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025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6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作业

课练16 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小题狂练⑯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2019·重庆调研]西汉政治家贾谊反对“放民铸钱”,他认为:

“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

”贾谊提出的“敛散之道”实际上是(  )

A.规范铜钱铸造标准 B.调控货币流通数量

C.打击地方王侯势力D.稳定商品市场价格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可知贾谊主张钱币官铸从而控制市场上货币流通量,材料未体现对铜钱铸造标准的规范,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贾谊反对“放民铸钱”并非专指地方王侯,因而“敛散之道”并不是打击地方王侯,故C项错误;贾谊提出的“敛散之道”通过调控货币流通数量以达到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目的,D项是目的而非“敛散之道”的实质,故D项错误。

2.[2019·甘肃兰州模拟]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

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由此可知(  )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

C

解析:

材料介绍汉武帝设置机构管理“丝绸之路”,与张骞出使西域无关,故A项错误;西汉政府设置机构,保护出境商旅,故B项错误;材料中汉王朝设置机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出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没有涉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故D项错误。

3.[2019·晋城模拟]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  )

记载

出处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砂、犀、玳瑁、珠矶、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

置……”

《史记·货

殖列传》

“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

《盐铁论·

本议》

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

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

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

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项正确;西汉初年实行与民休息,但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区域分工,故B项错误;区域间长途贩运出现于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西汉实行“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4.[2019·重庆调研]《唐六典》记载,“凡市,……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众以散。

”唐代中后期的诗文中则有苏州“夜市必菱藕”、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等种种描绘。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夜市在唐代已经普遍存在

B.诗文记录多夸张之辞,不足为信

C.史料记载了唐朝不同时期的情况

D.唐朝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管控

答案:

C

解析:

“苏州‘夜市必菱藕’、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等种种描绘”不能体现夜市普遍存在,故A项错误;“诗文记录”属于文学作品,有历史价值,故B项错误;“《唐六典》记载,‘凡市,……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众以散。

’唐代中后期”可以看出唐朝不同时期是有区别的,故C项正确;“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众以散”可得出官府对市管理严格,故D项错误。

5.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

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答案:

C

解析:

唐朝的货币是开元通宝钱,白银成为主币是在明朝,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庸调所收之布帛折变成轻货,没有反映赋税标准及其提高,故B项错误;变造制度将布帛折变成轻货,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变造制度,没有涉及国家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

6.[2019·湖南怀化模拟]唐代出现了大绢行、小彩行、丝帛行、米行等行会名称。

诸行设行头,行头的责任是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有时行会还要协调官府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这表明(  )

A.行会是政府控制商业的机构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C.行会有利于商品市场合理化

D.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大大提高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行头的责任是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知行会只是配合政府,而非政府控制商业的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行会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维持市场秩序、协调官府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可知行会有利于稳定市场,故C项正确;依所学,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大大提高,故D项错误。

7.[2019·安徽亳州检测]著名汉学家巴拉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近代中国以前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宋代是中国最令西方人神往的朝代。

以下可以为其提供依据的是(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市”打破时空限制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答案:

B

解析: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A项错误;宋朝“市”打破了时空限制,推动宋朝商业繁荣,故B项正确;明朝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C项错误;唐朝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故D项错误。

8.[2019·山东济南模拟]下面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单位:

个),从表中可以推出(  )

   时间

类型   

中唐

晚唐

贡茶州

17

17

6

产茶州

43

69

582

贡茶州所占比重

39.35%

24.64%

1.03%

A.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区域分工渐趋合理D.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从中唐到晚唐再到宋朝,贡茶州在产茶州中的比率迅速下降,到宋朝仅为1.03%,得出越来越多的茶叶并非作为贡品供王室贵族消费,而是流向民间供普通民众消费,反映出饮茶习惯平民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

9.[2019·吉林模拟]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

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

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

这一现象说明(  )

