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127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docx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

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

 

第1节:

改变一生的体验

(1)

  自序

  改变一生的体验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极为卓越不凡的心灵体验。

当时我与许多人在印度北部的阿布山顶进行冥想,突然有一道纯净的白光从山顶放射出来。

那道白光如羽y翼般轻柔地笼罩着我,令我感受到片刻珍贵的宁静。

在那真诚无伪的时刻里,我听到一个声音对我说:

“欢迎回家,你的追寻已经结束了,我爱你。

  我至今不知那声音从何而来,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感觉自己与那股神秘的力量有着某种特别的联系。

就像久别的挚友在分离千年之后,又在某个特殊的时空里重逢,彼此的感觉是那般熟悉而温暖。

  多年后再度回想,那次美妙的体验,事实上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开始走上探索心灵的道路,并对真实的人生持续进行深度的观察。

我发觉灵魂与心灵不在我的体内,也不在我的心里,因为我就是灵魂,我就是心灵!

历经多年的冥想训练,我获得极为丰硕的成果,开始了解永恒的意境,并明白心灵是不朽的。

  尽管社会上关于心灵成长的见解很多,但真正可以落实的方法似乎很少。

人们追求心灵的成长,而世界上的战争与冲突却不断增多;人们阅读许多成长类的书籍,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疏离。

事实是,我们越渴望获得成就,内在却越感到空虚。

  当我们依循社会惯例,忙于消费、竞争,争取权力、金钱时,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其实都渴望获得三种宝藏,那就是:

希望被人关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喜悦,在嘈杂混乱中获得平静。

但大多数人几乎都在向外追寻,这也是他们错失心灵成长机会的原因。

事实上,我们早就拥有了想要追求的东西。

第2节:

改变一生的体验

(2)

  爱从未远离我们,是我们于心灵迷失时,自己离开了爱。

在这充满喧嚣和浮躁的年代,心灵是生命财富与喜悦的泉源,也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佳礼物。

  这本书里所叙述的心灵与心理的练习方法,是为了帮助那些渴望真正平静,希望让心灵步入正确轨道的人而设计的。

遵循本书的指引,你也有机会找到内在的神秘力量,与自己的心灵真诚相遇。

  这将会是一段充满爱的旅程,引导你回归到心灵的家园。

一旦回到温暖的家,你就有能力运用疗愈的力量,与他人共同分享平静的美好。

麦可·乔治

第3节:

心灵的旅程

  前言

  心灵的旅程

  探索心灵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旅程。

当我们年纪渐长,感觉体力大不如前时,许多人误以为人类的思想也会渐趋成熟。

但实际上,心灵的年轮不见得与生理的年龄成正比。

  许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仍在争逐名利,在金钱物欲中打滚;他们累积了许多财富,拥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却需要依赖酒[更多更新尽在福-哇小説下载站]精、药物来获得宁静;快乐对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那些将金钱与心灵放在天平的两边,认为金钱那一边永远比较重的人,如果等到薄暮之年疾病缠身时才惊觉心灵的重要性,已浪费太多光阴。

  不过“探索心灵”永不嫌晚。

因为心灵成长为我们带来的报酬是难以估算的。

钞票买得到享乐,但买不到平静。

心灵层次的提升,能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何不立即动手去做,跟随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心灵的旅程?

  我们常用“旅行”二字来比喻心灵探索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喜爱度假,安排一段假期去遥远陌生的地方旅行。

若旅程当中感到疲累不堪,我们会想:

干吗没事不远千里来这里,家里多么舒适、多么温暖啊!

但是抵达目的地时,疲累又突然一扫而空,我们会觉得完全不虚此行。

然而,心灵探索与地理探索的旅行是截然不同的,其中最大的差异是,在心灵探索的旅程中,我们所追寻的,是一种原本就拥有的东西。

  另一项差异是,地理探索是向外探求,出发到远方,有探索未知的意味;但是心灵探索是向内寻找,是探知内我的心灵旅程。

虽然我们已经拥有所要寻找的宝藏,但大多数人浑然不知,仍在不停地整理行装,采用地理探索的方式向外意图寻宝。

  根据多年来的体验,我诚恳地建议你,最好把心灵旅程想象成没有距离的旅程,因为心灵其实就在方寸之间,唯一会阻碍我们的,是旧有的思维模式,例如“太难了,我一辈子都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心灵,我根本做不到”等等。

