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084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0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docx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

 

女装品类商品知识手册

 

2014年1月

 

第一章女装

第一节服装发展史

一、服装基本概念

服装是穿在人体起保护、防静电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其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

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

最广义的衣物除了躯干与四肢的遮蔽物之外,还包含了手部(手套)、脚部(鞋子、凉鞋、靴子)与头部(帽子)的遮蔽物。

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然内涵。

二、服装的起源

  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

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

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成。

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开始有简单的纺织生产,采集野生的纺织纤维,搓绩编织以供服用。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人工培育的纺织原料渐渐增多,制作服装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服装用料品种也日益增加。

织物的原料、组织结构和生产方法决定了服装形式。

用粗糙坚硬的织物只能制做结构简单的服装,有了更柔软的细薄织物才有可能制出复杂而有轮廓的服装。

最古老的服装是腰带,用以挂上武器等必需物件。

装在腰带上的兽皮、树叶以及编织物,就是早期的裙子。

三、古代服装类型

古代服装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①块料型:

由一大块不经缝制的衣料组成,包缠或披在身上,有时用腰带捆住挂在身上。

例如古埃及人、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穿着的服装。

②缝制型:

用织物或裘革裁切缝制成为小褂和最早的裤子。

这种原始服式直到现在还留存在许多民族之中,如爱斯基摩人和中亚一些民族所穿的服装。

四、中国服装的历史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1.8万年前的骨针。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

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

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

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衣裳相连的“深衣”式。

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

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

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

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大丰富。

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长衣。

隋唐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做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

日常衣料广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采用丝绸。

随着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响,如团花的服饰是受波斯的影响;僧人则穿着印度式服装“袈裟”。

现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着中国唐代的服装风格。

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宽衣大袖,外衣多为长袍。

清代盛行马褂、旗袍等满族服式,体力劳动者则穿短袄长裤。

近代,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可供制做服装的织物品种和数量增加,促进了服装生产。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吸收西方服式特点的中山服、学生服等开始出现。

1950年以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袍褂几近消失。

随着大量优质面料的出现,服装款式也有发展。

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而服装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五、中国服装的变迁

  服装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中国民族服装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发展基础上,即与时代相符的纵向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

从上古至封建社会灭亡,我国服装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以长袍服饰为主——高领阔袖、长衣拖地以及直线正裁法和交领等为特征。

 例如,古朴的秦汉服装,富丽的隋唐五代服装,高雅的宋装,堂皇的明装,华贵的清装,它们虽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但却显示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相互联系,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唐代的服装。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直到盛唐之后,其主要是汉族服装与西北地区其他民族的横向发展关系。

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处于从一个个分裂走各统一,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上升时期。

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在这一时期里大量地吸收印度和伊朗的文化,并融于我国的文化之中,这可以从壁画、石刻、书、画、绣、陶俑及服装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清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即将崩溃之际,政治黑暗,经济衰弱,思想禁锢,中国社会在走下坡路,资本主义文明正处在迅速发展的上升阶段,迫切要求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西洋商品日渐输入中国,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受欧洲现代文明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服装大大地简化了,同时中国社会中上层社会开始流行穿着西洋服装,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民国初年的女子,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这种外来思潮的影响,纷纷走出闺房,奔向社会,投身于电影业、商业、手工艺业等。

由于职业的要求,这些女性的改装换容就成了必然之事。

在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

男子有大礼服和常礼服。

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用黑色衣裤和领结。

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

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裙的前后有镜面,两则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

都市女子结婚采用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以红袄珠冠,乘坐花轿,保持着旧式风俗。

  由于中国文化的根基深厚,即使在外来服装的强烈冲击下,依然使中国服装表现出对外族文化精华兼收并蓄的能力,中山装和近代旗袍的出现,即证明了中国文化的深厚作用。

中山装和旗袍是东西方服装结合的典范。

在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在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等许多内容上符合20世纪的服装趋势,从而走向了世界。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国际信息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服装市场。

