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副本.docx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副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副本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库
一、判断题
1.自人类社会产生起,教育也就产生了。
()
2.人类最早的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场所。
()
3.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劳动经验、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就由学校教育来完成了。
()
4.甲骨文中“多方小子其教戒”的卜辞说明:
商代已有周边方国的青年来商朝留学。
()
5.甲骨文的发现证实,我国从西周开始有了专门的习字教学活动。
()
6.西周已经有了大学和小学,说明西周已经建立了完整独立的学校教育体系。
()
7.西周时代的“学在官府”,是指学校只准由政府兴办,不允许私人办学。
()
8.西周学校的教师都是在职官员兼任的,教学是政治事务的组成部分。
()
9.西周的学校教育,以贵族子弟为主要对象。
()
10.西周的乡学,是设立在乡里的基层学校。
()
11.西周的乐教,广泛进行各类歌乐舞蹈的教学。
()
12.六艺中的“御”,是学习驾驶各类车辆。
()
13.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废主要是因为社会动乱,各国统治者无暇顾及教育。
()
14.学术的扩散和下移使民间有了从事教学活动的条件。
()
15.“士”在春秋战国时期专指从事学术文化研究和传授的人。
()
16.“士”本为“民”,但又是官僚队伍的重要候补力量。
()
17.私学的产生使教育不仅扩展到民间,而且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部门。
()
18.“养士”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但“养士”的结果是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
19.稷下学宫的教学活动,都是由齐国官方主持进行的。
()
20.自由论辩、学无常师是稷下学宫的重要办学特色。
()
21.孔子出身显贵,一生都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
()
22.《论语》是孔子所撰写的。
()
23.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是因为德教可以使民众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
24.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反对在教育对象上有任何人为的限制。
()
25.“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反映出学习与做官的必然联系。
()
26.“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可见孔子将文化知识和典籍的学习放在首位。
()
27.六经都是孔子亲手撰写的。
()
28.孔子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严己宽人,推己及人。
()
29.孔子指出,犯了过错且不能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
()
30.孔子主张,学生要“学而不厌”,教师要“诲人不倦”。
()
31.孟子认为人性有天赋的善端,教育的作用就是顺其天性,使善端自然发展。
()
32.孟子将教育的目的概括为“明人伦”,也就是要掌握社会上一切人际关系的准则。
()
33.孟子强调艰苦磨炼,认为这是人成大器之前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
34.私淑弟子,就是老师未经正式手续而私自招收的子弟。
()
35.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善是后天人为努力的结果。
()
36.《大学》提出教育的基本步骤“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37.《中庸》中所论的“教”,包括完善道德、充实知识、提高技能等各个方面。
()
38.《学记》论教育在“化民成俗”和“建国君民”方面的作用,都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
39.《学记》主张“师严而道尊”,意思是只有教师严格要求,知识才能够得到尊重。
()
40.荀子提出“解蔽”,意思是认识事物一定要独立思考,避免被各种假象所蒙蔽。
()
41.“豫时孙摩”的教育原则,“豫”是预防,“时”是及时,“孙”是循序,“摩”观摩。
()
42.“书同文”就是指秦在原各国强制推行统一简化的文字。
()
43.“行同伦”是指秦政权为了匡正各地的异风异俗所采取的举措。
()
44.秦统一天下之后,立即取缔私学,禁止对国家政策法令妄加议论。
()
45.秦实行焚书措施,将所有的《诗》《书》及记载百家之言的书一律烧掉,只有医药、占卜、种植类的书例外。
()
46.焚书后,有些儒生继续学习《诗》《书》,于是秦始皇将他们逮捕,活埋了460人。
()
47.秦代禁私学后,允许学习的是法令,以执法的官吏为师。
()
48.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的是崇尚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儒学仍被禁止传播。
()
49.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学在此后2000多年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思想统治地位。
()
50.西汉时的“五经”,是指《诗》、《书》、《易》、《礼》、《乐》。
10.公元前124年,朝廷为博士配备弟子,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标志。
()
51.独尊儒术后,选拔人才突出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
()
52.独尊儒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并使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
()
53.汉代太学教师称为教授,都是著名的儒家经师。
()
54.汉代太学的学生多数是官僚贵戚的子弟。
()
55.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主要“射策”,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
()
56.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
57.西汉文翁在蜀郡成都立学,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地方学校。
()
58.汉代的私学并不限于儒家经典的教学。
()
59.汉代私学弟子许多只是挂名而已,并不亲身前来上学。
()
60.“次相授受”就是教师按学生入学先后依次传授,先教先来的,后教后来的。
()
61.汉代察举面向全体士人,包括出自私学或自学成材的。
()
62.已经作了官的人也可以被察举。
()
63.只要有才学,即使没有主管官员荐举,也可以自行报名以应察举。
()
64.汉代察举常科中最主要的科目是孝廉,特科中最主要的科目是贤良方正。
()
65.察举产生种种流弊的关键在于主管官员不能秉公办事。
()
66.董仲舒提出的三大文教政策可简述为兴学校、重选士和独尊儒术。
()
67.董仲舒强调的教化,是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从而使民众自觉遵守统治秩序。
()
68.董仲舒提出“性三品”的观点,把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
