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062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

《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 答疑.docx

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答疑

2011年12月山东省气瓶检验员取证闭卷考核答疑

2011.12.18

考核依据: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第四章考核科目、内容及方法

第二十八条检验人员申报检验员检验资格的考核,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评。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类检验员还须进行评片考核(持RTⅡ级以上无损检验资格的人员可免评片考核)。

(一)检验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考核(包括综合、定检、监检知识)均采用百分制评分,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

一、本次气瓶检验员考核基础知识考核内容(闭卷):

1、气瓶介质基础知识

2、金属材料(力学、金属学及热处理相关的内容)

3、气瓶基础知识(以46号令和气瓶规程为主)

4、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内容

5、检验员考规有关内容

二、题型比例:

1、名词解释10分

2、判断题30分

3、选择题20分

4、问答题40分

一、本次气瓶检验员考核基础知识考核内容:

1、气瓶介质基础知识

1.1 介质压力、温度、临界状态、饱和状态等基本知识

1.2 介质燃烧性

1.3介质毒性

1.4介质腐蚀性

2、金属材料(力学、金属学及热处理相关的内容)

2.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2.2 金属材料常用的机械性能指标

2.3 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和热处理工艺

3、气瓶基础知识

3.1分类、结构

3.2检验要求

4、特种设备条例有关内容

4.1条例有关的法律术语

4.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

5、检验员考规有关内容

5.1检验员考核制度

5.2检验员职责和管理

1、气瓶介质基础知识

1.1介质基础知识

压力、温度、介质特性(燃、毒、腐蚀性)

1.1.1、压力、温度的定义

温度:

定义:

宏观上,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微观上,温度是物体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温烈程度的反映。

温度愈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愈激烈。

反之则下降,当温度达到绝对零度时,分子热运动则完全停止。

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温度的量度实质上是温差的量度。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华氏温标。

摄氏温标C和热力学温标T的关系

由于热力学温度的间隔刻度和摄氏温度的间隔刻度完全相等,因此一个单位摄氏度等于一个单位开氏度,唯一不同的是它们各自的起点不同,相差273.15。

计算数值关系T=t+273.15(K)

T=T-273.15(℃)

反映介质特性的温度必须用热力学温标

压力:

压力是垂直于作用单位面积上的力,也可称为压强,用符合Pa表示。

工程上常用MPa表示。

测量压力是用压力表测量的,显示的表压是以外界大气压作为零点的差值。

表压与绝对压力的关系是:

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

若设备内流体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其压力常用真空表示测量,表上读出的数值称为真空度。

真空度与绝对压力的关系是:

真空度=大气压—绝对压力

 

工程所用压强单位“公斤力/厘米2

1公斤力/厘米=10000公斤力/米2=9.8x104Pa=0.098MPa约=0.1MPa

 

1.1.2、物质状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

任何物质均由分子组成。

按照分子运动学说,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并不停地作不规则的热运动。

分子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前者使分子彼此趋向结合,后者使分子彼此趋向分离。

这种矛盾因素作用的结果,使分子形成不同的聚集状态。

气态、液态和固态就是物质的三种主要聚集状态,传统称为物质三态。

其中任何一种聚集状态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压力等)存在。

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位置就发生相应变化,即表现为状态的变化。

瓶装介质主要是气、液变化。

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

真实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加,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都可以使气体间的分子间距减小,分子间引力增加,摩尔体积减小,最终导致气体变成液体。

气体由气态变成液化气态的过程称为气体的液化。

 

1.1.3饱和状态和临界状态

饱和状态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未充满液体,则部分液体分子将进入上部空间,液体分子克服分子间引力逸出液面成为蒸气的过程称为液体的“蒸发”。

同时,蒸气中的分子撞击液面又会进入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到一定的时候,空间内的蒸气分子数目不再增加,此时,离开液体的分子数与从空间返回液体的分子数达到了动态平衡,液体与其蒸气共存,也叫达到了“饱和状态”。

这时蒸气所产生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一定的温度,对应一定的饱和压力,饱和压力所对应的温度也叫“饱和温度”。

对不同的物质,相同的温度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

介质名称50℃饱和蒸汽压力MPa

丙烯2.05

丙烷1.71

异丁烷0.69

对同一种物质,饱和压力的高低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能量越大,越容易脱离液体而气化,相应的饱和压力也越高。

饱和蒸气压表达一定温度下液体蒸发的难易程度,它是液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的反映。

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当温度升至使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气化不但在表面,而且在内部同时进行,液体沸腾,此温度就是该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沸点随外界温度压力而变。

