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论略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993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肇论略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肇论略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肇论略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肇论略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肇论略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肇论略注.docx

《肇论略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肇论略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肇论略注.docx

肇论略注

肇论略注.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

肇论略注

 

  肇论序

  慧达率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不迁等四论曰。

有美若人。

超语兼默。

标本则句句深达佛心。

明末则言言备通众教。

达。

猥生天幸。

逢此正音。

每至披寻。

不胜手舞。

誓愿生生尽命弘述。

夫神道不形。

心敏难绘。

聊寄一序。

请俟来哲。

盖大分深义。

厥号本无。

故建言宗旨。

标乎实相。

开空法道。

莫逾真俗。

所以次释二谛。

显佛教门。

但圆正之因。

无尚般若。

至极之果。

唯有涅槃。

故末启重玄。

明众圣之所宅。

虽以性空拟本。

无本可称。

语本绝言。

非心行处。

然则不迁当俗。

俗则不生。

不真为真。

真但名说。

若能崇兹一道。

无言二谛。

斯则静照之功着。

故般若无知。

无名之德兴。

而涅槃不称。

余谓此说周圆。

罄佛渊海。

浩博无涯。

穷法体相。

洪论第一。

肇公其人矣。

 

  肇论略注卷一

  明匡山沙门憨山释 德清 述

  肇论

  肇。

乃作者之名。

曰僧肇。

时称肇公。

论。

乃所立之论。

盖以人名论也。

公为什门高弟。

从译场翻译诸经。

久参什师。

深达实相。

比因佛法西来甚少。

大义未畅。

时人多尚老庄虚无之谈。

而沙门释子亦相尚之。

多宗虚无以谈佛义。

各立为宗。

如晋道恒。

述无心论。

东晋道林。

作即色游玄论。

晋竺法汰。

作本无论。

皆堕相言无。

都堕断灭。

公愍大道未明。

故造此四论。

以破邪执。

斯立言之本意也。

论者。

谓假立宾主。

征析论量。

以显正理。

摧破邪执。

人法双影。

故曰肇论。

  后秦长安释僧肇作

  苻坚有国。

据关中。

号为大秦。

暨姚苌篡立。

亦号为秦。

故史以前后别之。

苌崩。

其子兴。

嗣国。

什师译经。

当兴之时。

故公称后秦。

按公传略云。

法师僧肇。

京兆人。

幼家贫。

为人佣书。

遂博观子史。

志好虚玄。

每以老庄为心要。

既而叹曰。

美则美矣。

然其栖神冥累之方。

犹未尽善。

后见旧维摩经。

欢喜顶受。

乃曰始知所归矣。

因此出家。

年二十为沙门。

名震三辅。

什公在姑臧。

肇走依之。

什与语。

惊曰法中龙象也。

及归关中。

详定经论。

四方学者。

辐辏而至。

设难交攻。

肇迎刃而解。

皆出意表。

着般若无知论。

什览之曰。

