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086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docx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

2013年大练兵AFP和新生儿破伤风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

1、所有()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15岁B.14岁C.16岁D.13岁

2、国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常见病例包括()种?

A.13种B.15种C.16种D.14种

3、某医院有一名儿童肉毒中毒入院,需要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吗?

()

A需要报告B不需要报告C可以报告也可以不报告D与AFP无关

4、诊断高危AFP病例,如果患儿接种脊灰疫苗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患儿的年龄应该小于()岁?

A.14B.15C.3D.5

5、聚集性高危AFP病例或聚集性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指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例或()例以上的高危AFP病例或临床符合病例,麻痹时间间隔()个月以。

A.2、2、1B.3、3、2C.2、2、2D.5、5、2

6、聚集性AFP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个月发生()例及()例以上AFP病例。

A.2、2、2B.12、2C.1、5、5D.2、5、2

7、AFP病例的分类参照WHO推荐的分类标准。

应该由()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

A.县区级B.市级C.省级D.国家级

8、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指脊灰病毒分离株与SABin疫苗株病毒相比,病毒衣壳蛋白1区(VP1区)核苷酸序列变异超过(),或者是既往国外流行过或与既往国外流行过的脊灰病毒高度相似的野病毒。

A.10%B.15%C.20%D.30%

9、VDPVs病例或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循环事件指由相关的VDPV或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引起()例或()例以上病例的事件。

A.3、3B.5、5C.2、2D.10、10

1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AFP病例,需立即用下列选项哪项报告?

()

A.县区卫生局B.市卫生局C.网络直报D.旬报表报告

1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小时、农村在()小时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

A.6、12B.12、24C.24、48D.2、6

1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审核辖区AFP病例报告情况,发现辖区AFP病例报告后,应在()小时完成报告信息审核并将AFP病例纳入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简称专病管理)。

A.12B.24C.48D.72

13、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机构应每旬对辖区AFP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A.县区卫生局B.县区疾控中心C.市卫生局D.市疾控中心

14、医务人员开展主动监测时,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补充报告,麻痹()天的AFP病例,仍应采集粪便标本。

A.14B.30C.45D.60

15、县级疾控机构对监测医院进行AFP病例主动监测时应填写“AFP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附表,表4),并于次月()日前将上月主动监测结果录入数据库,形成汇总数据,通过网络逐级上报。

A.3B.5C.10D.6

16、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发现辖区AFP病例报告后()小时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表5),调查完成后()个工作日通过专病管理系统录入个案调查信息。

A.24、3B.24、2C.48、2D.12、2

17、确定高危AFP病例后,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组织调查小组,其成员除要有熟悉AFP监测的流行病学专家外,至少要有一名熟悉AFP诊断的()医生组成。

A儿科或神经科B外科或科C儿科或传染科D传染科

18、对于AFP病例,在麻痹发生()天后,要对所报告的AFP病例进行随访。

随访由县或市级疾控机构完成,随访必须要见到病例本人。

A.50B.60C.75D.90

19、对于AFP病例,随访表要求麻痹后()日前寄达省疾控中心。

A.60B.70C.75D.90

20、国家要求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报告发生率至少应该达到的要求。

A.1/10万B.2/10万C.5/10万D.10/10万

21、AFP病例的合格标本应该是在麻痹后()采集。

A.7B.10C.14D.28

22、AFP病例标本采集后需要在()天送到省级脊灰实验室?

A.7B.10C.14D.28

23、为何对所有的AFP病例都要采集双份便标本?

