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160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

《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的乐趣 文档.docx

读书的乐趣文档

风之舞

□窦坤

你是在这里旋舞了亿万年的魔仙,掠过山川、横扫戈壁、卷起沙尘,用干渴的衣袖拂弄地表的一切,和着春夏秋冬的节拍演绎着生生不息的岁月轮回。

春来你急匆匆地飞掠,沙尘漫空、云飞如絮,在你粗野的呵斥声里,小草瑟瑟地探出头来,树木偷偷地孕出花蕾,冬蛰的生物顶着你夹裹寒气的脚步观望着一切。

刚开始你坚硬如冰的心狂野无比,甚至你深受寒冬的教唆,你想摧毁一切。

可是春的舞步逐步化解你凌厉的攻势,春以柔软的抚弄温暖着你历经寒冬的心,你渐渐收起寒霜如冰的颜面,慢慢放缓你凌空的阔步,甚至于你垂怜含苞欲放的花蕾,似乎你掏出久已封存的琵琶,以飞天之舞的浪漫弹奏起和春的乐曲,天地万物聆听你春开的心扉之音,一切涌动如潮!

就这样,你让沙尘回归大地、远山不再迷茫,你让寒霜躲进冬的幔帐、万物不再肃杀,你招手呼来欢跃的雀鸟、蓝天下鸽哨的回音久久萦绕,你素手轻轻拂开各色花的艳丽、满园的春色装点着大地的秀丽……

闲步万千山水,你懒散倦怠、醉眼蒙眬,刚刚舔涤晨光的清新,又匆匆侍弄黄昏的喧嚣,倾酒欢歌,你的脚步越来越慢,太多的艳丽让你迷离,慢慢地你感觉春的柔弱已远去,越来越多的青涩已越来越结实,你发现你已纠缠于田园的茂密和田野的茂盛——夏已来临。

夏的热烈让你更加陶醉,只有夜晚的清凉,才能使你有机会观赏皎洁的月光,才会有机会和星星漫步于大地之上。

有时你屏住呼吸,看柳条如丝垂挂岸堤,杨树的叶子上莫名的虫子振翅欲飞,杏子微熟的黄红润泽引得蝴蝶翻飞痴迷,泉水涓流如止静漫渠草,而蝌蚪的蜿游惹得蜻蜓点水滑过,细细地荡漾映出远山的静谧……你不禁欣喜而动,在太阳烈烈的炙烤下,倾听每一粒麦穗吸浆的甜畅、轻手拍打麦粒饱满的肚皮,你俯看萝卜缨子下疯长的萝卜和每一颗招摇的白菜,你滑过藤间瓜的绿亮,又飘上田间的树梢,和乱飞的麻雀儿嬉闹起来,树下歇息的农夫感受你热而清凉的环绕,仰面惬意地赏看蓝天白云的恬淡。

只有在夜晚,在劳困歇息时,你才能溜出夏的怀抱,踱步散心于人间的繁华,轻轻吻过小孩的嫩脸,悄悄拂起婆婆的银丝,在夜市的灯火阑珊处,你掀开热腾腾的汤锅,和着烧烤的野香,把夏夜的热烈和躁动裹传到城市的整个街道……

在日夜不停的角色转换里,你累了,你伸手摘下一颗苹果,仔细端详,苹果的红晕让你的目光迷离,再摘下一颗枣子,清香的枣蜜依旧浓烈,枣的深红让你陶醉,你大声地呼唤夏,请她来品尝新鲜的果实,而夏却毫无踪影,“别喊了!

早走了!

她哭过的泪给了我一场缠绵的雨……”秋带着自己的风韵款款而至,嗔怒而优雅地挽起你跌落的心,为你盛来新酿的美酒,带你泛舟于果香飘荡的江河湖海。

半酣半醉之间,你水袖狂舞,拂尘疾扫,直把山黛绿野里的鲜活生命摧残老去,叶落了,潇潇洒下一路的凌乱,大雁排空,声声啾叫如箭翎沉重的寒音,在天高云淡处破空而至,扰得云开云合,阴晴无常,好在秋在田园的埂上收拢了无数鲜熟美味的果实,你尚可徜徉于收获的喜悦里,品味春华秋实。

但你久历春夏的温情炽烈,秋的老成持重让你羁绊难行,果实的芬芳诱人又让你时时怀念花的艳丽和凋零,蜜的甜纯让你不忘蜂儿的繁重奔忙,你欲挣脱秋的阻拦,你要找回春夏,携游天下!

