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647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docx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2008年2月

项目名称: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

 

项目法人:

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项目咨询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院长:

教授级高工

 

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项目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审核人:

高级工程师

 

咨询证书: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级甲级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2032101002

工程咨询设计处

处长:

刘德晶教授级高工

项目参加人员:

宋子刚高级工程师

李云高级工程师

涂琼高级工程师

 

制图:

涂琼高级工程师

制表:

郭立新高级工程师

校对:

刘明高级工程师

附表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投资估算表

附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2、工程咨询合同书

3、资金承诺函(另附)

附图

1、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位置示意图

2、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布局图

3、水田管理站平面布局图

4、苗村管理站平面布局图

5、管理站平面布置图、右立面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

1.1.2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山区,地跨昌江黎族自治县和白沙黎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为:

北纬18°57′~19°11′,东经109°03′~109°17′,总面积29980hm2。

1.1.3项目法人:

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1.4法人代表:

陈升华

1.1.5主管单位:

海南省林业局

1.1.6工程性质:

新建

1.1.7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以加强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全面提高保护管理能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将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建成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长臂猿珍稀物种保存与科研基地。

1.1.8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宣传工程。

建设内容如下:

(1)保护与恢复工程:

购置保护区管理局森林防火指挥车1辆、森林消防车1辆、办公及会议室桌椅6套、空调10台,修建管理站输电线路5km、引水管线6km、蓄水池1个,建设管护点用房300m3、购置管护点办公桌椅3套、安装程控电话3部、电视机及接收器3套、摩托车3辆、太阳能电池3块;在长臂猿栖息地修建生态走廊2000亩、进行森林植被恢复6000亩、高压电缆埋地工程6km。

(2)科研监测工程:

新建长臂猿野外监测点3个,人工观测长臂猿监测设备包括远红外线夜视仪10个、数码照相机2架、远红外照相机2架、远红外测距仪10台、野外录音设备1套、野外宿营装备4套、图像编辑机1台、录像机1台、太阳能电池5块,视频监控系统2套。

1.1.9项目建设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549.51万元,其中:

(1)建安工程费1954.20万元,占总投资的76.65%。

(2)设备购置投资300.84万元,占总投资的11.80%。

(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73.06万元,占总投资的6.79%。

(4)基本预备费121.41万元,占总投资的4.76%。

1.1.10资金来源:

采取国家投资与地方配套相结合方式,其中:

国家投资2039.00万元,约占80%,地方配套510.51万元,约占20%。

1.1.11建设期限:

2年,即2008年2月~2010年3月。

1.1.12咨询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1.2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实施,不断完善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海南长臂猿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环境改善方面的工作。

充分发挥保护区保护能力,全面保护好以海南黑长臂猿、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系统和其他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

通过加强对长臂猿的栖息地的改造、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科学观察、研究,为今后更好地保护海南长臂猿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高资源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科学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保护及生态恢复的矛盾,为切实保护好海南长臂猿及其栖息地环境奠定基础。

1.3编制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1.2.3《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1.2.4《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2.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1.6《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1.2.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

1.2.8《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2.9《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LYT126-88);

1.2.10《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1.2.11《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1.2.12《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保护与恢复工程

