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248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导学案

平均分

(一)导学案

主备人:

蔡桂叶审阅人:

刘春丽

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分物的活动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与含义。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明确“平均分”就是分得同样多。

3、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态度。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预习教科书7、8页,你知道了什么?

把它用直线勾出来。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请写在数学书上。

2、自学课本,第8页,观察例1主题图后,思考:

(1)把6个糖果分成3分,分一分。

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分发。

(2)什么叫做平均分?

()

(3)哪种情况分发比较公平,能称得上是平均分?

()

(4)我会小结:

每份分得(),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3、自学课本,第9页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1)用O代替橘子,把自己的分法画在本子上。

1个1个的分

2个2个的分

......

每份分得必须同样多,才是平均分!

(2)说一说自己喜欢哪种分发?

为什么?

(3)从这种分发当中,自己想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4)通过学习:

我明白了每份分得(),叫“平均分”

二、合作探究:

通过观察自主学习例1、例2、题,我发现不管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都是()的,像这样的分法就叫()我来总结一下:

每份分得(),叫“平均分”

三、课堂检测:

1、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并说出为什么?

在平均分的物体后面画“√”

(1)()

(2)()

2、每份分得(),叫“平均分”

3、将6面小星星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在分法正确的下面画“√”。

(1)

(2)

()()

4、摆一摆,想一想,填一填。

(1)12朵花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朵花。

(2)把9个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3)把15个三角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

5、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

 

6、把6个三角形分成3份,每一份2个。

对吗?

四、课堂小结:

 

五、教后反思:

平均分

(二)导学案

主备人:

蔡桂叶审阅人:

刘春丽

学习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难点: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笑笑是个热情好客的孩子,准备了18颗糖果招待客人。

请帮他解决这问题。

思考:

如果每个客人要分得同样多,这些糖果能分给几个人呢?

二、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10页,认真阅读例3主题图后,思考:

(1)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分一分

(2)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

(3)想一想:

每2个分一份是要求怎样分?

(4)用学具摆一摆。

(5)在本子上画一画

三、合作交流以上几个问题、展示提升

四、请为笑笑解决问题吧!

(1)说一说自己的答案,并讲明理由!

每个客人分18颗,这些糖果能分()人;

每个客人分1颗,这些糖果能分()人;

每个客人分2颗,这些糖果能分()人;

每个客人分3颗,这些糖果能分()人;

每个客人分6颗,这些糖果能分()人;

每个客人分9颗,这些糖果能分()人;

五、当堂检测:

1、有36块饼干,可以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饼干;也可以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饼干;还可以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饼干。

2、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3、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4、有一些气球,比10个多,比20个少,把它们平均分,分的份数和每一份的个数一样多。

这些气球有多少个?

六、课堂小结:

 

七、教后反思:

 

平均分(练习二)导学案

主备人:

蔡桂叶审阅人:

刘春丽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学习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把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自主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15根小棒。

每5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同桌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指导练习体验数学

1、练习二第3题。

(1)学生用学具代替风车摆一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理由。

2、练习二第4题。

(1)帮助小朋友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根。

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根。

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3、练习二第5题。

(1)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2)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3)能帮小熊分分看吗?

4、练习二第6题。

(1)圈玉米,先独立练习,然后集体交流。

5、练习二第7、8题。

(1)思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三、拓展练习学会应用

1、练习二第9题。

(1)同桌动手操作,相互交流。

(2)12个苹果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

四:

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五、教后反思:

 

除法导学案

主备人:

蔡桂叶审阅人:

刘春丽

学习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会运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难点:

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课前准备

预习教科书13、14页,你知道了什么?

把它用直线有勾出来。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请写在数学书上。

2、自学课本13页例4思考

1、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

2、用学具代替竹笋,摆一摆。

3、我会小结:

无论用怎样的方法分,最终的结果都一样,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4、刚才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

5、用除法表示大熊猫分竹笋的过程。

12÷4=3

这个算式怎么读?

“÷”怎么读?

“÷”表示什么?

二、交流展示以上问题。

三、学习14页例5思考:

1、大熊猫是怎样分竹笋的?

用算式来表示。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20÷4=5

()()()()

2、我会总结

(1)认真观察例4。

我知道: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个?