()

A.实验室标本检测的质控要求B.方便保留原始标本

C.脊灰病毒的间歇排毒特点D.保证标本克数

24、对于报告的AFP病例,相邻两份粪便标本采集间隔时间()小时;

A.>12B.>24C.>6D.>48

25、对于报告的AFP病例,每份粪便标本采集量至少()克,采便容器用()便盒。

A.8,普通B.5,专用C.8,专用D.5,普通

26、麻痹前在京居住35天以下、有暂住地的非住院AFP病例,接报后24小时,由()做个案调查与处理。

A.暂住地所在县、区疾控中心B.暂住地所在地段保健科

C.病例就诊医院保健科D.户口所在地县区疾控中心。

27、AFP病例监测的目的()

A.及时发现输入脊灰病毒

B.维持无脊灰状态

C.评价AFP监测系统工作质量

D.以上全是

28、如果脊髓灰质炎疫情则是()

A.普通疫情B.重大疫情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不构成疫情

29、脊髓灰质炎主要的传染源是()

A.瘫痪前期者B.瘫痪期患者C.恢复期患者D.轻型无麻痹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30、任何出生后吸吮及哭闹正常,第()天发生的病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和出现吸吮困难的病例。

A.0~15B.2~28C.7~28D.7~21

31、任何医疗卫生单位或人员发新生儿破伤风疹疑似病例后,城镇于()小时,农村于()小时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A.6、12B.12、24C.24、48D.2、6

32、对于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应于接到报告后()开展病例调查。

越早开展病例调查工作,患儿母亲对新生儿发病情况等记忆的越清楚,可获得的信息也越多。

A.24小时B.48小时C.一周D.十天

33、CVDPVs是指()

A.脊灰野病毒

B.免疫缺陷者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C.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

D.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

3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CVDPVs后,应在()小时报告卫生部。

A.6 B.12C.24 D.2

3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脊灰疫苗高变异株循环病例后,应在()小时报告卫生部。

A.2 B.12 C.24 D.48

3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后,应于()个工作日将检测结果录入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通报相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A.1 B.3 C.5 D.10

37、发现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每间隔()天采集1次粪便标本,直到连续()次标本分离或PCR检测阴性为止。

A.10、2 B.10、3 C.14、2 D.14、3

38、发生脊灰野病毒、CVDPVs病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循环病例疫情,启动应急响应期间,疫情相关地区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要达到()万,确保监测报告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

A.1/10 B.2/10 C.1/100 D.2/100

39、发现脊来野病毒病例、在环境或健康人群中发现脊灰野病毒或发现CVDPVs病例、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循环病例,在病毒可能传播的地区,至少采集()名接触者或健康人群的粪便标本。

A.5 B.10 C.20 D.50

第二部分、多选题(以下试题不止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以下哪几种疾病属于AFP?

()

A.脊髓灰质炎B.GBS(格林-巴利综合症)

C.肉毒中毒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2、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

A.急性起病B.肌力减弱、肌力下降

C.病理反射阳性D.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高危AFP病例的含义:

()

A.年龄小于5岁B.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不详

C.未采集标本D.未采集到合格便标本

4、AFP病例合格粪标本的要:

()。

A.在麻痹14天采集B.2份粪标本至少间隔24小时

C.每份标本量在5克以上D.粪标本送到实验室时带冰状态良好

5、脊灰排除病例,应该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

A.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AFP病例

B.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C.临床医生排除脊髓灰质炎病例

D.县区疾控调查认为可以排除脊髓灰质炎病例

6、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AFP病例,报告的容包括:

()

A.患者、性别、出生日期

B.家长、麻痹日期、诊断日期

C.麻痹症状的简要描述等病例的一般情况

D.对标本采集情况不需要报告。

7、AFP主动监测医院,应该包括以下那些医院?

()

A.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

B.县级以上儿童医院、妇幼医院

C.县级以上传染病医院

D.县级以上综合性中医医院

8、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哪些科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

()

A.儿科B.神经科(或科)C.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D.病案室。

9、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应该开展哪些工作?

()

A.查阅门诊日志

B.查阅出入院记录或病案

C.主动监测人员与医务人员交谈,了解发病情况

D.主动搜索AFP病例,并记录监测结果

10、开展AFP病例的个案调查时,应遵循的步骤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了解发病过程和流行病学史

B.进行神经学检查

C.填写个案调查表

D.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11、AFP病例随访有哪些工作要求?