1.1保护工程

1.1.1保护区管理局建设

水泥沙石

1.1.1.1森林防火指挥车

万元/辆

25.00

1.1.1.2消防车

万元/辆

25.00

1.1.1.3办公桌椅

万元/套

0.10

1.1.1.4会议室桌椅

万元/套

1.00

1.1.1.5空调

万元/台

0.50

1.1.2管理站

1.1.2.1输电线路

万元/km

5.00

1.1.2.2引水管线

万元/km

1.20

1.1.2.3蓄水池

万元/个

8.00

1.1.3管护点

1.1.3.1管护点用房

万元/m2

0.18

1.1.3.2输电线路

万元/km

5.00

1.1.3.3办公桌椅

万元/套

0.10

1.1.3.4程控电话

万元/部

0.09

1.1.3.5电视机及接收器

万元/套

0.80

1.1.3.6摩托车

万元/辆

0.80

1.1.3.7太阳能电池

万元/块

15.00

1.2恢复工程

1.2.1生态走廊建设工程

万元/亩

0.35

1.2.2低地森林植被恢复

万元/亩

0.12

1.2.3高压电缆埋地工程

万元/km

60.00

1.2.4挂食滑轮

万元/个

0.015

2科研监测工程

2.1长臂猿野外监测工程

2.1.1长臂猿野外监测点

万元/处

10.00

2.1.2远红外夜视仪

万元/个

0.50

2.1.3数码照相机

万元/台

0.80

2.1.4远红外照相机

万元/台

1.80

2.1.5远红外望远镜

万元/个

0.50

2.1.6远红外测距仪

万元/台

0.80

2.1.7野外录音设备

万元/套

2.00

2.1.8野外宿营装备

万元/套

0.40

2.1.9图像编辑机

万元/台

9.00

2.1.10录像机

万元/台

5.00

2.1.11太阳能电池

万元/块

18.00

2.1.12视频监控系统

万元/套

55.84

3总投资

万元

2549.51

3.1项目工程费用

万元

2255.04

3.2其它费用

万元

173.06

3.3基本预备费

万元

121.41

1.5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是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认为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建设条件较好,土地权属明确,管理机构齐全,总体布局合理,建设规模适度,资金投入适当,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海南长臂猿(NomascushainanusThomas,1892)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濒危动物,仅分布在海南岛,被列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物种、国际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在分类上隶属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s)、长臂猿科(Hylobatidae)、黑冠长臂猿属(Nomascus)。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该物种曾广泛分布在海南岛的澄迈、屯昌一线以南12县,其种群数量约2,000只。

随着人口的增长,海南岛的热带雨林的大面积丧失,长臂猿生境日益破碎及至丧失;加上大量的人为猎杀,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到80年代初,该物种仅能在霸王岭林区看到,当时该种群仅为2个家庭群,共7~9只;至今也未在其它地区发现这一物种的确切踪迹。

为了对海南长臂猿这一濒危珍稀物种进行有效保护,专门成立了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为霸王岭林业局的一部分。

为了保护黑长臂猿,198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霸王岭海南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霸王岭海南长臂猿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属股级事业单位建制,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归海南霸王岭林业局管理。

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霸王岭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6626hm2,并更名为“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但仍为股级事业单位建制,并委托霸王岭林业局管辖。

为便于开展保护工作和方便管理,1992年,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移交海南省林业局管理,同年,省编委下文将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确定编制13人。

由于保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区内植被茂密,再加上保护区内及周边人为活动频繁,资源管护十分困难,热带雨林遭到破坏,适合于海南长臂猿生存的空间逐渐缩小,栖息地质量不断下降,其缺乏足够的空间建立新的领域,从而限制了长臂猿种群的发展。

为妥善保护热带雨林资源,给海南长臂猿创造适宜的生存空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将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至29980hm2,同时更名为“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06年,在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霸王岭保护区为了加强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整体保护霸王岭林区森林资源,结合实际,按《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机构设置要求以处级管理机构来进行机构组建,实行管理局—管理站—管护点“三级管理体系”。

经过1992年至2006年14年时间,分别进行了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二期建设,两期工程共完成投资622.7万元,主要完成项目有修建管理局办公楼700.5m2,职工宿舍700m2,管理站用房1060.5m2,巡逻便道60km,通讯线路23km,圈养场1000亩,防火瞭望塔2座,修建界桩、界碑、指示牌等。

但由于建设期限较长,保护区部分设施设备目前已陈旧或报废。

还有部分设施设备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到目前为止,尚处于待建中,难以满足当前对海南长臂猿和其他珍稀物种资源的保护任务要求和科学研究需要。

为此,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争取国家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海南长臂猿栖息环境,以实现对长臂猿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保护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环境的需要

霸王岭保护区的热带雨林是一个典型的热带雨林基因库,地理位置和植物区系成分在我国植物区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长臂猿赖以生存的环境。

由于长臂猿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在原始季雨林中才能生存,在林种单一的人工林、砍伐过的次生林里,长臂猿都不能生存。

但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原始森林不断破坏,长臂猿赖以栖身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破坏,热带雨林只以小面积的孤岛形式存在(周围被农田和各类经济林所隔离),致使海南长臂猿由于适合的空间和环境受到限制,长臂猿因没有足够的空间建立新的领域,造成种群内“一夫多妻”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近亲繁殖而影响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影响到种群的生存力。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才能有效加强海南长臂猿物种保护、促进种群发展、提高种群质量。

2.2.2是提高保护区能力建设的需要

目前,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虽建有四个管理站,但由于国家和海南省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对霸王岭林业局范围内的天然林实施禁伐,减少了本来就处于落后贫困状态的社区群众的收入来源,致使盗砍滥伐现象时有出现,而且周边区域少数民族有打猎的习惯,虽然海南省实施禁猎措施,并对群众的猎枪进行收缴,但偷猎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对于海南长臂猿正常生存、繁衍及其栖息地安全都是严峻威胁,使保护区管理任务更为艰巨,再加上保护区现有护林道、巡护道及巡护监测等设施设备急需进一步维护、修建和配置,同时保护区现有科研监测设施尚不健全,为保护区开展科研工作带来不便。

