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360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综合测试四精确版版+答案详解

第1-8单元综合测试(四)

(时间:

50分钟满分:

7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14Mg---24S---32Cl---35.5K---39

Ca--40Mn---55Fe---56Cu—64Zn--65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32分)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B.火烧赤壁C.铁杵磨成针D.凿壁偷光

2.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上四种粒子分属于三种元素

B.上述粒子中有二个是离子,二个是原子

C.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

D.如果X和Y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则化学式应为Y2X

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

A.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2B.ClC.SO3D.Na

5.“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B.炉火上放盆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进行灯火实验D.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

6.将足量的蜡烛(主要含有C、H、O元素)点燃,放入盛有氮气和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如图一所示,燃烧至熄灭,测得该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不断减小

B.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C.该实验说明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将无法支持燃烧

D.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7.有A、B、C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案,下列方案中最准确可行的是()

A.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快慢

B.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多少

C.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

D.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铝制品可不用涂任何保层来防腐,而铁则需要涂保护层,因为铝比铁稳定

C.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混合物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掉,没有必要回收

9.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

22

10.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4P+5O2

P2O5化合反应B.Cu+2AgCl

CuCl2+2Ag置换反应

C.2Fe+6HCl

2FeCl3+3H2↑置换反应

D.2NaHCO3

Na2CO3+H2O+CO2↑分解反应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是反应物B.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

4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2CO3溶液

KCl

加适量稀盐酸

C

CaO

CaCO3

加水,过滤

D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石灰水溶液,过滤

13.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有一些同学爱吃的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酰胺由10个原子构成B.丙烯酰胺分子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C.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D.丙烯酰胺由C、H、O、N四个元素组成。

1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四个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因为生成物中有气体,但可以用铁丝代替,因为生成物是固体

15.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

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加热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a和b,a是氯酸钾固体,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6.经测定,由甲酸(HCOOH)、乙醛(CH3CHO)和丙酮(CH3C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X%B.1﹣2X%C.1﹣7X%D.2X%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5分)

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②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_;③三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

④五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⑤在符号“

”中H正上方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研究其性质十分必要.

(1)人们对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填序号)有关.

A.金属的活动性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导热性

(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对金属镁和铁性质的对比研究.

①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图1所示实验.试管内的镁和铁表面均被打磨,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向两支试管中同时加入相同的稀盐酸.通过观察到现象,可判断出两种金属活动性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到反应在相同时间内,两支长颈漏斗的液面高度不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取等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将镁放入稀硫酸中,铁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小于镁的质量B.充分反应后,镁、铁一定都有剩余

C.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都有所增加D.充分反应后,稀硫酸和稀盐酸一定都没有剩余.

19、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

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可用C装置收集CO2气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甲烷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水,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氧气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D.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氢气从b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4)实验室可用CO气体还原Fe3O4模拟工业炼铁。

若冶炼50g含杂质4%的生铁,需要含Fe3O492.8%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

20.

 

如上图所示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连线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反应,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略去。

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是常见的固体非金属单质,B、C组成元素相同,C是一种有毒的气体,D是常见的金属剧烈燃烧生成E,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转化成F,E是黑色固体,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的化学式。

(2)分别写出②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净水器就是利用A来达到净水的目的这里是利用A的________性。

三、实验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共7分)

21、为探究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

溶液温度;乙同学:

酸的浓度。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将稀盐酸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对比实验。

 

(实验验证)写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下表是同学进行的探究记录,请完善表格。

实验目的

对照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温度对于反

应速率的影响

①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应

速率越快

___________

③和④

实验③产生气泡速率比实验④快

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6分)

22.为了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向盛有30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各题(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A点所示的烧杯内固体成分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2)B点所示的烧杯内硫酸锌的质量(写出计算步骤)_________.

(3)假黄金样品中铜的质量百分数为__________.

 

第1-8单元综合测试(四)

(时间:

50分钟满分:

7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14Mg---24S---32Cl---35.5K---39

Ca--40Mn---55Fe---56Cu—64Zn--65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32分)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B.火烧赤壁C.铁杵磨成针D.凿壁偷光

【答案】B

【详解】A、司马光砸缸,物质本身没变,只是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火烧赤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铁杵磨成针,物质本身没变,只是铁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凿壁偷光,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

2.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上四种粒子分属于三种元素

B.上述粒子中有二个是离子,二个是原子

C.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

D.如果X和Y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则化学式应为Y2X

【答案】D

【详解】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粒子,以上4种微粒中微粒的质子数分别是8、11、10,属于三种元素,故A正确;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X、Y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是离子;M、N微粒核内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是原子.所以有2种离子,两种原子,故B正确;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则核外电子数是11,与质子数相等,属于原子,故C正确;X是8号元素氧元素,该微粒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的阴离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Y是11号元素钠元素,该微粒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的阳离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依据化合物书写时通常是正价前、负价后,所以X和Y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则化学式为Y2X,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知识,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掌握元素的概念等是解题的关键.