  阅读并做过本书的练习后,当你渐渐掌握自己的心灵,就有可能在刹那间,感到微妙的内心转变。

灵光乍现的时刻,是难以言喻的,你不知道它何时会来,也无法掌控它停留的时间,但你会感觉到平静与爱。

  心灵成长不是直达车,在探索的过程中,或许你会经历原地踏步或时进时退的阶段,但是请不要气馁,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并全然安住在安详平静的爱之灵光里。

第4节:

心灵的语言

  心灵的语言

  要如何形容心灵这个无形的语言呢?

本书采用几个名词,希望能借此描摹出心灵的概念。

或许一开始你对这些名词不是很熟悉,但它们是踏上这趟旅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心灵:

当心灵健康时,我们就浑身洋溢着暖暖的爱,充满自信,并且有力量帮助他人;当心灵晦暗,被烦恼所蒙蔽时,我们又会感到抑郁、烦躁与不安。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心灵并不在我们之外。

我们的心灵是唯一而独特的,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心灵。

  心灵探索:

探寻并认同自我。

我们并不认识内在的自己,我们所认知的自己,与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不同的。

若能追随心灵的声音,向内探索自我,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以自我为中心:

大多数人在心灵迷失时,只会用外在的事物,例如地位、财富、信仰等来安慰自己;然而,心灵探索鼓励我们用爱与包容来面对困难。

而且,心灵主义的圭臬就是真诚关怀他人,以他人为先的利他主义。

  爱:

我深信爱是心灵正面能量的释放,是最深层的关怀,它让我们保有自己的同时,又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

  因缘:

因果与缘分。

我们若作恶,就会得到负面的能量;我们若付出爱,将获得无以估量的丰美果实。

  自我、世界与心灵

  心灵的流动就像一场美丽的舞蹈,在这舞蹈中,有两位要角。

第一位是“自我”,它就像花哨的舞步,配合音乐旋转、踢踏、滑步,变化多端。

而心灵,那内在的核心则岿然不动,不管音乐情境或韵律如何变化,心灵始终微笑如一。

  对人类来说,身体只是心灵的载体,这也是现代美容行业备受大众质疑的原因。

简言之,不论你是医生、企业家、教师或罪犯,不论你命运乖蹇或一帆风顺,这些外在事物与外在象征都无法改变我们内在的本质。

事实上,我们就是心灵!

一旦你有这层认知,心灵就会开始指引我们,让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一切产生质疑。

  西方世界讲究科学,重视理论,对所谓的情绪管理,也强调要以科学的方法来掌控。

当我们开始心灵探索的旅程时,会对所谓的理性主义产生质疑。

科学能代表一切吗?

其实不然。

若我们审慎检视自己的内在,会发现心灵的本质是那么真实,进而将自我了解视作生活的指南针,如此我们将获得更有创意、更有爱心、更加平静的生活。

在累积满满的心灵财富后,我们将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5节:

混沌

  混沌

  生命究竟有何意义?

数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与学者们从未停止过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顿悟自己本有的灵性本质。

  许多人的内心充满恐惧,对于改变裹足不前。

实际上,如果我们都能明白诸事无常,而无常即代表变动和机会,那世界该有多么美妙啊!