秋情急落泪,淅淅沥沥,打湿你急切的心,浇湿你洒脱的衣袖,你无奈栖身远山,与半山闲云对弈,偶尔飞身,也是裹雾扯云,渐行渐慢,在长青的松间捂住雀儿的翅膀、听其啾啾蝉叫,抑或旋走麦场的麦壳儿,在农庄的矮墙上驻足聆听鸡鸣狗叫的闲散,在秋的时间里你乖觉得像苍老的牦牛,似动非动,如山般屹立,如虫般游离,只在草原的微黄里遥看山间的云起云落,忘记了秋的丰收和萧肃!

但是时间一有机会就拨响你万古的情弦,你感觉生命的轮回又在抽干你新鲜的血液,你颤动的弦音行将成为永恒的凝固!

你轻手关上农庄的仓门,顺手点燃每一个需要热量的家的炉火,在冬搭建的舞台中央,你以君临天下的骄傲,挥手扬雪,封冻江河,席卷千里,横扫万山。

在雪花飞舞的原野,你狂醉而舞,寒袖卷罢起霜结冰,万物肃杀,大地一片苍茫,唯有千年雪狐遁形雪野,与你为伴。

在广袤蜿蜒的江河两岸,你履冰如飞,万千船桅凝如刀戟,波塑浪定,江河再无奔腾,只听呜咽的号角嘶叫,和你共鸣。

千里云月,万山茫茫,你追云逐月,立身山之巅峰,急切顾盼,春夏的艳姿、秋的丰盈,已无影踪!

你泪如冰晶,滴峰为帽,累积如川,你怒而赤裸于旷野,长号于寒彻的冬之宇空。

云沉沉,雪茫茫,天地迷蒙,你的呼号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和草原孤狼的嚎叫,你撞击农家的门窗,想踏灭火炉的烬光,然而桌上小燃的蜡烛也兀自燃烧,丝毫不理会你彻骨的嘶叫。

你已精疲力竭,靠在田庄的烟囱,附在突兀而出的柴烟直上,屋檐下的麻雀斜睨你寒蝉般的逃脱,不禁飞在麦垛的积雪上欢叫。

你向山野走去,山野的寂静只有你低声地呜叫,而冬眠的动物睡得更香,除非你终止和雪花的约会,除非你停下干涸寒彻的演奏,除非你不再在河面溜冰。

在冬的图画里,你孤独的身姿宛若长空寒云,你忐忑而惴惴的脚步空留无印雪痕,逐寒阳而起落延绵群山之外。

冬日晴空下,太阳怯怯地送来羞涩的些许热量,也被你随意的转身消殆散尽,然而你会感受到丝丝的暖意,在你手持的冰书留迹,淡淡的如同毛豪轻划,如绸的滑落,你感觉冰凉之外隐隐的温润。

你冰寒的心突然泛起暖暖的期盼——春在哪里?