鉴于上述原因,进行霸王岭保护区物种保护与恢复工程对进一步提高保护区保护能力及科研能力,加大对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2.3是保护海南长臂猿——高度濒危灵长类动物的需要

海南长臂猿在我国仅存于海南省,且种群数量仅为20只。

在1995年和2007年举行的中国灵长类学术会上,长臂猿被列为我国高度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首。

作为世界上目前仅存的四大类人猿之一,迄今为止,全世界所有动物园中从未展出过海南长臂猿活体,海南长臂猿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学术价值。

它可提供人们研究人类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规律实据,其骨骼、四肢、五官、内藏、血液、神经、新陈代谢与人类基本相同,而且在心理、生理、感情、思维等方面与人类相似。

因此,海南长臂猿是科学研究现代医学、心理学、人类学、生命学和社会学的重要实物,其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决不在国宝大熊猫之下,也是我国的国宝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项目的建设可为有效保护长臂猿促进其生长、繁衍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其物种生存发展。

2.2.4是充分发挥生态源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实现的需要

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昌江县和白沙县交界处,是海南昌化江、南渡江的发源地和松涛水库、石碌水库的主要水源地,直接供给数万亩良田和经济作物灌溉所需;而且,保护区与西部白沙县省级保护区、南部佳西省级保护区、东部停采了天然林采伐的猕猴岭林场,以及大广坝水库,形成了海南西部自然保护区域,构成海南西线的生态源,也是海南省西线储水池、又是下游水利设施的环境依托,发挥着海南西部工业走廊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生态屏障作用,在《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被列为生态植被重要保护区域。

加强和完善保护区建设,对于维持海南西部的水资源供应,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稳定高产等都起到示范作用,对推动海南省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省建设步伐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助于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实现。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与范围

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山区,地跨昌江黎族自治县和白沙黎族自治县,地理经纬度范围为:

北纬18°57′~19°11′,东经109°03′~109°17′,总面积为29980hm2。

3.1.2地形地貌

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华夏背斜,中生代后期,因造山运动,构成花岗岩穹隆地貌形态,以花岗岩为主。

保护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破碎复杂、多为山地、山谷纵横,境内有雅加大岭、斧头岭、黄牛岭三座山脉。

山谷内多有小溪,溪流落差大。

全境海拔高度350m~1560m,最高岭为黑岭(海拔1560m)。

3.1.3气候

保护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明显,受季风影响大,一般每年11月到第二年4月为干季,以东北季风为主,三月四月间有短暂的老挝热风影响。

5~10月为湿季,6~9月份有雷雨和台风,以雅加大岭为基准,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平均气温下降0.4℃~0.6℃,年均气温21.3℃,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22.8℃,极端高温37.5℃,最冷日均温13.5℃,极端低温1.1℃。

平均相对湿度84.2%。

年降雨量1657mm,最大日降雨量97mm。

属于夏凉冬暖,降雨多,湿度大,干湿季明显。

3.1.4土壤

保护区土壤成土母岩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粉沙岩、沙质页岩、石英沙岩。

土壤类型主要有砖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及山地草甸土。

土体主要被次生植被覆盖,坡地土层较厚,为80~100cm,腐殖质层厚5~10cm,枯枝落叶层厚约5cm。

3.1.5水文水质

保护区地表水大部分属海南昌化江水系,部分属南渡江水系,内有三条主要大的河流:

南尧河、七差河、南七河。

其中昌化江支流有雅加河、通天河、容兔河、子宰河等小型支流,并且流程短、坡降大,最终落差高达1500m,平均径流0.8m3/s,雨季最大时可达1.5m3/s。

3.1.6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依据森林群落的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及生境特点,保护区植被大致划分为沟谷雨林、低山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山顶苔藓矮林。

保护区内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经统计,海南省现有树种1400多个,乔木800多种,常见的有200多种,在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都有。

其中海南翠柏、雅加松、南亚松、海南油杉为保护区特有树种;保护区内非林木植物资源主要有:

药用植物主要为鸡血藤、杜仲、过江龙、黄连藤、雷公藤、野豆蔻、沙仁、沙羌等。

观赏植物有鸟巢蕨、万年青、棕竹、鱼尾葵、蒲葵、桄榔、桫椤等。

(2)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丰富野生动物资源,按照动物地理区划,保护区属于东洋界华南区的海南亚区范围。

保护区内陆生野生动物主要有28目85科36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海南长臂猿、云豹、孔雀雉、巨蜥、海南山鹧鸪、蟒蛇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白鹇、海南水鹿、海南巨松鼠、原鸡、山皇鸠等46种。

