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255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

《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docx

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

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诗海徜佯”。

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

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

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

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

“思想风采”。

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

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

“少年生活”。

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单元:

“求知与读书”。

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议论文单元,要重视。

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阅读文章,形成具有个性的、自己的认识;注意读写结合,充分利用阅读的资源,指导学生的写作。

  

第五单元:

古代白话小说。

应注意人物性格、情节。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一般通过丰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了中国小说的特点。

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要实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颇,不要以现成的框架,求全责备;注意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

  

第六单元:

史传。

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紧密结合历史,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讨论、评论、写报告等形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实践;辩证地认识古代社会和人物,认识历史的发展,不搞教条主义;注重文言文的教学,积累词语,理解句式,重视诵读。

  

课外古诗词背诵:

共有10首,穿插在每周早读时间完成。

  

名著导读:

学期初即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学期末进行交流。

  

附录:

《怎样读诗》《谈谈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

(1)、(4)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从八年级期末检测成绩来看,

(1)班成绩略好于(4)班,但(4)班优秀率偏高一些。

两年来语文素养有所形成,听说读写能力有一定提高,但书写太差,缺少答题技巧,知识面也不够开阔,积累量还差强人意,本学期即将面对中考,所以以上问题迫待解决。

四班主要原因是男生偏多,偏科现象较严重,全班最低分仅37分。

从开学初几天语文课堂上的观察以及平时谈话、调查了解到:

本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良好的语文习惯(课外阅读、利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尚未养成,而且只有五至八个同学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较强,其他学生在课堂上属于“沉默的一族”,有几个学生作文文理不通,错别字到处俯拾即是,病句随处可见,甚至比不上语文好一点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而且我尝试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时,老是几个成绩好的女同学在充当主力军。

(1)班学生较为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效果较理想,但总是考不出成绩。

部分学生学习较为死板懒于思考,所以成绩平平。

 

四、教学目标: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10篇。

    

11、阅读三至四部名著。

本册要求阅读《水浒》、《傅雷家书》及培根随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补充。

  

(二)、写作  

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2、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10次,其他练笔等不少于5000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4、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先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

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六、培优辅差措施

  

 

七、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全期共20教学周,每周5课时。

  

周次  

具体安排(括号内为课时每课课时安排)  

1——3  

(15课时)  

课文:

《沁园春·雪》(2课时)    《雨说》

(2)  

《星星变奏曲》

(1)        《外国诗两首》

(2)  

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2)   写作及讲评:

3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及检测:

2     名著导读:

1  

4——5  

(10课时)  

课文:

《敬业与乐业》

(2)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  《傅雷家书两则》

(2)    《致女儿的信》

(1)  

综合性学习:

微笑着面对生活

(1)写作及讲评:

2  

6  

国庆长假  

7——9  

(15课时)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2  

课文:

《故乡》(3)《孤独之旅》

(1)《我的叔叔于勒》(3)           《心声》

(1) 综合性学习:

青春随想:

1      

写作及讲评:

2     复习:

2  

10——12  

(15课时)  

阶段测试:

2   试卷讲解:

2  

课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短文两篇》

(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  

综合性学习:

好读书,读好书:

1     写作及讲评:

2  

13——15  

(15课时)  

课文:

《智取生辰纲》(3)《杨修之死》

(2)《范进中举》(3)      

《香菱学诗》

(1)  综合性学习: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2     

写作及讲评:

3   名著阅读初步交流:

1  

16——18  

(15课时)  

课文:

《陈涉世家》

(2)《唐睢不辱使命》

(2)《隆中对》

(2)       《出师表》

(2)  《词五首》

(2)  

综合性学习: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1    写作及讲评:

2    

单元综合复习:

2  

19——20  

(10课时)  

课内外诗词背诵活动:

1   名著阅读实践活动交流:

2  

 

1、沁园春·雪

课型:

精读课课时:

2课时授课时间:

2015年9月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欣赏并背诵这首词;感受词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2、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

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活动式

学法:

1、朗读法:

"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

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

2、勾画圈点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诗人毛泽东》)

  (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导入新课的要求,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自我需求活动)

这节课,我的导入设计是:

多媒体播放邓丽君《独上西楼》,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从而了解词这种文学体裁。

 

1、了解一些有关词的知识(看大屏幕,请一名学生朗读)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毛泽东:

(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3、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公开发表在1945年,看这两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看大屏幕,请一名学生朗读)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这首词的公开问世,曾在重庆的文坛和政坛引起极大的反响。

(二)明确任务,目标引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上课伊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这节课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2、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特色

过渡:

这首词到底有怎样的气势和魅力呢?