吾解不谢子。

文当相揖耳。

传其论至匡山。

刘遗民以似远公。

公拊髀叹曰未曾有也。

复作物不迁等论。

皆妙尽精微。

秦主尤重其笔札。

传布中外。

年三十二而卒。

当时惜其早世云。

  宗本义

  宗本者。

示其立论所宗有本也。

以四论非一时作。

论既成。

乃以宗本义统之。

盖所宗本乎一心。

以穷万法迷悟凡圣之源也。

如起信以一心为宗。

有法有义。

故曰宗本义。

  本无。

实相。

法性。

性空。

缘会。

一义耳。

  此标宗拣法。

以为四论之本也。

本无者。

直指寂灭一心。

了无一法。

离一切相。

迥绝圣凡。

故曰本无。

非推之使无也。

以一切诸法。

皆一心随缘之所变现。

心本无生。

但缘会而生。

故曰缘会。

以缘生诸法。

本无实体。

缘生故空。

故曰性空。

以全体真如所变。

故曰法性。

真如法性所成诸法。

真如无相。

故诸法本体寂灭。

故曰实相。

是以本无。

为一心之体。

缘会。

为一心之用。

实相。

法性。

性空。

皆一心所成万法之义。

故曰一义耳。

依一心法。

立此四论。

不迁当俗。

不真当真。

二谛为所观之境。

般若为能观之心。

三论为因。

涅槃为果。

故首为宗体。

  何则。

(此征起四论。

各有所宗)一切诸法。

缘会而生。

  此下标显不迁宗体也。

寂灭一心本无诸法。

本无今有。

故曰缘会而生。

  缘会而生。

则未生无有。

缘离则灭。

  此显心本不生。

但是缘生。

非心生也。

以生本无生。

故灭亦缘灭。

非心灭也。

不生不灭一心之义。

于是乎显矣。

  如其真有。

有则无灭。

  此返显缘生诸法非实有也。

真。

实也。

若诸法果是实有。

则不应随缘散灭。

今既随缘灭。

则法非实有矣。

  以此而推。

故知虽今现有。

有而性常自空。

性常自空。

故谓之性空。

  以此缘生缘灭而观诸法。

则知虽今现有而非实有。

以体常自空。

体常自空。

故义说性空。

  性空故。

故曰法性。

  诸法实性即是真如。

真如性空。

以真如性现成诸法。

法法全真。

良由真如性空。

故诸法性空。

称为法性。

  法性如是。

故曰实相。

  诸法之性全体真如。

真如之相本自无相。

法性如如。

寂灭离相。

故曰实相。

  实相自无。

非推之使无。

故名本无。

  实相乃真如实体。

今既随缘成一切法。

则法法皆真。

若观法法全真。

则了无一法可当情者。

斯则不待推测使无。

则法本无也。

万法本无。

又何有一毫可转动哉。

以此而观诸法。

则不迁之旨。

昭昭心目矣。

上明不迁宗本。

  言不有不无者。

(此标不真空宗本也)不如有见常见之有。

邪见断见之无耳。

  此标立论所破之执也。

不如。

犹不比也。

凡夫外道。

定执诸法是实有。

确执诸法为断灭之无。

政在所破。

但以不字破之。

故曰不有不无。

  若以有为有。

则以无为无。

  此出计也。

若以诸法为实有。

则堕常见。

若以诸法为实无。

则堕断见。

  夫不存无以观法者。

可谓识法实相矣。

  此示正观也。

存无下应添一有字。

言不存有无二见以观法。

可谓识法之实相矣。

以有无二见。

颠倒见也。

  虽观有而无所取相。

然则法相为无相之相。

圣人之心。

为住无所住矣。

  此出观益也。

谓离有无二见以观诸法。

则法法寂然。

故法虽有而不取相。

不取法相。

则当体如如。

故相即为无相之相矣。

诸相无相。

寂灭性空。

斯则所观之境空。

境空则心自寂。

故圣人之心。

为无住之住。

此心空也。

心境俱空。

于何不寂。

  三乘等观性空而得道也。

性空者。

谓诸法实相也。

见法实相。

故云正观。

若其异者。

便为邪观。

设二乘不见此理。

则颠倒也。

  此约法以显能观之人也。

三乘之人。

同观性空而得道果。

然此诸法性空。

