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932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docx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

 

专题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组成结构

(1)物质的微观构成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变

化中是

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它离子、原子或分子。

是否独

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

构成

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

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带负电电荷成为阴离子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电荷,成为阳离子离子。

所显电

性情况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阴离子:

带负电荷

阳离子:

带正电荷

表示

方法

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

用元素符号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在化学

反应中

的表现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分子原子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表达

方法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基本

属性

体积小,质量小,都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3)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质子原子的质量。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中子②不带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①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性质。

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自然界中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①、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

氢原子(H)和氢离子(H+)都是氢元素。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元素只分种类,没有大小、数量(个数)的含义。

原子有种类之分,又有大小、质量和数量(个数)的含义。

应用

范围

元素在说明物质宏观组成时应用。

用来描述某类物质或某种物质的组成。

原子是微观粒子,在说明物质微观结构时应用。

联系

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元素的最小物质单位,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

③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氢氦氮氧氟氖氯氩碳硅磷硫

元素符号

HHeNOFNeCACSPS

元素名称

钠镁铝钾钙锰铁铜锌钡银汞金铅

元素符号

NaMgAlKCaMnFeCuZnBaAgHgAuPb

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品种(宏观):

表示一种元素

微粒(微观):

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②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⑤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氧、硅、铝、铁、钙

2、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化合价

一价氯钠钾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单质零价记心间。

(2)化学式的写法(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单质如:

Fe、C、He等

书写②气体单质(双原子分子)用A2表示(A表示某种元素)。

如:

O2、Cl2

化合物:

正价前,负价后,交叉约简,再标数

注意:

1,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原子团有:

硫酸根SO42-、硝酸根NO3-、碳酸根CO32-

铵根NH4+、氢氧根OH-

2,原子团不是化学式,是化学式的组成部分。

(3)质量守恒定律

①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实质:

从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

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4)化学方程式

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熔点,沸点,

物质的性质颜色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等)

化合反应:

多变一。

A+B+C+…→X

分解反应:

一变多。

X→A+B+C+…

(2)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置换反应:

AB+C=CB+A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①化合反应:

A、单质+单质→化合物4P+5O2

2P2O5

B、单质+化合物→化合物C+CO2

2CO

C、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H2O+CO2=H2CO3

D、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NH3+CO2+H2O=NH4HCO3

 

②分解反应:

A、氧化物的分解

2H2O

2H2↑+O2↑

B、酸的分解(含氧酸)

H2CO3=H2O+CO2↑

C、不溶性碱的分解

Cu(OH)2

CuO+H2O

D、某些盐的分解

CaCO3

CaO+CO2↑

③置换反应

A、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

Fe2O3+3H2

2Fe+3H2O

B、金属(H前面)+酸(稀盐酸、稀硫酸)→盐+氢气

Zn+H2SO4=ZnSO4+H2↑

C、金属(一般不选K、Na、Ca)+盐溶液→另一金属+另一种盐

Fe+CuCl2=FeCl2+Cu

D、水与其它单质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④复分解反应

A、碱性氧化物+酸反应→盐+水

CaO+2HCl=CaCl2+H2O

B、碱+酸→盐+水

HCl+NaOH=NaCl+H2O

C、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CuSO4+2NaOH=Na2SO4+Cu(OH)2↓

D、盐+盐→两种新盐

K2SO4+BaCl2=BaSO4↓+2KCl

E、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3)其他反应: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一般情况下,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4、溶液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组成

溶剂:

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均一性:

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基本特征

稳定性:

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分离。

(1)溶液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酸碱性:

指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酸的溶液呈酸性,碱的溶液呈碱性,

但呈酸性的不一定是酸,呈碱性的不一定的碱。

用酸碱指示剂示来检验。

酸碱度: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用PH值表示。

PH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说明酸性越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说明碱性越大)。

(2)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

①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质里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一般规律:

 

专题2身边的化学物质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30种物质,其中有6种混合物,7种单质,13种无机化合物和4种有机化合物。

