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246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

《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 解说词.docx

纪录片黄帝内经第43集解说词

纪录片【黄帝内经】:

第43集解说词

第四十三集  仁者寿(下)

【提要】道德与生命密切相关。

双桥老太太,治病救人九十年。

四川绵竹的青山绿水,记下了一位老中医的名字。

(江苏淮阴楚州区河下老街)

这里是清代大医学家吴鞠通的故乡。

“老师傅您好,您知道我们淮阴,在清代的时候有一位老中医叫吴鞠通,您知道他这个人吗?

“我听讲过,听讲过。

“那边有他的像是吗?

“哎,哎,在那块呢。

“在什么地方?

我听不明白。

“在淮安北门。

“北门,你们不知道他的故事?

家乡人,有的还能记起吴医生的名字。

吴瑭,字鞠通,少年时代苦攻儒家经典,走一条中国古代学子最为熟悉的道路:

科举入仕,治国平天下。

不料,他19岁那年父亲病故。

年轻的吴鞠通悲痛欲绝,言,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

父亲病故,改变了吴鞠通的一生。

他毅然抛弃科举升官之路,广购医书,如《伤寒论·序》所说,“外逐荣辱,内忘身命,呕心沥血,攻读医书”。

可以想见,当一个人的精神达到这样的一种层次的时候,可以释放出怎样的精神力量,可以发出何等的喤喤之声。

吴鞠通潜心研究诸医家著作十余年,但未敢轻治一人,可见其高度的责任心。

公元1793,京城发生大瘟疫,吴鞠通的友人强行拉他前去救治。

这个时候,大多数患者都因为庸医误治而到奄奄一息的晚期阶段。

吴鞠通大力施救,救活患者数十人。

他叹道,“生民何辜,不死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

从此,他博采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

前后用六年时间,写成不朽之著《温病条辨》,在下一次瘟疫到来之前付梓流行于世。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便明确指出了中医的目的,这就是“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

中医的这个目的,决定了行医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医德”。

因为医生的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所以《黄帝内经》用了大量篇幅来论述医德问题,其重视程度不亚于对医理的阐发。

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后世中医在注重医术修养的同时十分注重医德的修养。

故医界的长寿者大有人在,我们这里有一份不完全的中国历代医界长寿者的名单,如下:

(字幕:

许胤宗,91岁

甄 权,103岁。

著有《明堂人形图》、《针经钞》等

杨上善,96岁。

注释《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孙思邈,141岁。

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

孟 诜,93岁。

著有《补养方》

韦 讯,98岁

宇陀·宁玛,125岁。

著有《四部医典》

王 冰,96岁。

注释《内经》等

成无已,91岁。

著有《伤寒明理论》等

刘完素,91岁。

著有《黄帝内经宣明论方》等

张元素,104岁。

著有《医学启源》等

龚廷贤,98岁。

著有《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

孙一奎,98岁。

著有《赤水立珠全集》等

杨济时,99岁。

著有《针灸大成》

吴有性,101岁。

著有《瘟疫论》等

薛 雪,90岁。

著有《温热条辨》等

(北京朝阳区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

“你怎么了?

腰不好吗?

“我不是。

我就是那天罗大夫给我看了,知道,是颈椎。

“你坐这儿。

病人背对着罗大夫坐下。

罗有名大夫给病人的颈部进行推拿。

这是一位闻名全国的的老人。

名叫罗有明,人称“双桥老太太”。

“老奶奶给你推了以后,你感觉怎么样?

”我们问一位女患者。

女患者答:

“感觉还可以。

我们追问道:

“原来是怎么回事?

患者回答:

“原来可能是胸椎有些错位,关节有点错位。

“哦——。

”我们接着问,“刚才老奶奶给你掰了以后感觉好些了吗?

女患者说:

“哎,感觉好些了。

“你这手怎么了?

”我们又问另一位患者。

患者说:

“挺长时间了。

追问道:

“当时怎么扭着啦?