世界服装的潮流越来朝着“自由”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信息很快地传入中国。

为运动服时装化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人们在休闲时更加放松自己,脱下严谨的西装,换上休闲式合适的服装。

服装的时尚不仅仅是青年人的追求,也影响老年人的时尚观念。

如运动帽、运动鞋、都是中老年人喜爱的服饰。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的服装也走向了世界,与国际接轨。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的发展,为树立中国服装的国际形象创造了生存的条件,而我国的服装正处于从自然品牌到设计品牌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的服装设计师要不断地挖掘中国的文化,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设计灵感,不断创新,挖掘服装的内在精神——文化。

只有将服装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时代特征,结合企业文化、商业运作加以研究、发展,才能创造良好的服装文化,促进服装业的发展,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重振“衣冠王国”的雄风。

第二节服装的分类

  服装分类本来就很难找到标准,最没有争议的分类就是按性别分,可以分为三类:

男装,女装,童装,中性服装。

在服装界,业内人士通常不这么分类,而是分为:

针织与梭织。

  服装的种类很多,由于服装的基本形态、品种、用途、制作方法、原材料的不同,各类服装亦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变化万千,十分丰富。

不同的分类方法,导致我们平时对服装的称谓也不同。

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根据服装的基本形态分类

  依据服装的基本形态与造型结构进行分类,可归纳为体形型、样式型和混合型三种。

  1.体形型

  体形型服装是符合人体形状、结构的服装,起源于寒带地区。

这类服装的一般穿着形式分为上装与下装两部分。

上装与人体胸围、项颈、手臂的形态相适应;下装则符合于腰、臀、腿的形状,以裤型、裙型为主。

裁剪、缝制较为严谨,注重服装的轮廓造型和主体效果。

如西服类多为体形型。

  2.样式型

  样式型服装是以宽松、舒展的形式将衣料覆盖在人体上,起源于热带地区的一种服装样式。

这种服装不拘泥于人体的形态,较为自由随意,裁剪与缝制工艺以简单的平面效果为主。

3.混合型

混合型结构的服装是寒带体形型和热带样式型综合、混合的形式,兼有两者的特点,剪裁采用简单的平面结构,但以人体为中心,基本的形态为长方形,如中国旗袍、日本和服等。

二、根据服装的穿着组合、用途、面料、制作工艺分类

  

(一)按穿着组合分类

  大致有如下几种分类:

  1.整件装上下两部分相连的服装,如连衣裙等因上装与下装相连,服装整体形态感强。

  2.套装上衣与下装分开的衣着形式,有两件套、三件套、四件套。

  3.外套穿在衣服最外层,有大衣、风衣、雨衣、披风等。

  4.背心穿至上半身的无袖服装,通常短至腰、臀之间,为略贴身的造型。

  5.裙遮盖下半身用的服装,有一步裙、A字裙、圆台裙、裙裤等变化较多。

  6.裤从腰部向下至臀部后分为裤腿的衣着形式,穿着行动方便。

有长裤、短裤、中裤。

  

(二)按用途分类

   分为内衣和外衣两大衣。

内衣紧贴人体,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外衣则由于穿着场所不同,用途各异,品种类别很多。

又可分为:

社交服、日常服、职业服、运动服、室内服、舞台服等。

  (三)按服装面料与工艺制作分类

  中式服装、西式服装、刺绣服装、呢绒服装、丝绸服装棉布服装、毛皮服装、针织服装、羽绒服装等。

三、其他分类方式

  除上述一些分类方式外,还有些服装是按性别、年龄、民族、特殊功用等方面的区别对服装进行分类。

  

(一)按性别分类

  有男装、女装。

  