现将30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

 

1、空气和水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及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4%

0.03%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气(N2)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

(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氧气等物质反应。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又称惰性气体。

用途

保护气

电光源

(3)水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水的污染源:

①业生产中的三废:

废液、废渣、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充分燃烧生成CO2,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b不充分燃烧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蓝色。

②与氧化铜反应: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CuO反应生成Cu和CO2,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C+2CuO=CO2+2Cu

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与Fe2O3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上述类似反应。

2Fe2O3+3C=4Fe+3CO2↑

(3)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可燃性:

2CO+O2

2CO2火焰的颜色:

在空气中淡蓝色,在氧气中蓝色。

还原性:

与CuO等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O+CuO=Cu+CO2。

毒性:

CO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的能力。

用途:

①燃料②冶炼金属

(4)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体CO2俗称干冰。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与灼热的炭反应:

C+CO2

2CO

与水反应:

溶于水的CO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CO3CO2+H2O=H2CO3

(因此,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CO2+H2O)

与碱反应:

CO2+Ca(OH)2=CaCO3↓+H2O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2NaOH=Na2CO3+H2O

3、金属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铁的性质

物理性质:

纯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能够被磁铁吸引,密度为7.86g/cm3,熔点为1535℃。

A、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跟氧气反应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生成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这是钢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C、在纯氧气中点燃或高温能燃烧:

3Fe+2O2=Fe3O4

化学性质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跟某些酸反应:

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现象:

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跟某些盐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现象:

金属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蓝色变浅绿色。

(2)生铁和钢: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3)铁的锈蚀与防护:

①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

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②防止生锈的方法:

a涂油;b刷漆;c镀保护膜。

4、酸碱盐

(1)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的酸及其性质

盐酸

硫酸

 

物理性质

纯净的盐酸是没有颜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工业盐酸常因含有FeCl3略显黄色,常用的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7%-38%

纯净的硫酸是无色、黏稠、油状、不易挥发。

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质量分数为98%

 

特性

易挥发HCl气体,浓盐酸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现象,这是因为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的缘故。

浓硫酸具有四大特性:

吸水性、胀水性、腐蚀性、强氧化性。

 

化学性质

与酸碱指示剂

不能使无色的酞变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

与活泼金属反应

Zn+HCl=ZnCl2+H2↑

Fe+H2SO4=FeSO4+H2↑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Fe2O3+HCl=FeCl3+H2O

CuO+HCl=CuCl2+H2O

CuO+H2SO4=CuSO4+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与碱反应

NaOH+HCl=NaCl+H2O

Ca(OH)2+H2SO4=CaSO4+2H2O

与某些盐反应

AgNO3+HCl=AgCl↓+HNO3

AgCl是一种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Ba(NO3)2+H2SO4=BaSO4↓+2HNO3

是一种不溶于稀H2SO4的白色沉淀

 

用途

(1)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2)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3)制造药物。

(1)用于金属除锈

(2)浓在实验室中做干燥剂

(3)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冶炼金属等

2、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

白色块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水溶液称石灰水。

 

与指示剂作用

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与非金属反应

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Ca(OH)2+SO3=CaSO4↓+H2O

与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NaOH+HNO3=NaNO3+H2O

Ca(OH)2+2HCl=CaCl2+H2O

Ca(OH)2+H2SO4=CaSO4↓+H2O

与某些盐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Na2NO3=CaCO3↓+2NaOH

制备原理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

用途

(1)、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

(1)、建筑上用石灰浆砌砖抹墙

(2)、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3、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

(1)、定义: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表示:

酸+碱→盐+水

举例:

NaOH+HCl→NaCl+H2OCa(OH)2+H2SO4=CaSO4↓+H2O

反应实质:

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生成水。

(2)、应用:

改良土壤;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医药方面的问题。

4、盐:

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盐及其性质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钠

化学式

NaCl

Na2CO3

NaHCO3

CaCO3

俗名

食盐

纯碱、苏打

小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

物性

易溶于水,有咸味

白色粉未,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白色粉未易溶于水

白色粉未,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

 