  与其尘封在自我的狭小世界里,不如从日常琐事中后退一步,静下心来试着把整个世界想象成蛛网般交织的浩瀚因果网。

每条蛛丝向各方放射,连结其他蛛网。

乍看之下,似乎曲线密布,错综复杂,其实还是有迹可循。

若能这样思考,我们就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变幻。

  探索心灵在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心灵是智慧之光的中心。

它就如一面从未用过的镜子,必须有人去凝视,才能折射出影像。

所以,若不去了解、观察自己的心灵,生命将失去意义。

  对于生命的认知,我们时常处于混沌与模糊的状态。

我们须去探索变幻莫测的万事万物,在恒常的变化中寻获生命的真谛。

深入了解、认知生命的本质后,心灵就不再处于混沌的状态中,对于不断改变的世界感到惧怕和紧张。

因为,我们的生命来自于自然的生命本源,若能对生命的本源——心灵的深处进行探索、观察,心灵的成长与幸福的生活便唾手可得。

  练习1

  贝壳的启示

  想象有一片很长的沙滩,散布着许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贝壳。

我们沿着沙滩漫步,遇到第一种贝壳时,这种贝壳会为我们带来好运,因为它象征着全新的机会,是命运的赠礼。

继续往前行,你会发现第二种贝壳,这种贝壳会为你带来其他意外的惊喜。

当我们捡起更多贝壳,会发现有些贝壳很常见,有些却很特别;看似随机散布的贝壳,其实当中隐藏着某种道理。

虽然各种贝壳出现的几率都不一样,但我们能理解每种贝壳背后,都有其珍贵特殊的意义。

第6节:

祝福的模式

  祝福的模式

  让我们回想一下生命中那些令人喜悦的事情:

或许是你曾遇到一位对你有所启发的人;或许是某次开车见到一道美丽的风景……仔细追溯这些令人喜悦的情景是怎么出现的,然后想象下一位能够启发你的人:

他将是什么模样?

或想象一下之后你将看见怎样美妙的风景,是一片蓊郁的树林,还是空旷无垠的大地?

是雪白的浪花,还是满山的野花?

花几分钟观想这些情境。

  认知与真实性

  我们常依自己的所见所闻,于日常生活中做出习惯性的反应。

比方说,我们即使知道天空之所以会呈现蓝色,是因为蓝色是光线中唯一不经阳光过滤,波长最长的颜色,也会习惯性地把蓝天看做大地的背景。

  “看不清真相”是人之常情。

印度教认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纯属幻象,或是梵文中所说的幻境。

他们相信,浩瀚的宇宙其实是造物者梵天的一个梦境。

  俗语说:

眼见为实。

但是有太多经验告诉我们,光靠事物的表相来做出判断,不见得可靠。

首先,生命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心灵,我们却对心灵一无所知,行事全凭直觉。

第二,我们过于主观自我,而自我却常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它总是晦暗不明,渴望更多,执着于美好的事物,最终却被自己的期望、恐惧与执念紧紧困住。

  西方哲学对于主观论,也就是物质世界只凭直觉认知才存在的这种概念的探讨从未间断。

主观论者认为,若我们移开目光,不去看花园里的苹果树,苹果树就不存在。

  然而,这世上最美妙的喜悦,其实来自于了解我们内心那无形的爱和能量。

第7节:

奇妙的窗

  练习2

  奇妙的窗

  人的一生,总是依照习惯而活。

对于每天都会经过的街道,我们早已失去了新鲜感。

然而,运用某些方法,我们能找到关于这条街道的全新印象。

或许,这种方法并不能带领我们更靠近心灵,但是它能帮助我们不用因循既往的方式看待事物。

一旦我们摒除陈旧积习,就能更容易感受到心灵的力量。

  物相

  拿起一个茶壶,或是任何自己熟悉的物品,试着把它看成单纯的客体,不要考虑它的功用,将自己融入它的颜色和形体,观察它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它有什么本质之美。

试着冥想,若不考虑它的功能,这件物品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

  全新认知

  选一个清爽、晴朗的日子,仰卧在公园的草地上,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当你仰卧时,路边行人的身影将变得上下颠倒,同时你能看见身旁花朵的侧影。

虽然视角发生了改变,你所见事物的真实本质却没有改变,而且,你可能会见到自己从未见过的画面。

尝试用这种崭新的角度来看待万事万物,你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奇幻世界。

  四根支柱

  想象有一张桌子,桌上摆满各种美味佳肴,桌下竖有四根坚固的白色支柱。

如果缺了任何一根支柱,整张桌子就会摇晃不定;如果其中一根支柱有裂缝,或者较其他支柱短小,桌子就会不平稳。

我们真实的心灵生活也与这张桌子相似,心灵的四根支柱,分别称为精进、实修、内在中心和奉献。

这四根支柱同等重要,只有互相支持才得以保持平衡。

  精进

  在迈向心灵的旅程中,知识与学习能让我们前进得更顺利。

通过学习知识,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明白心灵的能量是永恒的,进而获得证悟。

第8节:

实修

  当旅程即将抵达终点时,我们将会与心灵融为一体。

  这种学习的过程既生动又充满变化:

我们检视思想如何产生,记忆是怎么运作的?

