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950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docx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测量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施工测量方案

 

审批:

刘创

审核:

祝敏

编制:

李元岭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程经理部

二00六年十一月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

4、轴线投测2

5、高程控制网的测设6

6、测量资料7

7、质量保证措施7

8、测量仪器配置表8

9、安全文明施工8

1、编制依据

1.1施工组织设计;

1.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1.3甲方提供的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2、工程概况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位于北京市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区,项目位于校园新区,毗邻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总建筑面积19688m2,地上8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31.95m。

槽底标高-6.230m~-6.080m~-5.930m,自然地面-0.45m,±0.000=36.550m。

主楼区域平行于A轴方向的轴线,两端是直线,中间是弧线,给平面放线带来一定难度。

3、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3.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3.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3.1.2布设平面控制网要根据现场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1.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1.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维护,并用红油漆或弹墨线作好标记,冬季和雨季要对桩位进行校测。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位的保护,并做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3.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依据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绘寰测绘事务所所提供的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及工程测量成果表(工程编号:

2006验测1135)的坐标控制点来进行定位。

鉴于本工程的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利用全站仪布设控制网。

首先复核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点,经复核完全满足施工精度要求,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布设控制网(见图一),利用AUTOCAD计算出所需建筑物轴线控制线的交点坐标,使用全站仪进行投点放样。

图一

4、轴线投测

对于建筑物的轴线传递,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满足结构施工要求,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对于不能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的层面平面控制应采用内控法。

4.1.0.00以下部分轴线投测

4.1.1控制点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应每月复测一次,以防点位位移,从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4.1.2轴线投测方法

(1)首先依据场区平面控制网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线,并用白石灰撒出。

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再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2)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利用全站仪根据极坐标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

4.2.0.00以上部分轴线投测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内控法。

4.2.1内控网的布设

在基础底板浇筑完后,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在建筑物内做内控点(见图二)。

竖向投测前,应对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图二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高度(H)

H30m

5

30m

10

4.2.2轴线投测方法

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

然后在上方相应预留洞口(200mm*200mm)处用接收靶接收。

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

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已此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满足精度要求后,即可作为该施工层的平面控制网,放出其它轴线和细部线。

对于本工程重点及难点的圆弧轴线处框架柱及圆弧墙的放线采用如下方法(见图二):

以(3-9)轴为例进行说明,在竖向内控点N6架设经纬仪,后视N4转104.52。

夹角即可得出(3-9)轴的1米控制线,再在N5点以同样方法架设仪器,以复核所测放的1米控制线是否超出误差范围,如果合格,即可以此为(3-9)轴1米控制线。

竖向内控点N6距离(3-A)圆弧轴3米,在1米控制线上分别量取相应圆弧轴线间距离即可得出其它圆弧轴线的相应的1米控制线,根据控制线放出框架柱边线及边线控制线,(3-9)~(3-16)轴及框架柱的放线均以此类推。

圆弧墙的放线采用平分圆弧弦根据勾股定理计算相应弦高即可。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毕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楼层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m)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L>90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4.3支立模板时的测量

为保证剪力墙、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控制线放出墙柱位置,弹出边线,然后放出300mm的控制线。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时,在柱子浇筑成型拆掉模板后,应在柱子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5、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4.1场区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依据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绘寰测绘事务所所提供的工程水准测量成果表(工程编号:

2006验测1135)的高程控制点(BM1、BM2、BM3)进行布设。

首先对测绘院提供的成果进行复核,经复核完全满足三等水准测量要求,并且点位布置合理,完全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因此采用测绘院提供的高程控制点作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见图一)。

5.2标高传递

5.2.1±0.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由于本工程基坑较浅,可直接利用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

5.2.2±0.000以上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根据标高控制点用DZS3-1水准仪和钢尺在首层外墙上抄测+1.000米水平线,并交圈闭合。

在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用红油漆标记一倒置三角形,同一层不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其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

±0.00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以首层倒置三角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传递,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标高引测。

6、测量资料

测量资料将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DBJ01-51-2003)进行填报,包括《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基槽验线记录》、《楼层平面放线记录》、《楼层标高抄测记录》、《建筑物垂直度、标高观测记录》等。

7、质量保证措施

7.1测量人员(包括劳务队测量员)全部取证上岗;

7.2进场的测量仪器、要鉴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7.3所有测量工作完成后,测量人员先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

7.4滞后施工的测量成果应与之前施工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

8、测量仪器配置表

名称

数量

用途

备注

全站仪

1台

工程定位

J2经纬仪

1台

轴线施测

DZS3-1水准仪

1台

标高传递

50m钢卷尺

1把

轴线、标高量测

9、安全文明施工

9.1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项目部安全交底要求进行施工测量;

9.2地下室施工阶段,在基坑边架设仪器时,应注意人员及测量仪器的安全,防止滑落到基槽里;在基坑里施工时,应防止物体坠落伤及人员及测量仪器;

9.3在地上施工阶段,竖向测量预留洞口应及时覆盖,以防止物体坠落砸伤人员及仪器;

9.4严格禁止交叉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