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766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化学

附件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进新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现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并结合新疆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制定本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课程价值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既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需要,也体现了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通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实施,应努力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基本理念

高中化学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力求使高中化学课程既能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作为未来公民共同需要的基本化学科学素养,又能为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一)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通过高中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立足于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二)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它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而且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

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和着眼点。

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了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并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为全体学生成为具有一般科学素养的公民提供机会,为部分学生未来的专门化教育打下基础,为少数对化学有极大兴趣并在化学上有强烈发展愿望的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

(三)课程内容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设置化学课程模块,努力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四)强调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注重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树立发展性评价观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为每一位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倡导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结构、选课及教学建议

(一)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必修课程包括2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

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明确认识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变化及其相应的要求,是搞好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

必修的化学1和化学2为逻辑递进关系,选修的6个模块之间为横向并列关系。

化学课程的每个模块为36学时,相当于2个学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位高中毕业生在化学科目必须修满6个必修学分。

即在学完化学l、化学2以后,必须再从6个选修模块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方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的毕业基本要求。

要鼓励学生尤其是对理工类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学分后,选修更多的化学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按照《标准》的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二)必修及选修模块开设建议

1.高一上、下两学期,分别开设必修1和必修2,每周2课时,两个学期完成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

2.对于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从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中任选一个模块,每周2课时,一学期完成。

3.所有理科倾向的学生,在完成必修模块学习后,至少选择《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选修模块进行学习,这两个模块可以作为理科学生的必选模块。

每周2课时,一学期完成一个模块,二学期完成。

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高二上学期开设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高二下学期开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然后,可将理科学生再进行适当分流:

一部分学生可以不再学习其他的模块;倾向于工科方向的学生可以推荐学习《化学与技术》;其他理科学生建议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和《实验化学》三个模块中任选1—2个模块学习。

对于化学特别感兴趣或将来准备学习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他们今后专业发展角度看,需要相对较完整的化学学科系统知识,建议学习《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四个选修模块。

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的相关内容可以在学习上述四个模块时有机融合,或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得到补充。

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或其它形式的学习。

每个模块安排一个学期完成。

以上针对文、理科倾向学生开设的模块教学建议在高三上学期全部完成。

具体方案如下:

新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方案(理科倾向)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高三上

高三下

高二到高三

类型

必修

选修(建议)

自由选择

内容

必修一

必修二

选修5、选修4中任选1模块

选修5、选修4任选另1模块

选修3、选修6、选修2中任选0-2模块

总复习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6

周课时/模块

2

2

2

2

0-4

4

学分

2

2

2

2

0-4

0-6

 

新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方案(文科倾向)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至高三

类型

必修

自由选择

内容

必修1

必修2

选修1、选修2中任选1模块

选修1

选修2

周课时

2

2

2

0-4

学分

2

2

2

0-4

(三)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

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

必修课学完后,指导学生选好第一个选修模块,对于学生能否顺利进行以后的学习以及他们的人生规划都有重要意义。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订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教师在指导选课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导”,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不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这是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

(2)个性化指导的原则。

教师应该依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能、学习方式的特点、成长记录、学业成绩等对他们的选课提出个性化的指导建议。

在提出这些建议时,同时应充分考虑就业状况、高校招生动向等社会因素,不能一刀切,给学生提供雷同的建议。

3.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时应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以高考为中心,“考什么、选什么”,学生没有选择其他课程的自由;二是按学校和教师的现有条件选择统一的课程模块,而不考虑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

四、教学建议

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终要由教师来实施。

在高中新课程的模块学习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模块的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一)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强调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统一和谐发展。

重视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思潮之一。

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在制定化学教学目标时,要力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使学生形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看待自然与世界的科学态度;增进对科学过程、科学活动的实质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对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想象,启迪思维,力求使他们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二)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反映了学习的内在品质。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它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一定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通过倡导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在提高学业成绩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技能。

