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古文27篇+中学文言文4篇.docx
《部编版语文小学古文27篇+中学文言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小学古文27篇+中学文言文4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小学古文27篇+中学文言文4篇
小学古文阅读27篇+中学文言文4篇
小学古文阅读
1.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
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1.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huáng)嗥吠(háo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
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
短文注释:
[1]弋:
射。
[2]将自随:
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
后来,以后。
[4]咋:
咬。
[5]闷绝:
窒息。
1.解释加点的字。
(1)华隆好弋猎()
(2)犬遂咋蛇死焉()
(3)二日乃苏()(4)隆闷绝委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
1.①喜欢/爱②于是③才④倒
2.家人对狗的举动感到奇怪,于是跟着狗走。
3.①天天跟着主人;②华隆被大蛇缠身,犬为救主人,咬死大蛇;③华隆僵仆失去知觉,犬奔走嗥吠,招来家人营救;④在华隆未苏醒时,犬始终不吃东西。
3.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⑥闻之,曰:
“微与⑦!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
摘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黔敖:
春秋时齐国一富翁。
②蒙袂辑屦:
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
③贸贸然:
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④奉:
捧。
⑤从而谢:
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
⑥曾子:
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
⑦微与:
小事情啊!
微,细小。
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黔敖为食于路()⑵以待饿者而食之()
⑶嗟!
来食()⑷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⑸以至于斯也()⑹可去()
⑺其谢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嗟!
来食!
⑵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⑶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
用来证明什么?
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①作成食物②吃③吃④我⑤这⑥离开⑦道歉
2.⑴喂!
来吃!
⑵我就因为不吃侮辱性的施舍的东西,才到了这样的地步。
⑶他吆喝你来吃,可以离开,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3.《谈骨气》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4.支公好鹤
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④其翮⑤。
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
“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支公:
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
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
②剡(shàn)东,剡县之东。
③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
④铩,摧残,伤残。
⑤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
⑥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
⑦姿,通“资”,资质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人遗其双鹤 ()
(2)乃反顾翅()
(3)支意惜之 ()
(4)少时翅长欲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
(1)送给;
(2)看;(3)舍不得;(4)不久
2.既然有凌冲霄汉的资质,又怎么肯给人作身边观赏的玩物呢?
3.有时,爱并不只是占有,而放飞或不给精神意志的自由套上枷锁才是真爱。
5.南辕北辙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
“我欲之②楚。
”臣曰:
“君之楚,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③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导读: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
①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
动词,往,到。
③ 用:
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
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2)吾用多。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参考答案:
1.
(1)好
(2)资用,即路费。
2.
(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
(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3.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6.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通“旋”,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7.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
”师旷曰:
“何④不炳烛⑤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
”平公曰:
“善哉!
”
【注释】①晋平公:
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师旷:
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
③暮:
晚。
④何:
为什么。
⑤炳烛:
点燃蜡烛照明。
⑥为人臣:
做臣子的。
⑦壮:
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⑧孰与昧行乎:
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臣闻之()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④善哉()
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句子。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①听说②好像③怎么,哪里④好
2.B
3.①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②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4.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
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
8.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
“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
他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
(1)测量
(2)到……去,往 (3)量好的尺码 (4)同“返”,返回。
2.
(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宁信度,无自信也。
4.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5.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9.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
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
②逐走:
追赶赛跑。
③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河、渭:
指黄河与渭水。
⑤大泽:
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
⑥邓林:
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填空。
选文选自 ,从文体上看属于 。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
河渭:
3.翻译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答:
参考答案:
1.《山海经·海外北经》神话
2.
(1)追赶,赛跑。
(2)黄河,渭水。
3.
(1)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4.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的人。
5.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6.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10.熟读精思(节选)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
①详缓:
仔细从容。
②子:
通“仔”,仔细。
下同。
③牵强暗记:
勉强硬记。
④漫浪:
随随便便。
⑤急:
要紧。
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的读音为()。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
请任写一个。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
4.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
5.读书要善于积累。
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
请任意写一句。
【参考答案】
1.xiàn
2.予、吾、我
3.眼、口
4.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
5.答案举例: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英莎士比亚)
11.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
触:
撞到。
走:
跑。
折:
折断。
因:
于是,就。
释:
放,放下。
冀:
希望。
复:
又,再。
得:
得到。
为:
被,表被动。
身:
自己。
为:
被。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参考答案
1.①跑②放,放下③希望④自己
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想不劳而获,墨守成规,终究不会获得成功。
12.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
“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字义解释。
执()之()至()截()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多一点)
参考答案:
1.握,持代词,它,代指长竿来到截断
2.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
(3)我们遇事时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要懂得变通。
13.对牛弹琴
昔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
给。
②清角之操:
高雅的曲子。
③伏:
低头。
④故:
从前。
⑤耳:
耳朵听。
⑥鸣:
指牛“哞哞”的叫声,作名词。
⑦掉:
摇摆。
⑧奋:
竖起。
⑨蹀躞(diéxiè):
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乐曲。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参考答案:
1:
①给;②像先前一样;③叫声;④竖起。
2.译文:
不是牛没有听见,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4.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译文:
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
他的母亲说:
“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
“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
“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注:
俎豆:
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
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
(2)遂迁居市旁()
2.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3.翻译句子: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参考答案:
1.
(1)靠近
(2)于是
2.居住的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3.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15.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祠:
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
②舍人:
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
③卮:
古代盛酒的器皿。
④画地:
在地上作画。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引酒且饮之(拿;举)B.数人饮之不足(够)
C.我能为之足(的)D.终亡其酒(丢失)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C
2.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故意卖弄会弄巧成拙;真理越出一步会变成谬误。
(或:
有的人为人处世,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不顾客观实际,结果把事情办糟。
)
16.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急忙,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契者--雕刻的地方。
9.若--像。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