()

A.在麻痹发生60天后,要对所报告的AFP病例进行随访

B.随访时应仔细填写“AFP病例麻痹随访表”(附表,表6),随访表完成后2个工作日通过专病管理系统录入病例随访信息

C.如工作人员紧,可以采用随访方式

D.在病例首次进行个案调查时没有明确临床诊断的病例,力求在随访时能够得出明确诊断,以补充个案资料。

12、AFP病例的专家诊断,要对哪些病例进行重点分析?

()

A.临床上怀疑脊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病毒分离阴性的病例

B.无标本或无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

C.AFP病例麻痹60天后随访有残留麻痹的患儿

D.粪便标本脊灰病毒检测阳性的AFP患儿。

13、AFP病例的监测系统评价指标,监测的及时性包括以下几方面容?

()

A.AFP病例报告后24小时及时审核率≥80%

B.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调查及时率≥80%

C.AFP病例14天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0%

D.省级脊灰实验室15天完成AFP病例粪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

14、AFP病例的监测系统评价,监测系统资料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

A.AFP病例流行病学分布

B.AFP病例免疫史

C.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

D.分析AFP监测系统及时性、完整性。

15、AFP病例的监测,县区级疾控中心有哪些职责?

A.及时浏览辖区AFP病例报告情况,按照方案要求开展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病例随访工作

B.负责辖区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

C.负责对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AFP监测的培训

D.对辖区病例监测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评价监测质量,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监测工作情况。

16、关于AFP下列有哪些说确()

A.是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的英文缩写的简称

B.全身重症肌无力应作为AFP病例报告

C.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合格便

D.麻痹超过三个月的AFP病例可以不采便

E.AFP病例随访可能通过进行随访

17、新生儿破伤风确诊病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出生后正常吸吮及哭闹

B.生后第2—28天发病

C.发病后不能吸吮或进食困难,随后发生肌肉强直和/或痉挛

D.儿科医生诊断为新生儿破伤风的病例。

18、建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掌握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与死亡情况

B.确认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

C.评估消除活动的进展情况,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与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

D.提高住院分娩率,消除土法接生。

19、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规定发现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时,应该如何报告?

A.村级医疗单位可直接向乡卫生院报告

B.乡卫生院防保科按照乙类传染病报告要求,每10天将资料进行汇总,报告县级疾控中心

C.县级疾控中心每月将各医疗卫生单位和人员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进行整理,报市级疾控中心

D.市级疾控中心汇总、整理各县资料报告省疾控中心。

20、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病例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

A.确诊或排除病例

B.确定病例发生原因

C.指导预防措施的制定

D.便于临床治疗工作,减少死亡。

21、一旦有新生儿破伤风确诊病例的发生,应采取以下哪些活动以预防更多病例的发生?

()

A.对病例母亲进行全程破伤风类毒素免疫

B.对病例所在村(居委会)中所有育龄妇女查漏补种

C.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查看医院记录、访问村民或逐户搜寻等)

D.针对找到的引起发病的原因开展诸如提供常规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服务、培训接生员等活动。

22、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监测工作中,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调查表如何上报?

()

A.应于调查结束后1周寄级疾控中心

B.县级疾控中心每旬汇总,寄达市级疾控中心

C.市级疾控中心每旬汇总审核后上报省级疾控中心

D.省级上报国家疾控中心。

23、发现脊灰野病毒、CVDPVs或脊灰疫苗高变异株循环,国家、省级均应成立由哪些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负责分析、预测商情,指导现场调查处理工作。

()

A.流行病学B.病毒学C.卫生检疫D.临床医学e.卫生应急

24、发现VDPVs病例或携带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调查小组,成员包括哪些方面的人员?

()

A.流行病学B.实验室专家C.儿科专家D.神经科专家

25、发现VDPVs病例或携带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调查小组,开展的具体工作有哪些?