你拿过小孩儿的炮仗,和着年的鼓乐锣声,撒下漫天星星的召唤……

你应时的呼吸,吹奏天地亘古的乐章,缓缓打开冬去春来的舞剧……

闲情偶遇

□王心玉

不必压抑一场分离,有缘终会相聚;不必月下哭泣,三生石上,奈何桥下,约好的邂逅不会遥遥无期。

相见别离,如此而已。

记忆里依旧会刻下来时的足迹,在剩下的时光里,总会镌着它们的身影。

这一程,我送你一湖月,来日,你送我的莲台依旧种在心底。

感谢这前尘往事为我交织的梦境,不得不离去,却依旧痴心留念在韶光里。

放弃一剪回忆,别离往日需长,终于开启下一轮的结局。

每个故事的开始,不要问它如何退场,残花亦是一种美丽,残月也有不解的神韵,残柳更会惹人哭泣,因为至少我们还有回忆。

守候三个季节,只为一秋落叶;路过姹紫嫣红的春天,只为化成长伴西湖断桥的雁。

走走停停,不知疲倦。

心心念念,只为相见。

曾眷怀畴囊,走过世间万家;曾乘舆翱翔,采菊白云之乡;曾荡桨横塘,清流浩荡,依依既往,共举壶觞。

既然年少,莫负时光。

只需背起行装,风雨消逝,天气晴朗,你在路上。

让那一份牵挂,埋在心底;让牵挂中的人,睡在梦里,不需问候,无需喧扰。

心如止水,做千年的木鱼,青灯古佛沉睡在禅的梦里,任平生潇洒在一蓑烟雨,向来萧瑟处,终将也无风雨。

旧时月,他年雨,无论是哭泣着还是微笑着与你道别,人生一场,难分悲喜。

当灯光照来,唱出最艰难的一幕,曲终人散后,莫要凄凉。

华丽地谢幕,华丽地道别,下一世,依旧会候你于原点。

所有的故事里,最爱惠能一叶菩提。

若真的本无一物,就不必惹尘埃;可若真的是一株丝萝,托于乔木,又有何不可?

缘分使然,自会安排完美的结局。

缘定三生的知己,驾一叶扁舟,也会萍水相逢于最灿烂的雨季。

上一生,你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孤倚楼阁,香熏无味;这一生,你是青灯,我是莲花,默然欢笑,寂静泣涕;下一世,你是锦瑟,我便做拂弦,将心比心,乐此不疲。

三生石上的故事,一直在靠近,几世追寻,终有回应。

世间最美的誓言,却可以成为离别的花絮;世间最美的风景,抵不过心如洪水的决堤。

终究回不去的过去,就轻轻将它藏起,在任何人、任何事也触碰不到的距离里。

奔跑踉跄,一世顽皮。

赏一路风景,采一道花蜜。

梦归故里,云淡风清,我有初阳,你有暮雨。

流动中的等待

□周林

倒拨时间,回溯五千多年,黄河两岸,不远的台地或是缓坡上,突兀出现几排错落有致的锥形茅屋,有的顶上升腾着袅袅的蓝烟。

一个皮肤黝黑,长发披肩,略微驼背,穿着粗麻衣裙的女人,正从彩绘的陶盆中抓起碎草,饲喂木栅栏中圈养的猪、羊,一条棕黄色的狗欢快地围绕着她跳跃。

一个穿着兽皮的粗壮汉子笑盈盈地看着,不急不缓地向一片平整的蓬勃生长着粟谷的田畴走去。

这是一个氏族部落,有自己的图腾和首领,不仅熟练地烧制着各种陶器,而且能冶炼青铜,饲养家畜,种植粟蔬。

这就是后世划分的新石器时期。

在现在称作兰州的这片土地上,星罗棋布着一些部落。

他们在自己的领地艰难地耕种、饲喂、烧制、冶炼。

偶尔,部落间因为丢失收获,或是部落女人的失踪,相互争斗,两败俱伤后各自退回,只是结绳记仇,依旧刀耕火种,狩猎捕鱼。

后来,羌人来了,在小心翼翼地试探后,他们发现这些定居耕种的人有多孱弱,于是,一个个部落氏族或是逃离,或是被羌人刺杀掳掠,成了游牧人的奴隶。

慢慢地,这里逐渐变成了羌人的牧场和通道了。

那些耕种的人融入游牧的族群,有的学会了赶场放牧,有的教会了牧人耕种,并一起在一片新的土地上重新开始。

直到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命礼宾官李息,在现今西固的黄河南岸的渡口修筑起第一座城堡,并定名为金城。

当大军退潮似的离去后,这里的荒凉羸弱就如滩涂上的卵石一样显眼,羌人、西戎,还有其他的部落氏族自然不再畏惧什么,他们不时将城堡撕开一个口子,圈羊于此躲避风雪,或是劫掠守卒的粮食刀戈。

守军无奈,只好带着金城这个名字,换一块地方另行筑垒。

这种地名的飘飞延续了五六百年。

南北朝时期,陇西的鲜卑人乞伏国仁接着淝水大战的激荡,起兵在兰州建立了西秦国,并与周边羌人、匈奴和吐谷浑纵横征战,并存在了三十九年。

到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

这里设置了兰州总管府,在黄河退却后的新台地上修筑了新城,东西扩至六百步,南北长到三百步,周围散居的人便向城郭挪移了,时有6813户,于是,这里开始再次启动聚居相助的生活,城镇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隋末乱局下,金城校尉薛举在兰州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携儿子向四边征伐扩境,临夏、西宁、陇西皆被其收入囊中,并占得天水,建都于此。