我们来听听艺术家声情并茂的朗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范读(学生看视频,注意模仿)

请同学们朗读时,注意思考:

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

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

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2、下面我们来学习朗诵这首词:

看要求,先试读,自由读,然后分别请同学单个读、齐读朗读要求: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注意停顿、速度、节奏

 ①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②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③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④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词赏析

1、齐读词的上阕,思考:

北国风光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略。

提到环境肃穆、雪景优美即可)

3、毛泽东登高远眺,透过皑皑白雪视通万里,他具体望到了哪些雄伟的景物?

多媒体展现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画面,教师明确毛泽东选取长城、黄河、山脉、高原反映北国风貌,而这些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4、学生齐读具体描写这些景观的诗句,分小组讨论:

哪些字用的很传神、富有表现力?

讨论后小组选派代表回答,教师作点评。

如:

“望”:

似乎让我们看到一位充满豪兴的诗人的身影。

“内外”、“上下”:

地域广阔。

“惟余”:

强化白茫茫的景色,气象雄浑。

“顿失”:

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莽莽”、“滔滔”:

叠音,音响浑厚。

“舞”、“驰”:

化山脉、高原这些静物为动态,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作者精神振奋,连大自然也生机勃勃了。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引导归纳:

作者勾画了一幅到处是天寒地冻但又并非死气沉沉而充满生气的画面。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实写吗?

请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这幅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画面。

师生归纳:

毛泽东主席给我们展现了这幅壮丽雄奇的北国雪景图,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喜悦,豪迈,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6、学生齐读上阕,要读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五、教师小结

词的上阕,描写了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的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板书设计:

上阕总写:

北国冰封雪飘(总写)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静)

望: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静)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动)

想象:

红妆素裹(虚写)

七、作业布置:

1、解释:

惟余莽莽妖娆风骚折腰红妆素裹

一代天骄风流人物

2、用以上词语写一段有关雪景的片段。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本诗。

二、检查作文片段,欣赏不同雪景的场景。

三、提出问题:

本诗写景除了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四、赏析下阕。

1、学生个人朗读下阕,提问:

下阕的一二句在整首词的结构起什么作用?

“竞折腰”什么意思?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竞折腰”表明无数英雄对大好河山的崇敬之情,雄伟多娇的江山也引得一代代英雄为之不断奋斗。

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论

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品味含义

 明确:

“惜”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齐读毛泽东评价这些“英雄”的词句,注意语气要连贯,读出惋惜之情。

4、讨论:

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5、齐读词的下阕(教师提醒:

读末句时,“俱往矣”应一带而过,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读出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

小结: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们,也可以成为时代的风流人物,也应争做时代的风流人物。

五、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雪的赞歌,也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是一首历史人物的诗品,也是一首革命英雄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高歌。

上阕写景,句句洋溢着热爱山河的豪情;下阕抒情议论,句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抱负。

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强烈的感人效果。

六、全班有感情的齐读全词。

七、板书设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

略输稍逊只识(谈古)

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当代英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论今)

八、作业设计

搜集毛泽东的诗词,体会诗人豪放的词风,感受人物形象。

九、教学反思:

 

2、《雨 说》教案

课型:

精读课课时:

2课时授课时间:

2015年9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禁锢、喑哑、留滞、喧嚷、洗礼、温声细语”等词语,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诗中“雨”的象征意味。

2.把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学生对人生

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和体验自然,丰富心灵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情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联想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地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

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

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雨

朗读课文三遍:

第一遍:

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注意下列字词: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哑(yīnyǎ) 襁褓(qiǎngbǎo)

禁锢:

束缚,强力限制。

留滞:

停留,不流通。

喑哑: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第二遍:

自由读课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第1节,探访四月的大敌。

第2节,雨轻轻的来了,满怀爱心。

第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第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第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第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第七、八节,教孩子们勇敢的笑。

第九节,交代最终的归宿。

第三遍:

配乐朗读,读出情感。

播放舒伯特的《小夜曲》,请学生伴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

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如“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等。

1.理出诗作结构,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1)第一部分:

(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2)第二部分:

(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3)第三部分:

(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4)第四部分:

(九节)雨的祝福。

三、美读体味

2.找出诗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小节,从中你认为这是什么样的雨?

以我最喜欢文中的句,从中我感受到这是雨。

四、课堂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

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阅读副标题,说说这和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联系时代背景讲解诗歌寓意:

联系诗歌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以及诗中“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提示学生思考为儿童而歌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

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二、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