()

A.病例个案调查B.病例诊断 C.接种率调查D.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

26、发现脊灰野病毒、VDPV或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后,调查小组赴现场开展调查,调查容包括:

()

A.发病过程B.治疗情况C.免疫史D.发病前35天的旅行史和接触史

27、发现脊灰野病毒、VDPV、脊灰疫苗高变异株时,调查小组要利用既往资料及专题调查资料,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

风险评估包括哪些容:

()

A.分析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病毒学信息

B.结合既往脊灰疫苗接种情况

C.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

D.当地的卫生状况、人力资源和人口流动状况

28、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包括()

A.疫苗预防B.良好的生活习惯C.抗生素药物D.维生素类药物

29、怀疑为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需要进行神经学检查,检查容主要包括;()

A.肌力 B.肌力 C.腱力 D.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

30、对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AFP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表填写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

A.要求完整、准确填写,避免缺项和漏项

B.如有调查表中未包括的症状或体征可用文字说明

C.调查时力求明确临床诊断

D.调查需要根据住院病历,不得与住院病历不一致。

31、AFP病例的专家诊断,基本要:

()

A.专家小组至少每3个月活动一次

B.在病例麻痹后90天对AFP病例做出分类诊断

C.在完成病例分类后5个工作日通过AFP专病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病例最终诊断分类信息,完成对该病例的最终审核定案工作

D.审查所有的AFP病例,提出分类依据,做出正确的病例分类。

 

32、AFP病例的专家诊断,对于一些AFP病例分类为临床符合病例或排除病例依据不足时,应该如何处理?

()

A.不再进行分类

B.要对病例进行医学检查或访视,了解发病情况、核实诊断

C.采纳临床医生的诊断结论

D.对病例周围儿童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有无类似病例发生。

33、病例归属地疾控机构发现异地报告的AFP病例后,应该做哪些工作?

()

A.应该与病例所在地相关疾控中心沟通

B.自行组织人员到病例所在地采便、流调

C.收集该病例的个案、病案、实验室、随访等资料进行综合管理

D.各相关疾控机构,特别是省级疾控机构,应协助病例归属地疾控机构做好异地AFP病例的各项监测工作。

34、对于异地AFP病例,目前病例监测是如何规定的?

()

A.指非本地户籍的AFP病例,麻痹前在本地居住35天以

B.异地AFP病例的报告、调查、采样送检、随访等各项监测工作,由病例暂住地的县级以上疾控机构负责完成

C.病例标本检测由采样送检单位所在的省级脊灰实验室负责。

D.病例标本检测由患者居住地所在的省级脊灰实验室负责。

第三部分、是非题:

1、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

2、新生儿破伤风最早出生即可发病。

(×)

3、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

4、新生儿破伤风早期症状可有牙关紧闭,吸乳困难,继之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

(√)

5、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脐风”、“锁口风”等。

(√)

6、发现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时,卫生人员要按要求填报《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要按报告卡要求项目和容完整填写。

(√)

7、乡卫生院防保科接到新生儿破伤风报告后按照乙类传染病报告要求进行报告。

(√)

8、工作人员接到新生儿破伤风报告后应于接到报告后10天开展病例调查。

(×)

9、所有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大于1/1000活产儿的县(市、区)都应视为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

(√)

10、全国已消灭新生儿破伤风。

(×)

11、破伤风的致病毒素是外毒素。

(√)

12、新生儿破伤风至于后会留有后遗症。

(×)

13、新生儿破伤风临床表现有典型的痉挛症状,如口不大,苦笑面容,四肢抽动甚至角弓反,神志不清。

(×)

1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

(√)

15、在发现脊灰野病毒和VDPV疫情后,对在病例主动搜索时发现近45天麻痹的AFP病例,要求采集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或病毒核酸检测。

(√)

16、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VDPVs)病例是指发生了1例或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

(×)

17、在发现脊灰野病毒或cVDPVs疫情时,进行应急强化免疫的目标人群接种率要求达到(90%以上。

(×)

18、发病前35天去过脊灰流行国家或地区的AFP病例为高危AFP病例。

(√)

19、聚集性高危AFP病例是指在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在1个月出现2例或2例以上的高危AFP病例。