(二)按年龄分类

  有婴儿服、儿童服、成人服。

  (三)按民族分类

  有我国民族服装和外国民族服装,如汉族服装、藏族服装、墨西哥服装、印第安服装等。

  (四)按特殊功用分类

  有耐热的消防服、高温作业服、不透水的潜水服、高空穿着的飞行服、宇航服、高山穿着的登山服等。

  (五)按服装的厚薄和衬垫材料不同来分类

  有单衣类、夹衣类、棉衣类、羽绒服、丝棉服等。

  (六)按服装洗水效果来分类

  有石磨洗、漂洗、普洗、砂洗、酵素洗、雪花洗服装等。

四、根据针织服装的生产和加工特点分类

  

(一)毛针织服装分类

  1.按原料成分分类

  

(1)纯毛类(包括毛类混纺类):

可分为羊毛衫、羊绒衫、驼毛衫、羊仔毛(短毛)衫、兔羊毛混纺衫、驼羊毛混纺衫、牦牛毛羊毛混纺衫等。

  

(2)混纺类:

可分为羊毛/腈纶、兔羊/腈纶、马海毛/腈纶、驼毛/腈纶、羊绒/锦纶混纺衫、羊绒/蚕丝混纺衫等。

  (3)纯化纤类(包括化纤混纺类):

可分为弹力锦纶衫、弹力丙纶衫、弹力涤纶衫、腈纶膨体衫、腈纶/涤纶、粘纤/锦纶混纺衫等。

  (4)交织类:

可分为羊毛腈纶、兔毛腈纶、羊毛棉纱交织衫等。

  2.按纺纱工艺分类

  

(1)精梳类:

采用精梳工艺纺制的针织绒、细绒线、粗绒线织制的各种羊毛衫、粗细绒线衫等。

  

(2)粗梳类:

采用粗梳工艺纺制的针织纱线织制的各种羊仔毛衫、羊绒衫、兔毛衫、驼毛衫、雪兰毛衫等。

  (3)花色纱毛衫:

采用花色针织绒(圈圈纱、结子纱自由纱、拉毛纱)织制的花色毛衫。

这类毛衫外观奇特、风格别致、有艺术感。

  3.按编织机器类型分类

  毛衫类织物一般为纬编织物,有圆机产品和横机产品两种。

  

(1)圆机产品:

是指用圆形针织机先织成圆筒形坯布,然后再裁剪加工缝制成的毛衫。

  

(2)横机产品:

是指用手摇横机编织成衣坯后,再经加工缝合制成的毛衫。

也可指电脑横机织成坯布,经裁剪加工缝制成毛衫。

  4.按坯布组织结构分类

  一般分为单面、四平、鱼鳞、提花、扳花、挑花、绞花等多种。

  5.按修饰花型分类

  可分为印花、绣花、贴花、扎花、珠花、盘花、拉毛、缩绒、镶皮、浮雕等。

  

(1)印花毛衫:

在毛衫上采用印花工艺印制花纹,以达到提高美化效果之目的,是毛衫中的新品种。

印花格局有满身印花、前身印花、局部印花等,外观优美、艺术感染力强、装饰性好。

  

(2)绣花毛衫:

在毛衫上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刺绣上各种花型图案。

花型细腻纤巧,绚丽多彩,以女衫和童装为多。

有本色绣毛衫、素色绣毛衫、彩绣毛衫、绒绣毛衫、丝绣毛衫、金银丝线绣毛衫等。

  (3)拉毛毛衫:

将已织成的毛衫衣片经拉毛工艺处理,使织品的表面拉出一层均匀稠密的绒毛。

拉毛毛衫手感蓬松柔软,穿着轻盈保暖。

  (4)缩绒毛衫:

又称缩毛毛衫、粗纺羊毛衫,一般都需经过缩绒处理。

经缩绒后毛衫质地紧密厚实、手感柔软、丰满,表面绒毛稠密细腻,穿着舒适保暖。

  (5)浮雕毛衫:

是毛衫中艺术性较强的新品种,是将水溶性防缩绒树脂在羊毛衫上印上图案,再将整体毛衫进行缩绒处理,印上防缩剂的花纹处不产生缩绒现象,织品表面就呈现出缩绒与不缩绒凹凸为浮雕般的花型,再以印花点缀浮雕,使花型有强烈的立体感,花型优美雅致,给人以新颖醒目的感觉。

  

(二)棉针织服装分类

  1.按面料的生产方式分类针织服装面料按生产方式分为经编和纬编两大类。

  2.按面料的组织结构分类经编针织面料的单梳节经编基本组织有经平组织、经缎组织、经绒组织等。

但在实际生产中,作为外衣或衬衫等一般多用双梳或多梳经编组织。

双梳经编织物中用途较广的是经平绒组织、经平斜组织和经斜编链组织等。

纬编针织面料的基本组织主要有纬平针组织(俗称"汗布")、罗纹组织(俗称:

"弹力布")、双罗纹组织(又称双正面组织,俗称“棉毛布”)、双反面组织(也称"珍珠编")等。

还有衬垫组织、集圈组织、毛圈组织、菠萝组织、纱罗组织、波纹组织、长毛绒组织、衬经衬纬组织等花色组织以及复合组织等。

第三节服装的材料选择

  现代服装复杂多样,可按下面几个方面分类:

性别年龄特征、服装序列中应用情况、人们活动的性质、季节、织物质地种类等。

按人们活动性质可分为生活服装、运动服装、工作服装、军用服装、戏剧服装等。

各种不同服装品种对材料的选择各有其特定的要求。

  生活服装又分内衣、衬衣、浴衣、外衣和时装等。

  ①内衣:

是紧贴肌肤的衣服,一般选用富于吸湿性和良好贴身性的材料,如纯棉和混纺针织物等。

  ②衬衣:

是穿在内衣之外的衣服,也可当作外衣,要有穿着舒适、平挺抗皱、易洗快干等特点。

宜选用棉型或混纺化纤织物与化纤织物等,既有相当牢度,又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③浴衣:

浴后直接穿在身上,以吸收人体表面大量水分,宜选用柔软而富有弹性并能吸湿的毛圈机织物和针织物。

原料选用棉以及有吸湿性能的混纺织物。

  ④外衣:

是穿在外面的各类服装。

外衣常反映穿着者的风度、身份和工作性质。

外衣种类繁多,有礼服、日常服等,常随国情民俗而异。

  ⑤时装:

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往往每隔若干年就会出现一种特有的服装形式,形成一时的风尚。

时装制做和时装织物的生产都有很强的时间性,从而要求设计和生产者有充分的预见性。

时装有时需要用新品种面料加工,对色彩、花形有较高的要求。

  运动服是从事某项运动专用的服装,也包括旅游服和轻便工作服等。

运动服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具体运动项目的要求。

这类服装仅靠设计和裁剪的技巧是不够的,必须靠材料来弥补其不足,应用有伸缩性的衣料。

至于材料的保温性、透气性、吸湿性和坚牢度也应考虑能适应各种运动的环境与动作。

一般选择棉、毛、麻和化纤混纺或纯纺的针织物,有的用弹性织物。

旅游服要求穿着轻便,不易起皱,活动方便。

面料宜用坚牢、挺爽、厚实、色泽鲜艳的织物。

常用的有:

纬编织物和经编织物、花呢、仿毛织物等。

登山服应能应付高山容易变化的气象条件,有保护生命的作用。

设计上考虑穿脱容易。

材料应有保暖性、透气性、耐洗、耐日晒、耐摩擦和牵拉。

成衣轻盈、体积小、携带方便,还应经过防水防风整理,根据需要可增加辐射热反射层。

  工作服是工作时所穿的各种服装。

有的作为专门的防护服、防静电服,有的象征某项职业,便于识别。

所用材料随要求而定,除了有强度、耐磨性和一般服用性能外,还可能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如防火、防油污等。

  军服是国家武装人员穿着的各种衣服。

军服在质量、制做、颜色、款式和其他性能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一般应坚牢耐磨、舒适保暖。