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

A.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A

【详解】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故A正确;B、用燃着的木条遇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会熄灭,无法区别,故B错误;C、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均不溶于水,故C错误;D、铜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故D错误。

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2B.ClC.SO3D.Na

【答案】D

【详解】A、O2不能表示元素和1个原子,故错误;B、Cl可以表示元素和1个原子,但是不能表示物质,故错误;C、SO3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和1个原子,故错误;D、Na是金属元素,可以表示钠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1个钠原子,和钠元素,故正确。

故选D。

5.“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B.炉火上放盆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进行灯火实验D.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

【答案】C

【详解】A.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不含铅;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浓度过大会造成窒息死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可以与酸溶液反应,但不能与食盐水这样的盐溶液反应,所以使用食盐水不能除去铁锈,反而食盐水等盐溶液能加快铁的锈蚀。

6.将足量的蜡烛(主要含有C、H、O元素)点燃,放入盛有氮气和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如图一所示,燃烧至熄灭,测得该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不断减小

B.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C.该实验说明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将无法支持燃烧

D.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C

【解析】A、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错误;B、由图可知,集气瓶中还有未反应完的氧气,错误;C、由图可知,当蜡烛熄灭时,还剩余一定量的氧气,正确;D、该实验中产物有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错误。

故选C。

7.有A、B、C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案,下列方案中最准确可行的是()

A.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快慢

B.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多少

C.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

D.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

【答案】D

【详解】A、如果有两种金属都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氢元素的后面,通过观察气泡不能判断活动性强弱,错误;B、解释同上,错误;C、不活泼的金属加热时都无明显现象,错误;D、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铝制品可不用涂任何保层来防腐,而铁则需要涂保护层,因为铝比铁稳定

C.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混合物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掉,没有必要回收

【答案】C

【解析】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错误;B、铝表面的氧化铝为致密的氧化物,可阻止金属进一步被腐蚀,错误;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属混合物,C正确;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保护金属资源,错误。

故选C。

【点睛】金属铁的锈蚀条件,即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防止铁制品生锈(即铁锈蚀的防护)的常用措施主要有如下:

1.用完铁制品后及时擦洗干净,置于干燥的环境,保持其表面的洁净、干燥;2.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例如,机械零件等表面涂油,家用电器、自行车车架、钢窗等表面刷漆等;3.在铁制品表面进行烤蓝、煮黑等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薄膜).例如,锯条、链条等;4.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例如,自行车车把、钢圈以及门把手和水龙头等表面上,经常镀锌、锡或铬等;5.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将其制成不锈钢等合金。

9.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

22

【答案】C

【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判断该反应为:

2CO+2NO=2CO2+N2,通过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生成单质为N2,故A正确;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故B正确;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故C错误。

两者的质量比为:

14×2∶2×(12+16×2)=7∶22。

10.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4P+5O2

P2O5化合反应B.Cu+2AgCl

CuCl2+2Ag置换反应

C.2Fe+6HCl

2FeCl3+3H2↑置换反应

D.2NaHCO3

Na2CO3+H2O+CO2↑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A中的方程式没有配平,B中的氯化银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沉淀,二者不会反应,C中的反应产生的应该是FeCl2不是FeCl3,故选D.

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乙是反应物B.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

4

【答案】A

【解析】A.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错误;B、由分析可知,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正确;C.由分析可知,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正确;D.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

20=1:

4.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2CO3溶液

KCl

加适量稀盐酸

C

CaO

CaCO3

加水,过滤

D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石灰水溶液,过滤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稀盐酸能与过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B、K2CO3溶液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D、Na2CO3能与适量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点睛】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有一些同学爱吃的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酰胺由10个原子构成B.丙烯酰胺分子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C.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D.丙烯酰胺由C、H、O、N四个元素组成。

【答案】C

【详解】A、丙烯酰胺的分子式为C3H5ON,故一个丙烯酰胺分子共含有3+5+1+1=10个原子,而不是丙烯酰胺这种物质,错误;B、丙烯酰胺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错误;C、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5×1+1×16+1×14=71;正确。

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丙烯酰胺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1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四个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因为生成物中有气体,但可以用铁丝代替,因为生成物是固体

【答案】A

【详解】A、臭氧和氧气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错误;C、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故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

15.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加热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a和b,a是氯酸钾固体,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由于氧气的产生,质量不断减小,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故不正确;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为1

2,而不是图中质量比。

故不正确;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仅改变反应速率,故不正确;D.a中氯酸钾比b中氯酸钾多,所以产生氧气是a比b多,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b的反应速率比a快,故正确。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6.经测定,由甲酸(HCOOH)、乙醛(CH3CHO)和丙酮(CH3C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X%B.1﹣2X%C.1﹣7X%D.2X%

【答案】C

【解析】由甲酸(HCOOH)、乙醛(CH3CHO)和丙酮(CH3COC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