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153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7《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游览路线,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课文,体会各处景点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各处景点的特点,感受叶老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明确游览路线,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学习生字,梳理线索,分清主次)

一、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谈话导入:

1、谈话:

在节假日里,有不少同学跟随着爸爸妈妈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

置身名山大川,有的让你沉醉于她的瑰丽,有的让你流连于她的神奇,有的则让你惊叹于她的博大。

你曾到过什么地方游览,并说说你的感受好吗?

可参照这样的句式。

我游览过(什么地方),那里(什么风光 ),我感到(什么印象)。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释题。

“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激趣:

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

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快读吧。

设计意图:

从谈已有的生活导入新课,让学生学着提供的句式,侃侃道出自己的旅游经历,激荡起心中的情思,易引起对新课文阅读的期待。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教师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指名让学生认读、识记:

重点强调"渐"字的读音,“蜒”字的写法。

3、检查自读情况:

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

设计意图: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三、再读课文,梳理游览线索

1、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

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

教师根据汇报交流,完成板书:

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设计意图:

梳理游踪线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更为后面的深入阅读、体验导游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

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3、浏览文本,把文字变成画:

读了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大体情形有没有在你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呢?

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介绍,在自己本子上用简笔画出金华双龙洞的环境。

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画后给同学们介绍画的理由(从文中找出根据)。

设计意图:

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可感的形象,这是学科间的融通,而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文本的整体感悟。

四、分清主次,把握重点

1、默读课文,对照作者的游览过程,说说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2、前后桌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使教学在抓住重点的同时,兼顾课文其他内容,使学生感受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

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五、欣赏路上见闻

1、学生自渎1~3分钟,边读边画出喜欢的词句,互相讨论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

见 闻)

2、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第二、三自然段。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

“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抓住“明艳”,体会山上生机勃勃的景象。

朗感情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

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

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

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抓重点句子,体会溪流的变化。

B、讨论交流:

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

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教师作示范朗读,指导读好排比句。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

学生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我设计了两幅不同状态的溪流图,并配上不同的溪声,学生通过比较,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

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较好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和背诵。

4、小结: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

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5、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

(板书:

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6、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7、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洞中到底是什么样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探究的权力还给了学生。

抓住重点,组织“强攻”。

相信学生,强化自学。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

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看眼新,重视发展能力。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是多么迷人啊!

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

大家对这次的游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期待和幻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亲自体验一番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

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⑵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师:

课文中写道: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

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

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

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总目标,从宏观上把握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读中领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提高,使课堂教学建立在语文实践的坚实基功上,完全跳出了烦琐分析的泥潭。

⑴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⑵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⑶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

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

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

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

(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

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照应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

 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设计意图:

教师能积极地开发学生中蕴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智慧成为课堂教学的灿烂之花。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板书总结:

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资源,点燃课堂亮点,以趣引读,板书示意,颇具匠心。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

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创设了“导游”的情境,通过说议,实现了悟义感情的文本解读。

有“法”,语言实践才会充满智慧;而“法”不应靠“知识权威”的传授。

这里的设计,让学生在自由畅想、智慧感悟中交流、综合,自主建构他们的经验。

教师这个时候只是倾听,送上赞赏、鼓励,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聪慧,享受收获的愉快。

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

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

3、读写词语。

设计意图:

学习生字,设置悬念,扩展视野,兴趣盎然。

六、板书设计:

七、课堂检测: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7《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

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

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

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

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

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

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

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

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

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

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

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

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

作者是按照:

金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段交待了什么?

(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

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

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

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

作者说:

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

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

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

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

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

看看你们该怎么做呢?

(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

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家乡旅游景点:

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

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路上景色明艳

二洞口外洞宽大美好孔隙窄小内洞奇特(黑、大,双龙,石钟乳、石笋) 

三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