尚有特殊服装,用在特定条件下工作,如防火、防水、防尘、防油、防辐射、防毒、电绝缘等。

  戏剧服装较多地注意舞台效果。

选用材料很广泛,根据节目内容和舞台演出的特定需要,常应用各种彩色丝绒和金银线进行刺绣加工,以增加色彩。

第四节服装的结构

  服装的种类虽多,但组成材料结构可分为面料、里料、衬料、填料、胆料五个部分。

  ①面料:

体现服装主体特征的材料,有机织物、针织物、无纺织布、缝编织物等。

这些面料以各自的造型特征、悬垂性、弹性决定服装的性质(柔软性、流动性、轮廓清晰性、刚性等)。

机织物在外衣面料中仍占优势,内衣、运动衣、童装多用针织物。

针织物在弹性、柔软性、多孔性、抗皱性等方面优于机织物。

现代服装对面料的质量,特别是面料的外观有新的要求。

有些外观效应是整个织物加工过程的结果,需要从纤维原料生产纱线开始;有些需要特殊织机或针织机,以及特种后整理加工才能生产。

  ②里料:

作为服装夹里,用以辅助面料的轮廓,又因里料接触内部衣服,故宜选用滑爽、耐磨、易洗涤、轻软和不易褪色的织物。

材料有羽纱、羽缎、绸等。

  ③衬料:

衬垫在面料与里料之间,增进穿着舒适性并保持服装的形态,有服装“骨骼”之称。

衬料需根据面料的种类和风格来设计选用。

衬料有:

热熔衬、毛衬、麻衬、无纺织布衬、化纤衬和缝编织物衬等,其中热熔衬是最流行的衬里材料。

热熔衬的粘合底布是在棉布或涤棉混纺布上涂上一层用聚酯、聚酰胺或聚乙烯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粘合剂。

  ④填料:

用以增加服装厚实度的保暖材料。

经常选用比较蓬松的纤维,如棉、羽绒、骆驼毛等。

随着化学纤维的发展,质轻保暖的中空纤维和腈纶纤维已有应用。

  ⑤胆料:

填料的套件。

松散状的填料是靠胆料来赋予稳定的形态。

胆料用织物常根据填料种类而定,一般要求紧密而柔软,如棉布等。

第五节服装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不同的服装企业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生产形态和目标管理,但其生产过程及工序是基本一致的。

服装生产大体上由以下八道主要生产单元和环节组成。

  1.服装设计 一般来说,大部分大、中型服装厂都有自己的设计师设计服装款式系列。

服装企业的服装设计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成衣设计,根据大多数人的号型比例,制定一套有规律性的尺码,进行大规模生产。

设计时,不仅要选择面料、辅料,还要了解服装厂的设备和工人的技术;第二类是时装设计,根据市场流行趋势和时装潮流设计各款服装。

  2.纸样设计 当服装的设计样品为客户确认后,下一步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绘制不同尺码的纸样。

将标准纸样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绘图,称?

quot;纸样放码",又称"推档"。

目前,大型的服装厂多采用电脑来完成纸样的放码工作,在不同尺码纸样的基础上,还要制作生产用纸样,并画出排料图。

  3.生产准备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很多,例如对生产所需的面料、辅料、缝纫线等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与测试,材料的预缩和整理,样品、样衣的缝制加工等。

  4.裁剪工艺 一般来说,裁剪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内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划样要求剪切成衣片,还包括排料、铺料、算料、坯布疵点的借裁、套裁、裁剪、验片、编号、捆扎等。

  5.缝制工艺 缝制是整个服装加工过程中技术性较强,也较为重要的成衣加工工序。

它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过合理的缝合,把各衣片组合成服装的一个工艺处理过程。

所以,如何合理地组织缝制工序,选择缝迹、缝型、机器设备和工具等都十分重要。

  6.熨烫工艺 成衣制成后,经过熨烫处理,达到理想的外形,使其造型美观。

熨烫一般可分为生产中的熨烫(中烫)和成衣熨烫(大烫)两类。

  7.成衣品质控制 成衣品质控制是使产品质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得到保证的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是研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和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并且制定必要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法规。

