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717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

《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docx

借鉴和设计早期教育课程

如何借鉴与设计0-3岁早教亲子活动

 

姓名:

樊波会员证号:

2012140022

代晓春会员证号:

2012140063

刘红霞会员证号:

2012140064

单位: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教育幼儿园

邮编:

157399

 

 

如何借鉴与设计0-3岁早教亲子活动

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亲子早教课程的开展,灵活运用妈妈式的抚摸和微笑、极具张力的形体动作、巧妙的手势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热情的拥抱等体态语来帮助和解决宝宝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0—3岁早教活动质量。

本文结合亲子早教课程的开展,灵活运用妈妈式的抚摸和微笑、极具张力的形体动作、巧妙的手势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热情的拥抱等体态语来帮助和解决宝宝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0—3岁早教活动质量。

0~3岁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更是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因此,0~3岁早期教育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家庭与社会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如何设计与实施亲子课程是很多老师关心和困扰的事情。

研究中的亲子园室内的亲子课程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完成,中途会休息15分钟左右。

那么,亲子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设计与实施亲子活动呢?

一、促进0—3岁的婴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早教亲子活动与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和指导方式上看上去有着“天壤之别”但其实幼儿园活动和亲子活动有许多方面是共通前来说,何况幼儿园教学活动已经很“成熟”了,早教活动的设计却才刚刚起步,其实在设计早教亲子活动时如何“适当”的借鉴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的经验呢?

经过多年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头4年中发展起来的,另外的30%是在8岁之前发展起来的,很多思想、习惯和智力是在3岁之前打下基础的,中国的古语说“三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

可见0至3岁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

针对婴幼儿0—3岁这一关键时期的亲子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亲子教育的概念及其目的意义,如何开展等内容。

使人们认识到亲子教育就是主要针对0—3岁的婴幼儿而开展的活动之一。

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正式启动了“0—3岁教育工程”,使我国儿童受教育的年龄从3岁推到了0岁。

而儿童早期(0—3岁)是人整个一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就象建筑物的地基那样重要,要想使儿童在未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就,必须要在早期对他们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丰富的环境刺激,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陈鹤琴教育思想家曾说过:

“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

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

”同时,陈鹤琴先生认为做父母的应该有一种专门的技能,专门的知识。

尤其是当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引发了对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婴幼儿早期教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国外的研究证明亲子教育能使宝宝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健全人格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如何理解亲子教育

1、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同乐”,认为“父母是幼儿早教中最重要的老师和玩伴”,进而促进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提升亲子间互动的质量的活动。

它是20世纪末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日渐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模式。

它不同于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的长者对孩子的教育,是上一代对下代的单向的教育。

而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的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

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亲子教育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驿站,孩子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塑造者,而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

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婴幼儿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在大中城市大家都住在高楼大厦中,导致婴幼儿缺少活动空间,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或者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之间教养观念和态度不一致,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无所适从……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父母的教养素质有关系,因此,亲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由于在态度、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帮助父母形成正确的亲子观,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孩子在体能、智能、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要包含健康教育、社会性教育、智能训练、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等。

亲子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向互动,以促进婴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也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应该说,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对婴幼儿个体发展将会终身受用,对家庭幸福和民族发展更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3、婴幼儿教育需要亲子教育,亲子教育促进婴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

一方面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提高,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在提高。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注,都希望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他们迫切希望孩子从一出生就受到科学、规范的教育,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时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希望自己在这方面能得到良好的指导。

这就为目前婴幼儿亲子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可行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正是由于家长的需要、幼儿成长的需要与幼儿教育本身的需要在此形成了交汇点,从而促使我们办好亲子教育,进而推动婴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二、了解0—3婴幼儿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期,有助于亲子教育活动的实施

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婴幼儿发育的主要动力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婴幼儿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其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