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

Na2CO3+HCl=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与盐反应

Na2CO3+CaCl2=NaCl+CaCO3

 

 

5、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形式:

AB+CD=AD+BC

条件:

(1)对反应物的要求:

有酸可溶可不溶

无酸都必须可溶

(2)对生成物的要求:

有水生成

有所体生成

有沉淀生成

酸碱盐的通性

1、因为酸在水中电离的阳离子全部是H

,所以不同的酸具有共性,即酸的通性

通性

一般规律举例

与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与金属作用

酸+金属→盐+水

Fe+2HCl=FeCl2+H2↑

跟碱性氧化物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跟碱反应

酸+碱→盐+水

HCl+NaOH=NaCl+H2O

跟盐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

H2SO4+BaCl2=BaSO4↓+2HCl

2、不同的碱具有OH

所以碱有共性,即碱的通性

通性

一般规律

举例

与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篮,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

跟碱性氧化物

碱+碱性氧化物→盐+水

Ca(OH)2+CO2=CaCO3↓+H2O

跟碱反应

酸+碱→盐+水

NaOH+HCl=NaCl+H2O

跟盐反应

碱+盐→新碱+新盐

Ca(OH)2+Na2CO3=CaCO3↓+NaOH

3NaOH+FeCl3=Fe(OH)3↓+3NaCl

3、盐的通性

通性

一般规律

举例

与金属作用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Fe+CuSO4=FeSO4+Cu

跟酸反应

盐+酸→新酸+新盐

CaCO3+HCl=CaCl2+H2O+CO2↑

跟碱反应

盐+碱→新碱+新盐

CuSO4+NaOH=Na2SO4+Cu(OH)2↓

跟盐反应

盐+盐→新盐+新盐

NaCl+AgNO3=AgCl↓+NaNO3

 

专题3化学实验

知识结构梳理

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主要有13种)

智力技能(实验设计、药品选用、仪器选择、观察、描述、分析和概括实验现

象,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

实验能力(动作技能和智力

技能的结合)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常见化学仪器使用说明

仪器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

原因

试管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装置

①直接加热,先均匀加热;②盛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3,试管口不要朝着自己或他人;③使用试管夹夹持,不能手拿试管加热;④加热时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⑤加热后试管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制作的试管架上。

①以免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以免液体喷出伤人;③以免热试管壁烫伤手;④增大受热面积,受热均匀;⑤以免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试管夹

夹持试管

1管夹应从试管的底部向上套入后夹持;②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上部距试管口1/3;③夹持后,手握长柄,不要将拇指放在短柄上。

11止污物落入试管内;②防止烧焦试管夹,便于加热;③防止试管脱落。

玻璃棒

1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固体或液体。

搅拌时不可碰击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洗净。

①防止容器破袭;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酒精灯

加热时常用的热源

①酒精灯内酒精不可超过容积的2/3,当灯内酒精少于1/4时,需添加酒精;②一般用外焰加热;③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严禁在酒精灯燃烧时添加酒精;④使用时灯帽要正放在桌面上;⑤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多时易溢出,太少时易炸裂;②温度较高;③防止酒精溢出着火燃烧;④以防止打破;⑤防止灯内酒精燃烧;⑥防止酒精蒸发,造成浪费,酒精灯不易点燃。

烧杯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较多量涉及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配制溶液;③承接滤液。

①进行反应时,液体用量不超过烧杯容积的2/3;②配制溶液时,要有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③加热烧杯时,烧杯和热源间要垫石棉网;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②以免损坏烧杯;③以免受热不均匀引起破裂。

量筒

用于量取和度量一定体积的液体

1垂直放平稳,使视线和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时,读取液体体积数;②不可量最热液,也不可进行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③选用时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用,不可过大或过小。

2保证读数准确

3防破裂;

③以免增大误差。

铁架台(铁夹、铁圈)

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1定和组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