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560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docx

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

如何选择家居装修材料

1、目前城市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漫反射

D.镜面反射

【答案】D

【解析】

2、不锈钢是一种合金钢,有耐腐蚀重要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反应釜、炊具、等.不锈钢中添加主要合金元素是(  )

A.硅

B.锰

C.铬和镍

D.钨

【答案】C

【解析】根据不锈钢的成分进行分析,在铁中主要加入铬和镍制成不锈钢;不锈钢是铁、铬和镍的合金,观察选项,故选C

3、有关起居室的装修材料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居室地面装修以铺地毯为宜,以显庄重。

B.塑钢是以聚氯乙烯为基材,以碳酸钙为填充料制成的,用玻璃纤维做增强的塑钢更坚固。

C.起居室的吊顶用材可选用玻璃板

D.起居室的装修只用大量的涂料和玻璃

【答案】B

【解析】

4、下列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液氯、氨水、干冰、碘化银均为纯净物②CaCl2、NaOH、HCl、IBr均为化合物

③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强电解质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⑤碘酒、淀粉、水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5、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CO合成甲醇:

CO(g)+2H2(g)

CH3OH(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K=

B.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C.任意时刻,T2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均大于T1温度下的速率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

【答案】D

【解析】

6、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CaTiO3的晶体结构模型(图中Ca2+、O2﹣、Ti4+分别位于立方体的体心、面心和顶角)

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

B.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2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C.CaTiO3晶体中每个Ti4+与12个O2﹣紧相邻

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

【答案】C

【解析】A、单原子分子中没有化学键,故A错误;

B、根据SiO2晶体的晶胞的结构可知,每个硅原子周围有四个氧原子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故B错误;

C、根据CaTiO3晶胞的结构可知,Ti4+周围的O2﹣分布在经过该Ti4+的各个面的面心上,这样的面共有12个,所以每个Ti4+与12个O2﹣紧相邻,故C正确;

D、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金属汞常温下为液态,而分子晶体中很多物质在常温下为固态,故D错误;

故选C.

7、关于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c(OH-)=1:

10-2的溶液中K+、Ba2+、ClO-、CO32-一定能大量存在

B.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中K+、Cl-、NO3-、I-一定能大量存在

C.往0.1mol/LCH3COOH溶液中通入少量HCl,醋酸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溶液中增大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

①H2CO3②Na2CO3③NaHCO3

④(NH4)2CO3中c(CO32-)的大小关系为:

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8、在①Al2O3②Al(OH)3③Na2CO3④NH4HCO3四种物质中,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可反应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9、为了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少量杂质氯化铝,可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是(  )

A.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后过滤,取滤液即可

B.先加足量的氨水,过滤,再取沉淀用适量的盐酸溶解即得

C.先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再取沉淀用适量的盐酸溶解即得

D.先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再取沉淀用适量的盐酸溶解即得

【答案】C

【解析】A.二者均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除杂,故A错误;

B.加足量氨水,二者均转化为沉淀,不能除杂,故B错误;

C.先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氯化铁转化为沉淀,过滤,再取沉淀用适量的盐酸溶解即得,故C正确;

D.加适量的氢氧化钠,不一定将氯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且氯化铁可能沉淀不完全,故D错误;

故选C.

10、下述实验能达到顶期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1mL0.2mol/L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条件下,溶解度Mg(OH)2>Fe(OH)3

B

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已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滴定其中NaOH含量

C

两种一元碱溶液X和Y(X的pH比Y大l),分别加水稀释l00倍后,pH相等

证明稀释前c(X)=10c(Y)

D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F与HCl溶液的pH,后者较小

证明非金属性Cl>F

【答案】B

【解析】

11、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干燥氯气

B.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外加保护膜的细铁棒做笔在滤纸上写字显红色字迹

C.石油的分馏

D.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

【答案】B

【解析】

12、仅用水,不可能除净

A、氢气中氨气B、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氯化氢D、一氧化氮中的二氧化氮

【答案】B

【解析】

13、两种溶液混合后有沉淀产生,加入足量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体放出,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又有沉淀生成。

