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139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五单元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五单元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五单元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五单元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圆.docx

《第五单元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圆.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圆.docx

第五单元圆

第五单元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

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教材先安排了圆的认识,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教材还联系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说明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

对于圆的周长,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填表格,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编排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

教材还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三、教学设想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实际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画好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折,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再通过测量来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则可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面积时,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学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际教学时,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简单地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来研究。

如在研究圆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回顾:

以前在研究多边形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这里是否也可以仿此思路把圆的面积采用“割补”等方式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呢?

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

 

六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学科

备课人

王希茂

累计课时数

课题

圆的认识

所用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数学思考:

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问题解决:

直观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三角板。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复习

1、说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样的线段围成的?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问:

这是什么图形?

(出示剪好的一个圆)

问:

用手摸一摸圆的外圈是线段还是用曲线围成的?

问:

请说出几种物体,它们的面是圆形的?

师:

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板书课题:

“圆的认识”。

(同时画一个圆)

2、新课。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认识圆心:

 

问:

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

(无数次)

问:

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

(2)认识半径:

 

问: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

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

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认识直径:

 

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

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问:

刚才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第一次练习:

 

学习圆的画法。

 

板书,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教师边讲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边示范。

①定半径。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用幻灯片显示。

②定圆心。

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定圆心即定所画圆的位置,在画圆时要考虑,上下左右的位置。

③画圆。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画出一个圆,(用直尺画出半径,标出圆心,半径,并用字母O和R表示)

第二次练习:

 

问:

圆的位置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问:

圆的大小根据什么确定的?

 

三、巩固

 

四、小结。

1、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2、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3、圆的特征是什么?

4、怎样画圆?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集体回答。

 

将剪好的圆拿出来,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F表示:

 

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

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指名口答。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85――86页全部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做课本第87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先让学生用彩笔标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3)判断题: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

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先指名二个学生到黑板前徒手画圆。

 

(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7页有关圆的画法的内容,巩固所学的内容。

(2)做课本第87页“做一做”中的题,练习二十二第4题。

先让学生利用圆规按上述方法画半径3厘米、2厘米、2.5厘米,直径4厘米的圆各一个,强调固定点不能移动。

让学生比较所画的圆,由于半径的长短不同,所画圆的大小也不同。

 

(3)做课本第88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课本第88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指名口答。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圆的兴趣和体验。

课后反思

学科

备课人

王希茂

累计课时数

课题

圆的周长

所用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数学思考:

计算圆的周长。

问题解决:

直观操作、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三角板、铁圆圈。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复习

1、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2、圆的特征是什么?

3、怎样画圆?

二、新授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创设情境。

两只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黄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蓝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要求黄老鼠的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

围成)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A、要求蓝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

(板书并揭示课题:

圆的周长)

B、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

(板书:

曲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什么叫圆的周长?

(完成板书: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实际感知。

教师拿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1、用直尺接测量圆的周长,方便吗?

为什么?

(用铁丝圆演示)有办法把这条曲线变直吗?

把它截断展开拉直以后,它就变成了什么?

媒体演示“化曲为直”的过程。

现在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周长了吗?

只要怎样就行?

2、(出示一教具圆片)这个圆的圆周要展开就么麻烦了,用什么方法也可以“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呢?

A、师生合作演示“用绕线的方法测量一个圆片的周长”,并指导操作要点。

 

B、媒体演示:

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三)引导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A、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某条线段长有关,也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测量计算。

 

C、观察这些数据,能发现什么吗?

D、总结:

这四个圆,每个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2)讨论交流。

 

媒体演示。

屏幕上大小不同的三个圆,用每个圆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

得出:

大小不同的三个圆,每个圆的周长还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引导概括。

其实,任何一个圆的迥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1)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就是: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

(2)介绍

的读写法。

(3)结合前面,朗读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

同时指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也就是说它的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又无规律的。

尽管现在人们可以用计算机计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但是这个数还是永远写不完的。

我们只能取它的近似值进行计算,一般取两位小数,即

≈3.14,也就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多少倍?

(四)归纳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现在要得到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我们只要测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

为什么?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

d。

计算直径为1分米圆的周长。

2、出示半径为1米的圆,会计算它的周长吗?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得出:

C=2

r

3、计算下面两个圆的周长。

(出示平面图)

(1)D=4厘米

(2)R=2.5厘米

怎样计算“2×3.14×2.5”比较简便?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

1、阅读课本第89—90页。

2、课本第91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

四、小结。

1、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圆周率的意义是什么?

3、怎样求圆的周长?

求圆的周长需要哪些条件?

 

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集体回答。

 

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我这个圆片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

 

学生小组间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间讨论、交流、汇报。

同桌合作用这种方法测量出一个圆片的周长,结果精确到0.1厘米,并把它记录在表格中。

 

同桌再次合作,用高效能动的方法测量出另一圆片的周长,结果处理同上。

3、指名一生上台用绕线或滚动的方法测量出黑板上一个圆周长(预先在黑板上画好)。

指出这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去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A、同桌之间相互分工,每位同学测量出一个圆片的直径,并计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得数保留两位数,并把相应的数据填在表格中。

B、请一个小组的四个同学分别汇报出“圆的周长”、“直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三个数据,教师依次填写在黑板的表格中。

指名汇报。

 

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刚才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总结汇报。

得出:

所测量的其他圆片的周长也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学生自由读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

 

学生小组间讨论、交流、汇报。

 

指名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1、尝试解。

2、统一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教学时对学生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

课后反思

 

学科

备课人

王希茂

累计课时数

课题

已知圆的周长求它的直径或半径

所用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利用方程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数学思考:

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利用方程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问题解决:

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利用方程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三角板。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复习

1、求X。

(1)3.14X=9.42

(2)6.28=3.14X

2、由600÷30=20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二、新授

1、新课牵引。

 

教师板书: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被除数)(除数(商)

直径×圆周率=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出示例2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3、如果把例2的问题改为“它的半径是多少米?