第二年,唐朝建立的公元618年,李世民率军西征,于次年便将薛举父子剿灭了。

但兰州却在这次巨变中停滞了迈向城镇的步伐。

唐朝末期的公元762年,兰州被吐蕃攻占。

直到84年后,才被唐朝收复。

但不久又被党项人占领了。

一直到北宋,兰州虽未再逢炽烈兵燹,又在隋城的基址上修缮,却难有之前的蓬勃了。

因为那时,仅有395户,981人。

在这种残败里,兰州又恍惚了,重新被历史的帷幕遮挡起来。

穿梭在兰州的过往时空里,无论金戈铁马或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兰州一直是几处渡口,一方营垒,所有的人留给这片土地的记忆,最深刻的一篇就是流动,戍边的流动,占据的流动,劫掠的流动,经过的流动,没有谁要在这片土地上狠心停下来,修筑家园,甄选墓地,想着生于斯亡于斯,想着与这片土地彻底地融为一体。

或许有人这样做了,但不够显赫,没有雄力,只能独善其身,如身边的大河中的一朵浪涛,无法使其改弦更张。

直到明初首任肃王迁徙兰州,那份埋在历史尘埃中的城镇情怀重又跳荡起来,在等待了1700多年后蠢蠢欲动,急迫地想要走出自己的大城风姿了。

绝望时看见希望

□刘璐

每次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感慨,小时候读,自然是看热闹,里面描写的大家族,很多人物,熙熙攘攘,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事情。

如今却害怕看它,只因为曹雪芹把世间百态讲得太清楚。

婴儿落地一声哭,代表着一个新生命的降临,老人临终时,眼角也会流下一滴泪,眷恋人世间,这两滴泪涵盖了人的一生。

世间多繁华,金银财宝、名望权力,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临走时,也只剩赤裸裸的灵魂。

一些人身陷迷途,被红尘模糊了双眼。

而《好了歌》里则说尽了“有”和“无”。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曹雪芹是懂庄子的,所以他可以跳出红尘之外看待尘世间发生的一切事情,从《红楼梦》中那些诗词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深受着庄禅思想的影响,从癞头和尚到甄士隐,从小说的开始,就可以追寻到庄禅的文化印记。

看那大观园内,大到老夫人,小到丫鬟们,皆为有本事的人,王熙凤生来是一个干练能力强的女子,最终死在一席破凉席内;宝玉风流倜傥,却出家为和尚;黛玉一生只为宝玉哭,真是哭干了所有泪。

所以我看《红楼梦》时,有说不出的难过,我似乎能理解曹雪芹,他自己是《红楼梦》中人物的缩影,他一生大起大落,最后穷困潦倒,他内心是多么的孤寂啊!

人到绝望时才会看见希望,凤凰涅槃才会重生,曹雪芹把此经历写成小说,他内心有千般孤寂和失落,但他既然写出这部旷世奇作,我认为他已经涅槃了。

他看清了常人还未看到的东西。

也许他最后心内是释然的,较之以前,也许是幸福的,因为他把身上的负担一层层扔掉,他是“轻”的。

有人说,不能看《红楼梦》,因为太悲,会让人对生活失去希望,我认为不然,把悲剧撕开给你看时,也许你会感到残酷。

其实,现实本身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童话世界。

读《红楼梦》时,我可以看到悲剧之后的淡然,也许就像甄士隐说的:

陋室空堂,当年芴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什么都是变动的,像水一样,潺潺流动,不纠结于一时,看清了也就看轻了,这样也许会活得幸福一些。

庄子讲齐物论,不就是要告诉人们,要跳出空间去看待一些事,这样才能有更高的修为。

这里的齐物并非阿Q精神胜利法,这里的齐物不是消极,不是颓废,而是一种超脱,是思想的解放和进阶。

曹雪芹为《红楼梦》倾注半生经历,它隐藏着曹雪芹渊博的知识,匆匆半生的生活经历,和他对人和人生的宏观思考,他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像对之前生活的一次了结。