我们的想法究竟可帮助我们,还是对我们造成种种障碍?

我们又是怎么做出决定的?

这种以自我反省为基础的学习使得我们了悟自己,并且理解他人。

最终我们会愿意抽出更多灵修的时间,来获取见地,获得证悟。

  实修

  冥想开启一道内在的光,让我们对自己的想法、行动和世界有更清楚的认知;我们的思绪从而变得更敏锐,更深入内在。

通过不间断的冥想训练,最终我们那天性多疑与自我骄慢的习气被逐渐改善。

  通过冥想,我们获得了悟,进而用一种全新的态度看清内我。

我们对生命发展出全新的认知,并获得在传统学院之中所学习不到的智能。

当我们向内观察,能渐渐把自己看得一清二楚。

对真正走在觉醒道路上的人而言,一个了悟的瞬间,就是一份珍贵的个人体验,这是冥想给予的赠礼。

  内在中心

  陀罗尼是诸神德性的显现,在我们心中,早已具备这样的能力。

在真正需要的时刻,忆诵陀罗尼,就能启发内在的本性。

唯有心如止水时,才能看清自我,断除怨恨、贪欲、邪淫及其他负面情绪,并且了悟智慧、勇气、真理、平静、爱、耐心与包容。

  奉献

  奉献,是指把最珍贵的与他人共享。

给予的最高形式,就是将心灵旅程中学习到的智慧散播给他人。

在持续不断的心灵旅程中,唤醒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共享灵光。

  真心为他人的心灵服务时,应当不求取回报,全然自在而坦诚。

第9节:

创造力与心灵

  这四根支柱在探索心灵的过程中,是绝对必要的。

我们仰赖这四根支柱,构建真正的心灵生活;为了获得心灵的平和,每一根支柱皆需要被强化,并让它们保持平衡,我们才能持续获得启发,有能力给予,并培养出滋养他人身心的能力。

  创造力与心灵

  许多人过于相信电视、电影与书报杂志大量产出的影像,将它们提供的幻象视为真实,并认为这些绚烂画面与价值观是权威的。

其实这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们将原本多元化的声音,简化成单一的主流思想,扼杀了心灵多彩绽放的机会。

  大多数人都抱持着一种既定的生活态度,不是觉得未来已经命定,就是认定前方的道路将走向未知的结局,无法掌控。

不管是哪一种生活态度,都忽视了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忘却了心灵的力量能让美梦成真。

  一般人都会认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是天赋异禀,就是在后天的学习中比别人倾注更多的努力;当功成名就之后,可能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满。

然而,最伟大的创造力源自人类的心灵,在这伟大的力量之前,我们应感到谦卑。

  开发创造力的秘诀之一就是保持放松与自信。

在一段充满互动、轻松的友谊关系里,我们所分享的对话、决定的计划,以及每个贴心的举动,都是创造力的泉源。

心灵的探索之旅会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使心灵闪耀出自信的光辉。

这样的光辉有时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天赋,就如同艺术家的珍贵灵感,稀有而震撼人心。

  让没有你,便可能永远不被看见的事物,被看见。

——罗伯特·布瑞森

第10节:

崭新的认知

  (RobertBresson,1907-1999)

  练习3

  崭新的认知

  妨碍创造力发展的两大天敌是自我怀疑与怠惰。

保持安静与愉悦的感觉,更能让自己自在。

你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找出看待世界的新模式。

  图像思考

  养成图像思考的习惯,借此延伸你的想象力。

举例来说,当你想到一位朋友时,想想看他是否有某种动物的特质,例如他可能很像一只狮子(代表威严、沉着的气质),或是一只瞪羚(代表敏捷、优雅的特征),或是一只海豚(具有好玩、擅于社交的个性)等等。

