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917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强化训练四选择题带解析

2014-2015学年宜阳一高培优部高二年级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复习备考四(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入生活,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踽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优点.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

 

B.

木糖醇是一种无糖型植物甜味剂

 

C.

木糖醇跟葡萄糖、果糖一样,属于单糖

 

D.

木糖醇理论上可以分子内脱水生成环醚

 

2.实验室可以通过乙醇分子内的脱水反应制乙烯,反应方程式如下:

下列醇类物质中也能发生类似的脱水反应生成烯烃的是(  )

C2H5OH

CH2═CH2↑+H2O.

 

A.

B.

C.

D.

 

3.某同学在做苯酚的性质实验时,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结果没有发生沉淀现象,他思考了一下,又继续在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他发现(  )

 

A.

溶液中仍无沉淀

B.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D.

溶液呈橙色

 

4.用工业酒精配置饮用酒可能会因含有那种物质而有毒(  )

 

A.

乙酸

B.

乙酸乙酯

C.

甲醇

D.

甲醛

 

5.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  )

 

A.

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

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

 

D.

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

 

6.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是(  )

 

A.

B.

C.

D.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产物是苯酚和碳酸钠

 

B.

苯的同系物中,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使得二者均易被氧化

 

C.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

2

 

D.

苯甲醛、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8.进行下列实验时,观察到实验现象与下列描述不符的是(  )

 

A.

苯酚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B.

苯酚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C.

铝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溶液中可能出现黑色物质

 

D.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变浑浊

 

9.甲苯中混有少量苯酚,除去苯酚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馏

B.

加水分液

 

C.

加溴水过滤

D.

加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10.下列叙述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苯酚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洗涤

 

B.

一定条件下,稻草可制得葡萄糖或酒精

 

C.

氯化汞(HgCl2)的稀溶液不可用于手术器械消毒,因为它会使人体蛋白质变性

 

D.

氟利昂(CF2Cl2)或氮氧化物(NOx)气体会破坏大气臭氧层,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11.用等物质的量的CuSO4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然后加入40%的甲醛溶液0.5毫升,加热至沸,未出现红色沉淀,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醛太少

B.

硫酸铜太少

C.

氢氧化钠太少

D.

加热时间太短

 

1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乙酸反应的是(  )

 

A.

Na

B.

Cu(OH)2

C.

CH3CHO

D.

Na2CO3

 

13.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有机物,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酸的官能团为﹣OH

B.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C.

乙酸能够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D.

乙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

 

14.将1mol乙醇(其中的羟基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下并加热与足量乙醇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

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C.

可能生成45g乙酸乙酯

D.

不可能生成88g乙酸乙酯

 

1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都错误的是(  )

 

A.

焦炭在高温下与CO2作用生成CO,可用于高炉炼铁

 

B.

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用醋浸泡鸡蛋以软化富含碳酸钙的鸡蛋壳

 

C.

常温下苯是稳定的饱和烃,可用于萃取苯酚水溶液中的少量三溴苯酚

 

D.

氧化铝的熔点很高,电解熔融氧化铝时需加入冰晶石以降低熔融温度

 

16.在3支试管中分别放有:

①1mL乙酸乙酯和3mL水②1mL溴苯和3mL水③1mL乙酸和3mL水.图中三支试管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为(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17.下面物质中,不能和乙酸反应的是(  )

 

A.

NaOH

B.

CH3CH3

C.

Na

D.

CH3CH2OH

 

18.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B.

乙酸能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

 

C.

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有C=O键

 

19.能与NaOH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纯碱溶液、溴水、苯酚钠、甲醇都起反应的是(  )

 

A.

CH3COOH

B.

CH2═CHCOOH

C.

盐酸

D.

乙酸甲酯

 

20.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羧酸的是(  )

 

A.

乙二酸

B.

苯甲酸

C.

石炭酸

D.

硬脂酸

 

21.下列有机物中,易溶于水的是(  )

 

A.

乙酸

B.

溴乙烷

C.

四氯化碳

D.

乙酸乙酯

 

22.鱼油的主要成分是EPA和DHA,二者分别是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它们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EPA和DHA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是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

②1molEPA最多可与5molH2进行加成反应

③二者都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二者均是高分子化合物.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23.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有机物,又属于酸的是(  )

 

A.

H2CO3

B.

CH3OH

C.

CH3CH2OH

D.

CH3COOH

 

24.某酯分子式为C6H12O2,该酯水解生成A和B,B是A的同分异构体的氧化产物,该酯为(  )

 

A.

CH3CH(CH3)COOC2H5

B.

CH3CH2COO(CH2)2CH3

 

C.

