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276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化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化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化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化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名词解释.docx

《生化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名词解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化名词解释.docx

生化名词解释

1、肽键(peptidebond)是由一个氨基酸-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氨基脱水

缩合而形成化学键。

2、模体(motif):

模体是蛋白质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特定功能结构成

分。

3、结构域(domain):

三级结构中、分割成折叠较为紧密且稳定区域,各行

使其功能。

结构域也可看作是球状蛋白质独立折叠单位,有较为独立三维

空间结构。

4、蛋白质等电点(isoelectricpoint,pI):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

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

液pH称为蛋白质等电点。

5、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

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空

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

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

6、亚基(subunit):

四级结构中每条具有完整三级结构多肽链。

7、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

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三

肽。

分子中半胱氨酸巯基是该化合物主要功能基团。

8、协同效应(cooperativity):

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

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称为协同效应。

若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

(positivecooperativit);若是抑制作用则称为负协同效应(negative

cooperativity).

9、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

由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异所导致疾病,称为

分子病。

10、DNA变性(DNAdenaturation):

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

会导致DNA双链互补碱基之间氢键发生断裂,使DNA

双链解离为单链。

这种现象称为DNA变性。

11、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bond):

一个脱氧核苷酸3羟基与另一个核苷酸5α-磷酸基团缩合形成磷酸二酯键。

12、核小体(nucleosome):

染色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它是由DNA和H1、

H2A、H2B、H3和H4等5种组蛋白共同构成。

13、解链温度/融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

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

光度变化Δ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一半时所对应温度定义为DNA解链温

度或融解温度。

14、退火(annealing):

热变性DNA经缓慢冷却后可以复性,这一过程称为

退火。

15、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

在DNA解链过程中,由于

有更多共轭双键得以暴露,含有DNA溶液在260nm处吸光度随之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DNA增色效应。

16、必需基团(essentialgroup):

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化学基团中,

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基团。

17、酶活性中心(activecenter)/活性部位(activesite):

是酶分子中能

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区域。

18、酶特异性(specificity):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

化学键,催化一定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产物。

酶这种特性称为酶特异

性或专一性。

19、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inhibition):

抑制剂和酶底物在结构上相似,

可与底物竞争结合酶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

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20、别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

体内一些代谢物可与酶分子活性

中心外某个部位非共价可逆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活性,酶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酶别构调节。

21、酶共价修饰(covalentmodification):

在其他酶催化作用下,某些酶

蛋白肽链上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

活性,此过程称为共价修饰。

22、酶原(zymogen):

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无活性前体,

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

23、米氏常数(Michaelisconstant):

米氏方程V=Vmax[S]/(Km+[S])中,Km

为米氏常数。

24、同工酶(isoenzyme或isozyme):

是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酶蛋白分子

结构。

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地一组酶。

25、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phosphatepathway):

是指从糖酵解中间产物6-

磷酸-葡萄糖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磷酸和

3-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代谢途径,亦称为磷酸戊糖旁路(pentose

phosphateshunt)。

26、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过程。

27、乳酸循环:

(Coricycle):

肌细胞通过糖无氧氧化生成乳酸,乳酸通过血

液运输到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

葡萄糖入血后再被肌摄取,由此构成循环,

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也称Cori循环。

此过程能回收乳酸中能量,又可避免

因乳酸堆积而引起酸中毒。

28、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TCAcycle):

又称柠檬酸循环

(citricacidcycle),是由线粒体内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循环反应系统。

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柠檬酸,反复进行脱氢脱羧,

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过程。

因为该学说由Krebs正式提出,亦

称为Krebs循环。

29、糖酵解(glycolysis):

一分子葡萄糖在胞液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

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

30、糖原(glycogen):

是动物体内糖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能

量储备。

31、糖无氧氧化(anaerobicoxidation):

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

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过程称糖无氧氧化。

32、糖有氧氧化(aerobicoxidation):

机体利用氧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

和CO2反应过程,称为糖有氧氧化,是体内糖分解供能主要方式。

33、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

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

量不足,必须从植物油中摄取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

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

花生四烯酸。

34、脂肪动员(fatmobilization):

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脂肪,在肪脂酶

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FFA与甘油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过程。

35、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triglyceridelipase,

HS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lipase,HSL):

脂肪细胞内一

种催化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与脂肪酸酶,是脂肪动员关键酶,其活性

受多种激素调节。

36、脂酸β-氧化(β-oxidation):

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从羧基端β-碳原

子开始,每次断裂2个碳原子。

37、酮体(ketonebodies):

脂肪酸在肝内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CoA,部分被转

变为酮体。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acetoacetate)、β-羟丁酸

(β-hydroxybutyrate)、丙酮(acetone)。

38、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

由小肠粘膜细胞利用从消化道摄取食物脂

肪酸再合成甘油三酯后组装形成一种脂蛋白,经淋巴系统吸收入血,功能是

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39、血脂(plasmalipids):