69.“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
70.“正谊明道”就是重道义轻功利,它只是针对民众提出的。
()
71.《论衡》的主题就是讲求真实客观,反对虚假浮夸。
()
72.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博览古今、知识渊博的“通儒”。
()
73.王充强调“知物由学”,彻底否定了“生而知之”的先验论。
()
74.王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耳闻目见去直接了解客观事物的过程。
()
75.王充提倡“距师”,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
76.西晋设立国子学,从此学校教育专门招收上层权贵子弟。
()
77.古代郡国学校制度的正式建立是在北魏时期。
()
78.南朝宋文帝设置的“四学”,是玄学、史学、文学、律学。
()
79.察举属于荐举制度,而九品中正制不是。
()
80.九品中正制按品级定官,从而确保了人才的合理使用。
()
81.颜之推主张家庭教育要从婴儿刚一出生就开始。
()
82.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
83.颜之推并不反对父母对子女的爱,只是反对“无教而有爱”。
()
84.隋唐时期重振儒术,以抑制佛教和道教的扩展。
()
85.隋唐时期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图书四部分类法。
()
86.隋代建立的国子监,是专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
87.公元606年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创建。
()
88.唐代颁布《五经正义》,是最早的全国统一使用的经学教材。
()
89.唐代官学吸引学生的主要动因,是只有官学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
90.明经科由于是选拔通晓儒经的人才,所以比考诗赋的进士科地位高。
()
91.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是使学校教育沦为科举的附庸。
()
92.唐代国子监的“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
()
93.唐代国子学、太学的学生都是清一色的官员子弟。
()
94.唐代的地方官学除儒学外,还普遍设有医学。
()
95.“束修”历来就是学费的代称。
()
96.中国的儒家经典是在唐代传到朝鲜和日本的。
()
97.韩愈发起“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是为了抵制佛老学说的影响。
()
98.韩愈以伯乐识别千里马为喻,认为关键全在于慧眼识人才。
()
99.韩愈和柳宗元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
100.柳宗元以种树喻育人,说明对人的培养应该充满关爱,精心抚育。
()
101.“监生历事制度”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教学实习制度。
()
102.柳宗元是从根本上反对韩愈不顾流俗,“抗颜为师”的。
()
103.明清统治者对孔子不再封王,而是尊为“至圣先师”。
()
104.明清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
()
105.明清统治者滥行文字狱,是为了严惩那些有造反意图的知识分子。
()
106.明清统治者笼络知识分子,凡学有所成者都可以报考科举乡试。
()
107明清的乡、会试都是每间隔两天考一场。
()
108.明清科举最后的殿试一般是不作淘汰的。
()
109.八股文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
()
110.八股文要求作者必须按规定格式准确阐述自己的见解。
()
111.“程墨”、“房稿”就是八股文的范文。
()
112.明清中央官学除了国子监外,还设立了太学。
()
113.明清国子监设立了绳惩厅,其主要职能是督察监生的过错,并施行惩罚。
()
114.清代的贡生都是通过地方选拔考试贡举到国子监的。
()
115.例监生是指按照规定条例通过考试获得监生资格的学生。
()
116.监生历事是一边进行学习,一边参与实际事务。
()
117.清代的宗学、觉罗学的招收对象都是清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弟。
()
118.清代的八旗官学是专门为满族子弟创办的学校。
()
119.清代学政直接对本省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和巡抚负责。
()
120.府州县学的生员分为廪膳生、增广生和附学生三种,根据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
()
121.地方官学生员平时一般不需要在校学习,但一年一度的岁试是必须参加的。
()
122.明清统治者为全国学校制定的卧碑文,主要是要求学生勤奋学习。
()
123.明代的书院几兴几废,到清代中叶后官学化的书院逐渐兴盛。
()
124.东林书院位于浙江杭州。
()
125东林书院以追求“为圣为贤”的“实学”为务。
()
126.首善书院是明代北京的第一所书院。
()
127.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是高级程度私学的典范。
()
128.古代儿童的蒙养教育一般都是在私塾中进行的。
()
129.“描红”就是用墨笔将红颜色的范字描成黑色。
()
130.蒙学所读的书一般都要求儿童能够全部背诵。
()
131.蒙学的教师称为蒙师,需要通过国家举办的统一考试才能正式执教。
()
132.大多数私塾的教师对儿童都是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
()
133“蒙求”是为蒙学编写的介绍掌故、名物、各科知识的书。
()
134.王阳明在地方大办教育,主要是为了从思想意识入手,来维护封建统治。
()
135“陆王心学”的特色是主观唯心主义,是反理学的重要派别。
()
136王阳明认为明“理”必须与内在的本心结合。
()
137王阳明反对朱熹的读书穷理,主张学贵得于心,从而贬低了读书的重要性。
()
138.王阳明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兴趣,目的是使儿童能够自由发展。
()
139.王阳明认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完全可以让儿童学得更多、更快。
()
140.明末清初的实学,是与理学尖锐对立的。
()
141王夫之的教育观点,充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色彩。
()
142.王夫之认为,先天之性是在后天之习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
()
143.王夫之认为,学是思的基础,而思又可以促进学。
()
144.王夫之认为“天理”就在“人欲”之中,因此欲望必然是合理的。
()
145.王夫之认为,知与行各有其功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大的功效。
()
146.王夫之认为,在学生尚未“自悟”时,教师应适当降低要求,以待学生“自勉”。
()
147颜元在漳南书院开设的六斋,和当时传统的教育内容是根本对立的。
()
148.颜元认为,既要讲求道义,也要讲求功利。
()
149颜元针对理学教育的“虚文”而倡导“实学”,内容包括当时各行各业的实用技能。
()
150颜元把参加劳动视为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反映了他尊重劳动者的立场。
()
151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派驻中国的各种官方机构来实施的。
()
152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目的是“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
”()