CH3COO(CH2)3CH3

D.

CH3CH2COOCH(CH3)2

 

25.在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含18O的水(H218O),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可以发现,除水外体系中含18O的化合物是(  )

 

A.

只有乙醇

B.

只有乙酸乙酯、乙醇

 

C.

只有乙酸

D.

乙醇、乙酸

 

26.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先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了乙酸和另一种化学式为C6H13OH的物质.对于此过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

 

B.

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水解

 

C.

C6H13OH分子中含有羟基

 

D.

C6H13OH可以和金属钠反应

 

27.在许多化合物里硫可以取代氧,取代后的物质跟原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质,下面是两种有机磷农药的结构:

这两种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与下列哪种物质混合使用(  )

 

A.

KCl

B.

NaOH

C.

NaNO3

D.

Na2SO4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水解的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B.

用甘氨酸(H2NCCH2COOH)和丙氨酸(CH3CHNH2COOH)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C.

C2H5Br与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后加热,将所得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若溶液褪色,则证明有乙烯生成

 

D.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若溶液褪色,证明有乙炔生成

 

29.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Y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  )

 

A.

甲酸乙酯

B.

甲酸丙酯

C.

乙酸甲酯

D.

乙酸乙酯

 

30.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上层液体为橙色

 

B.

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中有烷烃和烯烃

 

C.

无水乙醇和钠反应时,钠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反应缓和并放出氢气

 

D.

蔗糖加入稀硫酸水解后,调溶液pH为碱性,再加新制Cu(OH)2,加热出现红色沉淀

 

2014-2015学年宜阳一高培优部高二年级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强化题组24(带解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入生活,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踽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优点.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

 

B.

木糖醇是一种无糖型植物甜味剂

 

C.

木糖醇跟葡萄糖、果糖一样,属于单糖

 

D.

木糖醇理论上可以分子内脱水生成环醚

考点:

醇类简介;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版权所有

专题:

糖类与蛋白质专题.

分析:

A.从结构式的角度分析;

B.木糖醇不是糖;

C.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D.木糖醇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分子内脱水生成环醚.

解答:

解:

A.由结构式可以看出,木糖醇含有5个C,5个﹣OH,并且每个C原子上连接她个﹣OH,属于五元醇,故A正确;

B.木糖醇不是糖,但有甜味,属于无糖型植物甜味剂,故B正确;

C.单糖是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木糖醇不含有醛基或酮基,不是单糖,故C错误;

D.木糖醇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可以分子内脱水生成环醚,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单糖的定义、木糖醇的结构的判断、羟基生成醚的反应等,难度不大,注意若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可以分子内脱水生成环醚.

 

2.实验室可以通过乙醇分子内的脱水反应制乙烯,反应方程式如下:

下列醇类物质中也能发生类似的脱水反应生成烯烃的是(  )

C2H5OH

CH2═CH2↑+H2O.

 

A.

B.

C.

D.

考点:

醇类简介.版权所有

专题:

有机反应.

分析:

乙醇生成乙烯的反应为消去反应,醇能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

与﹣OH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

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C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

B.

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C上含有H原子,能够生成两种烯烃,故B正确;

C.

,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C上不含有H原子,不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故C错误;

D.

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C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消去反应的概念及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消去反应的概念,明确醇发生消去反应需具备的结构,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某同学在做苯酚的性质实验时,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结果没有发生沉淀现象,他思考了一下,又继续在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他发现(  )

 

A.

溶液中仍无沉淀

B.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D.

溶液呈橙色

考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苯酚可以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稀溴水不反应,苯酚具有弱酸性,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还可以和溴水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的水溶液,均是无色的溶液.

解答:

解:

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由于苯酚和稀溴水之间混合没有现象,再加入足量氢氧化钠,苯酚具有弱酸性,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无色的苯酚钠溶液,然后氢氧化钠和溴水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的无色水溶液,仍然没有现象.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苯酚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物的量的多少对反应的影响情况,难度不大.

 

4.用工业酒精配置饮用酒可能会因含有那种物质而有毒(  )

 

A.

乙酸

B.

乙酸乙酯

C.

甲醇

D.

甲醛

考点:

醇类简介.版权所有

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较强的毒性,甲醇摄入少量时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解答:

解:

严禁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较强的毒性,甲醇摄入少量时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酒精、甲醇的知识,难度不大,加深对甲醇的毒性的认识,严禁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

 

5.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  )

 

A.

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

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

 

D.

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

考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溴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

B、碳酸是弱酸,根据强酸制备弱酸判断.

C、溶解性与酸的电离的程度无关.

D、酸与碱无法确定酸电离的程度.