即是实相。

能见诸法实相。

方为正观。

设使二乘不见此理。

则同凡夫颠倒矣。

此单约诸法尽皆实相。

二乘所见偏空。

亦是实相性空。

若不是实相性空。

何以得证道果。

意谓法一人异。

故下难明。

  是以三乘观法无异。

但心有大小为差耳。

  此明法一人异也。

伏难。

难曰。

既三乘同见一法。

何以证果有差。

答曰。

其实三乘观法无异。

但为心有大小。

故证果有差耳。

足知法本是一。

但人心大小有异。

故所证果不同。

以取不取相故耳。

非法异也。

正若三兽渡河。

河本是一。

但三兽大小不同。

故所履浅深不一。

斯乃兽三而河非三也。

详夫立论之意。

盖以不迁当俗。

不真当真。

二谛为所观之境。

般若为能观之智。

境智为因。

涅槃为果。

其三乘乃能修之人。

故介宗本之中。

良有以也。

  沤和般若者。

大慧之称也。

  此标般若无知宗本也。

梵云沤和。

此云方便。

般若。

此云智慧。

以有方便之智。

乃称大慧。

若无方便。

但名孤慧。

故所取偏空。

非大慧也。

前二论真俗二谛。

当所观之境。

今沤和般若。

为能观之心。

双照二谛。

不取有无。

不堕二边。

故云大慧。

  诸法实相。

谓之般若。

能不形证。

沤和功也。

适化众生。

谓之沤和。

不染尘累。

般若力也。

  此释大慧之义也。

能见诸法实相。

是谓般若。

虽观空而不取证。

仍起方便度生之事。

是仗沤和之功也。

适化众生。

乃方便之事。

虽涉生死。

不被尘劳所累。

全仗般若之力也。

是以菩萨观空而万行沸腾。

涉有而一道清净。

净名云。

无方便慧缚。

有方便慧解。

无慧方便缚。

有慧方便解。

双照二谛。

不取有无之相。

故能出空入假而无碍。

故云大慧。

  然则般若之门观空。

沤和之门涉有。

涉有未始迷虚。

故常处有而不染。

不厌有而观空。

故观空而不证。

是谓一念之力。

权慧具矣。

一念之力。

权慧具矣。

好思。

历然可解。

  此重明不证不染之义也。

以般若唯照空。

沤和唯涉有。

以涉有而不迷虚。

是仗般若之力。

故处有而不染。

以不厌有而观空。

故观空而不取证。

是仗沤和之功也。

斯则空有不异之二谛。

权实不二之一心。

同时双照。

存泯无碍。

故曰一念之力权慧具矣。

好思历然可解者。

勉其用心观照分明。

则心境历然。

权实并显。

当不劳而妙契矣。

  泥洹尽谛者。

直结尽而已。

则生死永灭。

故谓尽耳。

无复别有一尽处耳。

  此标涅槃无名宗本也。

言泥洹。

亦名涅槃。

称为尽谛者。

直是烦恼结尽而已。

所谓五住究尽。

故二死永亡。

是生死永灭。

名为尽耳。

非复别有一尽处可归。

亦非实有一名可称也。

故曰涅槃无名。

四论所宗。

一心为本。

谓不有不无之二谛。

以非知不知之观照。

证不生不灭之一心。

因果冥会。

妙契环中。

宗本之义。

尽乎是矣。

  物不迁论第一

  此论俗谛即真。

为所观之境也。

物者。

指所观之万法。

不迁。

指诸法当体之实相。

以常情妄见诸法。

似有迁流。

若以般若而观。

则顿见诸法实相。

当体寂灭真常。

了无迁动之相。

所谓无有一法可动转者。

以缘生性空。

斯则法法当体本自不迁。

非相迁而性不迁也。

能见物物不迁。

故即物即真。

真则了无一法可当情者。

以此观俗。

则俗即真也。

良由全理成事。

事事皆真。

诸法实相。

于是乎显矣。

论主宗维摩法华。

深悟实相。

以不迁当俗。

即俗而真。

不迁之旨。

昭然心目。

  夫生死交谢。

寒暑迭迁。

有物流动。

人之常情。

余则谓之不然。

  将明不迁。

先立迁流之相。

为所观之境。

要在即迁以见不迁。

非相迁而性不迁也。

是由人迷谓之迁。

人悟即不迁。

故曰人之常情。

余则谓之不然。

论主妙悟实相。

故总斥之。

法华云。