则这两种溶液是()

A.Mg(HCO3)2和NaOH

B.MgBr2和BaCl2

C.Na2CO3和BaCl2

D.Ca(NO3)2和K2SO4

【答案】C

【解析】

14、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试剂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开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B.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偏铝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D.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答案】D

【解析】A.NaCO3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立即产生气体,若将硫酸滴入NaCO3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生成,后有气体生成,二者显现不同,可鉴别,故A不选;

B.将氯化铝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没有现象,后生成沉淀,将氢氧化钠滴到氯化铝溶液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二者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不选;

C.向NaAlO2溶液加盐酸,先有沉淀后沉淀消失,而向盐酸中加NaAlO2溶液,先没有沉淀后生成沉淀,现象不同,能鉴别,故C不选;

D.无论将氯化钡溶液滴到碳酸钠溶液中还是将碳酸钠溶液滴到氯化钡溶液中都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选.

故选D.

1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装置作为制取少量二氧化硫的尾气吸收装置

B.用图2装置进行二氧化碳喷泉实验

C.用图3装置进行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

D.用图4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实验

【答案】A

【解析】

16、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是

,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你认为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若测得有1.15gC2H6O参加反应,把量筒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80mL,试结合计算和讨论,判断下面(Ⅰ)和(Ⅱ)两式中,哪个正确________。

【答案】

(1)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不正确 (3)偏小 (4)(Ⅱ)

【解析】该实验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可以确定被置换的氢原子的个数。

(3)中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会使排出水的体积减小,故实验结果偏小。

(4)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125mol,即1mol乙醇分子中的6个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并不完全相同,有1个应不同于其他的氢原子,从而确定乙醇的结构为(Ⅱ)式。

17、根据实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填写以下空白。

(1)除下列提供的仪器外,要完成本实验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包括砝码);(B)酒精灯;(C)玻璃棒;(D)坩埚;

(E)干燥器;(F)石棉网;(G)三脚架;(H)药匙;(I)坩埚钳。

(2)实验后得到以下数据:

a、加热前质量:

W1(容器)=5.4g;W2(容器十晶体)=7.9g;

b、加热后质量:

W3(容器十无水硫酸铜)=6.8g。

请写出结晶水含量——质量分数的计算式(用Wl、W2、W3表示):

___,

这一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

_______。

(3)从下列分析中选出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写字母)________。

A.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  

B.最后两次加热后质量相差较大(>0.1g)

C.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D.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答案】

(1)研钵、泥三角

(2)W2-W3/W2-W1;偏高;(3)A、D。

【解析】

18、1体积某烃的蒸气完全燃烧生成的CO2比水蒸气少1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0.1mol该烃完全燃烧的产物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39g,求该烃的分子式。

【答案】C6H14

【解析】设烃的分子式为CmHn,完全燃烧的反应为:

CmHn+(m+

)O2→mCO2+

H2O

依题意①CO2比水蒸气少1体积,②碱石灰增重39g,为CO2和H2O的质量和。

得方程组:

解得

19、如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1)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常用加热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物质C,其化学方程式为:

,干燥C常用(填写试剂名称).

(3)E物质遇到D物质时,会观察到现象,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4NH3+5O2

4NO+6H2O;

(2)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碱石灰;

(3)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NO;

(4)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解:

无色无味气体A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得到气体D,则A为CO2,D为O2,C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应为NH3,氢气与B反应生成C,则B为N2,氨催化氧化生成E为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F为NO2,G与Cu反应可以得到NO或二氧化氮,则G为HNO3,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与二氧化氮反应得到硝酸,则M为H2O,

(1)C→E的反应为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

故答案为:

4NH3+5O2

4NO+6H2O;

(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物质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干燥C常用碱石灰,

故答案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碱石灰;

(3)E为NO,E物质遇到空气时,会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现象,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NO,

故答案为: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NO;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4)A→D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

2Na2O2+2CO2=2Na2CO3+O2.

