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053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docx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

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徐稚是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后人称为梁园。

他经常于此狞猎、宴饮,大会宾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

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

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钟嵘在《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邺水朱华”指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

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

《诗品》中说:

“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

”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

这个典故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参加宴会的文士。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日下”“云间”:

说的是:

西晋文学家陆云、荀隐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

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二人皆有突出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俗话。

陆云拱手说:

“我是云间的陆士龙。

”荀隐回答:

“我是日下的荀鸣鹤。

”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

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

《辞源》:

“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

”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

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

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

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

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虚无。

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

5.“冯唐易老”:

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他时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

《史记》记载,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

文帝感慨道自己要有廉颇和李牧做将领就好了。

冯唐马上说您有此二将也不会任用。

文帝大怒,拂袖而去。

不过文帝在皇帝中算脾气特别好,后又回来说冯唐大庭广众批评自己没有顾全自己的面子。

冯唐说自己是鄙陋之人不懂忌讳回避。

并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的战功,就被免职,被判一年刑期。

因此,陛下即使得到廉李二将,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大悟,马上任命他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魏尚。

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

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

到武帝上台后,冯已九十多岁。

后世遂用“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6.李广难封:

典出于《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李广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

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然而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其原因何在?

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

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

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

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7.“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贾谊:

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20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为最年轻者,每次参议诏令,诸博士尚未能言,贾谊即尽为之对答,并得到众人的赞同。

汉文帝对贾谊的才能颇为赏识,拟任贾谊为公卿。

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贾生并不宽容,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

汉文帝常宣他进宫,问鬼神之事。

后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恨失职,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此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古代贾谊常作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8.“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见《后汉书·梁鸿传》《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梁鸿幼年丧父。

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受业期间曾遍览古今典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

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虽然专业不对口,倒也乐得做他的“猪倌”。

一天闲来无事,梁鸿和他的猪们在晒太阳,有两只小猪在泥坑里打滚。

梁鸿看见了,就对小猪说:

“猪啊猪,其实我是很羡慕你们的。

从前有一位庄周老伯伯说过,郊祭时用的牺牛,虽然平时用好养料喂养,又披以纹绣,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时,这条牛想作一头小猪,这可能吗?

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国事羁绊,我宁愿作一个小猪在污水沟里游戏,这样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

一次,梁鸿误遗火种,烧毁了人家部分财物,他便寻访到那户人家详细地询问了主家的损失,然后以猪作价抵偿。

那家主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梁鸿说我家贫没什么财物,就让我为你干几年活吧。

主人便让他做护院,梁鸿克尽职守。

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责备那家主人。

主人便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再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

汉章帝时,梁鸿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诗,每句后面有一个“噫”字。

大意是:

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览脚下的帝京城,宫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劳苦,却远远地没有尽头。

这首诗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鸿。

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居住。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长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齐鲁,梁鸿见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携妻子和一个儿子南逃。

梁鸿夫妇逃至吴地(今苏州一带)后,在富商门下做雇工,全家三口总算有了个安身的栖所。

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妻子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

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

这就是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

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

“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

”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

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9.“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前一个典故出自《晋书·吴隐之传》,晋人吴隐之上任途中,经过一处泉水,名叫贪泉,据说喝了这水人就变得贪心。

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写了一首诗,大意说不存贪心的人喝了这水不会变贪。

他到任后,非常廉洁。

“酌贪泉而觉爽”表达了廉洁的人绝不会受外界污浊的侵蚀,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

后一个典故出自《庄子·外物篇》,大意说庄周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答应等封邑地方的赋税征收到手后借给他一大笔钱。

庄周听了生气说,车辙中的鲋鱼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时间去取西江之水,就等于将鲋鱼置于枯鱼之肆。

后来形成成语“涸辙之鲋”,用以比喻处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庄子·大宗师》: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

”又有成语“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课文中引用这个典故意为处境艰难但能自得其乐。