运用视觉图像的方式来思考,能让我们更精确地捕捉到语言无法描述的特质,让思维的空间更大,更有趣。

  意识流

  以写“意识流”日记的方式来开发创造力。

每天醒来就开始写,真实记录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要校改或检查任何内容。

书写日记时,用最快的速度,简单扼要地写下内心的想法。

所写的东西不一定要有意义,但有朝一日,当你重读它们,自然会有另一番体会。

第11节:

理智与直觉

  理智与直觉

  直觉是讯息的再生之源,它就像一条清澈的智慧之河,由心灵流入意识。

它就像其他五感一样,向我们提供讯息,也由此被人们称为“第六感”。

  事实上,直觉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的指南针,它就是本我。

通过直觉,我们可以认知生命的特性。

只需推开心灵之门,我们就能与内在的纯洁光芒相遇。

  那么,理智的状态和角色是什么?

如果心灵认知是一种直觉,那么理智不就变成探索心灵的敌人了吗?

其实不然。

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相信,理智的功用在于平衡我们的情绪。

  另一种更准确的诠释认为,理智是一种调和、掌控的力量,但是不具有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必须抉择的时刻,我们常仰赖理智来判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

当然,如果直觉凌驾于理智之上,理智必须受到直觉的支配,以免我们只听从理智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除直觉之外,还有潜意识。

当我们的行为有所偏差时,来自潜意识的声音会警告我们正在犯错误。

我们可能会忽视那声音,再次以自我的理智来判断自己的行为。

但不见得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它会干扰我们,蒙蔽我们对事物的见解。

这时直觉将持续发出规劝的讯息,我们可选择抑制这股声音,或选择改变心意并修正错误。

  直觉与内在的核心是紧密相连的。

直觉让我们敞开胸怀,用爱、接纳与包容待人,但理智所崇信的冷静、沉着让我们错失太多生命的机遇,导致人际关系疏离。

有很多人际互动的案例,让我们看清这两者的差异。

当我们直觉与某人很投缘,通常会由此发展出美好的友谊;一旦关系更进一步,当理智的常用工具——言语成为沟通的要角时,猜忌、误会等就难以避免,而原先那种契合的感觉也会不翼而飞。

  理智无所不在,

  如同偶像崇拜,

  当你一味相信大树和石头拥有灵力时,

  它们就成为上帝。

  甘地

(Gandhi,1869-1948)

第12节: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

  虽然“情绪”和“情感”的字义常被并论,实际上两者仍有本质上的差别。

它们的最大差异便是:

情绪是盲目的,情感则有觉知的能力。

  “情绪”源于较低层次的生理反应,具有无法控制的以及负面的力量。

“激情一时的冲动”、“陷入恐惧的魔掌之中”,或“愤怒得难以自拔”等说法即是例证。

情绪像一阵无法预测的暴风雨猛然来袭,爆发之后,我们猛然发现之前的行径根本不像自己。

情绪的爆发往往使我们挣脱心灵的缰绳,恣意妄为,最终导致可怕的后果。

  我们能很轻易地觉察出愤怒或嫉妒这类令人不舒服的情绪,然而,类似激情、意气风发、骄傲这类让我们感觉舒服的情绪,更是心灵的大敌。

它们比愤怒更狡猾,就像快乐的毒药,往往使我们很难从各种情绪中觉察出它们的踪迹。

我们越享受骄傲、功成名就的滋味,自我就越来越强大,从而逐渐丧失某些真实的本性。

  情绪是会传染的。

当我们试图帮助一位正在闹情绪的人时,唯一有用的方法便是避免自身的情绪也受到影响。

情绪是一种负面能量,它会让我们正向的生命力,以及本有的冷静都深受影响。

  在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中,爱往往被公认为至高无上的情感。

事实上,真爱净化了情绪的根源,让我们的心灵产生坚定的力量。

一段伴侣关系初期的“爱”,多半意味着欲望、执着和依赖;但是真爱则超越欲望,是人类文明中最璀璨的宝石。

  情绪是心情的起伏,宛如大海上的浪花;情感则是一种觉知的能力,如同探测器,响应所有外来的刺激。

我们运用觉受的能力,把心灵向外延伸,觉知这个世界,衡量每件事物的价值。

但是多数时候,我们被情绪淹没,无法看清心灵的本质。

如果想脱离情绪的桎梏,进入较高层次的心灵境界,就应培养探索心灵的能力。

渐渐地,我们就能面对情绪,与自己为友,如同父母看着孩子嬉戏那般超然、自在。

第13节:

