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628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docx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河南省十套卷

2016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1--10)10套卷(部分有参考答案)

2016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侨胞褒奖含苞待放孢子植物

B.觇视孱弱馋涎欲滴蟾宫折桂

C.创痛怆然满目疮痍灯影幢幢

D.撮合挫败措手不及错落有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攻势凌厉搬门弄斧平步青云喧宾夺主

B.相濡以沫瑕瑜互见栩栩如生一劳永逸

C.各行其是炙手可热花团锦簇殚精竭虑

D.碧波粼粼好事多磨精兵减政满腔怨恨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安事变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B.卢浮宫里那些琳琅满目、价值连城的旷世奇珍,记载着艺术家的成功与荣誉。

C.近年来,中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层出不穷,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D.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近一段时间,文坛上出现了一系列低级、庸俗的文学作品。

一些具有社会道德良知的作家痛下,引发人们的思考。

②.新闻发言人说:

SARS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生活不便和健康威胁,最紧要的任务是加大宣传力度和积极防治。

③.人如果总是于过去辉煌的成绩,不思进取,就很难取得新的成绩。

A.批判现时满足B.批判现实沉湎

C.针砭现时沉湎D.针砭现实满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省出版界积极组织精品图书参展,介绍、展现本省出版界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风貌。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C.随着地壳上升,上覆地层受流水等外引力不断地侵蚀,将地下的硅化木剥露出地表,成为今天最鲜活的记忆。

D.国民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是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

6.下列作家、作品、所处时代(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舒婷---《致橡树》---当代

B.柳永---《雨霖铃》---明代

C.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

D.李白---《将进酒》---唐代

7.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首。

内容上分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B.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将进酒》是其饮酒诗的代表作。

C.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D.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

其散文以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

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等。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以及中岳嵩山。

B.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沙,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色花纹。

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样瑰奇的景色。

C.齐白石先生画的虾,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似与不似之间。

D.不少同志都谈到:

“近年来,在创作上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描写穷乡僻壤、深山老林、混沌之地的古朴之美”(《文艺报》1984年第4期)。

8.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

9.下列各诗词默写错误的一向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10.对下列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朝:

cháo朝廷、朝堂

B.时时而间进间:

jiàn间或、偶然

C.能诽谤于市朝谤:

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D.期年之后期:

jī一周(年)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颗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

11.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心事重重:

端详:

1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3分)

13.小说极力刻画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3分)

14.这段文字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3分)

15.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

(4分)

16.“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颗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2分)

17.本文节选自,作者,原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5分)

三、文言文阅读。

(16分)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8.以上文段节选自课文,作者,之一。

(3分)

19.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叹:

夷:

罕:

名:

20.翻译下列句子。

(9分)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四、作文。

(40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以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

(二)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联袂(mèi) 愤懑(mèn) 引吭(kàng)高歌 博闻强识(zhì)

B.驯(xùn)良 狙(jū)击  六畜(xù)兴旺  余勇可贾(gǔ)

C.箴(zhēn)言 要挟(xié) 泥(nì)古不化 要(yào)买人心

D.剽(piāo)窃 陨(yǔn)灭 流水浅浅(jiān)不骄不馁(ně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礼上往来  自惭形秽  意兴盎然  

B.含辛茹苦  惹是生非  恰如其分

C.循私舞弊  消声匿迹  纷繁芜杂

D.名列前矛  虎视眈眈  莫可名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听到有獐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D.对面挺直站着赵白眼和三个闲人,正在毕恭毕敬地听说话。

4.下列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

B.皇帝每一天没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仗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比喻)

5.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后代史传文学的典范。

B.鲁迅赞扬《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史记》史记反映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

D.《史记》分为十表八书十二世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我国古人早已认识到:

“人性善恶可变”,关键在教育。

B.“哎!

”陈红忽然拍着巴掌说:

“有了,有了!

C.上哪儿找钥匙呀,你?

D.这次试验是否正确?

是值得论证的。

7.下列作品的标题,作者,主要人物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雷雨》——曹禺——鲁侍萍

B.《鸿门宴》——司马迁——刘邦

C.《红楼梦》——曹雪芹——贾宝玉

D.《荷花淀》——沈从文——水生嫂

8.下列对语文知识的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

阐明观点的叫立论,其目的在于证明一个观点的正确。

反驳观点的叫驳论,其目的在于证明一个观点的错误。

B.散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应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C.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他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D.戏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部分,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能体现作家的创造风格。

是否具有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风格是一个作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D.《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是元末明初人,《林黛玉进贾府》选自其中第三回。

10.下面四句中,省略了介词“于”的一句是(  )

A.军中无以为乐B.竖子不足与谋

C.大王来何操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三十年前,我早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封林立,雪原寂寥。

不知是神灵的庇佑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存。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曾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绿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一要吃饭,对不对?