小说的悲凉是曹雪芹心中的苦,书写出来是他对于苦的排解,也是对心灵之苦的治愈。

小姨

□石峰

小姨家在合水县文家崾岘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多是文姓人家。

姨父多少识得几个字,从年轻时起就在村上当会计,后来当了队长。

从我记事起,每次去小姨家,姨父总是忙队上的事,很少有给自家干农活的时候,家里的事里里外外、大大小小都由小姨一人照看。

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和谐温馨。

小姨家离县城较近,也就两三公里的路程,我在县里上学那会儿,经常到小姨家过周末。

小姨一家从不拿我当外人,有活让我干,有饭尽饱吃,返回学校时,总不忘给我预备整整一个礼拜的吃食,再装上几个家里出产的苹果、桃子之类的水果。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姨家门前那个菜园子,不大,也就三四分地。

春天来时,下过一场春雨,小姨便在园子里种下辣子、萝卜、韭菜,再栽上几行葱,种下一点蒜。

夏天一到,四面的果树长起,把菜地紧紧地包围起来,看过去绿油油的,走进去,徜徉其间,真叫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红日当头时,蜜蜂蝴蝶和山雀飞来凑热闹,这地方便是一派和谐、惬意的农家小院景致。

功夫不亏勤劳人,菜园子也回报小姨,蔬菜、水果都长得格外茂盛。

秋天苹果挂满枝头,红扑扑的,像小女孩的脸蛋儿似的,叫人百看不厌。

我最喜欢菜园子里的萝卜,随手拔一个,在衣襟子上一擦,咬上一口,香脆可口,垂涎欲滴。

陇东高原的黄土地上最适宜栽种萝卜、白菜和洋芋,只要墒情好,便能丰收。

而我们老家毗邻子午岭原始森林,每年降雨量都在600毫米以上,水分比较充裕。

蔬菜每年收挖后,家里吃不完的,小姨便拿到集市上去卖,赚几个零花钱以贴补家用。

剩下的窖藏起来,便可一直吃到来年开春。

小姨夫顾不上家里的农活,加之孩子又小,每到农忙季节,我便会赶过去帮小姨收割庄稼。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考上了大学,每逢假期,我总会去小姨家小住几天,一面听她拉家常,一面帮她干些家务。

那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面貌一天一个样,农民的精神风貌也像四月天的高原一样,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恢复高考后,农家孩子看到了走出山村的希望,一个个铆足了劲儿,埋头刻苦学习。

小姨就时常拿我给她的几个孩子做榜样,教育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也要考上大学。

毕业后我先后到新疆和兰州工作,和小姨见面的机会不多。

几次听母亲在电话里说,小姨常常抱怨我把她老人家忘了。

前年春节,我和爱人孩子一起回老家探亲,第二天便去了小姨家。

小姨高兴得像个孩子,不知道如何招呼我,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憨笑,笑着笑着,却流下泪珠儿来。

坐在小姨家热乎乎的炕头上,孩子们在地下嬉笑打闹,节日的气氛渐渐浓了。

小姨又忙着张罗饭菜,有鱼有肉,还有我最爱吃的各种小吃,颇为丰盛,小姨一个劲儿地给我夹这夹那……临走的时候,小姨送了又送,依恋之情难以言表,叫我心中酸楚,只是不敢当着老人的面掉泪。

喜的是,小姨虽已过古稀之年,但她的身板依然硬朗,我的工作也稳定下来,时常可以回去看看她。

再听她唠叨一宿,也是一件颇为愉快的事。

人到中年,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亲人健在。

当你劳累的时候,有一个牵挂你的人,那便是上天对你的眷顾啊。

七月在野

□曹莉

那其实没过多久。

他们在田野里一边劳作,一边歌唱,一边思念,一边惆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他们采摘荇菜,捆扎白茅,收割蒌蒿,想她颜如木槿、念他萱草解忧。

和着季节的流转,他们从身体到灵魂,一呼一吸,如飞鸟如长风。

两三千年,对于一片田野,实在算不得久。

两三千年后的我们,看他们,为什么却像在遥望另一个世界。

古老中国的田野隐藏在《诗经》里,长短句之间生长着植物的传奇。

那诗歌的《诗经》,植物的《诗经》,还是植物一样女子的《诗经》。

在门源,想象着,《诗经》里也该有油菜花一样的姑娘。

丁香一样的姑娘,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芬芳而惆怅。

一群油菜花一样的姑娘,在田野里,会是什么样子?