3.2社会经济条件

3.2.1行政区划与地方经济

霸王岭保护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霸王岭林区,周边有青松、七差和王下三个乡(镇)的部分村庄,霸王岭林业局的局址及所属的5个林场。

3.2.2地方经济

霸王岭林业局原为国有森工企业,自1994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由于禁伐天然林,企业总资产由原来的2500万元下降到600万元左右。

霸王岭林业局分3年,先后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林副产品加工和经济林项目。

到目前为止,林业局拥有松香、橡胶林产化工加工业,热带水果基地及水电三大产业,每年纯收入可达500万元。

3.2.3人口

霸王岭林业局有人口2830人,其中林区职工1912人,占林业局总人口的67.9%,其余是职工家属及社区人口。

3.2.4交通、通信

霸王岭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城镇有海南西环铁路、西线高速公路和公路干线。

保护区内现有道路为东干线70km,中干线28km,西干线24km,除中干线南段20km失管外,其它干线均在投入使用中。

原有的经营便道150km中,目前尚有50km在使用,其它100km因森林停采而失管。

但所有失管的公路、便道路基都较牢固,只要维修后就可作为巡护便道使用。

霸王岭林业局已开通程控电话和邮递服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通讯设施,为保护工作的开展及与外界进行交流提供了教为便利的条件。

3.3保护区建设概况及优势

3.3.1土地权属、现状及利用结构

3.3.1.1土地权属

保护区边界清楚,区内土地及树木均为国有,林地林权清楚,无使用权纠纷,利于保护工作的开展。

3.3.1.2土地现状及利用结构

保护区总面积为2998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690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9.03%,非林业用地290hm2,占0.97%。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26461.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9.12%;疏林地1124hm2,占3.79%;灌木林地682hm2,占2.30%;其它包括无林地1423hm2,占4.79%。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0.54%。

3.3.2机构设置

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始建于1994年,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目前管理局下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保护宣传科、科研教育科、社区事务科等5个科室,1个公安派出所,4个管理站,2个检查站,2个管护点。

现有职工68人。

保护区管理机构健全,同时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3.3.3管理队伍健全

经过15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护区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条件,通过栖息地恢复和热带雨林保护措施的实施,补充海南长臂猿食物,扩大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创造适于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为种群扩大和种群质量提高创造了条件。

保护区管理局设有办公室、计划财务科、科研教育科、保护宣传科、社区事物科、公安派出所、东一管理站、雅加管理站、东六管理站、青松管理站。

保护区现有职工68人,主要负责保护区局机关、各工作站管理工作及各管护点巡护、监测及护林防火等保护工作。

为加大对保护区管护力度,保护区已经与周边的白沙、昌江县签订了护猿责任状。

到目前为止,保护区一直未发生过森林火灾,并有效地遏制了林木盗伐、破坏长臂猿栖息地、盗猎野生动物等违法活动,使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海南黑长臂猿已由建设前的2群7只发展到2群20只,极大地加强了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并有效促进了资源管理工作。

3.3.4科研工作

保护区自1980年成立以来,广泛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动植物保护组织开展合作,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

通过“海南黑长臂猿种群生态研究”,掌握了海南黑长臂猿种群结构、活动习性、繁殖习性、食性情况。

并进行了长臂猿种群数量及分布调查,初步掌握了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和保护区植被调查,获取了长臂猿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及保护区植被类型及重要树种分布情况。

开展了“人与生物圈”科研课题、“热带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示范项目、进行了黑长臂猿驯化、室内繁殖及“社区共管活动”研究。

3.3.5保护措施

(1)增强公民守法意识。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法律法规,加强狩猎检查,依法处罚一批偷捕偷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有效地遏制了区内偷捕偷猎现象的发生。

(2)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共同开展资源保护工作。

并与保护区周边的昌江县、白沙县相关的乡镇签订联合保护协议,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对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

(3)建立一支有效的管护骨干队伍。

鉴于保护区人员编制少、管护范围大的实际情况,采取雇佣管护员看守的作法,既解决了专业管护人员不足的问题,又有效地扩大了管护面积。

(4)积极开展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多年来,保护区利用标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深入保护区周边乡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条例》宣传,增强人们保护自然意识。

保护区在1996年由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发起的以全国150余名专家签名呼吁拯救海南黑长臂猿活动,《海南日报》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保护海南黑长臂猿起到积极影响,对保护工作开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3.6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保护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保护区先后接待了分别来自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参加“中日两栖爬行动物学术讨论会”的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香港亚洲影视公司、香港中药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