患者说:

“戳了。

我也不知道。

就是戳了,摁着摔地下了。

“噢,摔了一下。

“就是这块,这有一个大疙瘩。

“真是,这都出来了。

骨头出来了。

”罗大夫指着患者的手腕处,问病人,“疼吧?

患者答:

“不疼。

“你别跟着我。

”说着,罗大夫便给患者治疗起来。

见罗大夫给病人推拿了一会儿,问病人:

“现在感觉怎么样?

患者说:

“现在好多了。

“刚才是这痛,是吧?

“刚才这一个大包,现在没了。

“大妈,谢谢您。

又一个声音说:

“这孩子叫有点痛。

就照了一个片子,说有点骨折。

摔了,自己磕的。

“有多长时间了?

“昨天晚上。

“噢,昨天晚上啊。

“他这个是怎么了?

“错位了。

“也是错位了。

“都错开了。

“噢,错开了。

现在给他掰回去了。

“没有,现在摸摸。

“哎。

这是怎么回事呢?

“噢,现在给他弄回去了。

由于老人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所以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

以至老人每天要为一百到四百个病人治疗,甚至通宵达旦,不能休息。

“外踝出来了。

“这里疼得很,是吧?

“对,就是这。

“叫他说。

“他肿得很大。

这边疼吧?

“是上午10点多钟?

“夜里,晚上10点多钟。

”病人家属说,“从海淀区赶过来的。

原来他十几岁的时候骨折过一回,就是来这治好的,所以今天又来了。

“奶奶已经给你接好了。

“让他打一针就行了。

“现在已经给你接好了。

北京朝阳区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院长,罗有明大夫告诉我们:

“我五十年没有歇过礼拜了,我每天不看病,我干嘛去。

睡觉都睡不了,累的可不轻。

类的手指头都累弯了,手累弯了。

罗大夫的一位助手拉起老人的手,说:

“主要是给人家掰的。

“您多大岁数了?

“我九十九了。

“您这干几年了?

“真是。

“我当了90年大夫了。

“这个手也是,主要是拿这个手这样推。

“天天捏,天天捏。

我是祖传的。

“传到您,这是第几代了?

老人告诉我们:

“我是第五代,儿子是第六代,孙子是七代,重孙子八代人了。

“哦,八代人了。

“重孙子还在上着大学呢,也是学医的。

”老人说,“那年(解放前)河南省二月二发大水,把老百姓都冲跑了,有本事的浮水出来了,没有本事的就淹死了。

我出来了。

“就从河南一直到北京来了?

“噢,就没回去,房子都没有。

“就一直在北京呆着。

“也不再这。

这个医院是邓小平开的。

老人说,她行医已经90年,那么她有多大岁数,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就像她无法统计这一辈子到底看了多少病人。

(按:

该片前面已有打出的老人自述的“我九十九了”的岁数的字幕。

这里又说记不清自己的岁数,这明显的前后矛盾,不能不说是本集编导的一大疏忽。

九十九岁,行医90年。

九岁的孩子就开始行医,不免让人难以置信。

——老苏州1941)

老人说:

“空军、海军、李大夫,也是我教的。

说到(罗有明老大夫究竟)带了多少徒弟,教了多少学生,对老人又是一件无法统计的事。

老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并掌握她独特的医疗技术。

用老人的话来说,就是“叫他为人民服务去”。

“老奶奶还有没有治过什么大的骨折?

罗大夫说:

“大骨折,什么都有。

那飞机上掉下来的,火车上摔下来的,从汽车上摔下来的,都有看的。

一个身上,一个小孩,他妈就一个(小孩)。

东北的,辽宁省的,汽车不正开着吗。

她这小孩,他淘气,抓着就上,那个车子开得快,一下子就把他摔下来了,胳膊、腿都摔折了,我给他治好了。

他妈说的,你要是给治好了,娶了儿媳妇,我给你送糖来,她真送来了。

我们小孩的爷爷是干革命的,是毛主席的兵,我是他的大夫。

“那是哪一年的事,还记得吗?