10.“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

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为民兴利除弊,百姓称为神明。

但由于志趣高尚,洁身自好,长期不得升迁,后来隐居耕田。

桓帝时,虽有人多次举荐他,但终不见用。

年七十,死于家。

事见《后汉书·孟尝传》。

此处用典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怀才不遇、功业难成之情。

关于孟尝,有著名的成语“合浦珠还”,说的是合浦不产谷物,沿海出产珍珠,由于前任太守贪污受贿,珍珠纷纷运往相邻的交阯郡内。

孟尝到任,革除敝端,迁离的珍珠又回到合浦。

后遂用“合浦珠还”比喻人去而复还或物失而复得,对其人或其物有称美之意。

11.“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出自《晋书·阮籍传》: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阮籍借此宣泄对现实不满的苦闷心情。

作者认为这种行为是消极的,不打算仿效。

这是反面用典,表达了作者不甘沉沦,力求振作自强,具有自慰自勉之意。

“猖狂”与今义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气势汹汹。

这里指狂放,不拘礼节。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表现出怪诞的行为。

他好喝酒,附近有美妇人当街卖酒,他经常去喝,醉了就在美妇人旁边倒卧;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别”,嫂子回娘家,他为嫂子饯行并送她上路。

对旁人闲话、非议,阮籍说:

“孔孟礼教,与我何干?

”我们现在说青白眼、青睐、垂青等,都来自阮籍的故事。

阮籍见一般的凡夫俗子,以白眼对之;他喜欢和佩服的人来了,就用青眼相对。

是真名士自风流,阮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超凡脱俗。

12.“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有怀投笔:

有投笔从戎的怀抱。

见《后汉书·班超传》: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

’”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都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最初在官府中从事抄写工作,他从军以后,受到大将军窦固的赏识。

公元94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出使西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西域全境统一于东汉。

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

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

宗悫:

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

《宋书·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答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唐李白《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也形容事业迅速地向前发展。

成语一般写作“乘风破浪”。

这两句是说,自己羡慕宗悫乘风破浪的远大报负,所以怀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13.“非谢家之宝树”:

谢家:

晋朝谢安、谢玄的家庭。

宝树:

谢玄曾以“芝兰玉树”比喻好子弟。

上句是说自己并不象谢家子弟那样的好,有谦虚的成分。

晋、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时,谢氏最为兴盛,一时人材辈出,声誉鹊起。

尤以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的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惠连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于史。

所谓“芝兰玉树”,其典出自《晋书·谢安传》:

“(谢玄)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契重。

安尝戒约子侄,因曰:

‘子弟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诸人莫有言者。

玄答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后以“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

又有“玉树临风”,比喻英俊潇洒的美少年。

“玉树盈阶”比喻子弟既多又好。

14.“接孟氏之芳邻”:

孟母三迁是有名的典故,出自《列女传》(西汉刘向编)。

孟子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被后世称为“亚圣”的孟子,其实小的时候非常顽皮淘气。

为教育他学好,其母亲花费了很多心思。

据说其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

第一次他家住在坟墓附近,孟子小时候专门学埋死人,哭死人,孟母觉得这不是我的孩子所住的地方,就搬到城里去了,谁知这是一个农贸市场附近,孟子又和小伙伴玩起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专心读书,再次搬家,搬到一所学校附近。

芳邻:

好邻居。

此句是说,自己很高兴能与参加宴会的各位嘉宾结交。

15.“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

’鲤退而学礼。

他日:

来日。

趋庭:

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

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

叨陪:

惭愧地用以自比。

鲤:

孔鲤,孔子之子。

对:

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意思是说,过些时候将到父亲那里去接受教诲。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杨意:

杨得意的省称。

抚:

抚弄。

凌云:

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

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

“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

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推荐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

意思是说,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

16.“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期:

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

流水:

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

《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

文中此处用典是说,遇到钟子期那样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惭愧呢?

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

17.“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潘江陆海:

钟嵘《诗品》:

“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

”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

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

这两句是说,敬请在座的诸位嘉宾,就象陆机、潘岳那样,各尽其才,写出精彩的诗篇吧。

陆机(261-303年),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人。

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

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善骈文,且多拟古之作。

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

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诗名与陆机齐。

其《悼亡诗》较有名。

南朝梁钟嵘《诗品》对陆机、潘岳诗作的评价极高,至于偏颇,他把陆机、潘岳列为上品,而列陶渊明为中品,曹操为下品,这就有欠公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