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09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docx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

50,共 50.0 分)

1

一种高质量的心理社会均衡状态,即所谓的:

()

1.0 分

窗体顶端

∙A、

心理平衡包

∙B、

心理最高境界

∙C、

最佳健康状态

∙D、

健康生命包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2

下面关于伦人的“伦”的基本含义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1.0 分

窗体顶端

∙A、

同辈

∙B、

道德,修养

∙C、

同类

∙D、

条理,秩序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3

下面哪一项住宅方式强调中国家庭内部的凝聚性和向心力:

()

1.0 分

窗体顶端

∙A、

蒙古族蒙古包

∙B、

西北窑洞

∙C、

傣族吊脚楼

∙D、

北方四合院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4

“极致个人”具有的缺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1.0 分

窗体顶端

∙A、

内心不稳定

∙B、

实际

∙C、

孤独

∙D、

不宽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5

家庭对人类影响的特点不包括:

1.0 分

窗体顶端

∙A、

直接接触

∙B、

停留在表面的和谐

∙C、

全面、深入,达到情感层次

∙D、

不是靠某种明确的规则进行接触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6

能够解释群体极化现象的理论除信息影响外,还有?

0.0 分

窗体顶端

∙A、

法律影响

∙B、

道德影响

∙C、

规范影响

∙D、

策略影响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7

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内心生活、思想、行为都比较自然、率真

∙B、

都较常经历神秘或高峰经验

∙C、

较能够且喜欢群处,不倾向于独立自主

∙D、

较能够接受与欣赏新奇的事物或经验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8

美国家庭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体现了夫妻关系中的哪些属性:

()

1.0 分

窗体顶端

∙A、

性爱性,连续性

∙B、

连续性、排他性

∙C、

包容性、排他性

∙D、

非连续性、排他性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9

“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

”是谁的观点:

1.0 分

窗体顶端

∙A、

泰勒

∙B、

马林诺夫斯基

∙C、

卢梭

∙D、

马克斯韦伯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10

关于美国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亲属关系无法给个体提供恒久的保护机制,个人必须到亲属体系以外的地方寻求心理社会均衡

∙B、

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不依赖任何人

∙C、

随着个体的长大,个体斩断与亲属集团的联系,到亲属集团以外的地方寻求密切的联系,来满足对自己的安全、社交、地位的要求

∙D、

在“成年人”的定义中并未包含切断亲属联系的内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11

伦人主义价值观特点不包括:

1.0 分

窗体顶端

∙A、

基于人的相互性

∙B、

更受推崇的人格有重视家庭、重视人际关系、稳定、谦逊、中庸、节制等优点

∙C、

更受推崇的人格有轻视个性独立、依赖他人和权威等特点

∙D、

更受推崇的人格有过于自负等特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12

岳庆平概括的中国传统家庭的特点不包括:

1.0 分

窗体顶端

∙A、

父家长制

∙B、

尊老敬幼

∙C、

多子主义

∙D、

父子世袭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13

人的情感需要的内容不包括:

1.0 分

窗体顶端

∙A、

财富的需要

∙B、

倾诉的需要

∙C、

爱与被爱的需要

∙D、

表达悲欢的需要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14

下面哪一项不是好意优先型交换的特点:

()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交换的发生一般不是出于某种责任和义务

∙B、

在交换的过程中始终未发生价值转换

∙C、

交换者之间未必是有特殊关系的人

∙D、

一旦交换行为发生,他们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15

下面哪一项不是信用借贷型交换的特点:

()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交换行为一般不重复出现

∙B、

交换行为是附带感情的

∙C、

交换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因为交换过程的完结而完结

∙D、

交换过程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16

下面哪一项不是文化研究的原则:

()

1.0 分

窗体顶端

∙A、

普遍性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合理性原则

∙D、

相对性原则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17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次级集团是下面哪一项:

()

1.0 分

窗体顶端

∙A、

宗族

∙B、

宗教

∙C、

自由结社

∙D、

种姓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18

下面哪一项不是《水浒传》中的人际关系的例子:

()