血浆中脂类物质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

胆固醇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40、脂蛋白(lipoprotein):

是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是血浆脂质

运输和代谢形式。

一般呈球形,表面为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亲水基团,

内核为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等疏水脂质。

41、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血浆脂蛋白中蛋白质部分,分为A、

B、C、D、E等几大类,在血浆中期运载脂质作用,还能识别脂蛋白受体、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活性。

42、氧化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

指线粒体内膜中按一定顺序排列一系

列具有电子传递功能酶复合体(酶和辅酶),可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将代谢

物脱下电子(氢)最终传递给氧生成水。

这一传递链称为氧化呼吸链

(respiratorychain)又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ferchain)。

43、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

指ADP或其他核苷

二磷酸磷酸化作用与底物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反应过程,是生物体内产

能方式之一。

44、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

即由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

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过程。

45、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

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

须由食物供给氨基酸,共有8种:

Val、Ile、Leu、Thr、Met、Lys、Phe、Trp。

一两色素本来淡些

46、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action):

指营养价值较低蛋白质混

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而提高营养价值。

47、氮平衡(nitrogenbalance):

指每日氮摄入量(食物中蛋白质)与排出

量(粪便和尿液)之间关系。

48、蛋白质腐败作用(putrefaction):

未被消化蛋白质与未被吸收氨基

酸,在大肠下部受大肠杆菌分解,此分解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腐败作用产物大多有害,如胺、氨、苯酚、吲哚等;也可产生少量脂肪酸

与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物质。

49、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pool):

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氨基酸(外源

性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氨基酸与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内

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50、泛素(ubiquitin):

一种高度保守小分子蛋白质。

在细胞内蛋白质蛋白

酶体系降解途径中,在特异泛素化酶催化下,几个泛素分子串联地共价结合至

靶蛋白赖氨酸残基。

51、脱氨基作用(deamination):

指氨基酸脱去α-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过程。

52、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在转氨酶作用下,某一氨基酸去掉α-氨

基生成相应α-酮酸,而另一种α-酮酸得到此氨基生成相应氨基酸过程。

53、联合脱氨基作用(transdeamination):

在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联合作

用下,使各种氨基酸脱下氨基过程。

54、从头合成途径(denovosynthesispathway):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

碳单位和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途径。

是主要合成途径,主要在肝脏进行。

55、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synthesispathway):

利用游离碱基或核苷,经

过简单反应过程,合成核苷酸途径,这是次要合成途径,脑、骨髓等只能

进行此途径。

56、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转变过程

称为生物转化。

57、胆汁酸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circulationofbileacid):

胆汁酸随

胆汁排入肠腔后,95%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

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过程。

58、胆素原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urobilinogencycle):

肠道中胆素

原少量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

形成胆素原肠肝循环。

59、半保留复制(semi-discontinuousreplication):

子代细胞DNA,一股单

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为新合成。

两个子细胞DNA都

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60、前导链(leadingstrand):

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同,复制是连续进行

,这条子链称为前导链。

61、后随链(laggingstrand):

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复制是不连续

进行,这条子链称为后随链。

62、冈崎片段(okazakifragment):

随从链中不连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63、复制半不连续性(semi-discontinuousreplication):

领头链连续复制

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半不连续性。

64、突变/DNA损伤(DNAdamage):

DNA一级结构任何异常改变称为突变,也称为DNA损伤。

65、修复(repairing):

是对已发生分子改变补偿措施,使其回复为原有

天然状态。

修复主要类型有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

66、转录(transcription):

以一段DNA链为模板合成RNA过程。

67、模板链(templatestrand):

转录时作为RNA合成模板一股单链称为模

板链。

68、编码链(codingstrand):

与模板链相对应另一股单链称为编码链。

69、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transcription):

①对某一基因,一股链可转录,

另一股链不转录;②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单链上。

70、操纵子(operon):

原核生物一个转录区段可视为一个转录单位,称为操纵

子,包括若干个结构基因与其上游调控序列。

71、启动子(promoter):

模板DNA上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部位称为启动

子,是调控转录关键部位。

72、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s):

能直接或间接辨认和结合另一基

因DNA序列,影响其表达蛋白质,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又称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alfactors,TF)。

其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A聚合酶,称为

基本转录因子。

72、断裂基因(splitegene):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序列和非编码

序列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

氨基酸组成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73、外显子(exon):

在断裂基因与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

核酸序列(初级转录产物上有,成熟转录产物上也有序列)。

74、内含子(intron):

隔断基因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核酸序列

(初级转录产物上有,成熟转录产物上没有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