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047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注会《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1年注会《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1.机会成本概念应用的理财原则是()。

A.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B.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C.比较优势原则

D.自利行为原则

【答案】D

2.下列关于投资组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效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既可以用资本市场线描述,也可以用证券市场线描述

B.用证券市场线描述投资组合(无论是否有效地分散风险)的期望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C.当投资组合只有两种证券时,该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等于这两种证券收益率标准差的加权平均值

D.当投资组合包含所有证券时,该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主要取决于证券收益率之间的协方

【答案】C

3.使用股权市价比率模型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通常需要确定一个关键因素,并用此因素的可比企业平均值对可比企业的平均市价比率进行修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修正市盈率的关键因素是每股收益

B.修正市盈率的关键因素是股利支付率

C.修正市净率的关键因素是股东权益净利率

D.修正收入乘数的关键因素是增长率

【答案】C

4.某公司股票的当前市价为l0元,有一种以该股票为标的资产的看跌期权,执行价格为8元,到期时间为三个月,期权价格为3.5元。

下列关于该看跌期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期权处于实值状态

B.该期权的内在价值为2元

C.该期权的时间溢价为3.5元

D.买入一股该看跌期权的最大净收入为4.5元

【答案】C

5.下列关于股利分配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税差理论认为,当股票资本利得税与股票交易成本之和大于股利收益税时,应采用高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B.客户效应理论认为,对于高收入阶层和风险偏好投资者,应采用高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C.“一鸟在手”理论认为,由于股东偏好当期股利收益胜过未来预期资本利得,应采用高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D.代理理论认为,为解决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应采用高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答案】B

6.下列关于普通股发行定价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市盈率法根据发行前每股收益和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确定普通股发行价格

B.净资产倍率法根据发行前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市场所能接受的溢价倍数确定普通股发行价格

C.现金流量折现法根据发行前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和市场公允的折现率确定普通股发行价格

D.现金流量折现法适用于前期投资大、初期回报不高、上市时利润偏低企业的普通股发行定价

【答案】D

7.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计算范围是()。

A.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B.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

C.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D.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管理及销售费用

【答案】C

8.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在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成产成品。

月初两个车间均没有在产品。

本月第一车间投产100件,有80件完工并转入第二车间,月末第一车间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相对于本步骤的完工程度为60%;第二车间完工50件,月末第二车间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相对于本步骤的完工程度为50%。

该企业按照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各生产车间按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

月末第一车间的在产品约当产量为()件。

A.12

B.27

C.42

D.50

【答案】C

9.下列成本估计方法中,可以用于研究各种成本性态的方法是()。

A.历史成本分析法

B.工业工程法

C.契约检查法

D.账户分析法

【答案】B

10.下列关于经济增加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计算基本的经济增加值时,不需要对经营利润和总资产进行调整

B.计算披露的经济增加值时,应从公开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中获取调整事项的信息

C.计算特殊的经济增加值时,通常对公司内部所有经营单位使用统一的资金成本

D.计算真实的经济增加值时,通常对公司内部所有经营单位使用统一的资金成本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型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

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计算方法的改变会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的有()。

A.从使用赊销额改为使用销售收入进行计算

B.从使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平均净额进行计算

C.从使用应收账款全年日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旺季的日平均余额进行计算

D.从使用已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后的平均余额改为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前的平均余额进行计算

【答案】ABC

2.在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下列计算各相关项目的本期增加额的公式中,正确的有()。

A.本期资产增加=(本期销售增加/基期销售收入)×基期期末总资产

B.本期负债增加=渊SeAx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基期期末负债/基期期末股东权益)

C.本期股东权益增加=基期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X利润留存率

D.本期销售增加=基期销售收入×(基期净利润/基期期初股东权益)X利润留存率

【答案】ABCD

3.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下列事项中,会导致折价发行的平息债券价值下降的有()。

A.提高付息频率

B.延长到期时间

C.提高票面利率

D.等风险债券的市场利率上升

【答案】AB

4.下列关于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理想的做法是按照以市场价值计量的目标资本结构的比例计量每种资本要素的权重