解答:

解:

A、浓溴水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说明苯酚的酸性,故A错误;

B、碳酸是弱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说明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B正确;

C、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说明温度升高苯酚溶解度增大,无法说明苯酚的酸性,故C错误;

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只能说明苯酚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以苯酚性质为载体,考查弱电解质涵义,把握住判断弱电解质的两个核心要点:

1、是电解质;2、电离程度弱,不能完全电离.

 

6.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是(  )

 

A.

B.

C.

D.

考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属于酚类物质的有机物,分子中的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上,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

A.羟基没有直接连接苯环,为苯甲醇,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苯环,且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属于酚类,故B正确;

C.分子中含苯环,但羟基不连接在苯环上,所以不是酚类,故C错误;

D.分子中不含苯环,不是酚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及结构,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以及结构特点.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产物是苯酚和碳酸钠

 

B.

苯的同系物中,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使得二者均易被氧化

 

C.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

2

 

D.

苯甲醛、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考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苯的同系物.版权所有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苯酚酸性大于碳酸根离子,苯酚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

B.苯的侧链易被氧化,苯环容易发生取代,不易被氧化;

C.

中含有3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出现三组峰;

D.根据苯、甲醛、乙烯的分子结构进行判断共平面情况.

解答:

解:

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氢根离子酸性小于苯酚,反应产物是苯酚和碳酸氢钠,故A错误;

B.苯的同系物中,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使得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被氧化,苯环上的氢原子容易被取代,苯环还是不容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B错误;

C.

中位置不同的氢原子总共有3种,其核磁共振氢谱总共有三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

6:

4:

2=3:

2:

1,故C错误;

D.苯甲醛中,苯和甲醛都是共平面结构,所以苯甲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苯乙烯分子中,苯和乙烯都是共平面结构,则苯乙烯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苯及苯的同系物、苯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能够根据常见的有机物结构判断其分子中原子共平面情况.

 

8.进行下列实验时,观察到实验现象与下列描述不符的是(  )

 

A.

苯酚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B.

苯酚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C.

铝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溶液中可能出现黑色物质

 

D.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变浑浊

考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苯酚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三溴苯酚易溶于苯酚溶液;

C.铝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铝、铜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铝失电子生成铝离子,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氢氧化铜分解成黑色的氧化铜和水;

D.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解答:

解:

A.苯酚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而使混合溶液呈紫色,故A正确;

B.苯酚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易溶于苯酚,所以看不到白色沉淀,故B错误;

C.铝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铝、铜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铝失电子生成铝离子,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氢氧化铜分解成黑色的氧化铜和水,所以铝片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溶液中可能出现黑色物质,故C正确;

D.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苯酚钠不易溶于水,所以溶液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苯酚的性质,明确苯酚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苯酚的酸性小于碳酸,所以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为易错点.

 

9.甲苯中混有少量苯酚,除去苯酚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馏

B.

加水分液

 

C.

加溴水过滤

D.

加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考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苯的同系物.版权所有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苯和苯酚互溶,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溶于水,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溴、苯酚以及三溴苯酚都能溶于苯中.

解答:

解:

A.由于苯中含有少量的苯酚,加热蒸馏不能完全将二者分离,效果不好,故A错误;

B.甲苯和苯酚互溶,不溶于水,故B错误;

C.加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

D.加氢氧化钠溶液,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题目的关键之处,学习中注意把握相关知识的积累.

 

10.下列叙述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苯酚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洗涤

 

B.

一定条件下,稻草可制得葡萄糖或酒精

 

C.

氯化汞(HgCl2)的稀溶液不可用于手术器械消毒,因为它会使人体蛋白质变性

 

D.

氟利昂(CF2Cl2)或氮氧化物(NOx)气体会破坏大气臭氧层,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考点:

苯酚的用途;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淀粉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B.稻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用适当的催化剂将纤维素与水作用生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酒精;

C.氯化汞(HgCl2)属于重金属盐能使病毒发生变性,HgCl2的稀溶液可用作手术刀的消毒剂;

D.氟利昂(CF2Cl2)或氮氧化物(NOx)气体会破坏大气臭氧层,从而导致臭氧空洞;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不能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可以用酒精洗去,故A错误;

B.纤维素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0O5)n+nH2O

nC6H12O6.,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2C2H5OH+2CO2↑,故B正确;

C.氯化汞(HgCl2)的稀溶液用于手术器械消毒,是因为它会使手术器械上的病毒发生蛋白质变性,故C错误;

D.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氟利昂(CF2Cl2)或氮氧化物(NOx)气体会破坏大气臭氧层,从而导致臭氧空洞,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有关知识,掌握苯酚、纤维素、蛋白质的变性、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