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专家则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婴幼儿在0—3岁时期,是潜意识吸收阶段,这阶段的孩子拥有一份超强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幼儿会以惊人的速度、没有选择地将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事物一一吸收,并成为自身智能的一部分,并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从出生到2岁是感知和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2~3岁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期,也就是说,0—3岁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在这敏感期中将会有五种突出表现:

1、对秩序的喜爱。

这是由于儿童急切需要一个精确而所规定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知觉归类,然后形成实在的概念,以了解环境并知道如何对待环境。

2、急切以双手和舌头探索环境。

这是儿童在靠味觉触觉感知环境中每样东西的性质,以便寻找采取行动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凭这种感官肌肉的运动来发展语言能力所需的神经组织。

3、乐于学习走路。

这等于是儿童的第二次诞生,是为了获得自由活动的能力,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存在。

4、对微小精细的东西感兴趣。

这似乎是大自然特意安排一个阶段,以使儿童探索并欣赏大自然的奥秘。

5、对社会性发生兴趣。

儿童会积极地了解别人的基本权利,学着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团体意识。

他们试着学习礼节,并且懂得了为自己做事之外也要为别人服务。

这些社会性行为在开始时也是观察,后来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积极地接触别人的动机。

此时的孩子如果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进行科学正确的亲子教育,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潜能训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4、如何开展0—3岁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色,真正地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

三、父母和孩子应形成良性的亲子行为

1、注重自身提高

巴斯卡指出:

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倾向于用心理的方式去对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

父母文化程度明显影响家庭关系,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关系相对越好。

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2、注意态度改变

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错误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导致的父母对子女的异常态度。

这种异常的态度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很大障碍。

主要的异常态度有下面几个:

孩子是我自己的,我可以用了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发展必须顺其自然,父母的教育的作用不大;父母和子女的交往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等等。

3、正确亲子沟通

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必须注意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去沟通。

(1)定时沟通

要形成密切的亲子沟通,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如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二至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二小时。

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是随机的。

沟通时要注意让子女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子女毫无顾虑地表达,即使是很小的婴幼儿同样有这种沟通的需求,父母更应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样才能够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和谐的亲子关系也就形成了。

(2)情感发泄

亲子出现的问题之一是由于父母的独断给孩子带来的情绪压抑。

为了产生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子女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情绪发泄是很重要的。

每周让子女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孩子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发泄自己,在孩子发泄的时候,父母只能耐心地接受,不能反驳,但可以对孩子做出一些解释。

(3)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幼小的心。

不要在外人数落孩子他的不是,说他的缺点。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你个人的私有财产。

尊重孩子那些在你看来看似很可笑的想法,问题,收藏的东西等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应付地“恩”、“哦”回答孩子,敏感的孩子知道你心不在焉地回答他的问题,会觉得自己自讨无趣,以后就不会再问你的问题了。

更严重的,他会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他了,为什么对自己不理不睬的。

他会觉得自己已经被遗忘了,被冷落了。

这样久了,有的孩子就会变得顽皮捣蛋,因为他想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寻找爱和安全感;有的孩子就会冷漠、孤僻、更加敏感。

(二)、亲子教育应有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1、亲子教育的内容要反映现实生活

对于家长来说,选取生活当中她们所熟悉的内容进行亲子教育,做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同时,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事物,也能随时用于生活中,能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如:

1—2岁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创设的语言环境,如带孩子上街来到“十字路口”,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的同时发出“小轿车”“公共汽车”“大卡车”等词汇音,让孩子区分出各种车子,了解各种不同的车子,这样在生活中利用一切的机会让孩子多听和多说,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

2、游戏是亲子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实,亲子教育很简单,家庭就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顺应孩子爱游戏的天性,在有限的亲子时间和空间里,就地取材开展各种亲子游戏。