B.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每种资本要素的相关成本是未来增量资金的机会成本,而非已经筹集资金的历史成本

C.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需要考虑发行费用的债务应与不需要考虑发行费用的债务分开,分别计量资本成本和权重

D.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如果筹资企业处于财务困境,需将债务的承诺收益率而非期望收益率作为债务成本

【答案】ABC

5.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事项中,会导致欧式看涨期权价值增加的有()。

A.期权执行价格提高

B.期权到期期限延长

C.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增加

D.无风险利率提高

【答案】CD

6.下列关于MM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与资本结构无关,仅取决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

B.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权益成本随负债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C.在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与资本结构有关,随负债比1歹0的增力口而增力口

D.一个有负债企业在有企业所得税情况下的权益资本成本要比无企业所得税情况下的权益资本成本高

【答案】AB

7.从财务角度看,下列关于租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经营租赁中,只有出租人的损益平衡租金低于承租人的损益平衡租金,出租人才能获利

B.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租赁期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通常低于期末资产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

C.经营租赁中,出租人购置、维护、处理租赁资产的交易成本通常低于承租人

D.融资租赁最主要的财务特征是租赁资产的成本可以完全补偿

【答案】ABC

8.某企业采用随机模式控制现金的持有量。

下列事项中,能够使最优现金返回线上升的有()。

A.有价证券的收益率提高

B.管理人员对风险的偏好程度提高

C.企业每目的最低现金需要量提高

D.企业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增加

【答案】BCD

9.某企业的临时性流动资产为120万元,经营性流动负债为20万元,短期金融负债为100万元。

下列关于该企业营运资本筹资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企业采用的是配合型营运资本筹资鼓策

B.该企业在营业低谷时的易变现率大于l

C.该企业在营业高峰时的易变现率小于1

D.该企业在生产经营淡季,可将20万元闲置资金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

【答案】BCD

10.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量为基础的完全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o

A.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只对变动成本进行分配

B.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按部门归集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

C.作业成本法的直接成本计算范围要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范围小

D.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不便于实施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

【答案】BD

11.下列关于全面预算中的利润表预算编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销售收入”项目的数据,来自销售预算

B.“销货成本”项目的数据,来自生产预算

C.“销售及管理费用”项目的数据,来自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D.“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数据,通常是根据利润表预算中的“利润”项目金额和本企业适用的法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来的

【答案】AC

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当年的税前利润为20000元。

运用本量利关系对影响税前利润的各因素进行敏感分析后得出,单价的敏感系数为4,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为一2.5,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为l.5,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为.0.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上述影响税前利润的因素中,单价是最敏感的,固定成本是最不敏感的

B.当单价提高l0%时,税前利润将增长8000元

C.当单位变动成本的上升幅度超过40%时,企业将转为亏损

D.企业的安全边际率为66.67%

【答案】ABCD

三、计算分析题(本题型共4小题。

其中第1小题可以选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中文解答,该小题最高得分为8分;如果作用英文解答,须全部使用英文,该小题最高得分为13分。

第2小题至第4小题须使用中文解答,每小题8分。

本题型最高得分为37分。

要求列出计算步骤。

除非有特殊要求,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百分数、概率和现值系数精确到万分之一。

在答题卷上解答,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A公司是一家处于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正在对2010年的业绩进行计量和评价,有关资料如下:

(1)A公司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2500万元,营业成本为1340万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500万元,利息费用为236万元。

(2)A公司2010年的平均总资产为5200万元,平均金融资产为100万元,平均经营负债为100万元,平均股东权益为2000万元。

(3)目前资本市场上等风险投资的权益成本为12%,税前净负债成本为8%;2010年A公司董事会对A公司要求的目标权益净利率为15%,要求的目标税前净负债成本为8%。

(4)A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

(1)计算A公司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

(2)计算A公司的剩余经营收益、剩余净金融支出、剩余权益收益。

(3)计算A公司的披露的经济增加值。

计算时需要调整的事项如下:

为扩大市场份额,A公司2010年年末发生营销支出200万元,全部计入销售及管理费用,计算披露的经济增加值时要求将该营销费用资本化(提示:

调整时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同时调整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净经营资产)。

(4)与传统的以盈利为基础的业绩评价相比,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主要有什么优缺点?

