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089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docx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二

 

2014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答案:

D

解析:

《论毅力》使用了两次层递修辞手法:

“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五个层次的比较,说明只有“至强之人”才能“善于其终”;以及行舟中“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与坚持到底四个层次的比较,强调了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到达彼岸。

因此选D。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社会风气是()

A.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B.读书是为了混取文凭

C.求学是为了升官发财

D.不敬师长,不爱学友

答案:

A

解析:

“砥砺德行”是对“德行”方面的要求。

B、C项是“抱定宗旨”所针对的,D项是“敬爱师友”所针对的。

答案为A。

3.《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中用“同暴风雨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即使被轻易毁灭

”等诗句描绘“我”的形象,所体现的主要是“我”的()

A.斗争精神B.坚强意志C.献身精神D.无畏气概

答案:

C解析:

诗句中“作战”、“打击”、“毁灭”等词语不仅体现了“我”坚强的意志及无畏的精神

,更主要体现了“我”为爱情及崇高目标的献身精神。

答案为C。

4.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答案:

A解析:

《史记》在史学及文学方面,对后代都有极深刻的影响,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为A。

5.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A.张籍、张巡、许远

B.雷万春、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于嵩、张巡、许远

答案:

C

解析:

《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记叙的主要人物有张巡、许远、南霁云,而张籍、雷万春、于嵩不是主要人物。

答案为C。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的主要形式特点是()

A.主客问答

B.骈散相间

C.排比铺陈

D.韵律和谐

答案:

A

解析:

《前赤壁赋》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贬抑客人的主张,伸张主人的见解)。

答案为A。

7.《张中丞传后叙》所歌颂的三个正面人物是()

A.张巡、许远、雷万春

B.张巡、许远、李翰

C.张巡、许远、张籍

D.张巡、许远、南霁云

答案:

D

解析:

本文所歌颂的三个正面人物是张巡、许远、南霁云。

李翰、张籍不是所歌颂人物,雷万春不是主要人物。

答案为D。

8.《垓下之围》中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

A.无可奈何

B.勇猛无比

C.宁死不屈

D.知耻重义

答案:

D

解析:

项羽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了其知耻重义的一面,也表现了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

答案为D。

9.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A.“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B.“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C.“这种刚直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D.“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答案:

D

解析:

本文叙述了作者与傅雷生前交往的情谊,展现并赞颂了他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

,并希望这种精神“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答案为D。

10.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

A.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

B.人是为爱人而生存的

C.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

D.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答案:

D

解析:

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俭朴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对别人的足够宽容则是这一人生理念的具体体现。

答案为D。

11.下列诗歌,抒写“可望难即”情景的是()

A.《蒹葭》

B.《湘夫人》

C.《陌上桑》

D.《饮酒》

答案:

A

解析:

《蒹葭》以“在水一方”的意象描写了人生“可望难即”的境遇。

B项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C项是一曲美女赞歌;D项体现了陶渊明陶醉自然而至“忘言”的人生境界。

答案为A。

12.杜牧《早雁》的中心旨意是()

A.忠君爱国

B.关心民生

C.报国无门

D.思乡念人

答案:

B

解析:

作者以雁托物言志,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将雁比作逃难的人民,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心,抒发了自己对北方难民的同情和关怀。

答案为B。

13.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答案:

A

 

14.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答案:

A

15.《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

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答案:

C

16.《张中丞传后叙》的主要写作特色是()

A.叙述与抒情相结合

B.议论与抒情相结合

C.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D.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答案:

C

17.《麦琪的礼物》的风格特点是()

A.严厉的谴责

B.热情的赞扬

C.含泪的微笑

D.辛辣的讽刺

答案:

C

18.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

A.知耻重义

B.勇猛无比

C.宁死不屈

D.无可奈何

答案:

A

19.《鹧鸪天》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举止抒情

答案:

C

 

20.下列作品中最具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是()

A.《一句话》

B.《雨巷》

C.《再别康桥》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全书包括()

A.10篇“表”

B.8篇“书”

C.30篇“世家”

D.70篇“列传”

E.12篇“本纪”

答案:

A^B^C^D^E^

解析:

《史记》记叙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12篇“本纪”、10篇“表”、8篇“书”、30篇“世家”和70篇“列传”。

答案为ABCDE。

2.《香市》的艺术特点有()

A.透过香市今昔变化看农村经济凋敝,以小见大

B.通过香市今昔变化来表现主题,对比十分鲜明

C.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场面描写,层次特别清晰

D.结尾处以香市主角的转移暗示主旨,画龙点睛

E.武术班高级但看客反少,铺垫反托手法有力度

答案:

A^B^C^D^E^

解析:

《香市》一文以“香市”的今昔变化展现中国农村的转变,是以小见大;全文以香市往昔的热闹与如今的冷落两部分作对比,突出表现主旨;写往昔香市热闹时采用场面描写,先总写一句,然后依次写庙前、庙内和声音,层次清晰;以武术班与杂耍对比反衬如今之冷落;结尾以香市主角由农民变为小商人突出文章中心,可谓画龙点睛。

答案为ABCDE。

3.《秋水》一文中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四海之在天地,似礨空之在大泽

C.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D.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

E.伯夷以辞自多,仲尼以语自多

答案:

A^B^C^

 

解析:

《秋水》以类比法引人联想,将抽象的道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用“井蛙”与“海”、“四海”与“天地”、“礨空”与“大泽”,“吾”与“天地”和“小石小木”与“大山”来类比“人”与“宇宙无限”的差别。

答案为ABC。

4.《吃饭》一文下列论据中构成相似联想关系的有()

A.吃饭中,以需要掩饰享受

B.结婚中,以娶人掩饰谋财

C.艺术上,以实用掩饰享乐

D.政治上,以民意掩饰野心

E.哲学上,以实用掩饰玄想

答案:

A^B^C^D^E^

5.《论毅力》中下列论据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人生历程,大抵顺逆两境相间以跌乘。

C.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迎刃而解之一日。

D.譬如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答案:

A^D^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答案:

常:

常规,常道。

经:

规则,规范。

令行:

政令得以畅通、实行。

2.

 

答案:

字:

定婚。

3.

 

答案:

速:

催促。

4.

 

答案:

勖:

勉励。

5.

 

答案:

怎生:

怎样。

6.臣愿王孰图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孰图:

答案:

深思熟虑。

孰:

同“熟”。

7.揉碎在浮藻间。

《再别康桥》浮藻:

答案:

浮在水上的藻类

8.方才不该和他较证。

《宝黛吵架》较证:

答案:

辩解

9.责收毕,以何市反。

《冯谖客孟尝君》反:

答案:

通“返”,返回

10.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八声甘州》淹留:

答案:

长期停留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户内洒然。

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

,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选自《先妣事略》

(1).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母亲哪些品德?

 

答案:

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品德。

(2).文中为什么要写“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答案:

文中第三、四段交代外祖家“资雄,敦尚简实”,“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更侧面烘托母亲出身富贵而不娇,待人和气,勤俭持家,善待奴婢的品德

(3).这两段在描写母亲方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答案:

这两段在描写母亲方面运用了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有动作行为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有佣仆“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皆喜”的细节。

(4).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叙事特色?

答案:

叙事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

2.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选自《再别康桥》

(1).这里描写的景物是什么?

答案:

潭水。

(2).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答案:

借景物抒情、借象征抒情。

(3).这里的情景交融方式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

因情造景。

借想象把潭水变成揉碎了的彩虹,又进而变成“梦”,这是一个因表达理想需要而造境的过程。

(4).“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

象征着诗人的美好理想。

3.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

音乐

和烹调。

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和。

(1).这里倡导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

多元,相成相济,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

(2).倡导这一理想的针对性是什么?

答案:

针对当时社会的“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现象。

(3).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

类比法

(4).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案:

比喻

4.阅读《哦,香雪》中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

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

光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1).这里表现出香雪怎样的心情?

答案:

欢乐、兴奋、满足。

(2).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手法?

答案:

心理描写。

(3).哪些句子运用了以外显内的心理刻画手法?

答案:

香雪腿发软、回望铁路、哭、流眼泪、举铅笔盒、跑这些动作都是内在的心理外化的表现

(4).写铁轨的“冷静”、大山的“严峻”有何作用?

答案:

景物的描写是为了对比、烘托香雪的心情。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本段有几层意思?

答案:

中心句是: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本段有五层意思。

第一层写要发展蚕桑;第二层写应发展家禽的养殖;第三层写发展农业;第四层写要注重教育;第五层总结以上内容,指出只要按以上要求去做,王道理想定会实现。

(2).孟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些用来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答案:

提出了四条措施:

发展蚕桑、发展家禽的养殖、发展农业、注重教育。

(3).这段话体现出孟子哪些重要思想?

答案:

这段话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发展生产、注重教育等三个方面思想。

(4).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本段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

 

五、作文题(共30分)

 

1.根据给出的文字材料,写一篇关于学习和人生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在600~800之间。

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曾说:

当一个人停止学习时,他就老了!

不管他是30岁还是80岁。

不停止学习才能保持年轻,在人生中重要的事就是要保持心理的年轻。

答案:

注意:

考生务必按要求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写这篇文章,以提高应考能力和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