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401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

《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docx

中国古典书法书画艺术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简史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

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

《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

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

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

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

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

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

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

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

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

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

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主要作品介绍:

  1)殷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

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大盂鼎铭文

 2)西周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

其内容为:

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3)西周毛公鼎铭文

  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

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

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4)西周散氏盘

  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

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

“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

  5)东周石鼓文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

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

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

《说文解字序》说: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

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主要作品:

  1)泰山刻石

  2)云梦睡虎秦简

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

  汉代从公元前二零二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刘勰《文心雕龙·碑》说:

“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

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

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

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

康有为曾说:

“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主要作品介绍:

马王堆帛书

  1)马王堆帛书

  2)西狭颂

  3)埔阁颂

  4)张迁碑: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5)鲜于璜碑:

汉代隶书。

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6)礼器碑:

汉代隶书。

全称为《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故又名《韩敕碑》。

  7)曹全碑:

汉代隶书。

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

  8)华山碑:

汉代隶书。

全称《西岳华山庙碑》

  9)史晨碑:

东汉隶书。

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后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碑》。

  10)乙瑛碑:

汉代隶书。

全称为《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

  11)石门颂:

汉代大型隶书摩崖石刻。

全称为《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

  12)衡方碑:

汉代隶书。

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

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

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

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

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

  1、钟繇(151-230)

  其主要作品有:

  1)宣示表

  2)荐季直表

  2、王羲之(303-361)

  其主要作品有:

兰亭序

  1)乐毅论

  2)黄庭经

  3)兰亭序

  4)快雪时晴帖

  5)孔侍中帖

  6)丧乱帖

  7)十七帖

  3、王献之(344-386)

  其主要作品有:

  1)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十三行)

  2)鸭头丸帖

  3)中秋帖

  4、王洵(350-401)

  其主要作品有:

  1)伯远帖

  东晋王洵真迹。

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

  《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

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

被列为“三希”之三。

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民间书家纵横的南北朝书法

  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

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

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

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

这是北朝。

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

  此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

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

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康有为说:

“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

尽合诸家,则为具美”。

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主要书法家及作品:

  1、智永(南朝-隋唐)

   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

他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

他习字很刻苦。

冯武《书法正传》说他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

他用废的笔,埋起来象冢一样。

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

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

“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

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其主要作品有:

《千字文》

  

爨宝子碑

 ●魏碑代表作

  1)爨宝子碑

  2)爨龙颜碑

  3)郑文公碑

  4)始平公造像记

  5)张猛龙碑

  6)石门铭

  7)瘗鹤铭

  8)张黑女墓志铭又名《张玄墓志》。

  9)泰山金刚经 即《经石峪》,

书学鼎盛的唐代书法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

”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

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

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著名碑刻:

龙藏寺碑

  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碑在河北正定龙兴寺。

楷书,碑阳30行,行50字,碑阴题名五列,左侧题名三列。

  《龙藏寺碑》书法宽博和谐,其用笔细劲轻松,具有流动感和轻重变化,结体以方正为主,略呈扁形,左右开张,点画精丽而有法可循,给人以清爽匀称的感觉。

此碑为隋代刻碑中的精品,对唐代书法,特别是唐初诸大家的影响甚大。

  ●唐代著名书法家

  1.欧阳询(公元557-641)

  其主要作品有:

  1)化度寺碑

  2)九成宫醴泉铭

  3)虞恭公碑

  4)张翰思鲈帖

  5)皇甫诞碑

  6)梦奠帖

  2.虞世南(公元558-638)

  虞世南传世的书迹有:

  1)孔子庙堂碑

  2)汝南公主墓志

  3.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

  其主要代表有:

  1)倪宽赞

  2)雁塔圣教序

  3)阴符经

  4.薛稷(公元649-713)

  其主要作品:

  信行禅师碑:

唐李贞撰文,薛稷书,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八月立。

原石久佚,仅有清何绍基旧藏剪裱本,现存1800余字。

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

清吴荷屋云:

“用笔之妙,虽青琐瑶台合意之作亦不过是过。

”此碑明显的汲取理褚书的特色,有一种清健娟秀的风韵。

尤其是竖法的微曲轻勾,纯然是褚书的面目,然于笔的起落间又流露出自己的风格,不失为唐楷佳品。

  5.陆柬之(公元1045-1105)