【答案】

(1)税后经营净利润=(2500-1340-500)×(1-25%)=495(万元)

税后利息支出=236×(1-25%)=177(万元)

净利润=(2500-1340-500-236)×(1-25%)=318(万元)

(或者净利润=495-177=318(万元))

平均经营资产=5200-100=5100(万元)

平均净经营资产=5100-100=5000(万元)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495/5000=9.9%

权益净利率=318/2000=15.9%

(2)平均净负债=5000-2000=3000(万元)

加权平均必要报酬率=15%×(2000/5000)+8%×(1-25%)×(3000/5000)=9.6%

剩余经营收益=495-5000×9.6%=15(万元)

剩余净金融支出=177-3000×8%×(1-25%)=-3(万元)

剩余权益收益=318-2000×15%=18(万元)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2%×(2000/5000)+8%×(1-25%)×(3000/5000)=8.4%

披露的经济增加值=495+200×(1-25%)-(5000+200)×8.4%=208.2(万元)

(4)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

①剩余收益着眼于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

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是获取超额收益,即为股东创造价值。

②有利于防止次优化。

基于剩余收益观念,可以更好的协调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促使公司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①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业绩比较。

剩余收益指标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因此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比较,使其有用性下降。

②依赖于会计数据的质量。

如果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数据不可靠,剩余收益也不会可靠,业绩评价的结论也就不可靠。

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

①经济增加值直接与股东财富的创造相联系。

②经济增加值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它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框架。

③经济增加值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了。

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①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数指标,它的缺点之一是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公司业绩的能力。

②经济增加值也有许多和投资报酬率一样误导使用人的缺点,例如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较少,而处于衰退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可能较高。

③不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

而缺乏统一性的业绩评价指标,只能在一个公司的历史分析以及内部评价中使用。

 

2.B公司是一家生产企业,其财务分析采用改进的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该公司2009年、2010年改进的管理用财务报表相关历史数据如下:

金额

项目

 

2010年

 

2009年

资产负债表项目(年末):

净负债

600

400

股东权益

1600t

1000

净经营资产

2200

1400

利润表项目(年度):

销售收入

5400

4200

税后经营净利润

440

252

减:

税后利息费用

48

24

净利润

392

228

要求:

(1)假设B公司上述资产负债表的年末金额可以代表全年平均水平,请分别计算B公司2009年、2010年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经营差异率和杠杆贡献率。

(2)利用因素分析法,按照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差异、税后利息率差异和净财务杠杆差异的顺序,定量分析2010年权益净利率各驱动因素相比上年的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相比上年的变动的影响程度(以百分数表示)。

(3)B公司2011年的目标权益净利率为25%。

假设该公司2011年保持2010年的资本结构和税后利息率不变,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可提高到3次,税后经营净利率至少应达到多少才能实现权益净利率目标?

【答案】

(1)

项目

 

2010年

 

2009年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440/2200=20%

=252/1400=18%

税后利息率

=48/600=8%

=24/400=6%

经营差异率

20%-8%=12%

18%-6%=12%

净财务杠杆

=600/1600=37.5%

=400/1000=40%

杠杆贡献率

=12%×37.5%=4.5%

12%×40%=4.8%

(2)上年数=18%+(18%-6%)×40%=22.8%

替代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20%+(20%-6%)×40%=25.6%

替代税后利息率:

=20%+(20%-8%)×40%=24.8%

替代净财务杠杆:

=20%+(20%-8%)×37.5%=24.5%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5.6%-22.8%=2.8%

税后利息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4.8%-25.6%=-0.8%

净财务杠杆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4.5%-24.8%=-0.3%

(3)25%=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8%)×37.5%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20.36%

∵税后经营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销售收入,而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净利率/(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20.36%/3=6.79%