饭要烧熟,对不对?

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

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他有生命。

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车,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

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

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帐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楸、镐头和斧,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在沙丘上。

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

生存中也好些艰辛。

有人说,你本末倒置了。

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

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

红柳的跟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

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

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

他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的如同钢筋混泥土。

一旦燃烧起来,能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的持续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

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

这样,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上,好似一副空髅的恐龙骨架。

这时需请来最有力气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折断,整个红柳丛就轰然倒下了。

连年砍伐,人们先找到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需力气较少。

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下那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慢长,最健硕有力气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科技的法子——用炸药。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的远远地,将长长的药捻点燃。

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深幽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风餐露宿。

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帘,怒向苍穹。

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了,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砂砾。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和处云端?

会想到那些曾被困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地?

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1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红柳的?

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12.结合全文,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红柳的特点。

(4分)

 

13.简析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4分)

(1)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2)“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抓,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14.最有一段中的两个问句具有怎样的作用?

 

15.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章写高原的自然环境,有力的映衬出离太阳最近的红柳的不平凡。

B.文章借红柳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对经历苦难的仁人志士崇高品质的赞美。

C.用炸药这一高科技的法子替代人力砍伐红柳,表现了人类对付自然的聪明才智。

D.倒数第二段,“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这句话与开头第二段末句“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存”相呼应,读来发人深思,令人痛心。

E.整篇文章感情刚烈,作者用激愤的语言愤怒地控诉了人类残暴自然生灵的行为。

16上面文字出自     (作者)《      》,(每空1分,共2分)

17.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3分)

訇然.(   )     遒劲(   )    栖息(   )

三.文言文阅读。

(16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胜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故不再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常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8.此文出自     (朝代)      (作者)的《六国论》,他被誉为“        ”之一。

(3分)

19.词语解释。

(4分)

互丧(      )     独完(      )

与嬴(      )     劫 (      )

20.翻译句子。

(9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真情。

真情包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身深厚父子情,融融师生情,纯真朋友请,亲密兄弟情,互相邻里情,温暖社会请……而这些真情都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事物表达出来,比如钢笔,自行车,书,信,药,饭盒,花儿等等。

请你以“真情在     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6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校对/校正角逐/钩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

B、湖泊/淡泊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

C、宝藏/矿藏呼吁/长吁短叹曾祖/曾经沧海

D、熨帖/熨烫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弛援万户侯急风劲草B、规矩流线形通宵达旦

B、催眠及时雨寸草春辉D签订护身符屈指可数

3、填入下面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须自掩自推,只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___,___,___,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A、自在无碍兴尽而返独来独往B、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

C、独来独往兴尽而返自在无碍D、兴尽而返自在无碍独来独往

4、下列关于作品、作者、国别、人物形象对象不正确的一项为()

A、《胡同文化》-老舍-中国-骆驼祥子

B、《雷雨》-曹禺-中国-周萍

C、《项链》-莫泊桑-法国-佛来思杰夫人

D、《荷花淀》-孙犁-中国-水生嫂

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仆后继(倒下)殒身不恤(体恤)

B、华而不实(华丽)贻笑大方(慷慨,不吝啬)

C、为之一新(全,都)长歌当哭(当做)

D、素不相能(亲善,和睦)不经之谈(经文)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盎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树,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C、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7、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

”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8、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

B、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

“有各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C、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D、“睡不着。

”这句话是在太精彩!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般说来,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B说明文按不同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事物说明文,一类是事理说明文。

C驳论可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主要是驳论据和驳论证。

D小说的三要素是: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用心一也B、风乎舞雩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

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

把她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

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就急的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该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

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

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

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

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

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哗啷啷”地歌唱。

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

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

台儿沟呢?

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

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

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

他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11、选文选自我国_代作家__的《哦!

香雪》。

长篇小说有___,其中_____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4分)

12、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4分)

吸吮()皎洁()搡()胸脯()

13、对下边这段景物描写传递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山西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