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940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保护2012/12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判一判]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3.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想一想] 人口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

____等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____等气体大量排放,pH低于____的雨水叫酸雨。

4.土地荒漠化: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5.海洋污染:

污染物和________造成的。

6.生物多样性锐减:

人为破坏生物____________和过度捕猎造成的。

三、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

1.层次:

分为________多样性、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三个不同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___价值、______价值和______价值。

3.保护措施:

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保护(最常用的方式是建立____________),其他措施有______保护(在人工繁育培训中心);利用生物技术对____________的基因进行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判一判]

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利用(  )

2.鼓励人们进入自然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

3.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

[练一练] 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C.建立自然保护区D.严格控制污染

1.教材118页[资料分析],尤其关注增长曲线。

2.教材122页图6-5生态农业的典型实例。

3.教材125页[思考与讨论]解决3个讨论问题。

4.教材126~128页阅读材料,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5.教材128页练习一中1;教材131页自我检测一中1、2,三技能应用。

考点110 关注热点——全球环境污染

1.(2010·江苏卷,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排雷 

(1)人为改造某地区环境的依据应是生态学原理,而不是为了提供粮食等人类生活物质为主要目的。

(2)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是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等。

(3)“牧童经济”指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破坏式利用的经济模式,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危害,如沙尘暴频发、温室效应加剧和物种多样性减少等。

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2.水污染及其净化(右表)

提醒 ①淡水湖泊和江河中由于氮、磷元素污染导致的藻类等微生物爆发,叫做水华。

海湾水域形成的类似情况,叫做赤潮。

这样的水体污染会使渔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使邻近地域人们的饮水受到直接威胁。

②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排放。

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

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

3.土地荒漠化

(1)原因:

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的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等,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

(2)后果:

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

 A.②④B.⑥⑦C.⑤⑦D.②⑤⑦

考点111 关注热点——保护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排雷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应措施,需要区分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2)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的图解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合理利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3)多样性成因分析

①从分子水平看

②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提醒 生物多样性中强调物种多样性,不是种群多样性。

(5)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

①占据空的生态位。

②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如松树线虫等。

③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

④侵入物种对环境适应性强。

⑤缺少天敌的控制。

2.(2011·江苏卷,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的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关系。

(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

(2)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

(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

(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

典例

 (2009·广东卷,32)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

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

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

负面影响。

人口增长与其他物种的种群增长规律混淆不清

典例

 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急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急增影响不大

纠错笔记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

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

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

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

计划生育。

题组一 人口与环境问题

1.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

A.A国B.B国C.C国D.D国

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

C.①③④D.③④⑤

题组二 全球环境问题

3.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①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②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④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热点材料题)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

题组三 生物多样性及价值

5.(2010·北京卷,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比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6.(2011·安徽卷,29Ⅱ)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

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

以使种群间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课时规范训练2012/12

1.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进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C.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要防治环境污染,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遗传信息的多样性B.蛋白质的多种多样C.物种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

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根据右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

确的是(  )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的CO2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4.广州南沙区拥有面积达200多公顷的湿地,这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

被誉为广州的“南肾”。

由于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

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保持不变

D.南沙开发应追求经济发展第一,不用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6.地球大气层中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发生大范围的减薄现象称为臭氧层“空洞”,产生

“空洞”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的产生使地球表面温度显著升高

B.大量紫外线通过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环境

C.会破坏地球磁场对地球的磁屏蔽

D.大量的宇宙射线会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对地球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B.就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C.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保护森林就是要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群落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B.为了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是一种威胁

D.生物多样性是治疗人类疾病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9.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C.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无论如何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11.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出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

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

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

;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多,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

任何动物和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

A.3、1、4、2B.3、1、2、4C.4、2、1、3D.2、4、3、1

13.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4个不同地点,由上到下依次标记为1、

2、3、4并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14.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如图。

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N去除效果好于P

C.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不是同步的

D.从1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15.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

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

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16.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

下表是全球各国CO2排放总量的比较;如图所示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

请据此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位次

国家

CO2排放总量

1

中国

60

2

美国

59

3

俄罗斯

17

4

印度

12.9

5

日本

12.47

6

德国

8.6

7

加拿大

6.1

8

英国

5.86

9

韩国

5.14

10

伊朗

4.71

全球各国CO2排放总量比较(单位:

亿吨)

(1)由题表可知,我国CO2排放总量高于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为了在此次大会谈判中

取得主动权,我国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指标代替CO2排放总量。

(2)据图分析,你认为农民给农田松土、大量放牧会加剧全球变暖吗?

________。

为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实际,你认为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环境的保护参考答案2012/12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一、判一判 1.× 2.√ 3.√

想一想 

(1)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

二、1.CO2 2.氟利昂 3.SO2 5.6 4.植被的破坏 5.石油泄露 6.栖息地环境

三、1.遗传(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直接

间接 潜在 3.就地 自然保护区 易地 濒危物种

判一判 1.× 2.× 3.× 练一练 B

知识网络 生物多样性 直接 间接 潜在 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就地 易地

突破考点提炼方法

典例引领1 D 对位训练1 B

典例引领2 A 对位训练2 B

方法体验

典例 

(1)

(2)①绿藻→轮虫→鱼→鸭,②绿藻→鸭,③绿藻→轮虫→鸭(任写两条,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导致重金属污染,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重金属含量过高。

易错警示

典例 C 

检测落实体验成功

1.B 2.B 3.A 4.D 5.C

6.

(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或K值)

课时规范训练

1.C 2.A 3.C 4.B 5.A6.B 7.B8.D 9.B 10.D11.B 12.B 13.C 14.D 

15.

(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6.

(1)人均CO2排放量(合理即可) 

(2)会 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CO2释放量;大量放牧也会增加CO2释放量,从而使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3)煤和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大力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加速淘汰高耗能产业等(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