不如三界。

见于三界。

大火所烧。

此土安隐。

譬如恒河之水。

人见为水。

鬼见为火。

迷悟之分。

亦由是也。

  何者。

(征释迷悟之由)放光云。

法无去来。

无动转者。

  引经立定宗体。

此义引彼经第七卷中云。

诸法不动摇。

故诸法亦不去亦不来等。

即法华云。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盖言诸法实相。

当体如如。

本无去来动转之相。

佛眼观之。

真空冥寂。

凡夫妄见。

故有迁流。

不迁论旨。

以此为宗。

  寻夫不动之作。

岂释动以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此依宗出体也。

寻究不动之旨。

盖即动物以见真常。

非舍动以求静也。

良由全理所成之事。

法法皆真。

当体常住。

非于事外求理。

故但言事不迁。

不说理不迁也。

以即事物以见不迁。

故云必求静于诸动。

立论文义有四段。

初约动静以明境不迁。

次约境以明物不迁。

三约古今以明时不迁。

四约时以明因果不迁。

此初也。

  必求静于诸动。

故虽动而常静。

不释动以求静。

故虽静而不离动。

  此依体释义也。

必求静于动。

虽万动陈前。

心境湛然。

故曰虽动常静。

苟不舍动求静。

故一道虚间。

虽应缘交错。

不失其会。

如华严云。

不离菩提场。

而遍一切处。

所谓佛身充满于法界。

普现一切群生前。

随缘赴感靡不周。

而恒处此菩提座。

不悟此理。

难明动静不二之旨。

  然则动静未始异。

而惑者不同。

缘使真言滞于竞辩。

宗途屈于好异。

所以静躁之极。

未易言也。

  此依义辩惑也。

其实动静一源。

本来不二。

故未始异。

但迷者妄见不同。

各执一端。

真言。

如所引不去来动转等了义之谈。

以异见不同。

故使真实之言滞于竞辩而不通。

使一乘真宗不能伸畅。

返屈于好异之论。

如所破心无本无廓然等。

皆不了实相而妄生异论。

论者以此之故。

所以静躁之极致。

难与俗人言也。

  何者。

(征释难言之所以)夫谈真则逆俗。

顺俗则违真。

违真故迷性而莫返。

逆俗故言淡而无味。

  所以难言者。

以法不应机。

所谓高言不入于俚耳也。

若谈真则逆俗人之耳。

若顺俗则违真常之道。

若真常不明。

则迷者不能使之归真。

若逆俗人之耳。

则言之出口淡而无味。

此其所以难言也。

  缘使中人未分于存亡。

下士抚掌而弗顾。

  所以难言者。

正为根机之不同也。

其顺真逆俗之言。

若上根利智。

闻而便信。

故不失人。

亦不失言。

若使中根之人。

则犹疑不决。

故未分存亡。

若下根闻之。

则抚掌大笑而不顾矣。

存亡抚掌二语。

出老子。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是知实相妙谈。

闻而信者实不易得。

所以静躁之极。

未易言也。

  近而不可知者。

其唯物性乎。

  此叹不唯信根之难。

而真常之法。

其实难信难解也。

以其触目皆真。

目对之而不觉。

可不哀欤。

  然不能自已。

聊复寄心于动静之际。

岂曰必然。

试论之曰。

  此言作论之意。

为愍迷者。

悲兴于怀。

不能自已。

聊尔寄心于动静之间。

以明动静不二之言。

以晓迷者。

然非敢谓必然。

但试论之耳。

  道行云。

诸法本无所从来。

去亦无所至。

中观云。

观方知彼去。

去者不至方。

  此引经论以定不迁宗极也。

诸法当体寂灭。

本自无生。

从缘而生。

故无所从来。

缘散而灭。

故去亦无所至。

如空中华。

无起灭故。

中论但义引彼第二论破去来品云。

去法。

去者。

去处。

皆相因待。

不得言定有定无。

是故决定知三法虚妄。

空无所有。

但有假名。

如幻如化。

大方无隅。

本无定向。

去者妄指。

