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008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docx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八眉猪、大花白猪(广东大花白猪)、黄淮海黑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河套大耳猪)、内江猪、乌金猪(大河猪)、五指山猪、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民猪、两广小花猪(陆川猪)、里岔黑猪、金华猪、荣昌猪、香猪(含白香猪)、华中两头乌猪(通城猪)、清平猪、滇南小耳猪、槐猪、蓝塘猪、藏猪、浦东白猪、撒坝猪、湘西黑猪、大蒲莲猪、巴马香猪、玉江猪(玉山黑猪)、河西猪、姜曲海猪、关岭猪、粤东黑猪、汉江黑猪、安庆六白猪、莆田黑猪、嵊县花猪、宁乡猪

1、八眉猪

产地(或分布):

又称注川猪或西猪。

中心产区为陕西径河流域、甘肃陇东和宁夏的固原地区。

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在邻近的新疆和内蒙古亦有分布。

八眉猪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肉质好、脂肪沉积能力强、耐粗放管理、遗传性稳定等特点,但八猪也存在着生长慢、后躯发育差、皮厚等缺点。

 主要特性:

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分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类型,二八眉介于大八眉与小伙猪之间的中间型。

被毛黑色。

生长发育慢。

大八眉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04千克,母猪体重80千克;二八眉公猪体重约89千克,母猪体重约61千克;小伙猪公猪体重81千克,母猪体重56千克。

公猪10月龄体重40千克配种,母猪八月龄体重45千克配种。

产仔数头胎6.4头,三胎以上12头。

肥育期日增重为458克,瘦肉率为43.2%,肌肉呈大理石条纹,肉嫩,味香。

2、大花白猪(广东大花白猪)

产地(或分布):

产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以佛山地区的南海、顺德、中山、高鹤、番禺、增城以及肇庆等为中心产区。

现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中部和北部地。

历史上系中原地区人民大规模南迁时将中原猪种带到南方,与当地猪杂交并经长期选育而成。

属华中型猪种,是被列入国家猪种资源保护的猪种。

具有早熟易肥,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性强,能适应炎热潮湿气候,繁殖力强,哺乳性能好,肉质鲜嫩鲜美等优良特性。

主要特性:

体型中等,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皱纹,背腰较宽,微凹,腹较大,背毛稀疏,毛色为黑白花,头部和臀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四肢为白色,背腰部及体侧有大小不等的黑块,在黑白色交界处形成晕。

成年公猪体重133千克,母猪为111千克。

母猪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4头,仔猪存活率96.2%。

肥育期在较好饲养条件下日增重为519克,屠宰率为70.7%,眼肌面积18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3.2%。

3、黄淮海黑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河套大耳猪)

产地(或分布):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流域,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主要特性:

包括淮河两岸的淮猪(江苏省的淮北猪、山猪、灶猪,安徽的定远猪、皖北猪,河南的淮南猪等)、河北的深州猪、山西的马身猪、山东的莱芜猪和内蒙古的河套大耳猪。

以下介绍以淮猪为例。

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结实有力,被毛黑色,皮厚毛粗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

淮猪成年公猪体重140.6千克,母猪体重114.9千克,头胎产仔9~10头,经产仔13头,日增重为251克。

深州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50~200千克,母猪为100~150千克,头胎产仔10.1头,经产仔12.8头,高水平营养日增重为434克,屠宰率为72.8%。

马身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21~154千克,母猪为101~128千克,初产仔10.5~11.4头,经产仔13.6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0克,瘦肉率为40.9%。

莱芜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08.9千克,母猪为138.3千克,初产仔10.4头,经产仔13.4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59克,屠宰率为70.2%。

河套大耳猪:

成年公猪体重149.1千克,母猪为103千克,初产8~9头,经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25克,屠宰率为67.3%,瘦肉率为44.3%。

4、内江猪

产地(或分布):

四川省内江市和内江县  

主要特性:

体型大,体质疏松,头大,嘴筒短,额面横纹深陷成沟,额皮中部隆起成块,称“盖碗”,耳中等大小、且下垂,体躯宽深,背腰微凹,腹大不拖地,臀宽稍后倾,四肢较粗壮,皮厚,成年种猪体侧及后腿皮肤有深皱褶,俗称“瓦沟”或“套裤”。

被毛全黑。

农牧场成年公猪体重169千克,母猪体重155千克,体脂沉积早。

成年母猪平均排卵11~18枚,头胎产仔9~10头,三胎以上10~11头,60天泌乳量186.8千克。

中等饲养条件下肥育期日增重为410克,90千克的肉猪屠宰率为67.5%,眼肌面积17.6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7%。

5、乌金猪(大河猪)

产地(或分布):

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接壤的乌蒙山和小大凉山地区。

主要特性:

体质粗壮结实,头长,嘴筒粗而直,额部多有旋毛,耳中等大小、下垂,体躯较窄,背腰平直,后躯较前驱略高,腿臀较发达,大腿下皮肤有皱褶,称“穿套裤”。

被毛多为黑色,有部分棕褐色。

成年公猪体重48千克,母猪体重69.5千克。

头胎产活仔5~6头,三胎以上8~9头。

以放牧为主,肥育期日增重为200克左右,屠宰率为71.8%,瘦肉率为46.3%,脂肪占34.4%,背最长肌含水份73.4%。

6、五指山猪

产地(或分布):

又称老鼠猪,主产于海南省五指山区,是中国著名的小型猪种之一。

性情稍趋温驯,反应灵敏,善于奔跑。

  

主要特性:

体型小,体质细致紧凑。

头小而长,耳小直立,嘴尖,嘴筒微弯。

胸部较窄,背腰平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发达,四肢细而长,被毛大部为黑色,腹部与四肢内侧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

成年母猪体重30~35千克。

性成熟早,小母猪断乳后一个月有发情征状,3~4月龄初配。

头胎产仔4头,经产仔6~8头。

小公猪1~1.5月龄有性行为,当地不留公猪,即小公猪性成熟配种后就宰杀。

7、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

产地(或分布):

主要分布长江下游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

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数量最多的优良品种之一,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

主要特性:

体型中等,各类群间有差异,梅山猪较大,骨骼较粗壮;米猪的骨骼较细致;二花脸猪、枫泾猪、横泾猪和嘉兴黑猪则介于二者之间。

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耳特大,软而下垂,被毛黑或青灰。

成年公猪体重128~192千克,母猪体重102~172千克。

繁殖力高,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6头,排卵数25~29枚。

60天泌乳量311.5千克。

日增重为430克以上,屠宰率为65%~70%,二花脸瘦肉率45.1%。

眼肌面积15.8平方厘米。

8、民猪

产地(或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

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

除少数边远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猪外,群众主要饲养中型民猪。

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

主要特性:

全身的毛为黑色。

体质强健,头中等大。

面直长,耳大下垂。

背腰较平、单脊,乳头7对以上。

四肢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

8月龄,公猪体重79.5公斤,体长105厘米,母猪体重90.3公斤,体长112厘米。

3~4月龄即有发情表现。

母猪发情周期为18~24天,持续期3~7天。

在农村,公母猪6~8月龄,体重50~60公斤即开始配种,成年母猪受胎率一般为98%,妊娠期为114~115天,窝产仔数14.7头,活产仔13.19头,双月成活11~12头。

240日龄体重为98~101.2公斤,日增重495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混合精料4.23公斤。

体重99.25公斤屠宰,屠宰率75.6%。

近年来经过选育和改进日粮结构后饲养的民猪,23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瘦肉率为48.5%,料肉比为4.18:

1。

9、两广小花猪(陆川猪)

产地(或分布):

两广小花猪由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黄塘猪、塘缀猪、中垌猪、桂墟猪归并,统称两广小花猪。

分布于广东、广西省(区)相邻的浔江、西江流域的南部,中心产区有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

主要特性:

