。

而一种酶催化作用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酶的催化作用也离不开水,因此,在题干给出的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D。

【答案】选D。

【例5】将酵母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呈现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h之前处于时期,20h~40h处于时期。

(2)d呈现增长。

在100h~120h,d的增长率趋于时期,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

(A增长,B减少)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上,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不足和的积累。

【解析】本题以酵母培养过程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种群的两种增长曲线:

“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及微生物的代谢和群体生长规律。

生物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呈“J”型增长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时,呈“S”型增长曲线。

在微生物的培养中,及时更换培养液能及时补充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减少培养液中微生物代谢时所产生的有害产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答案】

(1)J调整对数

(2)S0B(或减少)(3)降低(或减少)营养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

【例6】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混合在一起,请你完成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设计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

无氮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高浓度的食盐水、青霉素等

(2)实验器材:

接种工具、恒温箱等必要器材

(3)主要步骤:

①准备两种培养基:

一种是培养基,另一种是培养基。

每种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ˊ和B、Bˊ,然后灭菌,备用。

②。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④分别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选生长良好的菌种,接种到Aˊ、Bˊ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ˊ、Bˊ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2)回答问题:

①在步骤①中,灭菌的主要措施是。

②第④⑤两步骤的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和提纯等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

这里要求学生需要整合的知识有:

培养基成分的选择、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

需要提醒的是,圆褐固氮菌具有固氮能力而酵母菌不具备,因此用无氮培养基中能够获得圆褐固氮菌;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能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从而得到酵母菌。

【答案】

(1)①无氮加青霉素的完全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2)①高压蒸汽灭菌锅②获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