 

三、巩固

1、课本第91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

2、课本第92页练习二十三第8、9题。

四、小结。

1、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怎样利用圆周长公式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回答。

 

口答:

(1)什么叫做圆周率?

(2)由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说出一个乘法关系式和一个除法关系式。

 

第一步:

弄清题意。

条件:

周长C=37.68米

问题:

直径d=?

第二步:

分析数量关系。

第三步:

解决方法。

用方程解。

解:

设水池的直径是X米。

根据圆的计算公式,得

37.68=3.14×X

X=37.68/3.14(也是根据除法的意义)

X=12

答:

水池的直径是12米。

 

(1)可以用C=

d或列方程先求出d,再求d求r。

(2)也可以由C=2

r或列方程直接求出r。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要求学生要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圆的周长公式的由来,同时在这一部分的计算时严格加以要求。

要求该有竖式的一定要有竖式,该验算的要验算。

课后反思

学科

备课人

王希茂

累计课时数

课题

圆的面积

所用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决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利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决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

直观演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周长和半径与转化后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三角板、圆面积演示仪。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复习

1、写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已知r=2厘米,求C,已知C=18.84厘米,求r。

试用字母表示圆周长一半的公式。

2、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出图形,讨论。

长方形面积=长×宽

|||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3、判断下面各题是对的,还是错的?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50的平方=50×2=100

(4)50的平方=50×50=2500

(5)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4、口算:

从1的平方――10的平方,并熟记。

二、新授

1、宣布课题,先建立圆面积的概念。

2、幻灯打出一个圆,启发学生说出圆的面积是指什么,与圆的周长进行比较。

3、教师演示,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由复习准备工作的启示,设法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比如长方形,再进行研究。

教师出示圆面积演示器,启发学生分割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教师提问:

(1)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

(2)圆和近似的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

怎样用字母表示?

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

(3)你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结合学生回答:

板书如下:

由此得出圆的面积等于r的平方的

倍,即r的平方的3.14倍。

验证了原来猜想的正确。

根据图示和板书,要求学生复述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4、学生独立操作,验证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巩固

1、课本第95页“做一做”中第1题。

2、讨论:

怎样求出下面两张纸圆片的面积?

四、小结。

1、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3、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5、比较圆周长的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出联系与区别,加强记忆。

两个公式都与

有关,但圆周长等于直径长度的

倍,而圆面积等于以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的

倍,即r的平方的

倍。

6、自学课本第115页至116页例3。

通过自学课本,掌握以下两点:

(1)求圆的面积,一般要知道半径。

如果半径未知,则先求出半径,再利用公式求出面积。

(2)注意解题的书写格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课后反思

 

学科

备课人

王希茂

累计课时数

课题

圆面积的应用

所用课时数

2课时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由圆周长求圆面积的方法。

2、使学生认识环形,能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求出环形的面积。

数学思考:

由圆周长求圆面积的方法;求出环形的面积。

问题解决:

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由圆周长求圆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求环型的面积。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三角板、环形。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新授

1、教学例4。

街心花园中圆形的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书课题:

公式的运用。

第一步:

弄清题意。

条件:

圆周长C=18.84米

问题:

圆面积S=?

平方米

第二步:

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明确:

要求圆面积,需要知道什么?

怎样由给的圆的周长这个条件求出圆的半径?

求出了半径,再怎样求花坛的面积?

 

2、教学例5。

A、什么是环形?

 

(3)板书课题:

环形面积。

B、怎样求环形的面积?

(1)老师演示教具

 

提问:

1、计算环形面积一般应该分几步做?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2、谁会列综合算式?

怎样列综合算式?

老师板书:

3.14×

-3.14×

=3.14×(

)(乘法分配律逆用。

=3.14×(225-100)(先减法、后乘法)

=3.14×125(=392.5(平方厘米)

答:

这个环形面积是392.5平方厘米。

C、练一练:

课本第96页“做一做”中的题。

 

三、巩固

课本第97页练习二十四第6――8题。

四、小结。

1、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环形的面积?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让学生看课本第95页例4的分析与解的过程,掌握解题格式,并做完书中的空。

练一练:

课本第95页“做一做”中第2题。

 

(1)学生动手,每人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用小剪刀剪去半径是10厘米的圆。

(2)明确:

剩下的图形是环形,剩下的面积就是环形的面积。

 

(2)自学课本第96页例5。

 

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备课组网上讨论意见

设计和圆的知识有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综合思考能力。

课后反思

 

学科

备课人

王希茂

累计课时数

课题

轴对称图形

所用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会画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数学思考:

画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问题解决:

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三角板。

教师引领组织

学生学习训练

个性设计

一、复习

一个圆的半径的3厘米,面积是多少?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2、老师讲授。

(1)老师出示一个用白纸剪的长方形,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对称轴?

 

A、直径两边的两个圆是否完全重合?

这说明了什么?

B、谁是圆的对称轴?

C、在这个圆内再另画一条直径,并沿着这条直径进行对折,情况怎样?

D、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

有多少条对称轴?

3、练一练:

课本第101页“做一做”中的题。

 

三、巩固

1、课本第101页“做一做”中的题。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