1.0 分

窗体顶端

∙A、

由于林冲和柴进是好朋友,柴进和军官是好朋友,军官将正在通缉的林冲放行

∙B、

三顾茅庐

∙C、

由于朱仝认识晁盖,晁盖认识刘唐,朱仝放了被追捕的刘唐

∙D、

宋江写反诗,朱仝在追捕过程中由于认识宋江,将其释放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19

关于圈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生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转换为亲人

∙B、

最里层是自己

∙C、

熟人跟生人可以互相转换

∙D、

最外层是陌生人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20

心理——社会均衡模型额第七层是下面哪一项:

()

1.0 分

窗体顶端

∙A、

限表意识

∙B、

外部世界

∙C、

前意识

∙D、

潜意识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21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来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和权力、义务大小的特点被称为下面哪一项:

()

1.0 分

窗体顶端

∙A、

血源性

∙B、

拟血缘性

∙C、

差序性

∙D、

选项性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22

下面哪一项不是“极致个人”指向PSH的内侧(“潜意识”和“前意识”层)的表现:

()

1.0 分

窗体顶端

∙A、

信奉排他性的宗教

∙B、

心理分析或心理治疗

∙C、

有时候会借助于药物产生的幻觉

∙D、

推崇高尚品格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23

关于交易型交换,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交易型交换比较适合个人社会

∙B、

要求双方是自由、平等的

∙C、

交易性交换具有利益性特点

∙D、

交易型交换人情负担最多,带价值转换的交换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24

美国的大多数俱乐部都具有下面哪一项属性:

()

1.0 分

窗体顶端

∙A、

权威性

∙B、

完整性

∙C、

独立性

∙D、

排他性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25

威廉托马斯的“四需要论”不包括:

1.0 分

窗体顶端

∙A、

对挑战的欲望

∙B、

对新鲜经验的需要

∙C、

对反应的需要

∙D、

对承认的需要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26

社会性需要不包括:

1.0 分

窗体顶端

∙A、

安全

∙B、

自我实现

∙C、

地位

∙D、

社交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27

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不包括: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亲密之人

∙B、

心爱之物

∙C、

价值观

∙D、

文化规范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28

关于亲属体系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主导是夫妻轴的亲属体系规模小

∙B、

主导是父子轴的亲属体系凝聚力大

∙C、

主导是母子轴的亲属体系权威被淡化

∙D、

主导是夫妻轴的亲属体系代际关系是以老一代为中心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29

关于交换与情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交换内容意义的大小是根据人们的价值观确定

∙B、

价值观与情感投注相联系

∙C、

一个人对什么人、物、文化规范投注情感,视什么为有价值而将其放入PSH的第2层(即“锚定”)

∙D、

价值观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30

文化机制包括人的社会心理机制和下面哪一项:

()

1.0 分

窗体顶端

∙A、

意识心理机制

∙B、

行为心理机制

∙C、

审美心理机制

∙D、

情绪心理机制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31

关于心理文化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是研究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学问

∙B、

是从心理人类学分离出来的

∙C、

用的是许烺光倡导的心理与文化相分离的视角和方法

∙D、

主要从事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的学问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32

“排他性”源于对下面哪两种因素的追求:

()

1.0 分

窗体顶端

∙A、

平等和魅力

∙B、

成功和平等

∙C、

成功和魅力

∙D、

地位和魅力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33

文化对人的需要的影响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1.0 分

窗体顶端

∙A、

欲望与文化

∙B、

对生理认识的不同

∙C、

对社会性需要的评价不同

∙D、

对安全、交往、地位认识的不同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34

在契约原则的影响下美国社会人际关系容易出现的若干倾向不包括: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人际有关系手段化

∙B、

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C、

人际关系强调契约(规划)的重要性

∙D、

人际关系的平等性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35

关于物物交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甲与乙在交换的当初都希望从交换中的到好处,这种交换形式就是一种功能性

∙B、

交换附带情感,交换过程中没有价值转换

∙C、

交换者的地位平等,交换的价值相等,交换过程一般是同时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