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额较宽,有Y形或棱形皱纹,中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而凹下,腹大多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稀疏,毛色均为黑白花,黑白交界处有4~5厘米宽的晕带,乳头6~7对。

成年公猪体重为103.2~130.9千克,母猪为81~112千克,性成熟早,公猪2~3月龄就能配种,母猪4~5月龄初配,头胎产仔8头左右,三胎以上10~11头,种猪场经产母猪产仔数12~13头。

肥育期日增重为285~328克,屠宰率为67.6%,瘦肉率为37.2%。

10、里岔黑猪

产地(或分布):

是山东省优良地方猪种,以其产地和毛色而得名。

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胶州、胶南、诸城三县市交界得胶河流域,里岔乡是其中心产区。

  

主要特性:

里岔黑猪毛色全黑,体型大,体质坚壮结实,结构匀称。

头中等大小,脸长,额宽,有浅而多的纵型皱纹。

嘴筒中等长短,耳大,耳根软,两耳下垂。

体长,背腰平直,腹不下垂,臀部欠丰满。

乳头7~8对,乳头形状正常,排列整齐,无瞎乳头。

四肢粗壮端正,关节结实,肌肉发育较好。

尾中等长短,约15~25cm。

肋骨15~16对,具有比一般猪多1~2枚胸腰椎骨数的独特性状。

具有杂食耐粗多胎高产的特点。

成年母猪体重为209.7千克。

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为12头以上,最高达21头。

肥育期日增重为550.2克,屠宰率为73.03%,膘厚2.9~2.6厘米。

11、金华猪

产地(或分布):

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分布于浙江省义乌、金华等地。

又称“金华两头乌”,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猪种之一,金华猪具有成熟早,肉质好,繁殖率高等优良性能,腌制成的“金华火腿”质佳味香,外型美观,蜚声中外。

  

主要特性:

体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

下垂不超过嘴,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部倾斜,四肢细短,蹄坚实呈玉色,皮薄、毛疏、骨细。

毛色中间白两头乌。

按头型分大、中、小三型。

成年公猪体重约112千克,母猪体重约97千克。

公、母猪一般5月龄左右配种,成年母猪产仔数14头左右,产活仔数12~13头,60日龄断乳,重100~130公斤。

肥育期日增重约460克,屠宰率为71.7%,眼肌面积19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0.9%,瘦肉率为43.4%。

有板油较多,皮下脂肪较少的特征,适于淹制火腿。

12、荣昌猪

产地(或分布):

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的隆昌,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

  

主要特性:

体型较大,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旋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坚实。

被毛除眼周外均为白色,也有少数在尾根及体躯出现黑斑或全白的,按毛色特征分为“金架眼”、“黑眼瞠”、“黑头”等。

成年公猪体重98千克,母猪体重86.8千克。

经选育的猪群头胎产仔8~9头。

经产母猪窝产仔11~12头。

不限量饲养日增重为623克,屠宰适期7~8月龄,体重80千克左右的肉猪屠宰率为69%,瘦肉率为42~46%。

13、香猪(含白香猪)

产地(或分布):

香猪以体小早熟,肉味鲜,闻名全国。

香猪又名“迷你猪”,其中以来自国家农业部门授予“中国香猪之乡”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从江香猪、剑白香猪,和靠近贵州黔东南地区广西的巴马香猪最为著名,另还有环江香猪、藏香猪等品种,都属矮小猪种。

香猪性野早熟,外貌清秀,体型矮、小、短、圆;饲养粗放,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成年最大个体45KG左右,种母猪一般利用年限为八年,最长可达十四年。

  

主要特性:

体躯矮小,头较直。

耳小而薄、略向两侧平伸或稍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腹大丰圆触地,后躯较丰满,四肢短细,后肢多卧系。

被毛多全黑也有“六白”。

公猪生长较慢。

4月龄7.87千克,6月龄16.02千克,母猪4月龄11.08千克,6月龄26.29千克。

成年母猪体重41.1千克。

性成熟早,公猪170日龄配种,母猪120日龄初配,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