“那时没解放,以后解放了北京,就在双桥住着,那部队保护电台,给老百姓看病不要钱,人家开大会把我留在双桥的。

在哪儿不是工作,反正我闲不了,在什么地方也是为人民年服务,当了九十多年大夫了,也没过过生日,也不知道多大岁数了。

长这么大没过过生日,就知道过一年长一岁,反正九十多了。

”(按:

老人的年岁问题,在此再次出现了编导的疏忽。

——老苏州1941)

“奶奶,这个医院是以您的名字命名的。

“没给你说吗?

邓小平给我起的。

邓小平给的钱,开的医院。

他就叫给罗有明开的医院,叫我的名字开医院。

由于病人太多,老人只得长期居住在医院里。

医院的一角有一所矮小的平房,这就是老人的家。

“这是五台山的老和尚给我拜寿来了,给我拿来的。

”老人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说,“这是在北京广济寺去世的一位老和尚给挂的。

我要累得慌就坐这块。

拿掉帽子看,一头白头发。

“真是呀。

“这刚黑。

“刚黑啊?

哦,原来是白的又变黑了。

“这不是又变黑了吗?

“对。

“这老皮你看看都褪了,一块一块的老皮都掉了。

“对,对,真是返老还童。

你看这头发由黑变白了,里面又变黑了。

“奶奶平时要听收音机吗?

“我爱听这个。

“每天都听。

“现在就听。

黑夜里睡不着觉了就听,听完了睡觉。

清晨起来四点、五点,我就开开听听。

我也没有文化,我不听听这个,这个政治理论我一点不知道。

我怎么前进?

我就向这里头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啊。

“对。

“奶奶您那儿那么多拐杖?

“都是人家给我买的。

说我老了,100岁了,买拐仗。

我又不要拄拐杖,买一个买一个,都存在那儿了。

“您这个床也挺硬的。

“这底下垫了皮子。

“哦,垫了皮子呵。

(那晚上)睡觉的时候铺上个褥子。

“铺上褥子,盖上被子。

走进老人的家,我们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位赫赫有名的医生,一位骨科医院的院长,一位不知给多少病人解除了痛苦的老人,竟安然居住在这样简陋的一间房子里!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这就是我的家。

“这就是奶奶的家。

“我和病号在一块,我和儿子在一块,一家子人都不能在一块。

都是大夫,你是大夫,你是救命的。

你在家呆着,你还能当大夫么!

从老人的慈祥的目光里,我们似乎读懂了“仁者寿”的真正内涵。

老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对病人体贴入微,一心一意,即老人善良的心灵和崇高的道德意识,不正好构成了一个大大的“仁”字吗。

在四川绵竹县的青山绿水之间,长眠着一位老人。

(四川绵竹市天池乡)这位老人,曾经在人世间走过了116个春秋,治病救人长达一个世纪。

是除孙思邈之后,到目前为止寿命最长的一位中医,他叫罗明山。

(罗明山遗像)

(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卫生院)

“罗明山是你爷爷,是吗?

四川绵竹是汉旺镇卫生院中药房,罗家全点头道:

“是。

老家在东江。

学医在三开。

“那他也是跟师父学的?

“对,跟师父学的。

”罗家全点头道,“就是在116岁那年还在给人看病,只是身体不太好。

我们吃惊地问:

“他在116岁的时候还在给别人看病?

”罗家全点头。

“罗明山老先生给你看过病吧?

”我们问汉旺镇四村五组的村民邓迁发。

他答道:

“看过。

“他给你看的是什么病?

“他等于说是什么都可以医。

医疮,感冒病,其他一些妇科病都有一些效果。

“他给你看的是什么病呀?

“我原来的时候生过疮,他给我看过。

然后我在他那儿看过感冒。

“噢,感冒。

“哎。

罗家全说:

“这一带的老百姓都知道他。

“都知道他。

“对,别人有病他就给人家看病。

都爱找他看,有钱没钱都找他。

“噢,有钱没钱都可以,阿是?