(×)

20、县级疾控机构发现辖区AFP病例报告后,应在24小时派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生协助下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

(×)

21、县级疾控机构发现辖AFP病例报告,开展调查后2天(工作日)将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及时录入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

22、VDPVs病例需要每间隔30天采集1次粪便标本,直至连续2次标本病毒分离或PCR检测阴性为止。

(×)

23、高危AFP病例、临床符合脊灰病例,需评估病例所在乡及邻近乡的脊灰疫苗接种率。

每个乡级单位至少调查30名5岁以下儿童。

(√)

24、在AFP病例主动搜索时发现近45天麻痹的AFP病例,需采集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

25、县级疾控机构应每日审核辖区AFP病例报告情况,发现AFP病例报告48小时审核并将AFP病例纳入专病管理。

(×)

26、发现cVDPVs病例或脊灰野病毒病例时,省级脊灰专家诊断小组应对病例发生地(市)及相邻地(市)近2年的AFP病例。

(√)

27、对脊灰野病毒病例或健康携带者周围存在感染风险的人群,如家庭成员、托幼机构或学校的同学等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

28、县级疾控机构在AFP病例麻痹发生60天,要对本辖区的AFP病例进行随访。

(×)

29、AFP病例麻痹75天随访信息及时录入AFP病例纳入专病系统。

(√)

30、有明确的外伤史,麻痹只限于受伤的同一肢体的病例属于AFP病例。

(×)

31、有明确占位性病变或由骨关节疾病所致的肢体活动障碍不属于AFP病例。

(√)

32、儿童因肌肉疼痛不能行走所致的肢体活动障碍,几天后即恢复,这样的病例属于AFP病例。

(×)

33、对于高病AFP病例,除详细填写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外,还要在调查结束后的一周以将调查结果和全部资料报告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第四部分、简答题

一、简述AFP专报系统中县级疾控机构的工作职责?

⑴24小时审核并将AFP病例纳入专病管理;

⑵48小时开展个案调查;

⑶调查开始后48小时填报流行病学信息(临床症状和体征、就诊情况及初步调查结果、免疫史);

⑷及时填报标本采集和病例随访信息。

二、简要描述AFP病例的风险评估?

1、核实传染源数量和影响围。

例如病例的数量,隔离情况,接触者数量及留观情况等。

2、核实有效接种率,设计常规免疫执行情况,强化免疫执行情况,疫苗存贮情况。

接种率调查结果。

3、参照脊灰病例发现能力。

4.参照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例如麻疹)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工作指标;

5、当地的卫生状况、人力资源和流动人口状况;

6、必要时开展接种率调查和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调查;

三、试述VAPP病例与VDPV病例的异同?

答:

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是指在服用OPV时,病毒在机体复制过程中疫苗株碱基发生变异,其繁殖次数越多,变异程度越大,神经毒力也随之回升,而成为VAPP。

引起VAPP的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的差异介于0%~1%之间(有≤8个碱基发生变异)。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是指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的差异介于1%~15%之间(有≥9个碱基发生变异)。

通常为VAPP在人群中持续传播、循环,病毒在机体复制过程中,基因的变异程序不断加大,神经毒力不断回升,在经过多次人与人之间的循环繁殖后,最终导致其神经毒力与致病性类似或达到野毒株水平,而成为VDPV。

由于“糖丸”是减毒活疫苗,加上受种者个体差异和免疫功能缺陷等原因,这就存在发生疫苗相关病例(VAPP)及疫苗衍生脊灰病例(VDPV)的可能性,但其发生率极低。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服用250万剂-1000万剂脊灰减毒活疫苗,可能发生1例疫苗衍生脊灰病例(VDPV)及疫苗相关病例(VAPP),且主要发生在首次服苗的儿童中。

疫苗相关病例(VAPP)分为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和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

四、发现VDPV循环病例,应如何进行调查处置?

发现VDPVs病例的处理原则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流行病学调查小组。

成员包括流行病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