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974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

《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最详细概况.docx

青岛最详细概况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度30分~121度,北纬35度35分~37度09分。

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5市面积为9552平方公里。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其中,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

东南是崂山山脉,花刚岩质,山势陡峻,主峰崂顶海拔为1132.7米,是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最高峰。

可以说,整个青岛市区就是崂山支脉向北部的延伸。

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

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等群山组成的胶南山群。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胶莱河。

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招远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岛境,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至胶州南码头村入海。

干流全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6131.3平方公里(含南胶莱河流域1500平方公里),是胶东半岛最大水系。

大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

该河20世纪70年代前,径流季节性较强,夏季洪水暴涨,常年有水。

70年代后期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断流。

  北胶莱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公里。

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

干流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

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公斤/立方米。

  沿海诸河系指独流入海的河流,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戈庄河、白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海岸线北起丁字湾南阡乡金口村东小河口(北纬36°36′17″,东经120°46′03″),南至胶南红石崖镇的张戈庄村。

海岸线长730.64公里,海岸基本分为基岩岬角岸、稳定岸、淤积增长岸等3种基本类型。

其中,软质342.55公里,占91.3%;硬质32.80公里,占8.7%。

沿海滩涂面积375.35平方公里。

现有海岛69个,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

这些海岛绝大多数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地约64公里。

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海岛的自然景观特色显著,首先是海岛地貌丰富多彩,灵山岛有大小山峰56个,群峰高耸,陡峭难攀。

其歪头顶海拔513.6米,为中国第三高岛。

海岛植被丰富而有特色,长门岩、大管岛等自然繁衍的耐冬、红楠等常绿阔叶植物,有些植株树龄已达数百年。

  青岛市海岸线长且多曲折,岛屿环绕,山岭岸角之间构成形态多异、特点不同的多处海湾。

较大的有35个,总面积1369.53平方公里。

多为泥沙、岩礁底质,滩岸居多。

自然资源丰富,停泊避风条件好。

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海底地貌。

是青岛海珍品和水产养殖的基地。

  青岛有着天然的海陆形势,众多的优良港湾,历史上从秦代开始就对琅琊湾有过开发,以后对丁字湾的金口,胶州湾的板桥镇、塔埠头和青岛口,以及近、现代对大港和前湾的开发,使青岛与上海、广州、天津、大连并称为中国五大外贸口岸。

青岛既是华北南部、华东北部和西北地区进出口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也是太平洋国家与欧亚大陆国家联系的纽带。

青岛气候

气候与环境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极端高气温37.4℃(1997年7月27日),极端低气温-16.4℃(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

青岛受大海环抱的直接影响,具有明显的海陆风特点。

由于一日之中海陆温度差异的变化,往往一夜间的风向出现向岸或离岸的转换,白天风从海上吹来,夜间风从陆地吹来。

青岛的海陆风以6~10月出现较多,盛夏季节尤为明显。

海雾更是青岛气候的显著特点,不仅雾期长,而且浓度也大,仅次于雾都重庆。

青岛累年平均有雾日数为49.3天,每年3~7月海雾盛行,是青岛的雾季。

  

  青岛的大陆海岸线长730.64公里,加上所属海岛的岸线,全市海岸线总长862.64公里。

现有海岛69个,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

这些海岛绝大多数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地约64公里。

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自然资源

  青岛地区有耕地48.33万公顷,沿海滩涂3.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的面积11万多亩。

青岛海区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滩涂广阔,水质肥沃,是多种海洋生物繁衍生息合适的场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胶州湾、崂山湾及丁字湾口水域营养盐含量很高,补充源充足。

异样菌量比大陆架区或大洋区高出数倍及至数千倍,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

尤其是胶州湾一带泥沙底质岸段,是发展贝类、藻类养殖的优良海区。

该海区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经济无脊椎动物、潮间带藻类等资源也很丰富。

青岛邻近海域栖息的鱼类有100余,主要品种有比目鱼、黄姑鱼、青鳞鱼、鲈鱼、鲜鲽、带鱼、鳗鱼、黄鲫鱼、矛尾刺虾虎鱼、凤尾鱼、章鱼、墨鱼、对虾、白虾、杂虾、梭子蟹、海蟹等。

  

  青岛地区在世界植物区系分区中,隶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

地理位置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及东亚海洋性季风区的边缘,发育形成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即夏绿林。

并混有热带、亚热带及东北成分植物。

  青岛所在地理位置优越,有山地、平原、海岛、沿海滩涂和河流,森林植被良好,气候适宜,冬暖夏凉,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鸟类资源更引人注目。

青岛市鸟类保护环志站十余年来共采集标本2000余号,有19目、58科、159属、355种。

青岛地区有各种生物1400种,其中动物近400种,植物1000余种。

矿产资源

  青岛市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建筑材料是优势,黄金前景很好。

现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有用矿3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种,开发利用27种。