153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最早名叫中华教育会。
()
154马礼逊学堂是最早在中国兴办的教会学校。
()
155早期教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社会下层的子弟。
()
156最早的教会女子学校创办于上海。
()
157清华大学是“庚款兴学”的产物。
()
158晚清教会学校的课程有宗教课、传统的中国经史课和近代科学文化课。
()159对封建传统教育空疏腐朽的批判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
()
160龚自珍认为时局衰落的根源在吏治腐败,原因又归结于教育不良。
()
二、填空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以和为主要手段。
2.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诸侯之学称。
3.西周所谓的“六艺”之教,是指、、、、和。
4.孔子的思想,是说教育要在人口繁盛、生活富足的基础上进行。
5.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肯定了和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6.儒家经学的系统传授,虽肇端于,但得力的提倡者则是。
7.《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纲领是“,,。
”
8.《中庸》中将学习的过程概括为:
“,审问之,,明辨之,”。
9.荀子认为是学习的基础,而“”才是学习的终点。
10.西周教育的特点。
11.开始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
12.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3.夏的教育目的是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
14.战国时期的最高学府是。
15.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16.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狱吏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这种字形和我们今天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17、“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18、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的正式设立。
19、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
20、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21、汉灵帝时设立的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22、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
23、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
24、王充的主要著作是,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25、魏文帝时制定“”,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6、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27、《》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28.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29.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
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
30.唐代来日本来唐学习的人员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遣唐使、、学问僧。
31.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
32.韩愈在《》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33、科举考试中的殿试、武举、糊名等制度方法都是统治的时期开创的。
34、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五种考试方法。
35.《四书》包括《大学》、《》、《论语》、《孟子》。
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36.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
37.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国子学,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
38.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等。
39.朱熹将人性分成“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40、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与两个阶段。
41.朱元璋曾下令对《》一书大加删节,以符合其专制主义的文教政策。
42.永乐年间按程朱理学思想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颁行天下。
43.明国子监内设立有“厅”,俨然校内公堂和监狱,对学生进行审讯和惩罚。
44.明代府、州、县学中的生员一般分、廪膳生、增广生三种。
45.明初国子监还实行“”,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
46.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令在乡社中设立,“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47、明清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蒙学教师一般称为蒙师。
48、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49.清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树立儒学和理学的权威地位,顺治帝封孔子为“至圣宣师”,康熙帝亲书“”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
对于朱熹及程朱理学,康熙帝除下诏朱熹配享孔庙外,还命人编辑《朱子全书》。
50.顺治九年颁布《卧碑文》八条,命镌碑于各省地方官学明伦堂;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对各省地方官学颁布《圣谕》十六条,雍正二年更将该十六条作进一步解释,推衍成约有万言文字,称为《》,作为各级学校纪律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51.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是举办的两所著名书院,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书院官学化和科举化的风潮中独树一帜。
52.明清科举常科只有一科。
53.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54.魏源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的代表。