(或者20.36%=税后经营净利率×3,税后经营净利率=6.79%)

 

3.C公司是2010年1月1日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

为了进行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该公司采用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

评估所需的相关数据如下:

(1)C公司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l000万元。

根据目前市场行情预测,其2011年、201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l0%、8%;2013年及以后年度进入永续增长阶段,增长率为5%。

(2)C公司2010年的经营性营运资本周转率为4,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周转率为2,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为20%,净负债/股东权益=1/1。

公司税后净负债成本为6%,股权资本成本为12%。

评估时假设以后年度上述指标均保持不变。

(3)公司未来不打算增发或回购股票。

为保持当前资本结构,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

要求:

(1)计算c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股权现金流量。

(2)计算C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股权价值。

【答案】

(1)

项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销售收入

1000

1000×1.1=1100

1100×1.08=1188

1188×1.05=1247.4

经营营运资本

1000/4=250

净经营性长期资产

1000/2=500

净经营资产

250+500=750

=750×1.1=825

税后经营净利润

750×20%=150

=150×1.1=165

165×1.08=178.2

=178.2×1.05=187.11

股东权益

750×1/2=375

=375×1.1=412.5

412.5×1.08=445.5

=445.5×1.05=467.78

净负债

375

412.5

445.5

467.78

税后利息

=净负债×税后利息率

=375×6%=22.5

=412.5×6%=24.75

=445.5×6%=26.73

=467.775×6%=28.07

净利润=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

127.5

140.25

151.47

159.04

股东权益的增加

=412.5-375

=37.5

=445.5-412.5

=33

=467.78-445.5

=22.28

股权现金流

=净利润-股东权益的增加

102.75

118.47

136.76

(2)

项目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股权现金流量

 

102.75

118.47

136.76

复利现值系数

 

0.8929

0.7972

0.7118

预测期股权现金流量现值

 

186.19

91.75

94.44

后续期股权现金流量价值

 

1557.5

136.76/(12%-5%)=1953.71

股权价值合计

 

1743.69

 

4.D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末对材料价格差异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进行处理,将材料价格差异按照数量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对其他标准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进行处理。

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生产能量为1000小时/月,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6千克×26元/千克)156元

直接人工(2小时×12元/小时)24元

变动制造费用(2小时×6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2小时×4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200元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

公司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均为50%。

(3)月初在产品存货40件,本月投产470件,本月完工450件并转入产成品库;月初产成品存货60件,本月销售480件。

(4)本月耗用直接材料2850千克,实际成本79800元;使用直接人工950小时,支付工资ll59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605元,固定制造费用3895元。

(5)月初在产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20元,月初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65元。

要求:

(1)计算7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

(2)计算7月份的各项标准成本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3)计算7月末结转标准成本差异后的在产品存货成本、产成品存货成本(提示:

需要结转到存货成本的成本差异应分两步进行分配,首先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在本月销售产品和期末产成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

【答案】

(1)月末在产品=40+470-450=60(件)

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60×156+60×50%×(24+12+8)=10680(元)

月末产成品存货=60+450-480=30(件)

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200×30=6000(元)

(2)材料价差=(79800/2850-26)×2850=5700(元)

材料量差=(2850-6×470)×26=780(元)

实际生产约当量=450+60×50%-40×50%=460(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590/950-12)×950=19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50-2×460)×12=36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605/950-6)×950=-95(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2×460)×6=18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895-1000×4=-105(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000×4-950×4=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4-2×460×4=120(元)

(3)待分配在产品存货与完工产品的材料价格差异=420+5700=6120(元)

完工与在产品间的差异分配率=6120/(450+60)=12(元)

完工产品分配的差异=12×450=5400(元)

月末在产品分配的差异=12×60=720(元)

待分配的产成品存货与已销存货的材料价格差异=(465+5400)/(30+480)=11.5(元

月末产成品承担的差异=11.5×30=345(元)

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成本=10680+720=11400(元)

期末产成品存货的成本=6000+345=6345(元)

四、综合题(本题型共2小题,每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