其实无方可至。

如人往东。

究竟不知以何为东也。

  斯皆即动而求静。

以知物不迁。

明矣。

  此下论物不迁也。

经言法无来去。

则触目真常。

论云去不至方。

则去而不去。

斯皆即动求静之微意。

证知物不迁明矣。

  夫人之所谓动者。

以昔物不至今。

故曰动而非静。

(如朱颜在昔。

今已老耄。

以谓流光迁谢。

故曰动而非静)我之所谓静者。

亦以昔物不至今。

故曰静而非动。

(以我而观。

朱颜自住在昔。

未尝迁至于今。

故曰静而非动)动而非静。

以其不来。

(人之以为迁流者。

以少壮不来。

故以为动)静而非动。

以其不去。

(我之所谓不迁者。

以少壮在昔不来今。

亦如老耄在今不至昔。

故以为静)然则所造未尝异。

所见未尝同。

(同以昔物不来。

而见有动静之不同)逆之所谓塞。

顺之所谓通。

(迷者以情逆理。

故塞。

悟者以理达事。

故通)苟得其道。

复何滞哉(若悟真常。

有何相可滞哉)。

  伤夫人情之惑也久矣。

目对真而莫觉。

  上逆顺二言。

总申实相之境不异。

因人迷悟之不同。

故所见有乖。

此伤夫下。

正出迷情。

以触目皆真。

但人迷不觉。

良可哀哉。

  既知往物而不来。

而谓今物而可往。

往物既不来。

今物何所往。

  此总责迷倒也。

既知往物不来。

则知昔住在昔而不来今。

则可例知今物亦不至昔矣。

此乃不迁之义也。

却谓今物可迁而往。

岂不迷哉。

  何则。

求向物于向。

于向未尝无。

责向物于今。

于今未尝有。

于今未尝有。

以明物不来。

于向未尝无。

故知物不去。

覆而求今。

今亦不往。

是谓昔物自在昔。

不从今以至昔。

今物自在今。

不从昔以至今。

  此约今昔不相往来。

正明不迁之义也。

以向物自住在向而不来。

即今求向而不可得。

返覆而观。

则知今自住今。

而不至向。

则不迁之义明矣。

以其昔自住昔。

今自住今。

绝无往来之相。

以此观之。

不迁之旨。

昭然可见。

论初引经论以无去来立定宗体。

故返覆论之。

  故仲尼曰。

回也见新交臂非故。

如此。

则物不相往来。

明矣。

  此引孔子之言。

以证不迁之义也。

义引庄子。

仲尼谓颜回曰。

吾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可不哀欤。

意谓交臂之顷。

已新新非故。

盖言迅速难留之如此也。

论主引意。

要在迅速极处。

乃见不迁之实。

楞伽云。

一切法不生。

我说刹那义。

初生即有灭。

不为愚者说。

贤首解云。

以刹那流转。

必无自性。

无自性故。

即是无生。

若非无生。

则无流转。

是故契无生者。

方见刹那。

净名云。

不生不灭。

是无常义。

论主深悟实相。

即在生灭迁流法中。

顿见不迁之实。

故所引乃迁流之文。

以明不迁之旨。

非达无生意者。

最难转身吐气也。

  既无往返之微朕。

有何物而可动乎。

  此结显妙悟。

不落常情也。

后结文云。

得意毫微虽速而不转。

言诸法湛然。

无纤微朕兆来去之相。

有何物而可动转乎。

详其论意。

虽云今昔之物本无去来。

要见时无古今。

平等一际。

若达古今一际。

则物自无往来。

所谓处梦谓经年。

觉乃须臾顷。

故时虽无量。

摄在一刹那。

所谓枕上片时春梦间。

行尽江南数千里。

若以梦事而观诸法。

则时无古今。

法无去来。

昭然心目。

才入意地。

便堕流转。

此非常情可到也。

  然则旋岚偃岳而常静。

江河兢注而不流。

野马飘鼓而不动。

日月历天而不周。

复何怪哉。

  此引迅速四事。

以证即物不迁。

以成上无往返之微朕意也。

旋岚。

亦云毗岚。

乃坏劫之风。

须弥为之摧。

故云偃岳。

野马。

出庄子。

乃泽中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