七月下旬,从酒泉到张掖民乐,经扁都口,过俄博岭垭口,至青海门源,去看油菜花开。

水墨晕染的薄云时聚时散,从张掖下高速,窗外树越绿越浓,向日葵金黄、油菜花明黄、制种蔬菜淡紫,在树后不断掠过。

一个人和世界打招呼,常常选择在路上。

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还有徒步的背包客,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日子出发,此时都走向一片田野。

桐木里的乐声,桑树里的家园……农耕文明奔波于山野林莽,时间和情感的意象栖息在草木之上。

如今草木是而人已非。

公路深入田野,在自由和未知中奔突。

沿途的风景随海拔改变。

祁连山起起伏伏近了,大异于酒泉所见,山之阴沉默着古老的荒芜,从民乐到门源,山前山后山脊山谷都是深深浅浅的绿,野花灌木欣欣向荣。

油菜花在低处肆意铺陈,

一些树,或成排,或三五棵随意站在其中,站成大地本来的宁静,本来的色调。

明亮的黄色偶尔涌上山腰,又下山,缓缓地延伸到天边。

“黄萼裳裳绿叶稠”,油菜花,才出的新苗首先是菜,华丽转身后,成花,花可成海。

油菜花开,清风自来。

细碎的小黄花像女孩子捂着嘴的轻笑。

小小的花密密地开,开到花比树多,花比庄稼多,花比青草多,花比我们这辈子见到的其他所有的花都要多。

亿万朵花相拥,随风起伏,整个村庄整个大地如在盛典。

观景台人潮涌动,这是先行者认定的视角,有山势起伏,有青黄交错,有花团锦簇的问候。

这花海,其实处处可下海,处处可上岸。

门源的一块高地上,站满了冲出城市的人。

那个叫城市的地方高悬土地之上,人类成为单一的物种,平日里又拥挤又寂寞。

好像眼睛需要这样的田野,内心也需要这样的田野。

油菜花盛大地开放,恰好给了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草木欣欣的幽静小路,通往从前,也通往未来。

羊群河水一样漫过路面,马放南山,牦牛静默,洁白的佛塔矗立在青青草原上。

《诗经》里的旷野,唐诗里的田园,犹如空谷回音。

太阳偏西的时候,我们从一条小路拐进山坡上一片寂静所在,搭好帐篷,有了可以在天地间呼吸的小小的安身之所。

附近,高处是油菜花,低处也是油菜花,间种着几片青稞。

四野寥廓,万物生长或者死去,各种生命沉默或者鸣叫。

几头牛缓慢地从旁边经过,走向山里,甩动着尾巴留下了些牛粪,上面又会开出鲜花。

夜里,一切色彩消隐在黑暗中。

细雨又一次造访,像是从遥远的星星上落下,细密、轻柔地洒在帐篷上,沙沙作响。

也像等待浇灌的植物,紧贴大地,不忍睡去。

生命是一种缘

张子选

听朋友复述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所讲的一个故事:

在大草原上,有事出远门的人只需背负一条生羊腿,便可以不必为一路上的食宿担心。

每当日暮黄昏,孤独地行走了一天的旅人,只消将背负的生羊腿献给前往投宿人家的主人,便会得到主人以一饭相款、设一榻供眠;次晨客人动身前,留客人家的主人,会主动交给他一条新鲜的羊腿,让其带上继续赶路。

汪老称,他本人就曾背负一条生羊腿,游历草原月余,及至返回住处,手上仍拎着一条戈壁深处牧羊人家馈赠的更大也更新鲜的羊腿。

乍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得承认,我内心的冷暖一时是说不清楚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趟远程串门,而生命又是一个去化缘、去结缘的过程,相信没有谁希望自己来这个世界一遭,仅仅是为了空手而归的。

通常,我们给这个世界所能带来的礼物,仅仅是我们自己,当我们行将垂睫大去之际,反复检视肩头所负之物,倘若毕生渴望感动人间的奔行,换来的是来自人间的更加巨大与新鲜的感动,我想那份满意和知足,只有来自于对缘分二字的默默体认。

居住在沙漠地区的人们,有将西瓜皮郑重地一块块覆盖在地上的习惯——人们会让有残瓤的一面朝下以延缓其水分蒸发的速度,说是没准会有从沙漠深处归来的饥渴难耐的旅人,需要它们。

这是另一种人与人的结缘方式,施受双方可能永不相识。

被无缘谋面的同类远远地牵挂着,这又是人间怎样一种既使人幸福又让人怅惘的缘分啊!