进入感觉的深处……

  进入感觉的深处……

  是世界上,捕捉真正成形的事实,

  以及直接认知事件如何发生的唯一处所。

  ——威廉·詹姆斯

  (WilliamJames,1842-1910)

  透视时间

  时间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产物,一种让我们相信生命可以被衡量的意识装置。

  许多人如果不知道现在几点,便无法正常过活,这种对时间的敏锐感知,让我们变成时间的奴隶。

  在冥想过程中,某些深不可测的大师能够运用禅定力,让时间暂时停止,进而体验绝对当下的清净本质。

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能让我们解开时间的束缚,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更贴近内心的平静。

  这个技巧的特色之一,在于通过一系列冥思来延伸我们对人为时间的觉知。

今天下午两点钟时,你可能正在阅读本书,而你在地球另一端度假的朋友(时区完全不同)可能正在出神地聆听一场音乐会。

那是一场听觉飨宴,在流逝的每分每秒中,他感受到了每一个音符。

  如果他喜欢这场音乐会,多半不会看表。

时间在刹那仿佛停止了,只剩流动的音符。

从钟表的角度来看,你与他在不同时刻做了不同的事情;但从实相上来看,你们又是在同一时间,完成了不同的事。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就能悟出超越时间的限制在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灵乐章在每位生命演奏者的心中谱唱,超越时间,超越空间。

练习4

第14节:

惬意的一天

  惬意的一天

  如果能够腾出一整天的时间,完全没有任何时间压力,那该有多么惬意?

忙碌的现代人其实可以从紧凑的时间表中,挤出这样的一天,享受全然自在、没有挂碍的时光。

通常周末或连续假期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想要愉悦地享受这一天,或许你需要家人的支持或协助。

当家人仍遵循时钟度日时,你选择的是内在的生理时钟:

渴了就喝,饿了就吃,睡到自然醒,其他事让家人或亲友去操心。

若想尝试没有时间压力的一天,可采纳以下建议。

  1.在选定无时间压力的前一日,收起所有会报时的时钟、手表、手机或关掉所有的闹钟。

确定一些基本生活用品都已齐备,这样就不会因为缺少某些东西,必须外出购物而迁就商店的营业时间。

  2.睡到自然醒。

或许让阳光唤醒你,或是睡到饱嘟嘟地自然苏醒,总之都遵循身体的自然节奏。

当天你可能有几件事情要做,那就拿出一张纸,写下哪些事情是午餐前要做的,然后开始逐件进行,直到你感觉饿了为止。

别担心事情做不完,专心把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记得这一天做事的最高原则是重视质量,而不是要达到哪种目标或获得何种成就感。

第15节:

改变

  改变

  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曾写过一段有关无常的文字:

“万事万物皆在改变……世上没有亘古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都在往前流动,岁月在不停的移动中流逝。

  这句话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改变”有许多不同的意义。

有的改变使我们害怕,因为它毁坏我们惯有的舒适;有的改变使我们被吸引,因为它既刺激又令人兴奋。

这样害怕或希望改变的程度因人而异。

  我们常对自己感到不满,而且相信我们能够改变且即将改变,却仍然依照当前的状况生活。

我们面对事物时,习惯了一切如常,这意味着我们认为改变或多或少会带来麻烦,并让我们陷入对未知的恐惧。

  如果我们试图抗拒身体的改变,通常只会令自己紧张苦恼。

消除神经紧绷的唯一方法,就是确信我们永恒不变的心灵必定能度过改变的浪潮。

改变之于心灵,就像太空船在宇宙中航行时,免不了要穿越危险的小行星带一样;小行星对心灵没有任何敌意,它们是中立的,但是它们会导致我们的路线停止或改变,甚至大大影响整个旅程。

生命的旅程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执着于改变,或太强调为了改变而改变,可能会让我们落入一种偏见,只在乎外在的、物质上的改变,而忽略了心灵更需要改变。

当我们的头脑被这样的念头所占据时,一旦遭遇没有预警的变化,就会像太空船突然驶入地图上未经标示的小行星带,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如果坦然接受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