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735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

《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docx

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

决胜2013年高考语文艺体生专用专题15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师版)【真题体验】

一.(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

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二、(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考点解读】

1、考点要求

鉴赏诗歌的形象。

2、考点剖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自然形象(意象)。

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分析、判断诗歌中包

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知识整合】

一、人物形象。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塑造的人物形象:

一个是身世凄凉、色衰沦落的艺妓,一个是谪居卧病、心境悲凉的“我”。

作者将琵琶女的自叙和“我”的内心倾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鲜明的表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1、人物形象类型:

(1)豪放洒脱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

》),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2、鉴赏方法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二、自然形象

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

1、传统的审美意象: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如王吉《咏竹》: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

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

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如: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行不得也哥哥”是人们模拟鹧鸪的啼声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同时表达了亲人对离别的伤感惆怅。

我们古代的骚人墨客,喜欢借鹧鸪来抒情言志,使之成为一种特定的意象。

如:

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李白的《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如:

朱淑真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如: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

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

兴衰感慨的寄托。

如:

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

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

岑参的《山房春事》“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鉴赏方法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例如: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

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随堂演练】

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

2.(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

3.(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

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4.(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5.(13届四川南充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6.(13届广东中山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清人马位评论本诗说: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

”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雅人”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7.(13届河南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①也愁人苦。

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①莫,莫非。

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限时过关】

1.(13届江苏大江高中高三下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

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

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

2.(13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四诊)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梦入关吴门梦故山

韦庄赵嘏

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

驿站的马车。

②馆娃宫:

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两诗均写“月”,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

答:

从而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13届福建莆田二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赏析。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歌。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诗的最后两句选用了什么意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4.(13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①,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观潮:

观看钱塘江的怒潮。

每年秋天八月,钱塘江的海潮奔腾汹涌,极为壮观。

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弄潮儿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5.(13届云南玉溪一中、昆明三中、楚雄一中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小重山

清·宋征舆①

春流半绕凤凰台②。

十年花月夜,泛金杯。

玉箫呜咽画船开。

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

清砧迎塞雁,渡江来。

景阳宫井③断苍苔。

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注]①宋征舆,明末诸生(秀才),明亡后先后考中清朝进士,仕清。

②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

③“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

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词的最后两句写“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有什么作用?

答:

6.(13届河北邯郸高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上太行①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轻骑遍历部所,延访父老”。

而且年年出巡。

(1)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

有什么作用?

答:

(2)请结合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答:

7.(13江西九江一中高三3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①。

关河②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

【注解】

①梁州:

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②关河:

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③天山:

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

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具体分析。

答:

8.(13届鲁泰安一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

张镃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②。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码碯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

②小台,即小楼。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

答:

9.(13届福建莆田二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荦(luò)确:

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请简要概括。

答:

了。

没有艰险,哪儿来征服的欢欣!

没有“荦确坡头路”,

哪有“铿然曳杖声”!

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对比中突出现来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10.(13届河北唐山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

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①舞剑台。

【注】①李将军:

指汉将李广,他与匈奴战,无不胜,匈奴畏服。

前四句写了哪些寒秋景物?

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