这么多年治好了多少病人呀?

“这个就没法统计。

“大概吧。

就你知道的。

“据我知道至少有上千例。

(采访四川绵竹市天池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卢华玉)

卢华玉回忆着说:

“生我们那个二娃。

我看看是六月初几生的,六月初七生的,生了过后,满四十天以后,我们老邓就去接我回来,那会我还要上班吗,我就说我把我们女娃的衣服洗了吧,我就到安顺桥,我的老家在成都,到安顺桥的河里就把她的衣服给洗了,洗完了我就回来了。

当天洗完了衣服,到了晚上正要铺被子,就有点流鼻血,流鼻血以后,我想就把它揩了就行了嘛。

哪知后来就止不住,就到医院去看,我就说吃的药,打的针都是止血的,但是止不了我的血,越流越严重。

于是我就跟老公说,怎么办呢?

四川绵竹市天池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卢华玉的丈夫,邓文接着说:

“那会我也吓到了。

我在想这要出了事,还有一个四十天的娃娃怎么办?

卢华玉:

“他们就跟我说是不是去找罗老师。

他那么大的岁数,经验比较丰富些,当时回来的第二天,第三天,那个鼻血好像给它堵紧了,眼窝里都有点充血。

我就想不知道是怎么搞的,我就上去,第二天我就开了小货车上去,上去你爸,你爷爷家。

噢,你爷爷正在那个什么,那个时候正好是文化大革命,不准他看病,那怎么办。

我就说罗老师,你就给我想一个办法吧。

他就说我药都没有了,我拿什么给你看病呢?

!

我说凭你的经验,你有那么几十年的经验,你就给我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这个流鼻血,止不住,越止越严重,你看地下流一滩。

我说你对这个中草药有一定的经验,你就给我想个办法,就现在在这山上找吗。

他最后就说,好吧。

我就缠着他,缠得他没办法,我就跟他说,你给我看吗。

最后他给我看了以后,他说你这个是生了娃儿以后,好像是刚刚来月经,中医就是说刚刚满四十天来月经,你就去洗冷水,站在河里边,他就说你这个情况就像是河流要畅通呢结果被堵上了,它就从其它的地方突破了,就洪水泛滥了,意思就是说从其它出口出来。

中医就叫倒经。

西医就没有这个言词。

我心里想他怎么知道我生了娃儿几十天,我又没跟他说过有娃儿。

他给我看了看,摸了摸脉就说,你这个有点麻烦,他回去找,从你老家找了这么长一段药,大概有指头这么粗,拿回去磨醋,他说你在哪个醋罐里头,你把它磨磨,磨了以后,连醋连这个吃。

结果你爷爷不放心,第二天还是第三天,赶到这边来。

我当时吃了他的药以后,回来我就摸醋,吃了药磨醋,第二天鼻血就渐渐止住了。

“他就是给了要给你以后,他还不放心,从老家赶到这里来看你?

“对,对。

就赶到这里来看我。

(那个时候)他说他有一百零几岁。

“文化大革命他一百零几岁?

“103。

“100多岁的老人,还从山上特意赶下来啊?

“他下了药以后心里不放心。

他还过来看你。

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独自一人步行50多里山路,为了看望他的一位病人。

崎岖的山路,留下了一行长长的苍老的脚印,也留下了一位中医的灵魂,除此之外,老人什么也没有留下。

既无名誉,又无财产。

他曾居住过的房子,也成为了废墟,荒草之中小小的墓碑,是他一生清贫的象征,它所走过的116个春秋,没有掌声,没有喝彩,除了病人痊愈后的笑脸外,似乎只有默默无闻。

另外,还有这幅善良而又沉默的黑白照片。

但是,山路沉默,山林沉默,山峰沉默,天地沉默,沉默的群山目睹了大医精诚的全部意义,并且永远为此作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