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

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

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出农村集市(草市)对城市功能的影响,故A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宋代“侵街现象”的屡屡发生及屡禁不止,也就是商业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对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出挑战,故B项正确;这一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豪强地主的影响,故D项错误。

10.[2019·河北沧州质量监测]宋代蔡襄说: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司马光则直言:

“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据此可知,宋代(  )

A.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

宋代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婚俗观念的变化不符,故A项错误;“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表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故B项正确;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与史实不符,因为宋代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与史实不符,因为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故D项错误。

11.[2019·安徽亳州检测]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

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A

解析:

明清时期江浙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和经济作物区域化生产使经济结构发生转型,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湖广和江浙的分工不能说明长途贩运繁荣,故C项错误;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D项错误。

12.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的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

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

材料表明该地区(  )

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答案:

B

解析:

材料并未突出该地区的交通状况,“舳舻相衔”仅说明了水路交通,未涉及陆路,故A项错误;根据“棉织业发展迅速”“县不产米,仰食四方”等信息可知该地区经济结构有所变动,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开始兴起”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

13.明代谢肇浙《五杂俎》记载:

“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

”由此说明“草市”(  )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

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

答案:

B

解析:

“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在唐朝,故A项错误;“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表明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故B项正确;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宋朝的市,故C项错误;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材料的内容是草市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故D项错误。

14.[2019·广州调研测试题]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

这些现象反映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城市规模的扩大D.长途运输的便利

答案:

B

解析: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魏晋南北朝,结束于两宋,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中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及四川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可知这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商品经济而非城市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丝织业中心无桑株,家种桑而不搞丝织业,并未反映长途运输,故D项错误。

15.[2019·广州测试]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

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B.白银大量外流

C.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D.市民阶层兴起

答案:

C

解析:

白银的使用不能说明政府、民间不重视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劝诫乡绅、商贾、大众,与白银外流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说明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儒家传统的义利观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劝诫乡绅、商贾、大众,受商品经济影响,都不同程度存在的不诚信行为,故D项错误。

16.[2019·安徽江南十校模拟]《大清律例》载:

“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

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

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  )

A.法律带有野蛮特征B.钱庄、票号已较普遍

C.仍然推行抑商政策D.重视规范商业行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

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可知,这是政府在通过法律手段来重视和规范正常的商业行为,故D项正确。

17.[2019·山西模拟]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

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

这一规定(  )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传统的宗法制度的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这些规定、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但说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8.[2019·包头模拟]《吕氏春秋·上农》曰: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

这主要体现了(  )

A.藏富于民的思想开始出现

B.国家推行重农政策的目的

C.农耕统治者宣扬安土重迁

D.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未涉及藏富于民的思想,与材料中“《吕氏春秋·上农》曰: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不符,故A项错误;推行重农政策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与材料中“功法立”“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相符,故B项正确;宣扬安土重迁只是一个方面,与题中“这主要体现”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自给自足,故D项错误。

19.《史记·平准书》:

“(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等待)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针对这一状况,汉初期统治者(  )

A.实行休养生息B.废除秦朝货币

C.采取抑商政策D.鼓励发展农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黄金一斤,约法省禁”得出这种休养生息的措施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题目问的是面临矛盾汉朝统治者怎样应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得出汉朝统治者采取的是民间可以铸钱,没有涉及对秦朝货币的处置,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等待)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得出富商大贾利用宽松的政策,囤积居奇导致物价上升威胁统治,结合所学汉朝统治者因此推行抑商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物价上升造成的社会问题,所以应对措施应该是对商业上的管控而不是农业上的举措,故D项错误。

20.[2019·蚌埠质量检查]在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祈雨辄应”“祷雨即沛”“竭诚祷雨”等内容。

这说明(  )

A.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B.“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

C.“祷雨”是地方官主责

D.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

答案:

D

解析:

题干说的是官员的“祷雨”行为,并未涉及旱涝等自然灾害,故A项错误;题干说的是官员的“祷雨”行为,没有涉及“君权神授”思想,故B项错误;地方官有“祷雨”的行为,但不是其主责,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祈雨辄应’‘祷雨即沛’‘竭诚祷雨’等内容”可以得出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故D项正确。

21.[2019·山东日照模拟]清政府长期实行“怀柔远人”政策。

1764年,下令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出海商船,每船准带生丝以两千斤为限,准许外国商船每次可带出生丝一万斤,又严禁闽、皖、浙等省出产的茶叶从海路运销广州或海外。

该政策(  )

A.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趋势

B.有利于外国商人垄断中外贸易

C.导致中国农产品失去国外市场

D.使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萎缩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带生丝以两千斤为限”,“带出生丝一万斤”,可知清政府并未阻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主要是限制本国商人出海贸易,故A项错误;据材料“‘怀柔远人’政策,每船准带生丝以两千斤为限,外国商船每次可带出生丝一万斤”可知在贸易中外国商船优势大,容易垄断中外贸易,故B项正确;据材料“外国商船每次可带出生丝一万斤”,可知农产品未失去国外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外商获得贸易优势地位,而不是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故D项错误。

22.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

“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

”这表明谭纶主张(  )

A.实行闭关政策B.开放“海禁”政策

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可知因为海禁,沿海居民失去生活来源,导致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所以其主张开放海禁,而不是实行闭关政策,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他只是要求放宽海禁,而没有突出要发展海洋渔业,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倭寇的问题,故D项错误。

23.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上写着:

“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

……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

”此材料反映出(  )

A.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

B.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

C.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

D.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可知耕地数量增加,故A项错误;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可知政府重视农业,鼓励开荒,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对云南地区开荒政策进行描述而不是内地经济和边疆经济的对比,因此无法说明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故C项错误;据材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表明尚有部分地区未被开发,故D项错误。

24.[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B.

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商业发展水平很高,突破了“抑商”政策的限制。

C.

宋朝时,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席铺买卖”。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D.

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被禁止。

答案:

A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出现突破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C项的史实得出:

宋代的坊市界限被打破,与C项的结论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但允许广州十三行进行中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并未被禁止,故D项错误。

 

课时测评⑯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河南郑州模拟]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

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

A.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答案:

D

解析:

西周遵循周礼,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管子作为战国时代的人物主张“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强调因地制宜规划城市,实用性更强,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打破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故D项正确。

2.[2019·广东肇庆模拟]“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

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

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

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

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

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

A

解析:

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混乱,商品流通不畅,导致这一时期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故A项正确;据材料“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可知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是在近代,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但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2019·太原模拟]《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

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答案:

C

解析:

宋代记载反映不了政府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获取重利遭到严惩是对的但是太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法律的惩处,有道德的说教,故C项正确;因果之说只是反映了材料后半段,比较片面,故D项错误。

4.[2019·山东济南模拟]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据此可知(  )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

答案:

B

解析:

“鸿胪寺”是“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地方上的“商馆”是“招待外商”,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鸿胪寺”、各地方的“商馆”、“互市监”、“市舶司”等各自的职掌,可以得出唐朝时期中外文明的交流比较频繁,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枢权力,故C项错误;在魏晋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开放心态就已经开始形成了,故D项错误。

5.[2019·晋城模拟]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

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  )

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B.经济政策相对宽松

C.对外贸易呈现水陆并进D.传统经济结构裂变

答案:

B

解析:

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故A项错误;由材料“宋神宗时”“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经济政策相对宽松,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非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经济结构出现裂变,故D项错误。

6.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

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

这一变化说明(  )

A.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B.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

C.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宋朝以后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故A项错误;由材料“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可知商业经济发展促使商业布局不断扩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商业市镇发展的现象而非影响商业发展的原因,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7.下表是某学者对明朝通俗小说所反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