  8.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包装、储运等内容,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

操作工按包装工艺要求将每一件制成并整烫好的服装整理、折叠好,放在胶袋里,然后按装箱单上的数量分配装箱。

有时成衣也会吊装发运,将服装吊装在货架上,送到交货地点。

为了使工厂按时交货,赶上销售季节,在分析服装产品的造型结构、工艺加工等特点后,对纸样、样板设计、工艺规格、裁剪工艺、缝纫加工、整烫、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制定出标准技术文件,才能生产出保质、保量、成本低并满足消费者、客户需求的服装。

第六节服装类常用的国家执行标准

一、梭织:

1、衬衫:

GB/T2660-19992、棉服装:

GB/T2662-1999

3、男西服大衣:

GB/T2664-20014、女西服大衣:

GB/T2666-2001

5、男、女西裤:

GB/T2666-20016、羽绒服装:

GB/T14272-2002

7、丝绸服装:

GB/T18312-20008、丝绸围巾:

GB/T43014-2001

9、睡衣套:

GB/T81001-199110、连衣裙,裙套:

FZ/T81004-2003

11、牛仔服装;FZ/T81006-199212、男女单服装:

FZ/T81007-2003

13、茄克衫:

FZ/T81008-199414、人造毛皮服装:

FZ/T81009-1994

15、风雨衣:

FZ/T81010-200116、领带:

FZ/T81011-1999

17、男女儿童单服装;FZ/T81003-200

二、针织:

1、棉针织内衣:

GB/T8878-20022、袜子:

FZ/T73001-2004

3、桑蚕丝针织服装:

FZ/T43015-20014、文胸:

FZ/T73012-1998

5、低含毛混纺及纺毛针织品:

FZ/T73005-2002

6、腈纶针织内衣:

FZ/T73006-19957、针织运动服:

FZ/T73007-2002

8、针织T恤衫;FZ/T73008-20029、羊绒针织品;FZ/T73009-1997

10、针织工艺品:

FZ/T73010-199811、针织腹带:

FZ/T73011-1998

12、针织泳装:

FZ/T73013-199813、亚麻针织品:

FZ/T73015-1999

14、粗梭牦牛绒针织品:

FZ/T73014-1999

15、针织保暖内衣、絮片类:

FZ/T73016-2000

16、针织睡衣:

FZ/T73017-200017、毛针织品:

FZ/T73018-2002

三、安全标识:

GB18401-2003

分A、B、C三类安全指标:

A类婴幼儿用品、B类直接皮肤的产品、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第七节女装概述

一、女装主要生产基地

中国女装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京派、杭派、粤派、海派、汉派等几大派别,区域特征明显。

我国女装市场缺乏全国性品牌,区域性品牌居多,区域特征非常明显。

1、京派——北京、天津

“京派”女装端庄大气

2、粤派——广州、深圳

“粤派”女装因地缘优势吸收了港澳时尚元素

3、海派——上海

“海派”女装国际化痕迹明显。

4、杭派——杭州

“杭派”女装带有浓重的江南文化气息。

5、汉派——武汉

“汉派”女装颜色比较鲜艳、色块比较大,使其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女装风格分类

1、少淑装:

年龄段:

18岁——25岁

风格:

色彩鲜艳、款式大胆、夸张、服饰图案引领当季潮流,突现女孩张扬自我的个性。

深受追求超前生活方式、有独特个性的年青一族所钟爱。

经营品种:

T恤、衬衫、背心、裤子、裙子、外套、夹克、棉褛、风衣、毛衫、羽绒服、牛仔系列、配饰(时尚包、腰带、项链、围巾、丝巾)

服饰面料:

棉、锦纶、棉纶、涤纶、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