那年夏天,在无人区拍摄纪录片。

有一回在帮别人拖车时,自己的车也陷入泥沼。

有位牧民见状二话没说,赶来自家一群牦牛将两辆车一并拖出了沼泽地。

原来,若干年前,有过路的司机,曾经搭载过这位牧民病重的妻子去乡医那里救治。

此后他的家便一直安在沼泽地附近,总想着,没准哪天会有哪辆过路的汽车遇到麻烦,需要他帮忙。

多年以来,他把多少辆陷入沼泽的过路车给拖了出来,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但他知道的唯一一点,便足以使人肃然起敬了,那便是“这一带的司机师傅基本上都认识我”!

如果说生命真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缘分,在得人相帮之后,数十年如一日地相机助人,这又是怎样一种令人为之动容的惜缘方式呢?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12月26日)

大度的极致与边界

宋志坚

王安石曾“三起三落”,寇准却是“五起五落”。

使北宋名臣寇准“落而再起”的人中,王旦也是很得力的一个。

就在毕士安力荐寇准十年之后,即大中祥符七年,因为王旦的推荐,已经罢相八年的寇准聘任枢密使。

关于王旦与寇准,有三件事值得一说。

王旦与寇准分别为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长官。

王旦常在宋真宗面前称善寇准,寇准却有数次说到王旦的不是。

宋真宗对王旦说:

“卿虽称其善,彼专谈卿恶。

”如果没有一定的肚量,王旦或许会愤然作色,不说寇准“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至少也会对寇准从此怀有戒心。

然而,王旦却认为寇准说他的不是,乃是“理所当然”的事。

他对宋真宗说:

“臣在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中书省和枢密院互送公事,并有一定的“格”。

一次,中书省送枢密院的公事违“格”,寇准向皇帝反映了,于是,王旦受到指责,堂吏也一概受罚;

过了不久,枢密院送中书省的公事亦违“格”,中书省堂吏以为找到了一个报复的机会,欣然将它上呈王旦,王旦却只是叫他们送还给枢密院。

大中祥符八年,寇准因为得罪了宠臣林特而再次罢相。

他托求王旦,希望担任使相(即节度使兼同平章事),王旦于是勃然作色,说:

“将相之任,岂可求邪!

吾不受私请也。

”不久后,寇准却被宋真宗任命为使相,他入见叩谢,说:

“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

”没想到宋真宗告诉寇准,这是王旦的主张。

寇准于是自叹不如王旦。

寇准被说为“好刚使气”,主要是因为他“忘身殉国,秉道疾邪”,这自然应当有像毕士安这样的人为之辩诬。

但其中似也有过分好强、好胜的成分。

对他的毛病,其实王旦看得很清楚的。

“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当避,而准乃以为己任,此其所短也。

非至仁之主,孰能容之?

”这番话,是他对宋真宗说的,他用的是激将法,其言下之意,你要是容忍不了寇准的这一缺点,就称不上是至仁之主。

实际上,王旦也正是以“至仁”的胸怀宽容寇准。

在以上说的三例中,前两例寇准对王旦不恭,却毕竟是公事公办,王旦并不介意。

最后一例,分明是寇准私通关节伸手要官了,但在王旦看来,为求使相而私通关节的做法固然不对,他义正词严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以寇准之才出任使相却并不过分,于是他又背着寇准向皇帝提出这一建议。

如此大度,非“至仁”如王旦者,怕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王旦的大度包容臻于极致,却也依然有其边界。

王旦临终前,与宋真宗有一番对话。

宋真宗问:

“卿万一有不讳,朕以天下付谁乎?

”王旦说:

“知臣莫如君,惟明主择之。

”宋真宗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