  其主要作品:

  文赋帖:

行书,前李东阳篆“二陆文翰”,沈度隶“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卷流传有绪。

赵孟俯跋云:

“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人之下耶。

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稀耳。

”此卷书法多自兰亭中来,超逸神俊。

有跋云:

“其戈波之法,虽得虞秘书而变化不拘,自成一体,殆有逼永和遗迹者矣。

  6.李邕(公元678-747)

  其主要作品:

  1)《岳麓寺碑》

  2)李思训碑:

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

  7.张旭

  其主要作品:

肚痛帖

  1)肚痛帖

  2)郎官石拄记:

亦称《郎官厅壁记》。

  3)古诗四贴

  4)终年帖

  5)十五日帖

  8.颜真卿(公元709-785)

  其主要作品:

  1)东方朔画像赞:

《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

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

传世有宋拓佳本。

  2)多宝塔感应碑

  3)颜勤礼碑

  4)祭侄文稿

  5)中兴颂:

全称《大唐中兴颂》。

  6)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7)颜家庙碑: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

  8)争座位稿:

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

  9)自书告身:

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然疑为伪托。

  9.柳公权(公元778-865)

  1)金刚经

  2)神策军碑:

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

  3)玄秘塔碑: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10.释怀素(公元725-785)

  1)论书帖

  2)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墨迹。

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

  3)圣母帖

  4)自叙帖

  11.钟绍京

  有《转轮王经》、《灵飞经》等作品传世。

  其主要作品有:

转轮王经

  12.孙过庭(公元648-703)

  其代表作有:

  书谱:

  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它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

孙过庭提出了他著名的书法观: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宋米芾评道:

“凡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

”《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

  13.李世民(公元599-649)

  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

《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

  李世民“以书师虞世南”(《宣和书谱》),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

“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

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书法观,亦是相当开放的。

唐太宗书法师承魏晋,《书小史》称其“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

”《晋祠铭》为其书法杰作,当时各国使节都将精拓本带回去,广泛宣传。

  主要作品

  1) 温泉铭

  2) 晋祠铭: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撰文并书。

  14.李白(公元701-762)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出生于此。

虽然李白的书名为诗名所掩,但是在历代书史专著里仍然有着记载。

宋黄山谷曾经评说:

“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

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也说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

”可见作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写意情调。

  书法作品

  1)上阳台帖

存唐遗风的五代书法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

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

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

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

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

“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

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

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

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代表书家介绍

  

  1、杨凝式(873-954年)

  其主要作品:

  1)韭花帖

  2)神仙起居法帖

  2、彦修

  梁乾化时人。

他的草书写得很有特色。

北宋李丕绪题其书尾说:

“乾化中僧彦修善草书,笔力遒劲,得张旭法。

惜哉名不振于时。

”他还把彦修草书模刻上石“以贻同好”。

王世贞对彦修的狂草看不惯,他在《王氏法书苑》中说:

“彦修与亚栖,訾光齐名,书法如淮阴恶少年,风狂跳浪,俱非本色。

”仔细分析,彦修草书气势磅礴,狂态逼人,有特色。

但也有“粗”、“生犷”的瑕疵。

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

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

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

“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

”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

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

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

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

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

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

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

米芾分析说:

“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

肥扁朴拙。

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

”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

“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

”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

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

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

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其著名代表书家有: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

  1、蔡襄(1012-1067)

   其主要作品:

  1)蔡襄尺牍

  2)郊燔帖

  3)蒙惠帖

  4)陶生帖

  2、苏轼(1037-1101)

  1)黄州寒食诗帖

  2)罗池庙碑

  3)赤壁赋

  4)丰乐亭记碑

  3、黄庭坚(1045-1105)

花气熏人帖

  1)花气熏人帖

  2)黄州寒食诗卷跋

  3)李白忆旧游诗卷

  4、米芾(1051-1107)

   1)蜀素帖

  2)紫金砚帖

  3)论书帖

  4)多景楼诗册

  5)珊瑚帖

  6)研山铭帖

  7)向太后挽词

  8)寒光帖

  9)三帖卷

  5、宋徽宗赵佶(1082-1135)

  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

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也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

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