20、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3 NH4Cl

(2)H2+Cl2

2HCl 

(3)2NH4Cl+Ca(OH)2

2NH3↑+2H2O+CaCl2

【解析】仔细观察分析E、G为此题突破口。

A、B、C、D均为气体,生成的E却为固体,E与F反应的产物中又出现D;G为CaCl2,可知CaCl2中的Cl元素来自反应物E中,根据中学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可确定E为盐类,由非金属元素原子组成的盐即为NH4Cl,则D为NH3,根据氨的实验室制法可知F为Ca(OH)2,H为H2O,C为HCl。

21、罗伯特·格拉布等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荣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机理可视为双键断裂,换位连接,如:

CH2=CHR1+CH2=CHR2

CH2=CH2+R1CH=CHR2

已知:

A是烯烃且具对称性,F是油脂水解产物之一,能与水任意比互溶;K是一种塑料;J的化学式为C9H14O6。

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J.。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G→B的反应类型是。

(3)A与A的所有烯烃同分异构体之间,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后,可形成的新烯烃有种结构;这些新烯烃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则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的新烯烃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

(4)以G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可制得乙酰乙酸乙酯(无色液体),通常状况下乙酰乙酸乙酯可逐渐转化为烯醇式(达到平衡后烯醇式约占7%):

乙酰乙酸乙酯(酮式)(烯醇式)

已知FeCl3溶液可和烯醇式反应显紫色。

某同学拟用5%的FeCl3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来证明上述平衡的存在,请简要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答案】

(1)CH3CH=CHCH3

(2)CH2=CHCH3+Cl2

CH2=CHCH2Cl+HCl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3)7CH3CH2CH=CHCH2CH3、

(4)向乙酰乙酸乙酯中滴加几滴5%的FeCl3溶液,立即显紫色,再滴加Br2的CCl4溶液至恰好无色,然后溶液颜色又逐渐恢复紫色,即可证明。

【解析】

22、在200℃时,将amolH2(g)和bmolI2(g)充入到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I2(g)+H2(g)

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最大,而________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从而化学反应速率v(正)______,而v(逆)________。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_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最大限度,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或各组分的分压)都将________。

【答案】

(1)

mol/L 

mol/L 0 v(正) v(逆)

(2)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3)相等 保持不变

【解析】主要考查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开始时,c(H2)和c(I2)为最大值,正反应速率最大,由于此时没有HI,逆反应速率最小为0,随着反应进行c(H2)和c(I2)越来越小,正反应速率越来越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变大,直到平衡时,v(正)=v(逆)。

23、据报道,某煤矿井下采煤面瓦斯突出,发生爆炸,当场造成56人死亡,92

人生死不明。

截至记者发稿时,经过全力搜救,目前又发现4名遇难矿工遗体,死亡人数增加至60人。

其中,55人系窒息死亡。

目前,尚有88名矿工下落不明。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2)可燃性气体的爆炸都有一个爆炸极限,所谓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汽或粉尘

等)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下表是甲烷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的爆炸极限。

空气中

纯氧气中

甲烷的爆炸极限

5.0~15%

5.0~60%

下面是瓦斯和空气组成的混和气体中瓦斯的体积含量,从是否能够爆炸方面考虑,请判断哪些是不安全的。

A.3%B.10%C.30%D.60%

(3)请分析人为什么在瓦斯爆炸的矿中会窒息死亡:

(4)由矿井中的瓦斯爆炸,根据你的化学实验经验,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提示:

对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案】

(1)

(2)B;

(3)从上述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耗氧性的反应,爆炸时耗尽了矿井的几乎所有的氧气,所以人在其中会窒息死亡;

(4)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前必须进行验纯操作。

【解析】

24、镁、铝、铁是重要的金属,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1)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表面有一层水膜,很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其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海洋工程上,通常用铝合金(Al-Zn-Cd)保护海底钢铁设施,其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g+2H+===Mg2++H2↑

(2)2Al+Fe2O3

Al2O3+2Fe

(3)2H2O+O2+4e-===4OH-

(4)Al-3e-===Al3+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3)属于钢铁的吸氧腐蚀;(4)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