习惯上,将外界压力等于101.325KPa时的沸点,称为正常沸点

临界状态

临界状态是气-液相变的特有现象。

表示物质处于临界状态的主要参数是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体积,这三个参数一般统称为临界常数,每种气体都各有特定的临界常数。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而温度越高,使气体液化所需的压力也越大。

每种气体都存在一个特殊的温度,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的压力,都不可能使气体液化。

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所以临界温度是使气体能够液化的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只有当气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以下时,才能使之液化,这个特定的温度成为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Tc,在临界温度以上,物质只能处于气态,无论施加多大压力都不能使之液化。

反之,已经液化了的气体,当其温度升到临界温度时会呈气态。

在临界温度以上,不再有液体存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称为临界压力,临界压力是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能够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压力。

气瓶介质的特性

第一类:

临界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的气体,只能是单一的气相存在,其压力是受气体的压缩程度所控制,可按真实气体状态议程式计算,例如氢(tc=-240.2℃)、氮(tc=-147.0℃),氧(tc=-118.6℃),空气(tc=-140.7℃)等永久气体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

临界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气体,始终是气液两相平衡共存,其压力是饱和压力.

例如氨(tc=132.4℃)、氯(tc=143.8℃)等。

第三类:

是临界温度处于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的气体.

例如二氧化碳(tc=31℃),乙烷(tc=32.2℃),乙烯(tc=9.2℃),一氧化二氮(tc=36.5℃)等液化气体,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变,可以是气液两相平衡共存或者是单一的气体;若相变成单一气相时,其压力则受气体的压缩程度所控制,又相同于第一类气体。

 

1.2、介质燃烧性

燃烧的定义

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的现象称为燃烧。

最常见最普遍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如汽油、液化石油气,木材等.

②助燃物。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如空气中的氧,氯、高锰酸钾等。

③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的热能源,均称作着火源。

如明火、摩擦,撞击、高温表面,自然发热、化学能、电火花、聚集的日光和射线等。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固、液、气),对气瓶内介质是气、液

助燃物

着火源

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

燃烧的方式

着火、闪燃、自燃

燃点、闪点、自燃点

(1)燃点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引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低温度叫燃点,也称为着火点、引燃点。

(2)闪点标准条件下,能够使液体释放出足够的蒸气而形成能发生闪燃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液体最低温度叫闪点。

(3)自燃点可燃物质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空气接触,无需引火即可剧烈氧化而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

可燃粉尘则以毫克/升表示。

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1.3、介质毒性

气瓶内介质的毒性按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的规定分为:

•极度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0.1㎎/m3

•高度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0.1~<1.0㎎/m3

•中度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1.0~<10㎎/m3

•轻度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10㎎/m3

1.4、介质腐蚀性

腐蚀性介质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容器材料造成损坏的损害的介质

由于材料与环境反应而引起的材料的破坏或变质.

腐蚀的分类

1、按机理分: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2、按是否存在液体:

湿腐蚀(绝大部分腐蚀)、干腐蚀

3、按腐蚀的形态分:

均匀腐蚀、局部腐蚀

局部腐蚀分为:

1、应力腐蚀;2、点腐蚀;3、缝隙腐蚀;4、晶间腐蚀;5、选择性腐蚀;6、电偶腐蚀;7、氢致开裂;8、腐蚀疲劳;9、磨耗腐蚀;10、微生物腐蚀

2金属材料(力学、金属学及热处理相关的内容)

气瓶对材料要求很高,如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及工艺性能等。

使用性能: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

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光、声、导电、磁性能)和化学性能(金属材料在室温或高温下,抵抗介质对它化学浸蚀的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一般包括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

工艺性能:

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

包括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切削性能等。

使用性能: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

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2.1、力学性能:

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和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

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和冲击韧度等。

①强度:

强度:

是指材料抵抗永久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不因发生断裂或塑性变形而失效)

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σs或σ0.2和抗拉强度b,高温下工作时,还要考虑蠕变极限σn和持久强度σD,设计中许用应力都是根据这些数值决定的。

另外,材料的屈强比(σs/σb)也是反映材料承载能力的一个指标,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屈强比,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其屈强比也随着材料热处理情况及工作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屈强比反映了材料承受外载能力的能力,屈强比愈小,结构零件的可靠性愈高,万一超载,由于塑性变形的产生而使金属材料的强度提高而不致立刻破坏。

压力容器用材的屈强比一般为0.6~0.7。

碳素钢的屈强比一般为0.6左右,低合金高强度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5。

强度的测量

 

 

◆屈服强度s:

材料开始发生屈服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值。

◆条件屈服强度0.2:

残余变形量为0.2%时的应力值。

◆抗拉强度b:

材料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②塑性

塑性是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常用塑性指标为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试样被拉断后,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称为断后伸长率。

用塑性好的材料制造承压类特种设备,可以缓和局部应力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压力加工,不易产生脆性断裂,对缺口、伤痕不敏感,并且在发生爆炸时不易产生碎片。

作为化工容器用的钢,要求伸长率δ不低于14%。

③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或表面损伤的能力。

硬度与强度有一定关系。

一般情况下,硬度较高的材料其强度也较高,所以可以通过测试硬度来估算材料强度。

此外,硬度较好的材料,耐磨性较好。

④冲击韧度

冲击韧度是指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能量大小的特征。

韧性常用冲击功Ak和冲击韧度ak表示。

ak=Ak/SN(SN:

断口处截面积)

Ak值或ak值除反映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外,还对材料的一些缺陷很敏感,能灵敏地反映出材料品质、宏观缺陷和显微组织方面的微小变化。

而且Ak对材料的脆性转化情况十分敏感,低温冲击试验能检验钢的冷脆性。

容器用的钢冲击韧性ak在使用温度下不低于35J/cm2

夏比冲击试验的缺口形式有U型和V型两种。

V型缺口根部半径小,对冲击更敏感。

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冲击试验规定试样必须用V形缺口。

 

2.2、材料力学基础知识

①变形

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将发生形状和尺寸变化,称为变形。

外力去除后,能够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弹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变形,除去外力后,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能。

材料弹性常用弹性模量E表示。

外力去除后,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塑性:

材料的塑性变形超过一定限度,材料就会出现裂纹或断裂。

在不断裂或不出现裂纹的条件下,材料能经受的最大塑性变形,叫做材料的塑性。

材料的塑性用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表示。

脆性:

与塑性相对应的特性。

如果材料还未发生相当的的塑性变形即发生破坏,我们称之为脆性

变形的基本形式

(1)拉伸与压缩

定义:

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的一对力引起的,表现为杆件的长度发生伸长或缩短。

(2)扭转

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都垂直于杆轴的两个力偶引起的,表现为杆间的任意两个横截面将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受力特征:

在杆的两端垂直于杆轴的平面内,作用着一对力偶,其力偶矩相等、方向相反。

变形特征:

杆件的各横截面环绕轴线发生相对的转动。

(3)弯曲

杆件承受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外力,或在其轴线平面内作用有外力偶时,杆的轴线变为曲线.以轴线变弯为主要特征的变形称为弯曲。

(4)剪切

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垂直于杆轴且距离很近的一对力引起的,表现为受剪杆件的两部分沿外力作用方向发生相对的错动。

②应力与应变

◆应力σ:

单位面积上试样承受的载荷。

这里用试样承受的载荷除以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S0表示:

F

σ=——

S0

◆应变ε:

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这里用试样的伸长量除以试样的原始标距表示:

Δl

ε=——

l0

 

2.3、金属学

①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体是指原子呈规则排列的固体。

常态下金属主要以晶体形式存在。

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因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便有所差异,晶体的这种特点叫做各向异性。

金属:

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

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

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②铁碳合金金相

铁素体

碳在-Fe中的固溶体称铁素体,用F或表示。

奥氏体

碳在-Fe中的固溶体称奥氏体。

用A或表示。

是面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

溶碳能力比铁素体大,1148℃时最大为2.11%。

渗碳体

即Fe3C,分子式:

Fe3C。

 铁和碳形成的化合物,含碳6.69%,用Fe3C或Cm表示。

Fe3C硬度高、强度低(b35MPa),脆性大,塑性几乎为零

珠光体

珠光体是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

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

其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③热处理:

热处理:

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特点:

热处理区别于其他加工工艺如铸造、压力加工等的特点是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

钢材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与正火;淬火与回火;调质;高频淬火;渗碳;固溶处理。

各种热处理方法对材料的影响

退火

将钢加热到高于或等于奥氏体化临界点(Ac1或Ac3),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包括完全退火、消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球化退火等多种形式。

在承压类特种设备制造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是去应力退火(消除应力退火)。

消除应力退火可分为整体焊后热处理和局部焊后热处理两大类,整体焊后热处理效果好于局部焊后热处理。

整体焊后热处理又可分为炉内整体热处理和内部加热整体热处理。

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上临界点(AC3或Acm)以上40~60℃或更高的温度,保温达到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简便、经济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钢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相转变的温度。