列出的除法算式是:

由此得出:

我们平均分物体,求每份的个数时,用()计算。

(2)认真观察例5。

我知道:

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列出的除法算式是:

由此得出:

我们平均分物体,用()法计算。

四、尝试练习:

1、做课本13页,14页“做一做”

2、课本15页1题

五、课堂小结:

六、教后反思:

 

除法练习课(练习三)导学案

主备人:

蔡桂叶审阅人:

刘春丽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方法,能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会看图写乘法和除法算式,并能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与他人合作的信心。

学习重点:

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学习难点:

会看图写除法算式。

学习方法:

自学,讨论,总结

学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激发兴趣

1、读出下面各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8÷2=420÷4=535÷5=7

2、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

自己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

以上两个算式,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分别是:

10÷5=2

10÷2=5

二、巩固练习体验数学

1、练习三第5题。

(1)先圈一圈,然后写出算式

(2)同桌互相说一说思考过程。

2、练习三第6题。

(1)认真审题,体会题意,然后再列算式。

(2)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3、练习三第7、9题。

(1)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中所表达的意思。

(2)想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4、练习三第10题。

(1)圈一圈,写出算式。

三、提高练习学会应用

1、练习三第8题。

(1)学会看懂题意,根据题意列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2)观察思考:

你有什么发现?

(3)组内交流:

自己是怎样想的?

说一说写的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练习三第11题。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

五、教后反思:

 

用2-6的乘法口诀决求商导学案

主备人:

蔡桂叶审阅人:

刘春丽

学习目标:

1、抓住乘除法的关系,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2、了解口诀求商的思路,并能算出除法算试的商。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学习过程:

1、知识链接:

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四十五六()四十二()六十三

八()七十二()七二十八()三十六

一、自主学习:

1、打开课本,18页自学例1思考:

(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我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几只小猴个?

我的方法是:

2、比较以上两题,我发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小结:

平均分时,我们用()法计算。

计算除法时要想对应的乘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1、学生展示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允许用连加连减等多种方法。

2、提升口诀求商如果不动手分,我们又该怎样想?

可以在小组内说说

三、我会做

例2

1、根据乘法算式4×6=24及口诀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用的是谁的口诀?

想几的口诀是由什么数决定的?

四、课堂检测:

1、做一做

16÷4=()想一想:

四()十六,商是()

30÷5=()想一想:

五()三十,商是()

30÷6=()想一想:

()六三十,商是()

2、5×4=206×3=183×5=15

20÷4=()18÷3=()15÷3=()

20÷5=()18÷6=()15÷5=()

3、在○里填上<、>、=

4÷2○29÷3○2718÷6○6

21÷7○146×2○1230÷5○5

五、课堂小结:

 

六、教后反思:

 

用2-6的乘法口诀决求商练习课(练习四)导学案

主备人:

蔡桂叶审阅人:

刘春丽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算理,能熟练的用口诀计算除法。

2、在实际问题中能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用口诀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能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学习方法:

自学,讨论,总结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四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允许学生用连加连减等多种方法。

2、独立完成3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练习四4题

独立完成,写出答案

用自己的方式说明6÷6=12÷1=2的含义

发现了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规律

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

2、5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三个算式中各数的联系

3、7题

学生独立完成

左边一组和右边一组分别是用几的口诀?

你是怎样确定用几的口诀?

又是怎样确定用哪句口诀?

你有什么发现吗?

除数不变,被除数怎样变化?

商又是怎样变化的?

三、检测反馈

完成练习四其他练习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五、教后反思:

 

解决问题导学案

主备人:

蔡桂叶审阅人:

刘春丽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会写单位名称。

2、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问题

学习难点:

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问题的思考方法

课前准备:

预习教科书23页,你知道了什么?

把它用直线有勾出来。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请写在数学书上。

学习过程:

一、巩固旧知

有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蚕宝宝。

1.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算式?

为什么用乘法算式?

3.解答正确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学23页例3: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你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

怎么解决?

为什么要用除法?

在小组内说说。

解答正确吗?

(二)自学: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你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

怎么解决?

为什么要用除法?

解答正确吗?

三、展示汇报以上问题,归纳提升。

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

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在小组先说说。

四:

课堂检测

1、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子?

 

2、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筒?

作业:

第24页练习五,第2~5题。

五、总结、评价:

 

六、教后反思:

 

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

蔡桂叶审阅人:

刘春丽

复习目标:

1、复习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比较熟练掌握乘除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商。

复习难点:

能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加深除法含义的认识

(一)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什么是平均分?

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二)写算式,说除法各部分名称

根据自己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并指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9÷3=3

为什么只有一个算式?

试着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整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

(一)复习2~6的乘法口诀

将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出示教科书26页口诀表。

你能轻松地说出用任意一句口诀计算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么?

试一试。

(二)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

根据乘法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你有什么发现?

(三)应用口诀求商

1、看谁算得都对。

练习六1题。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列式计算

出示练习六2题

(二)解决问题,出示练习六3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出算式吗?

3.为什么用除法算?

怎样算的?

4.解答正确吗?

比较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和相同?

(三)辨析练习

练习六4题。

四、总结、评价:

 

五、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