5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改变了初期对儒家文化的政策,成立了“”,对儒家经典进行删改后印行,准民间阅读。
56.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第一所学校是年建立的马礼逊学堂。
57.在马礼逊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中,容闳、黄宽、黄胜三人于年在教会资助下随布朗至美国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
58.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
59.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与驾驶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60.1972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留美幼童出发赴美学习,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的是。
61.张之洞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的教育宗旨,并在其《劝学篇》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62.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大会,决定将1977年成立的“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改组为“”。
63.是康有为在广州的讲学之所,他在此酝酿、研究、宣传维新理论,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
64.是1897年在长沙创办的维新学校,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对推动维新运动在湖南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5.梁启超提出的“”,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66.严复在其著作《原强》中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的三项主张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在德智体三方面同时发展的教育思想。
67.《》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
68.清政府规定从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69.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顽固派废除的新设学堂是。
70.1905年,清政府成立,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
71.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五项教育宗旨是:
、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72.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标志女子教育开始取得在学制上的合法地位。
73.是在美国退款兴学的背景下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它于1911年4月正式开学。
74.和爱国学社都是中国教育会在上海创办的著名革命学校,在清末反清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
76、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后,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也是民国初年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77、1912~191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新学制用干支纪年法可称为“”。
其中规定初等教育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7年;中学校年限为4年,不分级。
78、蔡元培于1912年发表《》一文,奠定了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79、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
8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大学生。
81.1919年10月,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通过了“,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
82.1923年8月,由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将平民教育运动推向高潮。
83.年5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来华讲学,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颇随之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84.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和道尔顿制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85.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
86.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由于采用了美国式的分段方法,所以又称“学制”。
87.1925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在中共领导下通过了《》,总结以往工人教育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今后工人教育运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成为之后工人教育的指导。
88.1926年5月在广东召开了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规定了农民教育的方针、组织、经费等问题,后来事实上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行动纲领。
89.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所分别是中国共产党于湖南、上海、广州创办的各具特色的革命干部学校。
90.1929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会上议决通过了
教育宗旨和实施原则。
91.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以“”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
92.国民政府建立后,根据蔡元培的建议,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模式,中央设,地方试行大学区。
93.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撰写的《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被誉为划时代的教育名著。
94.陶行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