探明矿产地23处,矿床或矿化点200多处。

优势矿产资源有石墨、饰材花岗岩、饰材大理岩、矿泉水、透辉岩、金、滑石、沸石岩。

潜在优势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白云石、膨润土、钾长石、石英岩、珍珠岩、萤石、地热。

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石墨、金、透辉岩主要分布在平度、莱西两市;饰材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崂山岖、平度市、胶南市;饰材大理岩主要分布在平度市;矿泉水在青岛市辖区内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城阳区、崂山区及市内四区和即墨市;滑石主要分布在平度市;沸石岩`、珍珠岩、膨润土主要分布在莱西市、胶州市、即墨市和城阳区;重晶石、萤石主要分布在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和胶南市;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即墨市。

其中石墨、大理石、花岗石探明储量占山东省第一位,滑石占第二位、膨润土、沸石、萤石、重晶石也名列前茅。

人口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继续低速增长。

至2001年底,全市总人口为710.49万人,增长0.54%。

其中,市区237.60万人,增长1.28%;五市(县级)472.89万人,增长0.18%。

全年新出生人口67369人,出生率为9.51‰;死亡人口46362人,死亡率为6.54‰;全年净增人口383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7‰。

中国56个民族中,有39个民族成员在青岛居住,除汉族外,有满、回、朝鲜、壮、蒙古、土家、苗、锡伯、高山、维吾尔、瑶、白、藏、仫佬、畲、布依、纳西、侗、达斡尔、彝、水、怒、俄罗斯、傣、毛难、鄂伦春、傈僳、佤、哈尼、鄂温克、土、拉祜、普米、撒拉、景颇、羌、黎、门巴族等38个少数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9790人,其中回、满、朝鲜族最多。

  青岛市少数民族联谊会于1991年8月成立,现有来自全市25个民族的会员300多名,现任会长马前进,秘书长关英寰。

市少数民族联谊会人才荟萃,80%的会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他们牢记联谊会的宗旨和要求,辛勤工作,努力拼搏,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关石清被授予全国优秀民族企业家称号,金平安、关英寰荣获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先后有24名会员被评为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青岛行政区划

建国以来,青岛行政区划变动较大。

1949年底为市南区、市北区、台西区、台东区、四沧区、李村区、浮山区。

之后多次调整。

  1994年市区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在市辖区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将台东区、市北区及四方区吴家村街道办事处、错埠岭街道办事处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市北区;将崂山区作大的调整,一部分设立新崂山区,一部分设立城阳区,一部分与沧口合并设立李沧区。

  调整前,青岛市区级组建成制为:

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四方区、沧口区、城阳区、黄岛区;调整后为:

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

  1998年底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个区和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5个县级市。

青岛市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

项目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一、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例

第一产业

22.4

17.5

15.8

13.8

12.2

10.9

9.6

第二产业

49.1

46.9

46.6

47.6

48.7

49.3

50.4

第三产业

28.5

35.6

37.6

38.6

39.1

39.8

40.0

二、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例

轻工业

61.0

59.3

64.3

68.5

64.1

61.2

60

重工业

39.0

40.7

35.7

31.5

35.9

38.8

40

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林牧渔业比例

农业

58.92

42.45

40.8

41.0

39.9

林业

1.42

0.90

0.8

0.7

0.8

牧业

18.74

26.42

27.1

26.8

28.1

渔业

20.92

30.23

31.3

31.5

31.2

四、固定资产投资中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比例

生产性

74.0

56.13

58.9

56.5

54.0

非生产性

26.0

43.87

41.1

43.5

46.0

五、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比例

农业人口

74.6

71.68

68.9

68.3

67.3

非农业人口

25.4

28.32

31.1

31.7

32.7

六、粮食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

粮食作物

74.2

70.17

68.7

65.3

58.9

56.4

经济作物

20.2

20.45

18.8

17.1

18.3

43.6

其他作物

5.6

9.38

12.5

17.6

22.8

七、一、二、三产业人员比例

第一产业

44.36

41.52

39.38

37.94

36.4

第二产业

34.93

35.39

35.27

35.85

33.9

第三产业

20.71

23.09

25.35

26.21

29.7

 

工业

  青岛市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是全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其中,电器机械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食品饮料加工、化工橡胶等行业已成为支撑全市工业的支柱行业。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汽车、啤酒等主导产品在国内有较好的市场份额。

2001年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78.2亿元,增长16.4%,超过计划3.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38.2亿元,增长18.1%,超过计划4.1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35.9亿元,增长14.7%;实现利润58.9亿元,增长17.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43亿元,增长33.3%,占工业总产值的32.5%。

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1279.4亿元,增长20.7%,占工业总产值的76.5%。

私营经济完成工业产值202.5亿元,增长34.4%。

经过多年发展,青岛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重点企业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企业,综合势力居国内同行前列。