α铁加热到910℃以上就变成为γ铁,如果再冷却到910℃以下又变为α铁,此转变温度称为A3转变温度,对于碳含量小于0.77%铁碳合金,该转变温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碳含量为0.77%时的转变温度称为A1转变温度;碳含量大于0.77%时的转变温度称为Acm转变温度,该转变温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AC1和AC3代表加热时的转变温度,Ar1和Ar3代表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这些转变温度简称为临界点,或叫临界温度。

有时还把AC3称为上临界点。

所谓回火处理是指将经过淬火硬化或正常化处理之钢材在浸置于一低于临界温度一段时间后,以一定的速率冷却下来,以增加材料之韧性的一种处理。

 

④钢材的分类方法

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2.11%。

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金属材料。

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

碳钢是由生铁冶炼获得的合金,除铁、碳为其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等杂质。

碳钢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

因此,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研制了各种合金钢。

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

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为了便于生产、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化学成分、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

一.按用途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结构钢:

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

它包括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

2.用作工程结构的钢。

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乙、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工具钢:

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

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与量具钢。

特殊性能钢:

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

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磁钢等。

二.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

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0.25%<含碳量<0.6%);高碳钢(含碳量≥0.6%)。

合金钢:

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此外,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铬锰钛钢等。

三.按质量分类

按钢材中有害杂质磷、硫的含量可分为普通钢(含磷量≤0.045%、含硫量≤0.055%;或磷、硫含量均≤0.050%);优质钢(磷、硫含量均≤0.040%);高级优质钢(含磷量≤0.035%、含硫量≤0.030%)。

此外,还有按冶炼炉的种类,将钢分为平炉钢(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空气转炉钢(酸性转炉、碱性转炉、氧气顶吹转炉钢)与电炉钢。

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将钢分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镇静钢(脱氧比较完全)及半镇静钢。

钢厂在给钢的产品命名时,往往将用途、成分、质量这三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

如将钢称为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等。

⑤钢中五大元素作用(C、Mn、Si、S、P特性)

(一)碳

碳是碳素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将增大,但塑性韧性降低,焊接性变差,淬硬性倾向变大

(二)锰的影响

  一般认为锰在钢中是一种有益的元素。

在碳钢中含锰量通常在0.25~0.80%范围;在含锰合金钢中,一般控制在1.0~1.2%范围。

锰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形成置换固溶体,并使铁素体强化;一部分锰也能溶于Fe3C中,形成合金渗碳体;锰还能增加珠光体相对量,并使它变细,从而提高钢的强度。

锰与硫化合成为MnS,以减轻硫的有害作用。

当锰含量不多,在碳钢中仅作为少量杂质存在时,它对钢的性能影响并不显著。

(三)硅的影响

 硅在钢中也是一种有益的元素。

在镇静钢(用铝、硅铁和锰铁脱氧的钢)中含硅最通常在0.10~O.40%之间;沸腾钢(只用锰铁脱氧的钢)中只含有0.03~0.07%Si。

硅与锰一样,能溶于铁素体中,使铁素体强化,从而使钢的强度、硬度、弹性均提高,塑性、韧性均降低。

硅也有一部分存在于硅酸盐夹杂中。

当硅含量不多,在碳钢中仅作为少量杂质存在时,对钢的性能影响亦不显著。

(四)硫的影响        

硫主要以硫化铁形式存在。

硫化铁与铁形成低熔点共晶体(熔点985℃)分布于晶界上,当钢材在800—1200℃锻轧时,由于低熔点共晶体熔化而使钢材沿晶界开裂,即“热脆”。

 为了避免热脆,钢中含硫量必须严格控制,压力容器专用钢板含硫量应≤0.020%。

(五)磷的影响    

磷也是一种有害杂质。

磷在钢中全部溶于铁素体中,虽可使铁素体的强度、硬度有所提高,但却使室温下钢的塑性、韧性急剧降低,并使脆性转化温度有所升高,使钢变脆,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磷的存在也使焊接性能变坏,因此钢中含磷量要严格控制,压力容器专用钢材含硫量应≤0.030%。

3、气瓶基础知识

46号令,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正常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的、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1.0MPa·L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的液体的气瓶(不含仅在灭火时承受压力、储存时不承受压力的灭火用气瓶)。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船舶和海上设施使用的气瓶不适用本规定。

第五章气瓶定期检验

第三十四条气瓶的定期检验周期、报废期限应当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承担气瓶定期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应当经总局安全监察机构核准,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的规定,从事气瓶的定期检验工作。

从事气瓶定期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应当经总局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取得气瓶检验人员证书后,方可从事气瓶检验工作。

第三十六条气瓶定期检验证书有效期为4年。

有效期满前,检验机构应当向发证部门申请办理换证手续,有效期满前未提出申请的,期满后不得继续从事气瓶定期检验工作。

第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