比如,1-3岁婴幼儿撕纸游戏——家长在纸上画出若干条直线,指导孩子沿直线将纸撕成面条状,可以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以及左右手的协调能力;1-2岁婴幼儿猜一猜游戏——让孩子大声说出家中某一种物品的名称,并指导孩子给它贴上文字标签,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1-3岁婴幼儿听音乐跳舞——播放儿歌磁带,家长教孩子随着音乐跳舞,并且锻炼了孩子全身肌肉的协调能力,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3岁幼儿玩彩泥游戏——让孩子扮演小雕塑家,家长与孩子一起通过揉、团、搓、捏等动作,将彩泥雕塑成各种形状,此游戏锻炼孩子对色彩和形状的认知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

亲子游戏的最好教具是父母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玩具,没必要非得买高档玩具。

例如,对2-3岁幼儿可用两个塑料瓶灌上水,再用绳子将两个瓶子分别系在一根棍子的两头,做成扁担。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扁担挑在肩上走,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抬着扁担走。

这不仅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而且发展了全身协调能力。

另外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用品,都能变成有趣的游戏材料。

如:

布球、橡胶球、封好的塑料罐、雪碧瓶等,在里面放上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把这些可以滚动的东西散放在地毯上,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手去让这些物品滚动或者用脚去踢。

1—1岁半的孩子会意识到自己腿的功用,会很高兴地到处抬抬腿,不停地用脚去踩这些物品,专注地听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象一些沙沙作响的纸、塑料袋、积木、麻绳等,家长扶助孩子站在这些物品中,孩子会很高兴地意识到这一点,高兴了连身体都会摇晃。

还可以放上欢快的音乐,家长在引领孩子用脚去踩的同时,感受节奏。

3、父母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有的年轻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亲子教育,和孩子共同参加一些正规的亲子活动,然而家长在活动中行为的适宜度往往会很大地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以及个性的形成。

例如在一次亲子活动中,有这样两位家长不同的行为影响着孩子,在《送积木宝宝回家》时,因为龙龙贪多,两只不大的小手竟拿了三块大积木,前方的路被严严实实的挡住了,蹲在地上正捡积木的飞飞被撞倒了,这样一来龙龙连同积木都压在了飞飞的身上,受惊的飞飞立刻大哭不止!

这时飞飞的妈妈并没有及时来安慰自己的宝宝,反而向龙龙大呼大叫起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

眼睛长哪儿去了,家长是白吃饭的呀!

真没教养!

”当即所有在场的家长和老师都特别惊讶,一个身为大学生的成年人竟会对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如此训斥!

相反龙龙的妈妈手牵儿子的手忙给飞飞揉揉被踩的小屁股,还不时的安慰到:

“好飞飞,不哭了,龙龙是不小心的,他是想让小积木快点回家才拿那么多的,以后龙龙一定注意‘交通安全’再也不超载撞人了,好吗?

”随后老师和其他的家长也都连声安慰起哭声已停的飞飞来,夸奖他是个勇敢的孩子。

飞飞的妈妈却在一旁尴尬的笑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行为,同样孩子的宽容、谦让和共享也正是受着大人们的影响而改变着!

由此看来,在整个亲子活动中家长是和孩子一同成长的,他们都学到了自己所渴望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同时也体会到了自身价值的所在。

宝宝和爸爸妈妈们在这片快乐的天地里,他们二者融为一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说过:

“没有家庭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对于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家长和教师承担着教育重责。

而在孩子0—3岁这段最为重要的时期,亲子教育成为了关键。

父母作为孩子最为亲密的第一任老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要及时为孩子的成长设计方案,让他们从生命的开始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激发潜能,为其将来一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的活动设计要兼顾婴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

  亲子园课程的安排要照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婴幼儿,因为每个婴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一项活动要有多个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婴幼儿发展水平。

  婴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群体婴儿发展的绝对规律。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尊重每个婴儿个体发展的差异,设计能够促进婴儿个体各领域发展的教学计划,促进婴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和发展。

对于婴儿个体来讲,自身各个领域的发展有优势、有劣势,在编制个别化教学方案是,要利用各个领域活动的相互渗透和交互作用,采取优势带劣势的原则,促进劣势领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