为树立我市工业园发展典型,加快工业园建设步伐,到2002年初为止,青岛市政府已树立12个“青岛市重点工业园”。

另外,青岛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35个山东名牌和70个青岛名牌。

2003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多项突破

    2003年,我市国民经济增长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新高,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据市统计局昨天召开的《2003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03年,青岛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7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为199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比例调整为8.3比52.6比39.1。

      2003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739.4亿元,实现54.6%的高速增长。

      我市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改观,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9.6%,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我市外贸出口企业难中求进,努力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实现全年出口103.6亿美元,是近三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有关《统计公报》的详细内容,请听稍后播出的1377早新闻新闻焦点《市统计局局长于维清对统计数字的解读》。

  

 (2/12/2004)

 

  农业  青岛全市耕地面积46.74万公顷,海岸线730公里,年平均降雨量775毫米,粮油、林果、畜牧、水产等各业生产条件较好。

所辖五个县级市均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53.93万吨。

青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对外开放  青岛是我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与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200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23.6亿美元,增长14.2%,其中,出口71.2亿美元,增长16.6%。

青岛口岸多项指标在全国各主要口岸中名列前茅。

其中,2001年青岛口岸外贸进出口货运量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值达到67.43%,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一。

外贸进出口货运量超过7000万吨,仅次于上海,名列全国第二。

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名列全国第六。

集装箱完成263万标准箱,在全国沿海港口排第三位。

2001年,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255项,合同外资金额36.06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5.98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突破100亿美元。

年末实有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4937家,其中中外合资1616家,中外合作287家,外商独资3031家。

截止2001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5家落户青岛,共投资项目72个,合同外资达9.15亿美元。

  商贸、旅游  青岛商业发展较快。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

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含集市贸易市场)884处,成交额540.16亿元,增长22.8%。

其中,消费品市场804处,成交额440.38亿元,增长19.6%;生产资料市场80处,成交额99.78亿元,增长39.6%。

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繁荣旺销、稳步上升的局面,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2.88亿元,同比增长14.7%,消费增长达到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旅游事业  青岛现有各类旅行社23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0家;有涉外饭店95家。

200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3%;接待海外游客32.3万人次,增长24%。

青岛连年成功举办了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青岛之夏艺术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在全国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科学技术和教育  青岛科技发展基础较好,全市有各类独立的科研机构62个。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

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取得科技成果457项,其中,国际领先的56项,国际先进的60项,国内领先的211项,国内先进的130项。

有四项科研成果荣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数量在全国计划单列城市中名列前茅。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2001年末,各类高校20处(含学历文凭试点学校9处),在校学生9.1万名。

其中,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11所,其中普通高校6所,在校学生6.07万人,增长31.6%。

中等学校464所,其中,普通中学352所,在校学生44.37万人,增长11.4%。

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12所,在校学生9.87万人,减少0.2%。

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3.5%。

共有小学1194所,在校学生49.91万人,幼儿园2361处,在园幼儿14.01万名。

目前,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3%,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分别达99.99%和99.79%,城乡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

初步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

  城建与环保  青岛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近年来,青岛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机遇,东部新区已初步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政治、金融和文化中心。

香港路改造、澳柯玛和镇宁立交桥、潍莱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

先后完成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前湾港二期工程、青岛发电厂一期工程、西元庄至流亭高架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城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能力不断提高。

电网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78万千瓦;市内四区日供水能力71万立方米,管道煤气供给能力为每日40万立方米,城市汽化率达99%;供热面积累计达到1305万平方米;有污水处理厂4座,日处理能力36万吨。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9.1平方米。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成绩显著。

2001年,我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步伐,城市供水、供气、供电、供热、公交等能力继续增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建设完成了一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处理、海堤保护、河道环境整治及生态保护项目,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迎奥”和“入世”这两大机遇,使我市的城市建设开始了新的更富激情的跨越。

2002年青岛市将围绕城市交通、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全力推进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青岛段、前湾港三期工程、液体化工码头改建工程等18项重点工程建设。

  人民生活 2001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1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10元,增长7.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618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2001年我市市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5.3平方米。

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3平方米。

青岛历史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开始在胶澳设防,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

1897年老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借条约》。

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德国的势力范围。

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英勇斗争,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

其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1981年4月,青岛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

  2001年到200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今后五年,对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我市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走在全省及全国前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争取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实现省委对青岛发展提出的三个目标(年出口100亿美元、年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50%);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体制和机制创新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提高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劳动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有较快发展,市民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

  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05年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到8:

48:

44,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力争再快一些。

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3.5%,2005年力争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2005年力争达到25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05年达到40-50%。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5年达到50%。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均为7%。

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7平方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

到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下,2005年总人口达到735万人。

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4岁。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到2005年稳定达到国家环保二级标准。

饮用水达标率保持100%。

森林覆盖率达到2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70%。

到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000元,城市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并争取进入全国前10名,初步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

  

(二)指导方针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面对国内外更加激烈的竞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进取,乘势而上,努力提高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发展中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要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