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三类学习的内涵和适应范围,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规划性),有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在创设合作学习情景时要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在实施探究学习时要精心创设化学学习情景,强调化学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化学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化学学习任务,灵活运用教材的各种栏目,选择学习方式(包括有意义接受学习方式)。

教师要了解各种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特点,吸收其合理成分,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进行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运用,适时把握各种学习方式的转换或结合,使各个环节过渡流畅自然,各种方式的合理成分得到有效利用。

(三)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

新课程中对知识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在不同模块中体现为螺旋上升的不同要求。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

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化学基本观念为核心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教师在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该内容应处理到何种程度,避免“一步到位”,把选修内容提到必修中来学习。

在教学实施中,有的教师可能仍然用高考的标准和旧课程的要求处理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不恰当地拓展和提高教学要求。

这种做法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在各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如在一般教学条件下对全体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弹性要求”,根据某些知识点在整个模块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提出“发展性要求”,也可将知识点延伸到选修模块提出“拓展性要求”。

学生应根据本人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进行培养。

在教学中要充分领会化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知识体系:

元素化合物内容、概念原理知识内容、过程方法内容和具有STS涵义的内容。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各部分内容的体系结构。

(四)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高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了解身边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各种实际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做到化学教学来自生活、回归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血肉相连。

(五)突出学科特点,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等方面。

在实验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要注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方法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会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要指导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解决问题,使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

学会团结协作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需要通过小组协作才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根据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

2.通过实验训练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在新课程的各模块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化学实验;在单独设置的“实验化学”模块中,每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

在完成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观察、假说、实验、推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等。

化学实验的过程离不开思维,实验能力理应包含实验中的思维,而不仅仅是动手操作。

要重视通过实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的怀疑、困惑、探究等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能用于实验探究的问题可能来自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也可能来自于学习的过程中,还有来自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等。

无论是什么情况,始终要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面临某一实验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这是为什么?

”“其中蕴涵着什么问题?

”“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有没有新的问题产生?

”等一系列想法,最终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整合

要把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与学的效率,改善化学教与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工具;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的工具。

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整合中,信息技术将不仅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它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和激励情感的工具。

如何将信息技术全面、恰当、合理地应用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关键。

信息技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能在每个教室里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师能应用一些软件制作化学教学课件上,还应包括学生能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与化学有关的资源和信息进行学习,教师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交流等多方面。

所以,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整合,应包括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获取的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利用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习中的重难点,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与化学相关的资料等方面。

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学生化学学习的网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等。

促使信息技术成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

(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加强。

教师面对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要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

教师应努力建设一种新型的课程文化,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合作的氛围中富有个性地发展。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定对全班学生以及个别学生适切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面向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班级教学、小组学习和个别辅导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组合,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达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注意创设多种学习途径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在选修模块的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选修的动机、知识背景、学习发展倾向。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到同选一个选修模块的学生之间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学习需求的差异。

在教学中可以同中有异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保证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化学教学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化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要遵循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多元评价目标;既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高,也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要从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各实验地区应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全面反映学生学业发展过程的评价机制。

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1.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

(1)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

在高中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

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避免单纯追求解答习题的技能。

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2)学习档案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应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反省和自我评价,将学习档案评价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

化学学习档案袋的项目和内容

项目

内容

学习笔记

预习记录、随堂笔记、课后笔记、读书笔记

探究活动过程记录

提出问题与猜想、探究方案、实验现象或调查记录、探究结论

信息、资料

通过查阅和调查获得的信息资料

作业、检测

作业、检测

课后感

对课堂学习的感受、尚未解决的问题

其它活动

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辩论会等

反思与评价

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反思和自我评价、他人(学生或者教师)的评价

(3)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听课、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

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的对象是个人或团体,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

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和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2.高中化学学生评价的指标与内容

下表就高中学生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中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提出评价指标与内容,供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或学生自评、互评时参照。

一级评价指标

二级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知识与技能

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